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匮要略方现存的主要版本梁永宣(北京中医药大学)邓珍本系统此系统存有两种版本,即邓珍本与赵开美本。邓珍本 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号李 3504。发现并首先报道此本者,是日本医史文献学者真柳诚,他现为茨城大学人文学部教授,20 世纪 80 年代曾在北京留学 3 年。1985 年 4 月,日本汉方协会影印出版了明赵开美版金匮要略方论,解题中真柳诚提及此版,确认该书为中国惟一收藏之邓珍序刊本,系元末明初补刻、刊行,为现存最古版本。后此结论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马继兴先生赞同,并推荐浙江中医学院何任教授为首的金匮要略方论文献整理小组,后者 1990 年整理出版的金匮要略论注,系参考包括上书在内的诸版合校
2、而成。1988 年 10 月,日本东京燎原书店影印出版邓珍本新编金匮方论;我国 2002 年正式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于 2005 年 12 月亦在金元编子部收入同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而与此完全一致的排印本国内尚未面世。1988 年 7 月,真柳诚与日本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总合研究所医史文献研究室小曽戸洋联名在日本医史学杂志34 巻 3 号发表文章:“金匮要略文献学的研究第 1 报元邓珍刊本新编金匮方论”,后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再良教授翻译,同年 12 月载于中医译文 13 卷 4 号。新编金匮方论刊刻者邓珍,生平不详,原书自序落款为“樵川玉佩邓珍”。为原籍
3、福建南平的邓珍从相邻的江西抚洲邱氏处获得金匮方论,后上梓刻印,虽具体时间不详,但刊行序文成于元后至元六年(1340 年)。此版本卷上末页的空白处有杨守敬自笔墨书识语,称邓珍本“尤为稀有之籍”。调查原书中诸多藏书印,可知曾经清代藏书家孙从添、袁廷梼、杨守敬收藏,再经李盛铎之手,终由其子李滂出售于北京大学。邓珍本书名中无“要略”二字,部分内容很可能保留了南宋本旧貌,误刻较少,是现存最早版本。赵开美本 赵开美本金匮要略方论3 卷,是以邓珍本为主、并部分参考下文中无名氏本内容而刊刻,原为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赵氏所刻仲景全书之一种。赵开美,生于明 1563,卒于 1624,享年 62 岁。字琦美
4、,字玄度,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承其父赵用贤之功,任南京都察院炤磨。明清著名藏书家钱谦益,与同乡赵氏父子来往密切,在牧斋初学集中收有刑部郞中趙君墓表,赞开美“天性颖发,博闻强记,落笔数千言,居恒厌薄世”。其书室名“脉望馆”,收藏书籍数千卷,“以生平所藏,供笔削之役”, 并复刻多种书籍。赵本金匮要略方论误刻、脱字较少,俗字亦多见。全书字体风格统一,似利用了宋板伤寒论的版式旧貌。在传承仲景著作过程中,赵氏发挥了巨大作用。仲景全书目前收藏地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原为北平图书馆旧藏书,现移至台北故宫)。另据真柳诚研究,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
5、文库亦有仲景全书一套,系明末清初翻刻版,意为现代意义的盗版。另 1997 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中医科学院所藏的仲景全书。1956 年及 1982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次影印金匮要略方论,后 1985年,日本汉方协会亦出版此金匮要略方论,但前者削去全部版心;后者在1999 年再出版平装版时亦削去版心,且后者末文缺叶由前者所补。俞桥本系统此系统中亦有两种版本。一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 年)之刻本,附有俞桥序文,但因 1932 年的“一二八” 发生上海事变时,商务印书馆大部分藏书被日军烧毁,目前所存不明。俞桥,字子木,号溯洄道人,又称山南真逸,浙江海宁人。少举业,潜心于理学,兼涉
6、岐黄术。嘉靖以名医被征,官至太医院院判。于方书无所不悉,博访名家,搜集古今秘方,曾得刘完素、张洁古、李东垣等古今秘方。斟酌损益之,以治病,无不奇验。俞桥著有医学大原及广嗣要语。俞桥本金匮要略方,全称亦为“新编金匮要略方论”。原书宋臣序后加有俞桥一段简短识语。本版 1929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收录。江户前期至中期日本曾 4 次翻刻此本,但现存极少。1977 年,日本燎原出版社影印了该书。真柳诚认为,本版各卷起始处记载作者及校正者顺序及版式,保留有浓厚的宋版旧貌,字体可能是模拟宋版而刻,但俗字、误字、脱落之处多不枚举。另一种为明无名氏刻本,目前只存于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刻本)
7、及台湾故宮博物院图书馆(影抄本)。此版大部与俞桥本相同,但目录排列与元刻本一致。惜其误字为诸版中最甚,与上述俞桥本相似,仅可作为文献研究、校勘考证时的参考依据。徐镕本系统此版本成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由徐镕校合古本和新本而成,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吴勉学刊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时收入,目前在中日两国流传较广,现存亦多。1935 年四部丛刊(正编)影印收录,现中国大陆及台湾有多种排印本问世。徐镕,字春沂,号思鹤,今江苏南京人。业医 5 代,学究 30 年。原书中自序写于万历戊戌(1598 年)。曾长年致力于仲景著作,因感于“金匮方论与伤寒论睽离孤处”,乃将其校梓。此版除卷上名新编金匮要略方论外,序文、目录、卷中、卷下等均称为金匮玉函要略方论。目录后有徐镕的方剂数量分析及附遗,取自庞安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玉机微义、局方等书。经仔细核查徐镕述文,真柳诚认为原书所校合的二种版本属邓珍及俞桥系统,亦有与无名氏本相关之处。初看其文意简明易懂,一定程度保存了宋版旧貌,但个别文字存在望文生义,恣意校正之倾向,还有不少误刻之处。虽然流布较广,但不适于作为文献研究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