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
2、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应县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1 已知 f(x)为偶函数,且 f(x+2)=f(x),当2x0 时,f(x)=2 x
3、;若 nN *,a n=f(n),则 a2017等于( )A2017 B8 C D2 数列 中,若 , ,则这个数列的第 10 项 ( )A19 B 21 C D3 已知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当输出的结果为 时,则输入的值为( )21A B C 或 D 或212104 抛物线 x2=4y 的焦点坐标是( )A(1,0) B( 0,1) C( ) D( )5 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Ay=|x|(xR) By= (x0) Cy=x(xR ) Dy=x 3(xR)6 以 A=2,4,6,7,8,11,12,13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分别为分子与分母构成分数,则这种分数
4、是可约分数的概率是( )A B C D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
5、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7 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A,若存在非零实数 l 使得对于任意 xI(I A),有 x+lA,且 f(x+l )f(x),则称 f(x)
6、为 I 上的 l 高调函数,如果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f(x)是奇函数,当 x0 时,f(x)=|xa2|a2,且函数 f(x)为 R 上的 1 高调函数,那么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0a1 B a C 1a1 D2a 28 某棵果树前 n 年的总产量 Sn与 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目前记录的结果看,前 m 年的年平均产量最高,则 m 的值为( )A5 B7 C9 D119 已知抛物线 C: 的焦点为 F,准线为 ,P 是 上一点,Q 是直线 PF 与 C 的一个交点,若yx82ll,则 ( )FQP2A6 B3 C D3834第卷(非选择题,共 100 分)10利用计算机在区间(0,
7、1)上产生随机数 a,则不等式 ln(3a1)0 成立的概率是( )A B C D11设双曲线焦点在 y 轴上,两条渐近线为 ,则该双曲线离心率 e=( )A5 B C D12若圆柱、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圆柱、圆锥、球的体积的比为( )A1:2:3 B2 :3:4 C3:2:4 D3:1:2二、填空题13如图是函数 y=f(x)的导函数 y=f(x)的图象,对此图象,有如下结论:在区间(2,1)内 f(x)是增函数;在区间(1,3)内 f(x)是减函数;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
8、(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9、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在 x=2 时, f(x)取得极大值;在 x=3 时, f(x)取得极小值其中正确的是 14已知一个动圆与圆 C:( x+4) 2+y2=100 相内切,且过点 A(4,0),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15ABC 中, ,BC=3 , ,则C= 16已知向量 满足 , , ,则 与 的夹角为 . ba,42|
10、b4)3()baa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模及夹角知识,突出对向量的基础运算及化归能力的考查,属于容易题.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记 ,其中 为坐标原(1,)(,2)(,)|MOO点,给出结论如下:若 ,则 ;(1,4)(,)对平面任意一点 ,都存在 使得 ;M,(,)若 ,则 表示一条直线;, ;(,)(2)(15若 , ,且 ,则 表示的一条线段且长度为 02(,)2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18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 50 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下面的条形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可得这 50 名学生这一天平均的课外阅读时
11、间为 小时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
12、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三、解答题19(本小题满分 12 分)某媒体对“男女延迟退休”这一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名意调查,下表是在某单位得到的数据:赞同 反对 合计男 50 150 200女 30
13、170 200合计 80 320 400()能否有能否有 的把握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性别有关?97.5%()从赞同“男女延迟退休”的 80 人中,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出 8 人,然后从中选出 3 人进行陈述发言,设发言的女士人数为 ,求 的分布列和期望X参考公式: ,22()K)(nadbc()nabcd20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PD平面 ABCD,PD=DC=BC=1,AB=2,ABDC, BCD=90(1)求证:PCBC;(2)求点 A 到平面 PBC 的距离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
14、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15、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1已知四棱锥 PABCD,底面 ABCD 是 A=60、边长为 a 的菱形,又 PD底 ABCD,且 PD=CD,点M、N 分别是棱 AD、PC 的中点(1)证明:DN平面 PMB;(2)证明:平面 PMB平面 PAD;(3)求点 A 到平面 PMB 的距离22已知函数 , , ()xfea21(
16、)xgaeR(1)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2)若存在 ,使得 成立,求的取值范围;0,2()f(3)设 , 是函数 的两个不同零点,求证: 1xx12x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
17、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23如图 1,ACB=45,B
18、C=3,过动点 A 作 ADBC,垂足 D 在线段 BC 上且异于点 B,连接 AB,沿 AD 将ABD 折起,使BDC=90 (如图 2 所示),(1)当 BD 的长为多少时,三棱锥 ABCD 的体积最大;(2)当三棱锥 ABCD 的体积最大时,设点 E,M 分别为棱 BC,AC 的中点,试在棱 CD 上确定一点 N,使得 ENBM ,并求 EN 与平面 BMN 所成角的大小。24已知函数 f(x)=aln(x+1)+ x2x,其中 a 为非零实数()讨论 f(x)的单调性;()若 y=f(x)有两个极值点 , ,且 ,求证: (参考数据:ln2 0.693)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
19、,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
20、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21、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
22、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应县一中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解:f(x+2 )= f(x),f( x+4)=f (x+2)=f(x),即 f(x+4)=f ( x),即函数的周期是 4a2017=f(2017 )=f (504 4+1)=f(1),f( x)为偶函数,当2x0 时,f(x)=2 x,f( 1) =f(1)= ,a2017=f(1
23、)=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计算,利用函数奇偶性和周期性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 【答案】 C【解析】因为 ,所以 ,所以数列 构成以 为首项,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 ,所以 ,所以 ,故选 C答案:C3 【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程序是分段函数 ,当 时, ,解得 ,当 时, ,xylg20x21x1x021lgx解得 ,所以输入的是 或 ,故选 D.10x1考点:1.分段函数;2.程序框图.111114 【答案】B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24、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
25、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抛物线 x2=4y 中,p=2, =1,焦点在 y 轴上,开口向上,焦点坐标为 (0,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性质的应用,抛物线 x2=2py 的焦点坐标为(0, ),属基础题5 【答案】D【解析】解:y=|x|(xR)是偶函数,不满足条件,y= (x0)是奇函数,在定义域上不是单调
26、函数,不满足条件,y=x(xR)是奇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不满足条件,y=x3( xR )奇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满足条件,故选:D6 【答案】D【解析】解:因为以 A=2,4,6,7,8,11,12,13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分别为分子与分母共可构成 个分数,由于这种分数是可约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比全为偶数,故这种分数是可约分数的共有 个,则分数是可约分数的概率为 P= =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7 【答案】 B【解析】解:定义域为 R 的函数 f(x)是奇函数,当 x0 时,f(x)=|xa 2|a2= 图象如图,
27、f(x)为 R 上的 1 高调函数,当 x0 时,函数的最大值为 a2,要满足 f(x+l)f (x),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
28、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 大于等于区间长度 3a2(a 2),13a 2( a2), a故选 B【
29、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数形结合的能力,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中档题8 【答案】C【解析】解:若果树前 n 年的总产量 S 与 n 在图中对应 P(S,n)点则前 n 年的年平均产量即为直线 OP 的斜率由图易得当 n=9 时,直线 OP 的斜率最大即前 9 年的年平均产量最高,故选 C9 【答案】A 解析:抛物线 C: 的焦点为 F(0,2),准线为 :y=2,yx82l设 P(a,2), B(m, ),则 =(a ,4), =(m , 2), ,2m= a,4= 4,m 2=32,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QF|= +2=4+2=6故选 A10【答案】C由于玻璃
30、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31、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解析】解:由 ln(3a 1)0 得 a ,则用计算机在区间(0,1)上产生随机数 a,不等式 ln(3a1)0 成立的概率是 P= ,故选:C11【答案】C【解析】解:双曲线焦点在 y
32、 轴上,故两条渐近线为 y= x,又已知渐近线为 , = ,b=2a,故双曲线离心率 e= = = = ,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判断渐近线的斜率 = ,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D【解析】解:设球的半径为 R,则圆柱、圆锥的底面半径也为 R,高为 2R,则球的体积 V 球 =圆柱的体积 V 圆柱 =2R3圆锥的体积 V 圆锥 =故圆柱、圆锥、球的体积的比为 2R3: : =3:1:2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旋转体,球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其中设出球的半径,并根据圆柱、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球的直径,依次求出圆柱、圆锥和球的体积
33、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答案】 【解析】解:由 y=f(x)的图象可知,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
34、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x(3, ),f(x)0,函数为减函数;所以,在区间(2,1)内 f(x)是增函数;不正确;在区间(
35、1,3)内 f(x)是减函数;不正确;x=2 时,y=f ( x)=0,且在 x=2 的两侧导数值先正后负,在 x=2 时, f(x)取得极大值;而,x=3 附近,导函数值为正,所以,在 x=3 时,f(x)取得极小值不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察了函数的单调性,导数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4【答案】 + =1 【解析】解:设动圆圆心为 B,半径为 r,圆 B 与圆 C 的切点为 D,圆 C:(x+4) 2+y2=100 的圆心为 C( 4,0),半径 R=10,由动圆 B 与圆 C 相内切,可得|CB|=Rr=10|BD| ,圆 B 经过点 A(4,0),|BD|=|BA|,得|CB|=10
36、|BA|,可得|BA|+|BC|=10,|AC|=8 10,点 B 的轨迹是以 A、C 为焦点的椭圆,设方程为 (ab0),可得 2a=10,c=4,a=5,b 2=a2c2=9,得该椭圆的方程为 + =1故答案为: + =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
37、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38、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15【答案】 【解析】解:由 ,a=BC=3,c= ,根据正弦定理 = 得:sinC= = ,又 C 为三角形的内角,且 ca,0C ,则C= 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定理很好的建立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熟练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同时注意判断 C 的范围16【答案】 32【解析】17【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坐标运算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得 , ,错误;(1,4)ab1242与 不共线,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正确;记 ,由 得 ,点 在过 点与 平行的直线上,正确;O
39、AMabAMAb由 得, , 与 不共线,ab(1)()0ba , ,正确;122,5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
40、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设 ,则有 , , 且 , 表示的一(,)Mxy2x213xy20xy260y(,)条线段且线
41、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为 、 ,其长度为 ,错误(,4)2,)518【答案】 0.9 【解析】解:由题意, =0.9,故答案为:0.9三、解答题19【答案】【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统计案例、超几何分布、分层抽样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统计思想和基本运算能力的分布列为:X的数学期望为X12分51519023868E20【答案】 【解析】解:(1)证明:因为 PD平面 ABCD,BC 平面 ABCD,所以 PDBC由BCD=90,得 CDBC,又 PDDC=D, PD、DC平面 PCD,所以 BC平面 PCD0 1 2 3P528561由于玻璃板的两面间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两个面都会成像,为防止重影,实验
42、中选择_(选填“较厚”或“较薄”) 玻璃板实验效果更理想。(2)为了比较蜡烛 A 与它所成的像大小关系,实验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 A 和 B。蜡烛 B 应该是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 A 的好处是_。(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选填“能”或“不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4)小明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实验中多次改 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5)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7)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明看到蜡烛 E 的像的光路图。(D 点为小明眼睛所在位置)因为 PC平面 PCD,故 PCBC(2)(方法一)分别取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