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包身工》预习案答案卷.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6553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身工》预习案答案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包身工》预习案答案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包身工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结合学习指导,了解时代背景及文章体裁,帮助理解课文。2、自读课文,梳理重要字词和理解疑难语句,能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3、细读课文,结合探究的问题分析课文。【自主学习指导】(一)作者简介夏衍(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2、。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年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二)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 1935 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 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

3、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结合阅读教材第 51 页补充材料)(三)关于“包身工”: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

4、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 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的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残暴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四)关于报告文学:1、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

5、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主要特点:新闻性、文学性。2、报告文学的一般结构:(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 2 -【自主学习探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2)赚钱( ) 抹布( ) 嘈杂( ) 执拗( ) (3)帐簿(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4)搽粉( ) 蹒跚( ) 皮辊( ) 谄媚( ) (5

6、)骷髅( ) 噩梦( ) 怔住( ) 锭子( ) 2、根据下面的解释用文中相应的词语填空: 【拎着】 【弄堂】【褴褛】 【游说】 【执拗】 【揩地板】 【蹒跚】 【谄媚】 【不假思索】 3、初读全文,勾画文中重要词语、疑难语句和佳句名句,并积累体会。速读感知:你对文中的包身工有何印象?印象 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印象 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印象 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印象 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4、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文中做相应勾画。(1) 、课文穿插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 (2) 、日本厂家为何大量使用包身工? 5、本文主旨理解: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时间) 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既具体地再现包身工的一天生活情况,又根据本文主题的需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展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一条主线与一条副线交互发展,有机地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自主学习感言】收获: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