1、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 月 0等温线和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
2、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 月 0等温线和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不凡。面积约占全国的 1/4,人口约占全国的 55%。本区西部分布有 30 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西北地区
3、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 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 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
4、分界线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 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 “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 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 2000 毫米以上
5、,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 4001500 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 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 15002000 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
6、250 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 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 月平均温一般为 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 1000 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
7、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 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 月平均温在 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 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 2000 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 5001000 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 500 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
8、,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 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 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其中 10.极地气候包括苔原
9、和冰原气候 .(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 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 14 个月月平均气温在 010 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 200300 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
10、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 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 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 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 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 个月平均气温 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 10以上,高者可达 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 300600 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