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善若水水之美与人的道德精神的内在映照荀子宥坐 ,里面有段孔子论水的小故事。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望着泗水河,陷入沉思。孔子的学生子贡见状,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子贡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孔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
2、是:“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
3、察。 ”孔子还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水为何被孔子这样的智者所乐呢?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水的各种自然形态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具有动人的自然之趣,自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同时,水还能洗掉人们身体和心灵的污垢,让人的身心保持一种净洁清明的状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四书集注)。就是说,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而“智者不惑“(论语子罕 ) ,捷于应对,敏于事功,同样具有“动”的色彩,而且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常给智者认识社会、人生乃至整个物质世界以启迪和感
4、悟。关于孔子“乐水”的情况, 孟子离娄上也有记载,说孔子“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 此外,在荀子宥坐 、 说苑杂言 、 韩诗外传 、 孔子家语等典籍里均有孔子回答他的学生子贡关于为什么“君子见大水必观焉“问题的记载。这些记载在具体内容上也许与事实有出入,但孔子特别喜欢水的事实是千真万确的。观孔子关于水的论述,可以看出,孔子的“乐水“,绝不仅仅是陶醉、流连于水的自然之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水的深入观察和体验,从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也就是说,他对水的感悟和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构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大厦为切入点。 韩诗外传里对孔子“见大水必观焉”的原因有过一大段的解释,说水滋润万物而无私,似德
5、;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似仁;由高处向低处流,舒缓湍急皆循其理,似义;奔腾向前,冲过千山万壑,似勇;有深有浅,浅可流行,深者不可测,似智。由此可见,孔子不满足于纯粹的观赏自然,而是试图沟通水之美与人类道德精神的内在联系,以探求水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由此推衍出儒家立身处世的道理和准则。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对水的社会化、道德化认识,正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尤其重视道德教化,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是一种道德学说。而水这种物质世界普遍存在、人类须臾难离的物质,恰恰具有孔子阐发其道德思想的深厚底蕴的特征,水的许多特征“似德” 、 “似仁” 、 “似义” 、 “似勇” 、 “
6、 似智”等等,确与儒家的伦理道德十分相近,因而为孔子和儒家的“智者“、“君子“所了。于是,孔子便顺理成章地把水的形态和性能与人的性格、意志、知识、道德培养等联系起来,这时,水也就成了体现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感性形式和观念象征,成了儒家文化的道德之水、人格之水。孔子的这种比德论的水之审美观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世许多思想家都以此来看待水之美。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也有关于水的经典语句,著名的“上善若水”就语出老子之口。 老子第八章里有言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7、 。表面论水,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其“上善若水”的精辟之语,我们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说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善,最高最好的德行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这里引申
8、出做人的一些品德和道理,比如助人而不求报。帮助了别人,不要求回报,还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几于道” 。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老子还说:“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它的字面含义是: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非几句话所能言尽的。老子说还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9、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 “不争”的好处。 老子
10、又说: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在老子的观念里,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 。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这种品格,是最接近于“道”的,这种品格是一个人成就大业的精神内核,它能够使人
11、在利益与道德间找到平衡,利人又利己,得到最丰厚的回报,故而“上善若水” 。孟子也曾借水喻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善,其性亦犹是也。 ” 孟子的意思是说,君子行善如水之流下一样,是极其自然的事。智者是快乐,活泼,喜欢水的,像水那样顺从自然法则,即像水那样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这里,人道和天道完美地统一了。水的特征有道有德,遵循这个观点和特征,去看水, “水滋润万物而无私,似德;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似仁;由高处向低处流,舒缓湍急皆循其理,似义;奔腾向前,冲过千山万壑,似勇;有深有浅
12、,浅可流行,深者不可测,似智”这个论述精彩而又深刻。 以水为镜 宁静达观。水乃万物之源,在宇宙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态,不仅不张扬,与日月天地“和其光,同其尘” ,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种品行虽说透着一种“无为” ,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利益上的无为。 凝聚为力。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水具有极强的凝聚为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
13、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柔而有骨。水至柔,却柔而有骨,执著不懈。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坎坷,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不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奔涌不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 、“滴答” ,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博大有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最有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计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它映衬“荷塘月色” ,构造洞
14、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灵而生机。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 。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通透而明。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
15、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端而不争。水不汲汲于高处,不慽慽于低谷,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状如始终,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真正“水平” 。倘遇阻障,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 。人若以水为镜,可照出美丑善恶,人若以水为尺,可裁出长短高低。当然,以上只是水能喻出的部分品格,还不是全部。综观,水,最根本的就是一条是“善利万物而不争” ,被众多先贤们奉为 “上善” ,即最高的善。人体有 90%的水,人类的德行却不及水的十分之一。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 ,所以孔子说“智者乐水” ,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