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分享.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76951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分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分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分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分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5.26-27(上海)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分享(2012-05-31 20:22:15) 转载标签: 培训师苏平问题树培训分类: 培训分享 左到右第三排:上海-周阳、 厦门- 王鹏、 南京- 李刚 、 南京-陈子龙、上海 -卢意、 日照-张蔺、 上海- 戎 侠、 杭州-何旭东、杭州-王有刚、杭州- 朱建其第二排:杭州-谷薇 、上海- 王学敏、 杭州- 王筱萍、 南京-杨慧、 昆山- 苏平、 上海-史雪峰、无锡 -董侠、 无锡 -李玲第一排:上海-李春秋、 武汉 -陈艺文时间: 2012.5.26-27地点:上海浦东新区向城路 29 号 C 栋商务中心培训师:苏平老师会议主持人:王鹏

2、老师记录整理:武汉-陈艺文老师前 言我是一名刚入门的新手小菜鸟,在 1 年培训时间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做培训的人累的七死八活,参加培训的人却收获甚微;一年里做了些培训,员工觉得没太大的用处,老板也认为培训可有可无。有感于这些问题,很想系统学习一下培训方面的知识,于是在去年,上网淘了下“培训师” 相关的书籍,采购了一摞书。在收到的一堆书中,最先开始读的就是苏平老师的培训师成长手册(第 2 版)。从开始对书内描述的种种切合实际的新手问题及处理方法都让我对苏老师敬佩不已,从此也与中国培训师沙龙结缘。听到苏平老师要去上海开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公益培训,我也是权衡了下后下了一番功夫说服父母让我前往上海参加

3、培训。这次的公益培训,最打动我的还是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不同于以往的公益培训主要以当地老师为主,这次上海的公益培训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上海、厦门、南京、杭州、合肥、无锡、武汉等地)的老师,各位老师不远千里到上海来共同学习的精神让我倍受鼓舞。两天时间虽短,但我收获了很多。“分享就是最好的学习 ”,下面就让我来将这两天的经历做个简要回顾,分享给沙龙里所有的老师们。第一天:5 月 26 日培训师:苏平老师一、开场&二、培训师沙龙简介来自厦门的王鹏老师主持了开场仪式,简要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并对沙龙的历史和活动进行了分享。王老师的分享结束后,苏平老师隆重登场,开始了包括问题树模型简介、培训需求诊断和

4、调研、课前调查问卷、课程设计等内容的培训,还在课程间歇为大家传授了培训师最为需要的发音练习。三、培训主题内容: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一)、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简介1.问题树的由来:(1)为大家回答工作中会遇到的“为什么培训无用”的困扰。(2)对培训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培训师首先是咨询师。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不会问你:“你想吃点什么药?”就像我们不能问受训者:“你想让我训点什么?”培训前需要诊断。2.思维变革:(1)培训是要以终为始。(2)课程开发前要问五个问题(背景、学员、目标、内容、方式)。(3)问题= 华尔兹,即两条腿(以终为始、以学员为中心)和三节拍(诊断调研、明确需求、课程设计)。(二

5、)、问题树模型三大步骤调研抽查定方向,问卷普查明需求,渠成水到做设计。 我们做事情,就是要先挖渠,渠挖好了,水也就引进来了。(三)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1、聚焦一个冰山表面大而泛问题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种种原因中层层聚焦找到核心问题进行改善。2、培训需求诊断调研工具箱从冰川理论入手,得出“做正确的事情”的结论,进一步界定培训需求的定义和分类。之后,揭示出了培训需求诊断调研的四大途径(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电话访谈、网络沟通)和七大方法(面谈沟通法、行为观察法、数据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自我分析法)。期间,引入大量案例进行分析,课程生动、让人印象深刻。练习 1

6、:鱼骨图分析练习说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个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鱼骨图分析,并将分析出的结果整理出问题树和对策树,提出课程大纲。现场:流不走队与鸭梨山达队不谋而合的均对“员工流失率高”进行了鱼骨图分析,六顶帽队与落地队分别针对“85 后员工为何难管”与“培训效果为何不佳 ”来展开讨论。虽然四个小组选择的问题有些差异,但都是寻找的自己所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探讨,效果非常明显。分享: 流不走队 :为什么员工流失率高?流不走队从员工、主管、企业、外部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为何企业留不住员工,分析出的主要原因是:主管没有发展的空间,从而限制员工的发展,员工工作没有希望就选择离开。鸭梨

7、山达队:为何基层员工流失率高?身为鸭梨山达队的一员对这个名字表示确实压力很大。当其他组的鱼骨雏形初现时,我们却一再的碰壁。和流不走队选择的主题一样,分析出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鸭梨山达队从高管、HR、主管、个人四个方面一层层分析下去,由 3 个月内和工作满 1 年不到 2 年的员工离职率高为问题主要体现,分析出主管是由优秀基层员工直接晋升,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在识人与留人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最后确定当前要找到合适的人才是重中之重,确定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点。 六顶帽队:85 后员工为何难管?六顶帽队通过外部环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个方面展开“85 后员工为何难管”问题讨论,最后得出员工和管理者需

8、要同步改善,员工需要更主动,管理者需要修改沟通方式。 落地队:培训效果为何不佳?落地队的老师们坚持将问题落到地上的理念,从企业、HR、培训师和学员四个方面讨论了为何培训效果不佳,最后经过层层分析得出问题主因是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练习 2:剥洋葱法剥洋葱是件比较痛苦的事,因为开始剥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就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不过经过练习后我们对剥洋葱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要痛并快乐着!六顶帽队在剥洋葱时给了大家一个很深刻的启示。洋葱的问题一定得是客观的事实描述而非主观判断,尤其是貌似客观事实的主观判断我们更需要小心谨慎。案例一(六顶帽组剥了 2 次剥出核心)案例二(鸭梨山达组典型案例) 发音练习苏

9、平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意外惊喜,利用 19 日下午休息的间歇为大家指导了正确发音的方法,包括她手绘的韵母发音位置图和呼吸训练方法。 内容:1、韵母发音位置图2、呼吸训练:闻花法练习 3:呼吸练习学员靠墙站立,想想着自己的腹部是个大氧吧,深呼吸,默数 15 下,慢慢将气息从丹田提至头顶,停顿几秒钟,再默数 15 下,将气息慢慢呼出去,从头顶降至丹田。这样如果每天在空腹的情况下坚持练习 10 分钟,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发功!练气其实是个体力活呢!第二天:5 月 27 日培训师:苏平老师(四)课程大纲的确定通过诊断调研汇总和关键词提炼原则的介绍,让大家的工作有了理论支持。在苏老师的指导下,各

10、组开始相继完成自己的问题树和对策树。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问题点的收集远比对策的收集要难得多,因为大家都在习惯在收集问题点的时候把对策也带入进去。理论知识过后,苏老师给出了一个访谈记录,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我们需要将分类汇总得出最突出的问题点,由于此问题点中事实描述不够充足,苏老师要求大家组内继续就此问题进行访谈、记录、汇总。在此基础上,完成问题树和对策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的四个小组在建立问题树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难题。有的是客观事实与主观判断不清,有的是问题分类不合适(问题树三个类别枝干需达到彼此并列但无重合项的关系),对策树解决的问题无法正确分类等,最多的还是建立问题树时也带

11、入了对策。这个练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的落地队,他们特殊就特殊在选题,另外三组老师们汇总的问题点在互动性方面,而落地队老师们因为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当我关注一个问题时会发现身边周围的人都有同样的问题)的奇妙,将问题点落到了课程设计上面。落地组也是经过了多次磨难(海报纸上色彩最多一组)将课程设计问题点列出了 6 个方面写在了便利贴上,并根据问题分类出了整体规划和单元编排两个主枝干。由主枝干的两个问题确定了最后的主题叫课程设计。当问题树出来后,落地组又根据问题树上的问题点来找到对应的对策。找对策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在问题树上的 1 个或多个问题可能对策树上一种对策就能解决。也有问题树与对策树主树

12、干不一致的情形,这些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刻意中规中矩的去对应。在对策点找到后,再来归纳主枝干时落地队的老师们把问题细化了下,修改为“以终为始的课程设计”与“通俗易懂的内容编排”,这个时候整个课程的主题也变成了“课程开发凌波 6 步”对于这个课程设计方面苏老师点评道“问题最后还大了点,可以再度细化成多个问题树各个击破”附上其他组的问题对策树靓照:鸭梨山达队:戎侠老师在讲解鸭梨山达组问题树的设计历程(戎老师的画工很不错呢)流不走队: 流不走队的老师们很有才,简单的问题树加上完整的思维导图,完美的配合!六顶帽队: 六顶帽队能说会道的美女老师讲解,当问题树对应到对策树时,多出来了一支主枝干。相信各位这次

13、对这点的人事收获肯定很大。由于在问题树的问题上我们挖掘出了很多的问题一一改善,最后的调查问卷设计部分我们留到了课后的作业中。期待大家问卷设计的作业分享!本次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课程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关注:)以上内容,感谢武汉-陈艺文老师的精心整理,辛苦了 -后记:这次上海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让我很感动。原因如下:一、这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特意到上海来参加培训,他们的学习精神让我钦佩 有来自福建厦门的王鹏老师、山东日照的张蔺老师,南京的杨慧老师,武汉的陈艺文老师其中:1、南京-杨慧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了,还特意赶到上海参加。25 号跟卢意老师一起布置会场,26 号负责签到和收费,非常尽责!

14、课程结束后留下来跟我交流(一起吃晚饭,结果忘记了时间,害得她和南京大另外 2 位老师误了回去的火车,晚了几个小时到家);2、杭州-王筱萍老师:26 号早上才知道 26-27 培训的消息,她马上就从杭州赶过来了,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今天她就将本公司 TTT 中级课程开发前期调研的资料和课程开发思路发给我了,非常好学!3、王学敏老师:去年 8 月份买了我的书培训师成长手册后,就飞到厦门参加了一天的如何有效挖掘培训需求公益培训,这次她特意抽时间来参加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4、武汉-陈艺文老师:她不但从武汉来上海参加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还要去郑州参加 6.9-10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课程,进行复训。5、厦门

15、王鹏老师:去年他的时间刚好跟我在厦门的公益培训冲突,这次特意从厦门到上海来参加。而且担任了主持人和中国培训师沙龙简介嘉宾,而且主动为大家做下午的暖场,不愧是分享家二、活动组织者卢意老师和家人的付出每次中国培训师沙龙的公益培训,都是由大家志愿组织的。最近因大家都比较忙,当我找到卢老师时,他说愿意为沙龙近一份力。虽然他最近出差也很多,但还是尽量做到最好。看看我们的桌牌,是卢老师妈妈赞助的,漂亮吧?!当我们看到课程设计时用到即时贴时,都觉得很可爱:)卢老师很自豪地说:这是我女朋友帮忙准备的虽然他拼命忍住,我们还是看到了他笑得很灿烂 :)再此,感谢卢老师和家人为这次公益培训的无私付出,大家辛苦了6.9-10 郑州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公益培训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