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9182965 上传时间:2019-07-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课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墨家,墨子与人和自然关系有关的思想有他的“非命”、“天志”、“明鬼”思想。 在墨子这里,“天”不是自然的代称,而是意志之天。在墨子看来,天是有意志的,而且能够根据人间的表现赏善罚恶。墨子还相信鬼神的存在,并认为鬼神同样能对人间赏善罚恶。但墨子又反对命定。,墨家,墨子天志上:“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天志中:“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践,此天之所不欲也”。,三表法,认识过程应该坚持的三个标准:“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

2、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墨家,“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墨子明鬼,董仲舒,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春秋繁露玉英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董仲舒,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次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

3、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此乃天之所欲救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董仲舒,以天人感应、君权天授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象征性的仪式活动,将神权与政权沟通,从而赋予了尊君集权、政治统一以天命的神圣权威。,董仲舒,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也。 以郊为百神始,始入岁首,必以正月上辛日先享天,乃敢于地,先贵之义也。春秋繁露郊语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诸山川不在封内不祭。春秋繁露

4、王道,荀子,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斤斧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鱣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其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

5、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荀子王制,荀子,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猩猩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君子啜其羹,食其 。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

6、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荀子非相,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荀子天论,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

7、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论,孟子 “天人合德”,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孟子离娄上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张载:“民胞物与”与“天人合一”,西铭:“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道 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道 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自然而然,则谓之天然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庄子注齐物论注,道 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自然而然,则谓之天然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庄子注齐物论注,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