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影视艺术欣赏论文题目:九十年代战争片女性身体叙事的泛消费化倾向班级:物理系 08 级广电四班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姓名:郭明慧指导老师:吴凌云学号:20080010174- 2 -九十年代战争片女性身体叙事的泛消费化倾向The 90s war movies female body narrative pan consumption tendency郭明慧20080010174物理系 08 级广电四班摘要:在战争片中,往往会塑造英雄般的男主角,而女性形象的塑造通常会通过与男性的关系、革命的关系来阐释主题,战争片中的女性的悲惨命运往往会引人关注,同样在身体叙事中以女性独特的魅力来调节战争
2、片中的残酷。关键词:战争片 女性 身体叙事正文:在提到战争片时,人们大多会想到这是一部男人的戏,视线大多停留在男主角身上,似乎炮火、枪支、弹药都会和男性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忽略对女性形象的关注。“战争让女人走开”似乎是所有战争片的至理名言,其实,会有一部战争片让女性走开吗?没有,反而会有一两个女性形象凸现出来,成为战争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虽然不会有很重要的作用,女性形象的塑造反而会调节战争片中残酷的景象。一、泛消费化初现战争片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场关于电影是娱乐本体、还是艺术本体的讨论在影坛爆发,电影的娱乐功能第一次被理直气壮地提到了创作者面前。然而何为“娱乐”并没有真正被人们认
3、识,这次讨论的直接结果是影坛涌动“娱乐潮” ,一批“拳头加枕头”的所谓“娱乐片”出世。但是电影要面向市场,电影要赚钱,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这一时期的电影开始向商业片转变,泛消费化倾向也逐渐显露。在九十年代,拍出的战争片也颇具娱乐气息,从电影闪电行动开始,战争片多讲究视觉效果、情节以及火爆的场面,娱乐气息开始浮现。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娱乐中心” ,论,也使战争片出现了内容空洞、人物形象苍白、缺乏生活真实等问题,有些作品甚至只是用战争作为一种包装,来吸引观众,制作粗糙,质量低劣。 二、女性身体叙事的展现80 年代中后期,军事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牺牲和奉献” 。军人的牺牲不只是在战场上,同样发生
4、在和平时期,而牺牲的对象中就包括军人的家庭,作为军人妻子、母亲的- 3 -女性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她们无怨无悔地站在男人的背后,默默地奉献。 高山下的花环中母亲为梁三喜还欠账单, 沉默的冰山中改改为杨福守在山上,为了替丈夫给哨所送物资而牺牲了生命。 道是无情胜有情中袁翰的妻子独自一人抚养着双胞胎女儿, 军嫂 、 中国月亮 、 战争让女人走开 、 天边有一簇圣火等影片中,都有一个站在男人身后的女性。这些作品通常是赞美女性的心灵和情操,与西方电影中对女性身体、外貌美的赞赏有很大不同。这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认同观念。 尽管大多数的战争片都着力描写英雄般的传奇人物,大多以男性形象进行表现,而
5、女性的出现时大多会以弱者的形态出现,大多会体现女性角色的悲惨命运。但在九十年代的战争片中, 红樱桃和红色恋人的出现反而成为“一点红” 。这两部电影的题材都很新颖,前者是以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子女在异国遭遇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新鲜的题材来作支点,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是德国军官在少女楚楚的皮肤上纹以法西斯标志的图案。没有语言的描写,导演反而转用身体叙事,以这样一个角度来揭露法西斯的残暴和无人性,无论从心理还是情感上都比直接的战斗过程更能触动观众。加上这部影片绝大多数镜头在国外拍摄,导演甚至有意模仿苏联电影的调子,使影片带来浓浓的异国情调,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后者几乎就是靠大明星以及异国情人这些情节来吸
6、引观众, “革命+爱情”的模式,使得战争只不过作为一个背景。尽管影片结尾借助剧中人的主观视点,展现与秋秋双双走在庆祝上海解放的秧歌队镜头,他们身穿新军装,挥舞着红绸带,与人们一起载歌载舞。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革命的胜利,爱情的喜悦之情,采取了爱情革命双圆满的“大团圆”模式,但它不会影响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革命与爱情在叙事中的地位不同,革命是第一位的,爱情是第二位的。不管爱情的最终结果如何,革命会一如既往地向前推进直至成功。 这种“红色包装”和“异国包装”给传统的战争片注人了新的活力,也是九十年代颇有代表性的战争影片。 需要指出的是,女性在战争影片中的作用中国与西方电影有明显的不同。西方战争片中
7、的女性,与男主人公即便开始时存在着敌对的情绪,或者分属不同阵营,在男女关系上也会走到性爱的关系,它的政治与性别关系是分开的。而中国战争片中的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与政治观念是高度一致的,在男性充当引路人与指导者的前提下,男女主人公方能走到一起,都是政治与情感的统一。女性在接受男性的教育与指引时得到了自己的爱情。战争片、女性,还会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冯小宁,对于冯小宁德认识,大多会存在于他的战争三部曲1996 年的红河谷 ,1999 年黄河绝恋和2001 年紫日 。在这几部电影中,冯小宁解决了战争片中的一个模式:完全剔除男性阴影, 真正由女性来支撑起电影思想大厦的战争片。女性一直是刻画的重点,连同后来的
8、嘎达梅林更是这样。透过这几部影片的镜头组合, 可以看出导演对女性平视中的仰望情怀以及对女性由衷的亲和与礼赞。虽然有时候影片也闪烁出男性的优越感, 但观众更多感受到的是女性承担起了“半边天”的责任和对男性的智慧感化。 其实,女性的表现不仅仅在于语言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身体的表现,肢体语言往往会展现真实的自我,在这些影片中,女性的身体叙事起到了重要的解释说明。电影黄河绝恋表现一个八路军小队奉命护送美国飞行员欧文到根据地的惊险历程。影片交织着异国恋情、父女纠葛、家族恩怨、民族仇恨。影片努力制造视觉奇观,体现了主旋律影片对商业娱乐性的自觉追求,提供了一种类型经验。不过,仍能听到观众对该片诸多真实性方面的
9、批评。这反映战争片类型化追求尚不彻底,技术水平还不太高明,而观众的观赏心态也还不太适应这种逐渐走向类型化的影片。摆在编导面前的艺术性与中国的军事战争电影商业性相结合的课题还需继续探讨。 三、九十年代的主流影片90 年代中国电影文化正如整个社会文化一样,不可能象 80 年代文化那样充满异类、- 4 -喧哗和叛逆,个人主义的、标新立异的、天马行空的现代主义美学形态被后现代工业所整合,电影文化中的先锋性、前卫性、实验性因素被降低到了最低点。同时,由于制作和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一些非主流、甚至非常规的电影仍然以一种边缘姿态出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革命与保守、开放与封闭、主流与边缘、恋父与轼父、结构
10、与解构、资本逻辑与艺术精神,都在这种格局中相互冲突、相互利用和相互融合,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政治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夹缝中,出现了以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多种文化、多种价值观念、多种社会立场、多种意识形态体系共生并存的 90 年代电影状态。 最能代表九十年代战争片主流,也能体现中国战争电影巨大成就的是一批反映我党我军辉煌历史的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如八一厂的大决战 、 大转折 、 大进军等系列片。 它们揭示的是波澜壮阔的午里大跃进、大突奔。它的优长在于既有“ 全景式”战争场面铺陈, 又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加大了力度, 有一定的新意, 尤其能够把握人物命运的发展脉络。在战争场面上, 精心构图设景, 突
11、出了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如大转折上有这样的镜头! 战场上, 一边是枪炮声烈, 一边是悠然泡在温泉里治皮肤病的战士, 形成强烈的感觉反差; 另一画面上 , 血样的残阳, 映着当地群众为烈士钉棺的剪影, 半空里揪人的唤呐声响起, 和着沉闷的钉棺声, 形成了撼人心魄的视听效果。在艺术形象上, 它相对随心所欲, 能更深层次地把握了表现战争中的主体 “人” , 改变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战争巨片年各类人物形象的单调、苍白,显得个性突出, 血肉丰满。 结束语:在九十年代中,战争片是那个年代最能体现电影发展的辉煌,对于女性的描写,还是脱不开“战争让女人走开”这一模式,但是除了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外, 红樱
12、桃和红色恋情的出现,使得电影中女性在战争片中凸显出来。不得不说的是,战争片到现在为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女性的形象塑造更为丰富, 云水谣 、 红河谷 、 悲喜松花江等影片中更是将女性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泛消费化的时代里,要取得高票房还是要考虑对于女性的表现。参考文献:张东 新中国战争片形态演变 电影史P245张东 枪炮与玫瑰谈战争片中的女性形象胡泊 李林当代国产战争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郝云华 王京友 战火中的“饮食男女”关于战争片创作中的性别关系研究边国立 新中国战争影片回眸论90年代中国电影载自当代电影2001年第1期张东 新中国战争片形态演变 电影史P246徐云兰 中国战争片:谁擎辉煌到远耀兼谈战争片的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