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56085 论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68281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6085 论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56085 论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56085 论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56085 论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56085 论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 “问题”中职学生?姜靖(银川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 750101)摘要:本文通过对问题进行表述继而引出问题学生的含义,在对问题学生含义进行分析时指出中职学生中所具有的问题学生,并叙述 问题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形成因素,列举出因素后,对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找到解决 办法。关键字:问题学生 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德育 正文:中职教育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一直以来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学生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是我们在看到这些的光芒时却很少有人去反省,中职生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职学生多为初中毕

2、业生,尚处在青春期,正是人格发展和健全的关键时刻,所以除了关注中职生的技术技能成长时更应该关注他们内心的成长。教育部 2014年颁布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大纲中提到,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众所周知,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最后才会选择上中职学校,所以由此就有一个现象,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比较爱捣乱比较容易出岔子,学生整体而言存在诸多问题,对于中职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大难题。一、 什

3、么是问题2001 年 6 月 25 日北京青年报在一则报道中提出,在我国当时有的 3 亿多中小学生中,有 5000 万之众的青少年被当时的评价标准划入了“差生”行列。而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百个卢森堡的人口。有的研究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 8%12%。揭示问题学生的内涵,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问题。英国心理学家茱莉娅贝里曼等人曾指出:“什么样的幼稚举动预示着可能存在某种行为异常,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与关注?心理问题是否表现出某种能够透露原因的迹象或症状,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在儿童行为中问题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不过我们可以看出,

4、这个问题并不存在任何简单答案与明确公式。问题一词是一个非常含糊、难以把握的术语,人们经常处于各种不同的理由(而且是明显不合理的理由)将它应用于不同儿童身上” 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人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并非一致。衡量问题学生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要从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问题与学生的发展是相互伴随的,个体的不断发展是建立在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首先,问题就像矛盾一样是具有普遍性的。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都存在或者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指有问题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其次,问题是具有社会性的。问题是相对而存在的,由当时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不符合、偏离社会

5、发展规律的就是问题。另外,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问题只表现在某一个方面,不可能全部都有问题。随着事物的发展,问题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问题具有可变性。最后,问题是具有发展性的。问题伴随着学生个体的发展,那么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是不断发展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变化环境的改变,问题也随之改变。二、 问题学生的内涵关于问题学生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问题学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较差,经常不遵守纪律,具有许多不良习惯和缺陷的学生。 2、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者行为上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3、所谓问题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

6、发展不讲康等特点,并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4、问题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我心理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性格发生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认为所谓的问题学生就是指与同龄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上等方面存在非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另外我国学者关文信认为问题学生可分为三类:学习问题类、行为问题类和心理问题类。学习问题类学生常有的问题主要为: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行为问题类学生常见的问题有:多动症、具有攻击性行为、顶撞老师、随意说谎、抽烟喝酒等;心理问题类学生常见问题有:早恋、

7、迷恋网络、不和群、自卑、耐挫性差和考试焦虑等。由上可知,关于问题学生的分类不同地区不同学者有各自不同的划分,但是综合而言都变现为外在问题和内在问题两大类,由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三、 问题学生成因赫伯特奎伊对 55 项因素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将问题学生划分为两类:1、行为障碍。表现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不负责任、不服从、恶劣的人际关系等。 2、情绪问题。表现为恐惧和害怕、抑郁、社会性抑郁制等。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上来讲一般包括外因和内因。内因主要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比如人格、智力、身体等。而外因主要是指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其中对于学生发展影响最大

8、的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对中职生的影响要超与普通高中学生。因为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外出到工厂或者企业进行实习,外出老师对于学生的监管就会相对困难,是得他们接触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机会大增,由于他们尚处于青少年时期,心智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中职学生大多思想不成熟、定位不准确,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自卑心理较重,自我管理意识差。 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明星吸毒、干部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等等不良风气都在影响,比如学生为了避免没交作业而受到老师的处罚,私下贿赂课代表,学生要求家长贿赂班主任,有的学生甚至模仿自己喜爱的明星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另外还受到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带来的危

9、害,比如日韩文化的流入,一些学生痴迷于漫画。空间差异决定了文化传播不能无视民族传统,忽视了文化的时间差异,不同文化间的相溶性就变成了冲突性,一旦这种冲突超越了应有的张力和纬度,就会引起社会价值的迷乱。反映在中职学生身上就是追求及时满足,否定工具价值,寻求感性刺激,甚至丧失理性批判。或者是无视社会公德,蔑视规章制度,为人冷酷无情 。另外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很大,一些游戏网站和色情网站都在使得中职学生在人格形成期就错误的追求刺激,最终导致成年后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次学校教育对问题中职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技术技能为主要任务,有些学校在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使可能会

10、忽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潜意识里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也不知道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合理的心理成长路线是什么样,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迷途。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样的大环境也使得他们自身忽略了人格方面的发展。另外,面对纷繁的世界复杂的人性,在中职教师队伍中有可能存在一些师风败坏的老师,通过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向学生传输一些不良的思想,不注重对学生的进行育人工作。还有些老师掌握不好如何正确管理学生,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动辄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厌学情绪滋生,逐渐对学校和课堂失去兴趣。另外

11、,家庭对于问题中职学生的影响也尤为显著。据了解发现中职学生中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低,且父母间离异比率远远超过普通高中生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视野狭隘,思想愚钝,谈吐粗野,生活方式不良,甚至迷信赌博,对孩子的恶劣影响不言而喻。问题家长必然会导致问题孩子。父母离异对于子女会有六个阶段感情变化的影响:第一阶段:愤怒、痛苦。第二阶段:喜怒无常。第三阶段:流动、出走。第四阶段:终日忙碌、闭门不出。第五阶段:渴望、思索。第六阶段:获得新生 。学生在情感上的变化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学习能力带来一定的

12、困难。据学者调查,离婚家庭子女在品德方面表现出问题行为的人数高于完好子女好多。且离异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四、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一样,问题学生也与众不同所以在教育问题学生的过程中,第一、因材施教。根据个体所存在的差异性,找准个体的问题所在。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差异。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以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 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在不同专业间学生所呈现出的行为特征也不尽相同。比如会计专业入门程度要求较高,

13、个人素养上较其他专业较好,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对待问题学生要给与足够的爱,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正确的意识。面对问题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就某一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要深挖出存在其背后的相应的教育学或心理学理论,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并给予足够的爱相信必会药到病除。二、让学生自己帮助自己。问题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只是某一方面,他还有很多地方是做的对的甚至是出色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放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并间接的讲述一些其他学生身上和他类似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评判去发现错误去感触不足之处,最终慢慢诱导他发现并改正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人与人平等,和谐、关爱的人际关系为出发点。三、忽略问题。在日常生活教学

14、中抛开问题,假设他没有问题,暗示学生自己没有问题,弱化问题机制对于学生的影响,老师通过避免责罚学生的问题,鼓励问题处稍微优越的品质进而消弱问题对学生的影响。由于问题学生心理脆弱,自我安全感低,更需要被尊重,不应给他们贴上问题的标签。老师保持中立将有利于问题学生的改造。四、循序渐进。要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关注问题,从简单的外显行为去体察隐藏在背后的复杂个体心理问题与外部环境影响 。遵循人生发展各个阶段来分析问题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点。要循序渐进的重建问题学生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能急于求成,反而酿成苦果。参考文献: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王茜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北京师

15、范大学出版社,2000.阮为文.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4).杨青.转变“问题学生”之我见.深圳清华实验学校网李燕青.“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赖晓红.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杨帆. 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报,2003.唐士红,陈乾雄.中小学“问题学生”产生的伦理文化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张冲,孟万金,王新波. 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2012,03:80-85.张铁城等:离异家庭子女情感特点及变化过程 ,载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1)林崇德.教育与心理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3.陈虹波. 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矫正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2.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