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业中学高二物理单元测试卷光的本性和原子物理班级 学号 姓名 :物理学常数:( h6.6310 -34 Js)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关于 、 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 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穿透能力。C、 射线一般伴随着 或 射线产生的,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 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以再分。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错误的是( )A、原子的中
2、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4、白光通过双缝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为白色明纹外,两侧还出现彩色条纹,它的原因是(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 C、各色光的色散不同 D、各色光的强度不同5、 红外线、蓝光、X射线三种光子比较它们的能量有( )A、红外光最大 B、蓝光最大 C、X光最大 D、一样大6、用杨氏双缝实验演示光的干涉, 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是( )A、光的强度 B、光的波长C、屏的宽度 D、单缝到两狭缝间的距离7、将下列电磁波按波长的顺序由小到大排列,
3、正确的排列是( )A、微波、紫外线、X射线 B、紫外线、X射线、微波C、X射线、微波、紫外线 D、X射线、紫外线、微波8、一个不透光的薄板上有两条平行的窄缝,红光通过这两条窄缝后在屏幕上呈现明暗交替间隔均匀的红色条纹若将其中一条窄缝挡住而让另一条窄缝通过红光,那末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 )A、形状与原来相同的明暗交替间隔均匀的条纹B、形状与原来不同的明暗交替间隔不均匀的条纹C、没有条纹,只有一片红光D、既不是条纹也不是红光一片,而是呈现光源的像9、现代光学装置中的透镜、棱镜的表面常涂上一层薄膜(一般用氟化镁), 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 可以大大减少入射光的反射损失, 从而增强
4、透射光的强度,这种作用是应用了光的( )A色散现象 B全反射现象2C干涉现象 D衍射现象10、用蓝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则应( )A、改用紫光照射 B、增大蓝光的强度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改用绿光照射11、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高的光子易显示波动性B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易显示波动性C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D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12、如图甲所示为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 面是否平的装置若待验板的上表面平整,则当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到标准板上时,可从标准板上方观察到平行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若观察到的
5、条纹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涉发生在标准板的上表面和待验板的上表面B、干涉发生在标准板的下表面和待验板的下表面C待验板表面有凸起 D、待验板表面有凹陷13、按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 r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 rb的圆轨道上, rarb,在此过程中 (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C、原子要发出某种频率的光子D、原子要吸收某种频率的光子14、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电流表G有一定读数,下面的哪项措施可以保证使G的示数增加(设光电流为饱和状态)( )A、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C、滑片P向右移动 D、滑
6、片P向左移动15、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 粒子和一个 粒子后,其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是( )A、质子数减少3个,中子数减少1个B、质子数减少2个,中子数减少1个C、质子数减少1个,中子数减少3个D、质子数减少 1 个,中子数减少 2 个16、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若某物质的半衰期为两天,该物质有100个原子核,经2天后有50个发生了衰变B、压强增大半衰期增长C、半衰期由该元素质量多少决定 D、半衰期与该元素质量、压强、温度无关17、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这
7、时 (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单色光标准板待验板甲 乙 3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18、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平衡的是( ) )(+OHeND )(+HeBMgn2AlBN)(A17841712649 03137105 氘 核、中 子、 质 子、粒 子、 19、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具有波粒两象性A、 B、 C、 D、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B、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后的横线上)1、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中,测得红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0.75m,则红光的频率是Hz2、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 但频率不变一束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在水中它的颜色是_色,它的波长将_。(填增大或减小)3、光的干涉或_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_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这些现象说明了光具有_性4、一群氢原子处于 n 4 的能级,向能量较低的能级发生跃迁时,所辐射光子的频率
9、最多有 种其中辐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 eV,最小能量为 eV (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 eV)5、某金属在强度为 I,频率为 n 的光照射下发生了光电效应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为200 个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2.0 eV若使用强度为 2I 的该频率的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为_个,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10 -19 J(本空保留一位小数) 6、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 “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 粒子,它的质量数为 ,电荷数为 .7、频率为 v的光照射到一金属表面上, 有电
10、子从金属表面逸出 当所加的反向电压V的大小增加到3 V时, 光电流刚好减小到零 已知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为 v06.0010 14 Hz, 则照射光的频率为_10 15 Hz(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1932 年英国物理学家 用 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核反应方程式为 法国物理学家 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9、A和B是两种放射性同位素, 当A有7/8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 B恰好有15/16的原子核发生衰变, A的半衰期是12天, 则B的半衰期是_天.410、一个原子核,它的符号是 ,那么该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 Sr9538三、实验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1919 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
11、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 图中 A 为放射源发出的 粒子,B 为 气完成实验的核反应方程 2、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3、 (多选题)在右图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 A 单色光照射光电管式,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 B 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A、A 光的频率大于 B 光的频率B、B 光的频率大于 A 光的频率C、用 A 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 G 的电流方向是 a 流向 bD、用 A 光照射光电管时
12、流过电流表 G 的电流方向是 b 流向 a 4、A、B 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图 A 是光的 (填干涉或衍射)图象。由此可以判断出图 A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填大于或小于)图 B 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5、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 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 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四、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理过程)1、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为13.6 eV,在基态时核外电子轨道半径为 r,电子电量为e,静电引力恒量为 k,求:、电子跃迁到 n2 的轨道上运动,需吸收多少 eV 的能量、电子
13、在 n2 的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可认为电子绕原子核匀速圆周运动)2已知每秒钟从太阳射到地球上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截面上的辐射能为 1.4103 J,其中可见光约占 45设可见光的波长均为 0.55 m,太阳向各个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 1.51011 m,求:、地球表面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街面上获得可见光的能量为多少?、可见光中每个光子的能量为多大?、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的光子数光电管电源Gab5敬业中学高二物理单元测试卷光的本性和原子物理答题卷班级 学号 姓名 :物理学常数:( h6.6310 -34 Js)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 2 3 4 5
14、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后的横线上)1、 2、 、 。3、 、 、 。4、 、 、 。5、 、 。6、 、 。7、 。8、 、 、 。9、 10、 、 。三、实验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 、 、 、 。4、 、 。四、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理过程)1、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为13.6 eV,在基态时核外电子轨道半径为 r,电子电量为e,静电引力恒量为 k,求:、电子跃迁到 n2 的轨道上运动,需吸收多少 eV 的能量、电子在 n2 的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可认为电子绕原子核匀速圆周运动)2 3 562已知每秒钟从太阳射到地球上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截面上的辐射能为 1.4103 J,其中可见光约占 45设可见光的波长均为 0.55 m,太阳向各个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 1.51011 m,求:、地球表面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街面上获得可见光的能量为多少?、可见光中每个光子的能量为多大?、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的光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