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六维层级图此六维层级图可作为教师对自我课堂教学情况评估的工具。六维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理答、气氛,每一维度分为六个层级。教师依据每一维度中内涵的描述,比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维度的层次评价,将六维层次评价汇总至六维目标层级图中,描点连线,可直观的了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示例:- 2 -1 2 3 4 5 6对本节课的目标把握不定,课堂中时常会产生较大的偏离。无法将三维目标统一进自己的教学之中。能有效分析教材,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比较不同教案的异同,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置教学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关照不同程度学生,注意
2、调动各层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程标准,从学科的角度来推敲教学目标,挖掘有深度。能从学生的发展来预设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目标。关键指标:整体性教师预设的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度适宜)是否能照顾不同程度、不同性向学生的学习?能否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多维性是否能体现三维目标?长远性是否将本节课放置在单元、本册以及小学阶段之中加以考虑?是否着眼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学科性是否突显了本学科的特点和逻辑?层级性是否能体现出识记、解释、应用、分析、综合和创新的目标层次
3、?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目 标- 3 -1 2 3 4 5 6对教学内容还未吃透,无法脱离材料。对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述,没有拓展。能将内容在教材中得以融会贯通。有意识地寻找课外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教材挖掘有深度。能根据学情对教材进有效地增、删、合、立、换。有自己的思路,形成教学的主线。能调动各种资源,把握学科的精髓,从学科的本质属性上分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盘活内容,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补充相关的课后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背景。关键指标:丰富性能否调动多种资源(课本外的补充材料、跨学科知识)等?能否嵌入学生的生活,引发后继的兴趣,继续课后的
4、学习?学科性能否体现学科的属性、方法等深层次内容?内 容- 4 -1 2 3 4 5 6课堂缺乏结构思想,教学节奏零乱,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有一定的结构,但子目标不明确,且与总目标的统一性较差。课堂有一事实上的结构,理顺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各子目标指向明确。时间分配合理。有自己的教学线索,能通过线索将各板块有效联结。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顺畅。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形成自我的教学节奏感。教学线索明确,符合学生的学情。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在课堂上能作出调整。关键指标: 联结性联结性对教学内容融合自己的理解,教学设计具有主线索或主问题? 转承性转承性每一板
5、块的时间分配是否合适?整节课是否有整体感?让学生体会起承转合、高低起伏的变化?(如介绍与铺垫探索与兴趣掌握与高潮维持与巩固的过程)板块之间的转承是否和谐,过渡自然? 统整性统整性结构是否适合本内容的教学?每一板块是否有清晰的子目标?板块与板块之间逻辑关系如何?是否指向这节课的总目标?结 构- 5 -1 2 3 4 5 6满堂灌的形式,不分详略,方法单一。讲授有详略、有条理,注意到教学方法转换问题。有教学方法的变换,但尚未把握每一种教学方法的特性。能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保证学生充足的真正学习时间。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或整合优化已有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关键指标:
6、适宜性讲授时间是否得当,精简?讲授语言是否清晰、有条理?学习的自主学习时间是否适当?是否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特性和运用特点,在课堂中有效实施?多样性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灵活多样?创新性是否使用新的技术和新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 法- 6 -1 2 3 4 5 6问题设计随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但问题多停留在较低层次上,且理答方式单一,消极回应较多。能设计各板块的相应问题,并考虑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使用理答的各种方法,且以积极为主。问题有主次之分,以主问题统整次问题。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理答时考
7、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能激发各层级学生的参与。理答方式多样合适,追问较多,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思路,引发全班的思考,在课堂中形成思维的合流。关键指标:针对性问题设计的层次和数量是否恰当?能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问的对象和方式如何,是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串联性是否能适时抓住来自学生有效的信息,提供合适的支架,进行追问?能够将学生的回答相串联,形成“合流”,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入的思考。适当性理答的方式是否适当?如(教师或学生)重述、解释、转化、追问等。理 答- 7 -1 2 3 4 5 6课堂秩序呆板或无序。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课堂有一定的秩序,教师与大多数同学关系良好。师生之间相处和谐,教师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回应。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交流。课堂秩序里然有条,课堂管理有方。师生在放松有序的环境下学习。课堂氛围良好,学生的参与性高。学生之间关系良好,能做到互相倾听和赞赏。教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敏锐地感受学生,并做出合适的回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富有合作意识。关键指标:敏感性教师能否敏感地感受和回应学生,并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充分与学生形成“接触”,课堂气氛和谐?秩序性是否能创设有效的课堂常规?参与性能否创设一种安全氛围,让每一个学生能踊跃参与课堂?气 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