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经济法案.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16631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法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法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法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法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6 年 3 月,施某与甲公司订立经营用房装修协议,约定由施某负责组织人员施工,装修费用 50 万元。装修过程中除装修材料外的所有费用一律由施某自付,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均由施某自行承担,甲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订立协议后,施某即组织人员施工。4 月 1 日,陈某在接受施某指派从事高处作业时摔伤,造成 8 级伤残,发生各项损失65000 元。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陈某索赔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2)施某与甲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为什么?(3)陈某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采取哪些程序来解决劳动争议。(4)假设陈某接受劳务派遣公司指派为甲公司从事装修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2、,陈某与哪个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案例分析 12006 年 1 月,甲、乙、丙、丁四人决定投资设立普通合伙企业,并签订了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的部分内容如下:(1)甲以货币出资 10 万元,乙以机器设备折价出资 8 万元,经其他三人同意,丙以劳务折价出资 6 万元,丁以货币出资 4 万元;(2)甲、乙、丙、丁按 2:2:1:1 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3)由甲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他三人均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但签订购销合同及代销合同应经其他合伙人同意。合伙协议中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合伙企业在存续期间,发生了下列事实:第一、合伙人甲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于 2006 年

3、 4 月独自决定聘任合伙人以外的 A 担任该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并以合伙企业名义为 B 公司提供担保。第二、2006 年 5 月,甲擅自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与善意第三人 C 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乙合伙人获知后,认为该合同不符合合伙企业利益,经与丙、丁商议后,即向 C 公司表示对该合同不予承认,因为甲合伙人无单独与第三人签订代销合同的权力。第三、2007 年 1 月,合伙人丁提出退伙,其退伙并不给合伙企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2007年 2 月合伙人丁撤资退伙。于是,合伙企业又接纳戊新入伙,戊出资 4 万元。2007 年 3 月,合伙企业的债权人 C 公司就合伙人丁退伙前发生的债务 24 万元要求合

4、伙企业的现合伙人甲、乙、丙、戊及退伙人丁、经营管理人员 A 共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甲表示只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清偿相应数额。丁以自己已经退伙为由,拒绝承担清偿责任。戊以自己新入伙为由,拒绝对其入伙前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A 则表示自己只是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部队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第四,2007 年 1 月,合伙人乙在与 D 公司的买卖合同中,无法清偿 D 公司的到期债务 8万元。D 公司于 2007 年 2 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 D 公司胜诉。D 公司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合伙人乙在合伙企业中全部财产份额。分析:1、甲聘任 A 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为 B 公司提

5、供担保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2、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 C 公司所签的代销合同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3、甲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4、丁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如果丁向 C 公司偿还了 24 万元的债务,丁可以向哪些当事人追偿?追偿的数额是多少?5、戊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6、经营管理人员 A 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7、合伙人乙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后,合伙企业决定对乙进行除名,合伙企业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8、合伙人丁的退伙属于何种情况?其退伙应符合哪些条件?正确答案:(1)甲聘任 A 担任合伙企业的

6、经营管理人员及为 B 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均为不合法。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以外,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以合伙企业的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本案中,合伙人在合伙协议中对这些事项如何处理未作规定,因此需要合伙人一致决定,甲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独自决定这两个事项不合法。(2)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 C 公司所签订的代销合同有效。虽然甲的行为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但是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事物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的第三人。本例中,C 公司为善意的第三人,所以其他合伙人不得以甲超越职权范围为由否认该

7、合同的效力。(3)甲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理由不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所以甲拒绝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理由不成立。合伙人内部的关系是按份关系,但对外的关系则是连带关系,不能以内部的按份性对抗外部的连带性。(4)丁的主张不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基于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与 C 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在丁退伙之前,所以丁对该笔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丁向公司偿还了 24 万元的债务,丁可以向现合伙人甲、乙、丙、戊追偿。追偿的数额分别为 8 万元、8 万元、4 万元和 4 万元。(5)戊的主张不

8、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戊不得向债权人 C 拒绝承担连带责任。(6)经营管理人员 A 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主张不成立。A 不是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因此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不承担连带责任。(7)合伙人乙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后,合伙企业决定对乙进行除名,合伙企业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这种情况是当然退伙的情形,无需合伙企业对其除名。(8)合伙人丁的退伙属于通知退伙。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通知退伙应满足以下条件: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合伙退伙人不会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应当提前 30 日通知其他合

9、伙人。案例分析 22008 年 10 月 2 日,A 市甲商贸公司将盖有本单位公章的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以及 10 万元定金交给公司职员楚某,委托其到相邻 B 市的乙商场购买空调 100 台,声明每台定价不得超过 4000 元。10 月 3 日,楚某找到乙商场,出具了甲商贸公司的已填上购买空调内容的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声称欲与乙商场签订一份 100 台空调的购销合同。乙商场经过审查,认为楚某出具的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均盖有甲商贸公司的公章,且真实无误,遂确信其有代理权。经过一番磋商,乙商场坚持空调的最低价为每台 4200 元, 楚某觉得甲商贸公司仍有利可图,便应允成交,由甲商贸公司向乙商场购买空调

10、 100 台,单价每台 4200 元,并当日支付定金 10 万元,乙商场应该代办托运,并于 10 月 7 日交货,10 月 10 日付款。双方还约定,如果任何一方违约,都要向对方支付 7 万元违约金。签约后,乙商场即组织货源,在 10 月 6 日将货交给 B 市第三运输公司承运,运货途中,第三运输公司司机韩某发现空调美观,便私自拿出一台以 4200 元的价格卖给了搭车同去 A 市的表弟史某,货按时到达甲商贸公司。10 月 12 日韩某将 4200 元款交给了甲商贸公司,甲商贸公司确认了买卖合同效力的合法性。10 月 14 日,甲商贸公司以楚某签订合同超越当初所授权的价格为由拒绝支付“超出”部分

11、的货款,为此乙商场诉至法院,要求甲商贸公司偿付拖欠的货款及逾期付款的违约金分析:1、如果乙商场要求甲商贸公司付款,甲商贸公司能否主张买卖合同无效?为什么?2、空调的所有权何时起发生转移?为什么?3、如何认定韩某将一台空调销售给其表弟的行为?为什么?4、韩某将一台空调销售给其表弟,该买卖合同最后是否有效?为什么?5、乙商场是否有权要求甲商贸公司支付拖延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6、如何认定楚某与乙商场约定定金的效力?为什么?7、乙商场是否有权要求甲商贸公司既支付违约金,又不予以返还定金?为什么?分析:1)买卖合同有效。根据 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楚某的行为虽然属于无权代理,但相对乙商场善意、无过失,所以,

12、楚某的行为表见代理的特征,该行为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果。2)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此外,货交第一承运人视为标的物已经交付,故空调的所有权自乙商场交付空调与第三运输公司时起发生转移。3)韩某将空调卖给其表弟的行为属于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从买卖行为的性质上看,实际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因为韩某只是承运人的受雇人,而不是所有权人,因此,韩某处分空调的行为为无权处分人的买卖行为,因此该买卖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4)该买卖合同最后有效。因为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经权利人追认,该合同有效。本案中,甲商贸公司事后接受了韩某交付的 42

13、00 元空调款,这实质上是甲商贸公司以其行为追认了该处分行为,这足以证明甲商贸公司对韩某的处分行为表示承认,对于效力待定合同实施追认以后,该合同由效力待定状态转化为有效,因此,合同有效。5)乙商场有权要求甲商贸公司支付拖延款项并承担违约责任。6)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额的 20%,约定超过定金数额的,超过的部分无效。本案中,约定定金数额为 10 万元,这大大超过主债权标的额的 20%,因此,超过的部分无效。7)乙商场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定金和违约金只能择其一而适用,不能同时适用。【精解】本案例使用的法条主要有:合同法第 49 条(表见代

14、理)、第 51 条(无权处分)、第 116 条(定金和违约金的选择适用)、第 133 条(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担保法第 91 条(约定定金数额)。本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案例分析 3甲将房屋以 20 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乙支付了价款,但未办理过户登记。后来丙愿意以 25 万元的价格购买甲的房屋,甲遂又将该房出售给了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后丙将该房屋出租给了丁,同时将该房屋抵押给了戊和己,丙与戊办理了抵押登记,与己未办理抵押登记。后丙无力偿还戊和己的债务,戊和己都对该房屋主张抵押权,并要求丁提前搬出租住的房屋。 分析:1、乙能否取得甲的房屋的所有权?如果不能,乙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权利?2、

15、丙能否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依据是什么?3 戊和己谁对丙的房屋享有抵押权?其能否要求丁提前搬出租住的该房屋?分析:1)不能。要求甲退还全部价款并支付违约金。2)有权。办理了过户登记。3)戊办理了抵押登记,所以戊有抵押权;不能,因为在同样的 价下,丁具有优先购买权、合法租赁权。案例分析 42002 年 12 月 6 日,某农业局与某工程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建房协议书,协议约定由工程公司在农业局坐落于大桥路 10 号的旧房土地上进行投资开发合作建房,被告李某以工程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的名义在协议上签字。2003 年 10 月 17 日,李某(甲方 拆迁方)与王某(乙方 被拆迁方)签订一份房屋产权调换协议,约定

16、:甲方拆除乙方住房 1 套,甲方换给乙方新建商品房 1 套。甲方负责办理新房产权证,费用由甲方承担,新房于 2004年 8 月交付乙方;产权证于 2004 年 10 月底以前交付乙方;甲方交齐了新房和产权证后,乙方一次性付给甲方 1.5 万元。 甲方支付乙方搬迁费 0.68 万元。2004 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李某与王某因产权调换的税款问题发生争议而未实际履行合同。同年 11 月 30 日,李某将应调换给王某的房屋卖给第三人夏某。并与夏某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李某作为工程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上签字。夏某向李某付清购房款后,李某向夏某交付房屋,但双方未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大桥路 1

17、0 号地段的房地产开发工程实际由李某全面负责,工程公司在该工程上未出资,只收取李某一定的管理费。2005 年 9 月 21 日,王某以工程公司、李某违约将房屋产权调换协议约定的调换房屋擅自出卖给第三人夏某,侵害自己优先取得补偿安置房屋的权利为由,诉至法院, 要求工程公司向其交付安置房屋及产权证,给付延长过渡期限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9900 元;李某与工程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夏某空出安置房屋。李某以其不具备拆迁的主体资格,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与王某签订房屋产权调换协议无效为由提出抗辩。问:1、李某与工程公司是什么关系?2、李某与王某签订的房屋产权调换协议是否有效?3、李某与第三人夏某签订了商品房买

18、卖合同,双方已经交付,但未办理登记,夏某是否获得了该争议房屋的所有权?为什么?4、王某的损失应该由谁赔偿?应该赔偿多少损失? 答案:1、有两层关系,就工程施工而言,存在发包与承包的关系,就履行具体拆迁事宜时存在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李某受工程公司委托,与王某签署产权调换协议。2、有效(前提需确定工程公司委托李某是否合法,符合规定)3、夏某没有获得该房屋的所有权,根据我国相关产权登记法规规定,过户时,没有进行产权登记的产权不受法律保护,在法律上不具有排他权。产权变更无效4、按王某当时和李某签订的产权调换协议处理,但前提必须明确导致产权没有顺利调换的原因是什么,责任在哪方,按照调换协议约定的条款进行

19、赔偿。具体赔偿数额按协议上约定的条款作为依据。案例分析 5.个体户张某、王某二人于 1999 年 10 月 1 日从汽车交易中心购得一辆“东风”牌二手卡车,共同从事长途货物的运输业务。二人各出资人民币 3 万元。同年 12 月,张某驾驶这辆汽车外出联系业务时,遇到李某,李某表示愿意出资人民币 8 万元购买此车,张某随即将车卖给了李某,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事后,张某把卖车一事告知王某、王某要求分得一半款项。李某买到此车后,于同年年底又将这辆卡车以人民币 9 万元卖给赵某。二人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赵某某租车给李某使用,租期为 1 年,租金人民币 1 万元,二人签定协议后,到有关部

20、门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赵某把车租赁给李某使用期间,由于运输缺乏货源,于是李某准备自己备货,因缺乏资金遂向银行贷款人民币 5 万元,李某把那辆卡车作为抵押物,设定了抵押,双方签订了抵押协议,但没有进行抵押登记。次年 11 月赵某把该车以人民币 10 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钱某。12 月赵某以租期届满为由,要求李某归还卡车,李某得知赵某把车卖给钱某,遂不愿归还卡车,主张以人民币 9 万元买回此车,赵某不允,遂生纠纷。现问:(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什么财产关系?(2)张某、李某的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3)李某、赵某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该约定是否有效?为什么?(4)李某与银行的抵

21、押合同能否生效?为什么?(5)李某主张买回卡车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 什么?(6)截止纠纷发生时,该卡车所有权归谁享有?为什么?答案:(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按份共有关系。(2)有效。因为张某擅自处分共有财产,该合同初为效务待定合同,后经王某默认而得补正,转为有效合同。(3)有效。合同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4)不能生效。一是因为李某无权以他人所有之物设立抵押,二是因为未办理抵押登记。(5)不能。因为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应以同等价格为条件。(6)归赵某所有。因为赵某尚未将卡车交付给钱某,卡车所有权并未转移。案例分析 6个体户张某、王某二人于 1999 年 10 月

22、1 日从汽车交易中心购得一辆“东风”牌二手卡车,共同从事长途货物的运输业务。二人各出资人民币 3 万元。同年 12 月,张某驾驶这辆汽车外出联系业务时,遇到李某,李某表示愿意出资人民币 8 万元购买此车,张某随即氢车卖给了李某,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事后,张某把卖车一事告知王某、王某要求分得一半款项。李某买到此车后,于同年年底又将这辆卡车以人民币 9 万元卖给赵某。二人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赵某某租车给李某使用,租期为 1 年,租金人民币 1 万元,二人签定协议后,到有关部门办理了登记过户手续。赵某把车租赁给李某使用期间,由于运输缺乏货源,于是李某准备自己备货,因缺乏资金遂向银行

23、贷款人民币 5 万元,李某把那辆卡车作为抵押物,设定了抵押,双方签订了抵押协议,但没有进行抵押登记。次年 11 月赵某把该车以人民币 10 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钱某。12 月赵某以租期届满为由,要求李某归还卡车,李某得知赵某把车卖给钱某,遂不愿归还卡车,主张以人民币 9 万元买回此车,赵某不允,遂生纠纷。现问:(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什么财产关系?(2)张某、李某的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3)李某、赵某约定买卖合同签订时,卡车即归赵某所有,该约定是否有效?为什么?(4)李某与银行的抵押合同能否生效?为什么?(5)李某主张买回卡车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6)截止纠纷发生时,该卡车所有权

24、归谁享有?为什么?答案:(1)张某、王某对卡车是按份共有关系。(2)有效。因为张某擅自处分共有财产,该合同初为效务待定合同,后经王某默认而得补正,转为有效合同。(3)有效。合同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4)不能生效。一是因为李某无权以他人所有之物设立抵押,二是因为未办理抵押登记。(5)不能。因为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应以同等价格为条件。(6)归赵某所有。因为赵某尚未将卡车交付给钱某,卡车所有权并未转移。法理详解:(1)、(2)张某、王某按份投资购买卡车,共同从事运输业务,依法成立按份共有关系。按份共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

25、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民法通则第 78 条规定;“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既为共有关系,共有财产全属于全体共有人所有,因此,共有财产的处分,必须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一个或者几个共有人未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擅自对共有财产进行法律上的处分的,对其他其有人不产生法律效力。但如果其他共有人事后追认该行为,则该处分行为有效。合同法第 51 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不效。”本案中王某事后得知后,要求分得一半款项的行为表明,王某是追认了张某的无权处分行为。(3)、(6)合同法第 133 条规定

26、:“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超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另有约定的除外。”第(3)问所列情形即属于本条所指的“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情形,即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标的物移转时间,而不受“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的束缚。而第(6)问则应适用“标的手所有权自标的手交付时起转移”的约束,依本案案情交待,纠纷发生之时,标的物尚在承租人李某手中,因而赵某并未将卡车交付给钱某,故钱某并未取得所有权,此时卡车所有权仍归赵某所有。(4)依担保法第 41 条及第 42 条第(四)项规定,以汽车设立抵押的,应当办理抵的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另外,抵押人应对抵押物依法具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不得非法在他人之物上设立抵押。(5)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是以在同等条件下为前提的。本案中钱某出价 10 万元,李某出价 9 万元,显然不构成“同等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