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193865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 ”之古字,被 “借”为否定副词“不”、“ 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 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 与“悦”;如“ 蚤”与“早 ”;如“ 当” 与“倘”。其特点是 “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 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

2、人所写的白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 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 通假字的成因 1.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2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

3、字了 3.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4.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与假借字的分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 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 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

4、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 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 异体字 狭义的异体字:全同的异体字 广义的异体字:包括狭义的异体字和“通用字” (经常假借乃至可以通用的字 ) 异体字和古今字的分别 ;两个或以上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异体字产生主要是造字的方法不同,改换了意义相近的形符和意符。改换声符。 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

5、不同的汉字。 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份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有时候,异体字和正式使用的字体在各地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中国大陆“(句多)”(当一字来看)是“(多句)”(当一字来看)的异体字,而在台湾却恰恰相反“假借” 是个大的概念,它包括“造字”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前者指“六书”中的假借,后者指古代文献用字中的通假(又叫“古音通假”)。用六书假借法“造”的字,叫“六书假借字”,由古音通假而使用的字,叫“通假字”。1.假借字“六书” 是专讲造字理论的。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被称作“造字之本”;而转注和假借则被称为“用字

6、之法”。例如,“其”是象形字,它本来记录语言中含义为“簸箕”的名词。语言中又有一些虚词,意思是“ 那” 、“他的” 、“如果”,或者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它们的读音与“其”相同;照理,应当分别为它们专早新字,但古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它们造字,而是直接借“其”字来记录它们。于是,“其”就有了很多假借义。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其”表“那,那个”之义。论语 卫灵公:“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表“他的”之义。等等。因此,从汉字的绝对数字来看,六书假借并没有增加新字,仅是借用音同的已成之字来记录新词,确实是“用字之法”;但是,如果从整个文字体系发展变化来看,由于它

7、能以一个字表示若干个词,免却了为每一个词造一个个专字的劳顿,节制了文字无限制的繁衍滋生,所以它又确实是不造新字的“造字方法”。2.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在有本字的前提下,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借用的字,它是由古音通假而产生的。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古音通假纯属用字之法,它的本质是“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清代著名学者朱骏生语)。也就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已有字记录它,但古人在写文章时,却不用这个专字而借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的字来记录这个词。那个被借用的字即通假字。例如,“眉”是记录“眉毛”的专字,但在荀子非相“伊尹之状,面无须麋”一句中,却借用了与“眉”古音相近的“麋”(本意是一种鹿)来表示“眉毛”之义。凡通假字,一定能找到本字,这是通假字和六书假借字的区别。通假字,如果从音同替代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写别字”。电脑通假字与别字之间也有差别,即通假字具有社会约定俗成性和历史沿用性,而别字具有任意性。别字往往出现在文化水平不高者之手,他们由于识字不多,对许多字的含义、用法不能细辨,于是,写字时随便乱写。通假字则不同,写通假字的人,一般都是古代文化知识水平很高的人,通假字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作品中,都这样写。例如,“早晨”的“早”,在古书中经常写成“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