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奏鸣曲式,一、概述,奏鸣曲式的基本原则是:并置对比或矛盾冲突的两个或两组主题,在不同的调性上呈示、展开,在相同的调性上再现。它体现了矛盾对立与统一的辨证性思维,是主调音乐中最高级的结构形式。,一、概述,基本图示:引子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主 连 副 结 呈示部中主题 主 连 副 结 接 束 素材的展开、 接 束 部 部 部 部 引入新材料 部 部 部 部 调布局: 主 过 副 自由多变 主调 渡 调 调,奏鸣曲式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大型再现三部性结构。它的复杂性除了特殊的调性布局外,还具有乐思的贯通性陈述特征。它适于表达具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史诗性的、哲理性的乐思。也可以表达田园性
2、的、抒情性的乐思。 奏鸣曲式一般作为单乐章独立作品或奏鸣套曲的某些乐章而应用。,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1、主部 2、连接部 3、副部 4、结束部,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1、主部 主部的主题性格多为动力性主题,材料多为异质性主题。 主部的调性主部的调性为全曲的主调。 主部的结构常见结构有:开放性大乐句、乐段、扩充展开型乐段、单三部曲式。,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2、 连接部 连接部的材料主部材料的延续或新材料。 连接部的调性直接过渡进入副调属功能;经过其它调性迂回过渡。 连接部的结构无完整曲式。,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3、 副部 副部的主题性格多为歌唱性主题,材料多为同质性主题。 副部的调性副部的
3、调性常为的主调的属调、平行大调等。 副部的结构常见结构有:复乐段、扩充展开型乐段、单二部曲式、小型复三部曲式等。 副部有时有两、三个主题,但各自独立,不形成完整曲式。,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4、结束部 结束部的材料新材料(无鲜明个性)或前述旧材料。 结束部的调性巩固副部的调性。 结束部的结构无完整曲式或形成乐段。(如是新材料构成的乐段,可根据其主题是否有鲜明个性,而视为副部第二主题),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1、展开部的主题材料 2、展开部的调性 3、展开部的结构 4、主题展开手法,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1、展开部的主题材料展开部可以自由选取呈示部中的任何素材交替或交织发展,还可引入新材料形成展
4、开部中的插部。,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2、展开部的调性展开部调性自由多变,常以频繁的调性展开推动乐思的发展。在展开部的尾部常以主调的属功能为再现作准备。,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3、展开部的结构展开部无完整曲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引入规模短小、单一材料。 中心规模较大、多种主题材料交织发展。 准备再现回归主调属功能,常伴随属持续音。,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4、主题展开手法动机分裂式主题动机碎片作重复、模进、扩张、压缩处理。整体变奏式较完整的主题旋律进行变奏。复调手法用卡农、赋格、倒影等手法与主调织体结合运用。,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奏鸣曲式的再现部必须按照奏鸣原则将副部与结束部的调性回归主调
5、,同时可能伴随一些其它变化。常见变化如下: 1、改写或取消连接部。 2、各部自身结构的扩充或减缩。 3、副部与结束部回归在主调的同主音大调上再现。 4、主题与调性非同步再现。(调性推迟再现) 5、主部与副部颠到顺序倒装再现。 6、省略副部或主部。 7、用复调手法将主部与副部同时综合再现。,五、奏鸣曲式的附加结构,1、引子根据内容需要或有或无。常见类型: 预示主部或副部主题的引子。 柴悲怆 陈述独立重要音乐主题的引子。贝多芬悲怆 柴罗密欧钢协 2、尾声多数作品都有尾声。常见类型: 总结概括性尾声。 规模长大的展开性尾声。(被称为“第二展开部”) 贝多芬月光 新主题构成的独立性尾声。 贝多芬爱格蒙
6、特 柴悲怆,六、奏鸣曲式的变体,1、插部性奏鸣曲式用新主题构成的有完整曲式的插部代替展开部。2、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连接部代替展开部,直接过渡到再现。,奏鸣曲式实例分析曲目,1、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二册第45页) 2、莫扎特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一册第276页) 3、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二册第45页) 4、贝多芬第五小提琴、钢琴奏鸣曲春天(第一册第289页) 5、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第一册第321页) 6、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第一册第331页),奏鸣曲式实例分析曲目,7、莫扎特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一册第355页) 8、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二册第69页) 9、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二册第83页) 10、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二册第115页) 11、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二册第135页) 12、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总谱分析) 13、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一册第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