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葛洪刚联系电话:13562797383QQ:1324698507Email:ghg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1、理论性强,2、抽象性强,3、逻辑性强,4、层次性强,深刻性,严谨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Marxism)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的理论来源,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教学内容,一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 引起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马克思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1999年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
3、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
4、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说,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来说,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一)马克
5、思主义的科学内涵,3、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本门课程的主要章节安排,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
6、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 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 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4,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经济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矛盾2、实践要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5,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6,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
7、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7,(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8,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显露了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83年3月14日在伦敦病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9,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1820-1895)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1844年 8月,恩格斯在回德国途中拜访
8、侨居巴黎的马克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决定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制定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而奋斗。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挚友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0,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对立统一的思想,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1,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2,理论来源之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9、、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3,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他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4,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完成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5,理论来源之
10、三: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 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了许多构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6,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 哲学思想,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 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 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7,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
11、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8,(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29,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0,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1、既要坚持又要发展。2、反对马克思
12、主义“过时论”和“不变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1,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 、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2,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3,本章的教学重点,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含义及其理论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13、的主要内容;掌握唯物辩证的三个基本规律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4,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5,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什么是世界观2、什么是方法论3、什么是哲学4、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6,1、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
14、,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7,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什么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8,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什么是哲学(Philosophy),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39,“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0,(1)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
15、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1,(2)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思维论与不可知论。,思维,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2,可知论(Knowability ),认为物质和精神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 子,马克思主义基
16、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3,不可知论(Agnosticism),认为物质和精神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5,主要观点: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17、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基本形态,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补充知识点)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6,主观唯心主义(subjective idealism) 的主要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客观物质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7,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复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8,慧 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
18、,主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49,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阳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0,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实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1,客观唯心主义(objective idealism) 的主要观点: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产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19、 葛洪刚,52,客观唯心主义,朱熹,黑格尔,理在事先,理在气先,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3,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形态,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发展过程),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ncient time nave mate
20、rialism)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6,“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的泰勒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7,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8,赫拉克里特:火是万物的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59,古希腊朴素唯物论,阿那克西米尼:万物
21、的始基是“空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0,“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五行”说,火,土,水,金,木,五行相生图,五行相克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1,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评价,正确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2,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机械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上除了物质实体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一切物体
22、都受着力学规律的支配,具有机械运动的属性。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T.霍布斯,法国的J.O.de拉美特里、D.狄德罗等,(mechanical materialism),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3,机械唯物主义的三大缺陷,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4,局限性之一,人,钟,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霍布斯,机械性,人是机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5,盲人摸象,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局限性之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
23、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6,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之三,不 彻 底 性,世界观,历史观,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ialectical materialism,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6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
24、刚,6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观,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0,辩证法,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Diagnostic metho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1,形而上学,是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孙龙,飞鸟之影,未尝动也。,Metaphysics,马克思主
25、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2,(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质观的形成过程(1)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3,(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火、水或气等具体实物;物质水、火、气、原子等具体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4,(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
26、学部 葛洪刚,75,(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A、恩格斯的物质定义B、列宁的物质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6,“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物质范畴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7,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8,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
27、了界限。,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 一元论,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79,大多数哲学家认为世界万物有共同的本原,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精神,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0,二元论,笛卡尔,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1,第二、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可知论,反映论,不可知论,先验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28、 葛洪刚,82,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指出了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的区别,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原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3,第四,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DN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4,3、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5,人类意识产生的三个关键阶段,第一个阶
29、段:由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6,水滴石穿,反应特性,物理反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7,岩石风化,4Fe+3O2=2Fe2O3,反应特性,化学反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8,刺激感应性,葵花向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89,第二个阶段: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0,第三个阶段: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马克
30、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1,其次,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2,(2)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3,人脑是具有高度组织和复杂结构的物质系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4,望梅止渴,前面有梅林,到那里吃梅子。,人脑具有独特的第二信号系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
31、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 于物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6,齐白石是画虾的高手,但他从来不画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7,(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统一于物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4、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8,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否有共同点?如果有,则共同点是什么?这是古老的哲学话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99,世界有共同的本原(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唯物论)。,的物
32、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辩证法)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0,*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1)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2,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
33、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3,太阳正带领着9大行星、66颗卫星、众多的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太阳系全图,银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4,泰山也在运动变化之中。100万年以来,它已经长高了几百米。,泰山日出,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马克思主义基
34、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5,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6,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7,静止是指物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是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指某一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相对静止的含义,(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5、A、区别,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 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09,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0,“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一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反对两种错误倾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另一种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
36、学部 葛洪刚,112,4、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1)什么是时间和空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时空隧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古代中国,过去现在将来为世,八方上下为界。 佛教用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4,A、时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5,古人云: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时间的特性:一维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37、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6,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完事成蹉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7,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B、空间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8,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四维世界” “多维空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19,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既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
38、间” 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0,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地球公转,月球表面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1,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Marxisms Viewpoint of Practice ),(一)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2,2、实践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
39、(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3,实践的物质性,实践的主体人 实践的对象客体 实践的手段工具,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 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4,3、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劳动实践A、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A、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性实践活动B、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而且包 括艺术
40、和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5,(二)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体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6,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精神生活,观念结构,政治生活,政治结构,物质生活,经济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7,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改造社会的实践推
41、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3)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8,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29,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0,、联系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联系
42、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康 德,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系的表现。,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2,(2)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的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第二,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外部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体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
43、洪刚,133,太阳系结构示意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4,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5,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唯物辩证普遍联系观点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第二,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火水鱼”,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城门失火啦!,城门失火, 殃
44、及池鱼呀,(3)联系具有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7,内部联系与 外部联系,核燃料铀,原子弹爆炸,DNA双螺旋结构,克隆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39,必然联系与 偶然联系,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这是苹果与地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4
45、0,(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联系、运动和发展 、发展的实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1)运动:包括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2)变化:量变和质变(形态、状态、性质)的变化(3)发展:前进上升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41,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4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43,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
46、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它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44,(一)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作用原理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第一章,社会科学部 葛洪刚,145,(一)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 contradictory)的含义,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