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教案/本章要点:第一章 概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及使用频段数字移动通信的相关技术1.1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1.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第一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40 年代, 使用对象:船舶、航空、警车等专用无线电通信及军事通信。代表:美 底特律 车载无线电系统第二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使用对象;公用移动通信业务问世。代表:美 圣路易斯 公用汽车电话网第三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代表:美 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第四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代表:美 贝尔实验室 先进移动电话系统第五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
2、20 世纪末代表:GSM CDMA第六阶段:21 世纪始代表:宽带多媒体/1.1.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我国移动通信事业起步于军事移动通信即战术通信,它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三个时代。1、 A 网和 B 网 模拟网2、 G 网 GSM 全球通3、 D 网 DCS1800 系统4、 C 网 CDMA 系统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及分类1.2.1 移动通信的特点1、衰落现象在移动通信中,各接收点的信号是由直射波和各反射波叠加而成,这些波都是从同一天线发射出来,由于到达接收点的途径不同,且移动台处于运动中,所以其接收信号合成的强度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衰落。2、强干扰情况下工作移动通信的质
3、量不仅取决与设备本身的性能,而且与外界的干扰和噪声有关3、多卜勒效应当载体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固定点接收到的信号载波频率将随着载体运动速度而改变,产生不同的频移,这就是多卜勒效应4、交换跟踪技术/1.2.2 移动通信的分类1、按使用环境分;陆地移动通信水上移动通信航空移动通信2、按其服务对象分:军事移动通信专业移动通信公众移动通信3、按交通工具分:汽车、坦克、火车、船舶、飞机和航天飞行器等4、按工作方式分: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工作方式5、按组网方式及业务性质分:公用自动拨号移动电话系统无线电寻呼系统专用调度系统无线市话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3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移动系统由移动台(MS
4、) 、基地站(BS )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及与市话网相连的中继线。2、基站的作用是为移动台提供一个双向的无线链路。3、无限小区的大小由基地站天线的高度和发射功率决定。4、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主要用来处理信息的交换和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1.4.1 单工制单工方式:同时只能单方向工作,发信时需“按-讲”操作同频单工异频单工/1.4.2 半双工制半双工方式:只有一方可收发同时进行;另一方同时只能单方向工作1.4.3 双工制双工方式:通信双方均可同时收发工作准双工方式:移动台仅在发信时开启发射机,而接收机常开。1.5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1、GSM900:8909
5、15MHZ 上行频率 935960MHZ 下行频率双工间隔为 45MHZ,工作带宽为 25MHZ,载频间隔 200KHZ。2、GSM (DCS)1800:/17101785MHZ 上行频率 18051880MHZ 下行频率双工间隔为 95MHZ,工作带宽为 75MHZ,载频同隔为 200kHZ.3、EGSM900:880915MHZ(上行)925960MHZ(下行)1.6 数字移动通信的相关技术1.6.1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就是基站能从众多的用户信号中区分出是哪一个用户发来的信号,而移动台能从基站发来的众多的信号中识别出哪一个是发给自己的,避免用户间的多址干扰。 1、频分多址频分多址技术:是把移
6、动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每个频道就是一个无线信道。频分多址的频道划分/移 动 交 换 中 心M S CB SM S 1M S 2M S nF 1f 1F 2F nf 2f n.FDMA 系统的工作原理2、时分多址时分多址技术(TDMA):是把一个频道按等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一个时隙就是一个信道。/帧 帧 帧基 站 B ST1T2T5T1T1T2T2T5T5时 隙T1T1T1移 动 台 M ST5T5T2T2T2帧 帧 帧T1T2T5T1T1T2T2T5T5时 隙( a ) 基 站 B ST1T5T2移 动 台 M S( b ) 时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工作
7、示意图3、码分多址码分多址技术(CDMA)是通过不同的地址码来区分用户的,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了各自特定的地址码。/码分多址方式示意图1.6.2 调制技术1、调制:是为了使信号特性与信道特性相匹配。2、数字调制:是用基带数字信号改变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来传递数字信号的过程。3、在数字蜂窝系统中,多采用线性调制和恒定包络调制1.6.3 分集接收技术分集技术: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多径信号来改善系统的性能。利用多条具有近似平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来传输相同的信息,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的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1、分集技术(1)空间分集/(2)时
8、间分集(3)频率分集2 合并技术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合并等增益合并开关式合并1.6.4 语音编码技术波形编码技术参量编码技术混合编码技术1.7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1、移动通信设备正朝着数字化、宽带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2、移动通信网络正朝着综合化、智能化、全球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本章要点:第 2 章 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网的体制及服务区域的划分方法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的构成条件及无线小区的激励方式移动通信网络的构成及进入市话网的方式2.1 移动通信的体制2.1.1 大区制1、大区制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只设置一个基站,由它负责这个地区移动用户的通信联络和控制。2、每个基站都有一个服务区,即无线电波的覆
9、盖范围,服务区的大小是由基站的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决定,一般发射机输出功率为 200W 左右,覆盖半径大约为 3050km。3、由于大区制的基站天线架设较高、发射功率大,移动台接收信号容易,但移动台不能用较大的发射功率,所以移动台在服务区的边缘时,基站的所接收的信号效果不太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在服务区建立一些分集接收站,为基站提供良好的接收效果。 4、大区制的特点:大区制虽然有组网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但由于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基站,服务范围有限,服务区内所有信道不能重/复使用。一因此大区制通信容量较小,一般只能容纳数百至数千个用户。接 收 机 接 收 机接 收 机 接 收 机基 站
10、B SM S 1M S 2服 务 区f1f3f4f2大区制移动通信示意图2.1.2 小区制1、小区制是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由它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又可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间移动通信的转接及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2、每个基站的服务区称为一个无线小区。 3、移动台和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小,同时也减小了相互干扰;服务区内所有频率能重复利用,即同频复用,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增大了通信容量,有效地解决有限的频率资源和日益增长的通信用户数的矛盾;组网灵活,小区范围可根据用户数灵活确定,当小区内用户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可进行“
11、小区分裂 ”。/基 站 B S 1M S 1f1f2基 站 B S 5M S 5f5f65基 站 B S 2f3f4M S 2基 站 B S 3f1f2M S 3基 站 B S 4f3f4M S 41 234无 线 小 区小区制移动通信示意图2.2 服务区域的划分方法2.2.1 带状服务区带状服务区:服务区是一狭长的区域,如,铁路、公路、海岸等,无线小区需采用定向天线,按狭长的区域形成带状网络,相邻小区可进行频率再用。2.2.2 面状服务区1、面状服务区:服务区的地形是一宽广的平面2、假设无线小区半径都是 r,将这三种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邻区中心间距、F1 F2 F1 F2带状服务区频率复用/小区
12、面积、重叠区面积三种参数。比较后发现:正六边形小区的邻区中心间距最大、小区面积最大也最接近理想的圆形、重叠区面积却最小。这意味着对于同样面积的服务区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所需的小区数最少、基站数最少也最经济、所需信道数最少,频率利用率较高。所以服务区的无线小区采用正六边形结构是最佳选择。小区形状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六边形邻区中心间距 r r r小区面积 1.3r2 2r2 2.6r2重叠区面积 1.2r2 0.73r2 0.35r22.3 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的构成2.3.1 构成条件1、单位无线区群:若干个彼此相邻的正六边形无线小区组成无线区群。2、若干个无线区群彼此邻接形成整个覆盖区。3、
13、构成条件:(1)无线区群能彼此邻接,且无缝隙、无重叠地覆盖整个服务区。(2)相邻单位无线区群中各使用相同频率的无线小区的中心间距一定相/等。4、满足上述条件的单位无线区群内的无线小区个数为:N=a2+ab+b2 式中,a、b 为0 的整数,但不能同时为 0,N 为无线区群中的小区数。 区群示意图5、设 r 是无线小区的半径(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Dg 是邻接的无线区群中同频无线小区的中心间隔距离,可见无线区群中的小区数 N 越大,Dg 越大;r 越大时,Dg 也越大。Dg 越大同频干扰就越小。例如:N=3,Dg /r=3;N=7 ,Dg/r=4.6;N=9 ,Dg/r=5.2,在实际应用中
14、,只要同频干扰在允许范围内,N 取值越小,频率复用率就越高。2.3.2 激励方式1、中心激励方式:无线小区中的基站如果设在小区的中心位置,采用圆形辐射的全向天线覆盖无线小区,这就是所谓的“中心激励” 方式2、顶点激励:/如果基站设在每个正六边形小区的三个顶点上,并且每个基站采用三副辐射角是 120的扇形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无线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三分之一区域称作扇区,既一个无线小区分为三个扇区,这就是“顶点激励 ”方式,由于采用了定向天线,天线发射功率小,对同频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同频复用距离小,频率复用率较高,但是由于每个基站覆盖面积减小,使频率切换次数增加。顶点激励方式也可
15、以用六副辐射角是 60的扇形定向天线。2.3.3 小区模式1、无线小区模型2、小区的裂变(1)小区分裂就是一种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的方法,分裂后的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地降低天线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2)小区分裂能提高信道的复用次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常用的方式有 1:3 分裂方式和 1:4 分裂方式 1: 3 分裂方式和 1:4 分裂方式(3)如果整个服务区的地理环境一致,用户密度分布均匀,则所采用的无线小区大小相同。而实际上在整个服务区内,建筑物分布复杂,用户密度也是不均匀的,例如,在城市中心,用户密度高,话务量大,而城市郊区的用户密度相对较低,所以小区的划分应随外界环境而
16、灵活变化,例如,在用户密度高的市中心,可使无线小区的面积小一些。在用户密度低的城市郊区可使无线小区的面积大一些。用户分布密度不等时的区域划分2.3.4 直放站/1、盲区:服务区的地形起伏变化复杂,加之移动通信的阴影效应,这两个原因都会使得服务区存在信号很弱或基站覆盖范围达不到的地方,这些地方称之为盲区2、为了使信号有效地到达盲区,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于通话服务的要求,通常在适当的地方建立直放站,用来对移动通信基站起延伸距离范围和覆盖重要盲区的作用。直放站是具有小型基站功能的设备,它的成本低、架设简单,所以广泛应用于隧道、偏远的矿区、建筑物内部。 2.4 移动通信网的组成1、本地网结构2、联网的
17、网络结构2.5 移动通信网进入市话网的方式2.5.1 用户线接入方式直接把移动用户作为市话局的一个用户。系统常采用单个基地站,利用/无线用户集中器通过市话用户线接入市话网。2.5.3 市话中继线接入方式一些专业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业务主要集中在系统内部,而与市话网的话务量不大,故可通过小交换机接入市话网。2.5.3 移动电话汇接中心移动电话汇接中心就是将某个大地区或全国的各移动电话局汇接起来构成一个区域性的或全国性的移动电话汇接中心/第 3 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其相关知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的基本原理及信号流程3.1 GSM 数字蜂窝移动通
18、信系统3.1.1 GSM 系统结构GSM 系统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移动台子系统(MS) 、基站子系统(BSS)、网络子系统(NSS)和操作支持系统(OSS ) 。M S B T SB T SB T SB S CB S CV L R E I R H L R A L UM S CO M CP S T NI S D NP L M NP S P D NM SB S SO S SS S1、移动台 MS/本章要点: 移动台是 GSM 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它是通过无线接口接入 GSM 系统的,所以移动台是用户能够直接接触的整个 GSM 系统中的唯一设备,它分为车载型、便携型和手持型三种类型。为了用
19、户的使用,移动台必须提供话筒、扬声器、显示屏和按键等与用户之间的接口,或者提供与传真机和计算机等其它一些终端设备(TE)之间的接口。 移动台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识别卡(SIM) ,SIM 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是一种符合 ISO 标准的智能卡片,SIM 卡是用户入网登记的凭证,具有防止窃用、鉴权和加密的功能,用户的全部资料几乎都存储在 SIM 卡内,供 GSM 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同时,用户通过它完成与系统的连接和信息保存与交换。SIM 卡存储的数据分为四类:用户身份认证的信息;安全保密信息;网络和用户的管理数据;用户的个人信息。2、移动网子系统
20、网络子系统 NSS 是整个 GSM 网络的核心,对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用户之间的通信起着管理作用,主要完成 GSM 系统的交换功能和用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组成NSS 的各功能实体之间的信令传输符合 CCITT 信令系统 No.7 协议(1)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 是网络子系统 NSS 的核心,也是整个 GSM/网络的核心,MSC 提供面向系统其它功能实体和固定网的接口,并对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用户之间的通信起着交换与连接的作用,并对系统的正常工作集中控制管理。(2)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 相当于 G
21、SM 网络的中央数据库,每个首次入网的移动客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注册登记,将移动用户相关的入网信息存储在 HLR 中,如用户的识别号码、保密参数和注册的有关业务信息等静态数据,HLR 还存储着有关移动用户漫游时的动态信息数据,如移动台漫游号码等。 (3)访问位置寄存器 VLR 访问位置寄存器 VLR 是 GSM 网络的动态用户数据库,存储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已登记的来访移动用户的相关信息数据。当移动用户离开其注册登记的原籍地区漫游到其它地区时,被访地区的 VLR 从该移动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 处获取并暂时存储必要的数据,一旦移动用户离开该 VLR 的控制区域,则 VLR 将
22、取消这些暂时存储的该移动用户数据。一个 VLR 可以负责一个或若干个 MSC 区域。(4) 鉴权中心 AUC鉴权和加密是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鉴权中心AUC 存储着用于系统安全的鉴权信息和加密密钥,用来对移动用户鉴权认证,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系统和对无线接口上的话音、数据和信号信息/进行保密。(5)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移动设备管理是由 EIR 完成的,在 EIR 中存储了移动设备的设备识别码(IMEI) ,通过使用 EIR 中的三种设备清单:白色清单(准许使用的移动设备的识别号) 、黑色清单(禁止使用的移动设备的识别号)和灰色清单(由于技术故障或误操作不能使用的移动设备的识别号)
23、,使得运营部门对移动设备进行正确识别,以确保网络内所使用的移动设备的唯一性和安全性。何时需要设备识别取决于网络运营者。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 GSM 网络均未配置此设备( EIR) ,所以此保护措施也未采用。3.基站子系统 BSS 基站子系统在整个 GSM 系统中担任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的任务。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 MS 相连,并与网网络子系统 NSS中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 相连,由 MSC 控制,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基站子系统是由基站控制器 BSC 和基站收发信台 BTS 这两部分功能实体构成。BTS 和 BSC 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方式,
24、也可以通过基站接口设备采用远端控制的连接方式。(1)基站控制器 BSC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 )的控制部分,分别与BTS、MSC 和操作维护中心相接,起着无线网络资源的管理、无线参数/管理及各种接口的管理控制作用。一个基站控制器根据话务量的需要可以控制一个 BTS 也可以控制多个 BTS。(2)基站收发信台 BTS基站收发信台 BTS 是基站子系统的无线接口设备,由基站控制器BSC 控制,通常设置在小区中心,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实现 BTS 与移动台 MS 之间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4.操作支持子系统 OSS操作支持系统 OSS 为运营部门提供一种手段来控制和维护
25、MS、BSS 和 NSS 这些实际运行部分,其任务是移动用户管理、移动设备管理以及网路操作和维护。如对 GSM 系统的 BSS 和 NSS 进行操作和维护的管理;网络的监视、告警、故障处理等;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记录与传递等。3.1.2 编号为了将一个呼叫接至某个移动用户,需要调用相应的功能实体,这就需要正确寻址。因此,编号计划非常重要。1移动台国际 ISDN 号码 (MSISDN)MSISDN 号码是指主叫用户呼叫 GSM 系统中某一个移动用户所需拨的号码。一个移动台可分配一个或多个 MSISDN 号码,一个 MSISDN 号码总长不超过 15 位数字,其编号规则应与各国的编号规则相一致
26、。国家代码CC 国内地区码NDC 用户号码SN/CC:国家代码NDC:国内地区码SN:4 位移动用户号码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在 GSM 系统中,每个移动用户均分配一个唯一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用来在整个 GSM 移动通信网中正确识别某个移动用户,IMSI码存储在用户识别卡(SIM)、HLR、VLR 中,通常在呼叫建立和位置更新时,需要使用 IMSI。移动用户国家码 MCC 移动网号 MNC 移动用户识别码 MSINIMSI 的总长不超过 15 位数字,每位数字仅使用 09 的数字。移动用户国家码MCC 移动网号MNC 移动用户识别码MSINMCC:移动用户所属国家代
27、号,3 位数字,用于唯一地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国家,中国的 MCC 为 460。MNC:移动网号码,最多由两位数字组成,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通信网。中国移动的电信的 MNC 为 00,中国联通的 MNC 为01。MSIN:移动用户识别码,用于识别某一移动通信网(PLMN)中的移动用户,号码组成为 H0H1 H2 H3XXXX。由 MNC 和 MSIN 两部分组成为国内移动用户识别码(NMSI ) 。用于唯一地识别国内 GSM 通信网中的移动用户。/3、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只在起始入网登记时使用,在后续的呼叫中用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代
28、替 IMSI,目的是避免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其 IMSI 为了对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保密,从而防止窃听者检测用户的通信内容,或者非法盗用合法用户的 IMSI。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是 MSC/VLR 给每个来访的移动用户临时分配的号码TMSI 与 IMSI 号码之间可按一定的算法互相转换。 TMSI 总长不超过 4 个字节。4、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当移动台漫游到一个新的业务区后,为使 GSM 移动通信网路能再进行路由选择,该移动台的 HLR 请求由 VLR 给分配一个临时性的漫游号码(MSRN) ,并将 MSRN 送至 HLR,用于建立通信路由。一旦该移动台离开该服务区,此漫
29、游号码即被收回,并可分配给其它来访的移动台使用。漫游号码 MSRN 的组成与移动台 ISDN 号码相同。5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码(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是分配给每一个移动台唯一地识别一个移动台设备的号码,可用于监控被窃或无效的的移动设备。设备识别的作用就是确保系统中使用的移动台设备不是盗用的或非法的。设备的识别是在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 中完成。IMEI 号码为一个 15 位的十进制/数字,组成为 TAC(6)+ FAC(2)+ SNR(6)+ SP(1) 。型号批准码TAC 装配厂家号码FAC产品序号SNR 备用数字SP6位置区识别码 (LAI)在检测位置更新和信道切换时,
30、要使用位置区识别标志(LAI) 。移动用户国家码MCC 移动网号MNC 位置区号码LACMCC 和 MNC 均与 IMSI 的 MCC 和 MNC 一样。LAC:位置区码,用于识别 GSM 移动通信网中的一个位置区,采用十六进制编码,最多不超过两个字节7全球小区识别码 (CGI) 在位置区识别标志(LAI )后面加上小区的标志号(CI) ,就可以组成小区识别码(CGI) ,用于识别一个位置区内的小区。8基站识别色码(BSIC)基站识别色码(BSIC)用于移动台识别采用相同载频且相邻的基站。BSIC 为一个 6 比特编码。网络色码NCC(3bit) BTS色码BCC( 3bit)NCC:网络色码
31、,用来识别相邻的通信网络。BCC:BTS 色码,用来识别采用相同载频的相邻基站。9. MSC/VLR 号码 MSC/VLR 号码 是 在 No.7 信令消息中使用的,代表 MSC 的号码。10.HLR 号码 /HLR 号码是在 No.7 信令消息中使用的代表 HLR 的号码。11.切换号码 HON切换号码(HON) 是指当越区切换时,目标 MSC(即要求切换到的MSC)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用于路由选择。3.1.3 GSM 网络接口1. Um 接口Um 接口(空中接口) 定义为移动台 MS 与基站收发信台 BTS 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是 GSM 网络非常重要的无线接口,此接口传递的信息
32、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2. A 接口A 接口定义为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 与基站子系统 BSS 之间的通信接口,也是功能实体 MSC 与 BSC 间的互连接口,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其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 2.048Mb/s PCM 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3. Abis 接口Abis 接口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 BSC 和基站收发信台 BTS 之间的通信接口,在 BTS 和 BSC 不是直接连接方式时,此接口用于 BTS 与 BSC 间的远端互连,此接口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 BTS 无线设备的控制
33、和无线频率的分配,其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 2.048Mbit/s 或 64kbit/sPCM 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4B 接口B 接口定义为 MSC 与访问位置寄存器 VLR 之间的接口,此接口用于 MSC 向 VLR 询问有关移动台 MS 当前的位置信息或者通知 VLR 有关移动台 MS 的位置更新信息等。5C 接口C 接口定义为 MSC 与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 之间的接口,此接口用于传递路由选择和管理信息。其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 2.048Mb/s PCM 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6D 接口D 接口定义为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 与访问位置寄存器 VLR 之间的接口,此接口用于交换有关移动用户的位置和用户管理的信息,保证移动台在整个服务区内建立和接收呼叫。其物理链接与 C 接口相同,通过采用标准的 2.048Mb/s PCM 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7.E 接口E 接口定义为控制相邻区域的不同 MSC 之间的接口,此接口用于移动用户在 MSC 之间进行越区切换过程中交换有关切换信息,以启动和完成切换。其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 2.048Mb/s PCM 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8F 接口F 接口定义为 MSC 与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 之间的接口,此接口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