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岛县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

上传人:爱你没说的 文档编号:9184429 上传时间:2019-07-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岛县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岛县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岛县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长岛县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长岛县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长岛县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若函数 yfx的定义域是 1,206,则函数 1gxf的定义域是( )A 0,2

3、6 B 5 C ,206 D 1,2072 已知直线 l1 经过 A(3, 4),B (8,1)两点,直线 l2的倾斜角为 135,那么 l1与 l2(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但不垂直3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输出的 S 的值为( )A11 B19 C26 D574 已知函数 ,其中 ,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当 时,函数()esinxfxRe2.718 0,2x的图象不在直线 的下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 )()yfxykkA B C D,1(,12(,)2(,e【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函数图象与性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零点存在性定理,意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4、,以及构造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5 已知全集 U=0,1,2,3,4,5,6,7,8,9,集合 A=0,1,3,5,8,集合 B=2,4,5,6,8,则( UA)( UB)=( )A5 ,8 B7,9 C0,1,3 D2 ,4,66 已知全集 I=1,2,3,4 ,5,6,7,8 ,集合 M=3,4,5,集合 N=1,3,6,则集合2 ,7,8是( )AMN BM NC IMIN D IMIN7 函数 y=2|x|的图象是(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

5、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

6、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A B C D8 函数 f(x)的图象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与曲线 y=ex关于 y 轴对称,则 f(x)=( )Ae x+1 Be x1 Ce x+1 De x19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xR ,2 x10 Bx R,lgx 1 C xN+,(x1) 20 DxR,tanx=210若函数 y=ax(b+1)(a0,a 1)的

7、图象在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Aa1 且 b1 Ba 1 且 b0 C0a 1 且 b0 D0a1 且 b011设直线 x=t 与函数 f(x)=x 2,g(x)=lnx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 M,N ,则当|MN| 达到最小时 t 的值为( )A1 B C D12以椭圆 + =1 的顶点为焦点,焦点为顶点的双曲线 C,其左、右焦点分别是 F1,F 2,已知点 M 坐标为(2,1),双曲线 C 上点 P(x 0,y 0)(x 00,y 00)满足 = ,则 S( )A2 B4 C1 D1二、填空题13命题“ (0,)2x, sin1x”的否定是 14设函数 ,若用表示不超过实数 m 的最大整数

8、,则函数的值域为 15某班共 30 人,其中 15 人喜爱篮球运动,10 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 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

9、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6在矩形 ABC

10、D 中, =(1,3), ,则实数 k= 17设 p:实数 x 满足不等式 x24ax+3a20(a0),q:实数 x 满足不等式 x2x60,已知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18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若第一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为 a,第二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为 b,则函数 y=ax22bx+1 在(,2 上为减函数的概率是 三、解答题19设函数 (1)若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求 a 的取值范围(2)当 a=0,b= 1 时,函数 F(x)=f(x)x 2有唯一零点,求正数 的值20(本小题满分 12 分)某媒体对“男女延迟退休”这一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

11、名意调查,下表是在某单位得到的数据:赞同 反对 合计男 50 150 200女 30 170 200合计 80 320 400()能否有能否有 的把握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性别有关?97.5%()从赞同“男女延迟退休”的 80 人中,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 8 人,然后从中选出 2 人进行陈述发言,求事件“选出的 2 人中,至少有一名女士”的概率参考公式: ,22()K)(nadbc()nabc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统计案例、抽样方法、古典概型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统计的思想和基本运算能力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

12、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

13、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1在直接坐标系 中,直线 的方程为 ,曲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1)已知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系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 为极点,以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点 的极坐标为(4, ),判断点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2)设点 是曲线 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 的距离的最小值。22

14、设集合 A=x|0xm3,B=x|x0 或 x3,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 m 的取值范围(1)AB=;(2)AB=B 23已知抛物线 C:y 2=2px(p0)过点 A(1,2)()求抛物线 C 的方程,并求其准线方程;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

15、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16、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是否存在平行于 OA(O 为坐标原点)的直线 L,使得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且直线 OA 与 L的距离等于 ?若存在,求直线 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4函数 f(x)是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0 时,函数的解析式为 f(x)= 1(1)用定义证明 f(x)在( 0,+ )上是减函数;(2)求函数 f(x)的解析式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17、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

18、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长岛县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解析】2 【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得直线 l1的斜率 k1= =1,又直线 l2的倾斜角为 135,其斜率 k2=tan135=1,显然满足 k1k2=1,l 1与 l2垂直故选 A3 【答案】C【解析】解: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S=1,k=1k=2,S=4不满足条件 k3,k=3,S=

19、11不满足条件 k3,k=4,S=26满足条件 k3,退出循环,输出 S 的值为 26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程序框图和算法,依次写出每次循环得到的 k,S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4 【答案】B【解析】由题意设 ,且 在 时恒成立,而()esinxgxfkk()0gx,2令 ,则 ,所以 在 上()esincoxg()coshecos0xh()hx0,2递增,所以 当 时, , 在 上递增, ,符合题意;21()he1k0gx(),2()g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

20、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21、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当 时, , 在 上递减, ,与题意不合;当 时, 为2ek()0gx(),2(0gx21ek()gx一个递增函数,而 , ,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必存在一个零点 ,使得1k2()ek0,当 时, ,从而 在 上单调递减,从而 ,与题0()gx0,)x0gx(x0,)()gx意不合,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 B

22、,15 【答案】B【解析】解:由题义知,全集 U=0,1,2,3,4,5,6,7,8,9,集合 A=0,1,3,5,8,集合B=2,4,5,6,8,所以 CUA=2, 4,6,7,9,C UB=0,1,3,7,9 ,所以(C UA) (C UB)=7,9故选 B6 【答案】D【解析】解:全集 I=1,2,3,4,5,6,7,8 ,集合 M=3,4,5,集合 N=1,3,6,MN=1,2,3,6,7,8,MN=3;IM IN=1,2,4,5,6, 7,8;IMIN=2,7,8,故选:D7 【答案】B【解析】解:f(x)=2 |x|=2|x|=f(x)y=2 |x|是偶函数,又函数 y=2|x|在

23、0,+)上单调递增,故 C 错误且当 x=0 时,y=1;x=1 时, y=2,故 A,D 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指数函数的图象变换,其中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出函数的性质,进而得到函数的形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答案】D【解析】解:函数 y=ex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y=ex,而函数 f(x)的图象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与曲线 y=ex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

24、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

25、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所以函数 f(x)的解析式为 y=e(x+1) =ex1即 f(x)=e x1故选 D9 【答案】C【解析】解:AxR,2 x1= 0 正确;B当 0x10 时,lgx1 正确;C当 x=1,(x1) 2=0,因此不正确;D存在 xR,tanx=2 成立,正确综上可知:只有 C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属于基础题10【答

26、案】B【解析】解:函数 y=ax(b+1)(a0,a 1)的图象在第一、三、四象限,根据图象的性质可得:a 1 ,a 0b10,即 a1,b0,故选:B11【答案】D【解析】解:设函数 y=f(x)g(x)=x 2lnx,求导数得=当 时,y0,函数在 上为单调减函数,当 时,y0,函数在 上为单调增函数所以当 时,所设函数的最小值为所求 t 的值为故选 D【点评】可以结合两个函数的草图,发现在(0,+)上 x2lnx 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两个函数差的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 x 的值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

27、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

28、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2【答案】 A【解析】解:椭圆方程为 + =1,其顶点坐标为(3,0)、(3,0),焦点坐标为(2,0)、( 2,0),双曲线方程为 ,设点 P(x,y),记 F1(3,0),F 2(3,0), = , =,整理得: =5,化简得:5x=12y 15,又 ,5 4y2=20,解得:y= 或 y

29、= (舍),P(3, ),直线 PF1方程为:5x12y+15=0,点 M 到直线 PF1的距离 d= =1,易知点 M 到 x 轴、直线 PF2的距离都为 1,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可知点 M(2,1)就是F 1PF2的内心故 = = =2,故选:A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

30、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1、,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点评】本题考查椭圆方程,双曲线方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13【答案】 0,2x, sin1【解析】试题分析:“(,)x, six”的否定是 0,2x, sin1考点:命题否定【方法点睛】(1)对全称(存在性)命题进行否定的两步操作:找到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对原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2)判定全称命题“xM,p(x)”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 M 中的每个元素 x,证明 p(x)成立;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特殊值 x0,使

32、 p(x 0)不成立即可.要判断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内至少能找到一个 xx 0,使 p(x 0)成立即可,否则就是假命题.14【答案】 0,1 【解析】解:= + + = + + ,0 1, , + ,当 0 时,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

33、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34、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0 , + 1,故 y=0;当 = 时, =0, + =1,故 y=1; 1 时, 0,1 + ,故 y=1+1=0;故函数 的值域为0,1故答案为:0,1【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化简运算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应用15【答案】 12 【解析】解:设两者都喜欢的人数为 x 人,则只喜爱篮球的有(15x)人,只喜爱乒乓球的有(10 x)人,由此可得(15x)+ (10x)+x+8=30 ,解得 x=3,所以 15x=12,即所求人数为 12 人,故答案为:1216【答案】 4 【解析】解: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 中, =(1,3), , = =(k

35、1, 2+3)=(k 1,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

36、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 =1(k 1)+( 3)1=0,解得 k=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表示向量垂直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7【答案】 【解

37、析】解:x 24ax+3a20 (a0),( xa)( x3a)0,则 3axa,(a 0),由 x2x60 得2x 3,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即 ,即 a0,故答案为:18【答案】 【解析】解:由题意,函数 y=ax22bx+1 在(,2 上为减函数满足条件 第一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为 a,第二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为 b,a 取 1 时,b 可取 2,3,4,5,6;a 取 2 时,b 可取 4,5,6;a 取 3 时,b 可取 6,共 9 种(a,b)的取值共 36 种情况所求概率为 =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19【答案】 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

38、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9、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f(x)的定义域为( 0,+ ), ,由 f(1)=0,得 b=1a 若 a0,由 f(x)=0,得 x=1当 0x1 时,f(x)0,此时 f(x)单调递增;当 x1 时,f(x)0,此时 f(x)单

40、调递减所以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若 a0,由 f(x)=0 ,得 x=1,或 x= 因为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所以 1,解得 1a0综合:a 的取值范围是 a1()因为函数 F(x)=f (x)x 2有唯一零点,即 x2lnxx=0 有唯一实数解,设 g(x)=x 2lnxx,则 令 g(x)=0,2x 2x1=0因为 0,所以=1+80,方程有两异号根设为 x10,x 20因为 x0,所以 x1应舍去当 x(0,x 2)时,g(x) 0,g(x)在(0,x 2)上单调递减;当 x(x 2,+)时,g (x)0,g(x)在(x 2,+)单调递增当 x=x2时,g ( x2

41、)=0,g(x)取最小值 g(x 2)因为 g(x)=0 有唯一解,所以 g(x 2)=0,则 即因为 0,所以 2lnx2+x21=0(*)设函数 h(x)=2lnx+x 1,因为当 x0 时,h(x)是增函数,所以 h(x)=0 至多有一解因为 h(1)=0,所以方程(*)的解为 x2=1,代入方程组解得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

42、(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零点等知识点的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合理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