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文件.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6493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XX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XX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XX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XX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 页 共 58 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目 录(一) 、 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二) 、施工技术交底管理规定(三) 、质量检查管理规定(四) 、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五) 、工程项目创优管理办法(六) 、技术论文管理办法(七) 、施工工法管理办法(八) 、质量过程控制卡管理办法(九) 、施工日志管理办法(十) 、科技开发与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十一) 、QC 小组管理办法(十二) 、项目总工程师考核表(十三) 、项目内部监理工程师考核表(十四) 、技术员考核表(十五) 、 “3211”岗位技术标兵实施办法JS-ZD-

2、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 页 共 58 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一)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管理规定1.目的为使全处的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处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的控制。3.职责3.1 工程处技术质量科负责向局技术发展处上报处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 。3.2 工程处派驻各项目经理部的内部监理工程师负责向技术质量科上报该项目经理部的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 。4.管理规定4.1 项目经理部每月竣工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由工程处派该项目经理部的内部监理工程师,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标准进行评定汇总后

3、,填写该项目的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 ,并于每月廿二日前,上报工程处技术质量科。4.2 工程处技术质量科将各项目上报的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进行整理、汇总后,填写工程处的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表 ,并于每月的廿五日前上报局技术发展处。4.3 工程项目的分项标准4.3.1 各层路基填土压实;路面及路面结构层;硬路肩及结构层;以各自安排的一次最佳施工长度为一个项工程。4.3.2 涵洞、通道按一座为一个项工程。4.3.3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每一根为一个分项工程;预制大梁每一片为一个分项工程;小构件预制一天生产数量为一批,每一批为一个分项项工程;基础、承台、墩身台、墩台帽或盖梁各为一个分JS-ZD-07-2

4、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3 页 共 58 页项工程;上部构造安装:包括 T 梁安装、箱梁顶推、箱梁悬臂拼装、栏杆扶手,人行道侧沿石安装、桥面铺装等每一孔不一个分项工;悬臂现浇,每浇一段为一个分项工程;桥梁引道、匝道各结构层分项工程的划分同路基路面的划分。4.3.4 路肩、边坡修整、路缘石分隔带、隔离块埋设、护栏、边沟、水渠等连续长度在 1km 以上的每 1km(单幅)为一个分项工程;连续长度不足 1km 的自然段每一段为一个分项工程(单幅) 。4.4 特别说明:分项工程优良品率指分项工程完成后,通过检验评定,被评定为优良的分项工程个数与全部完工的分项工程个数之比

5、,而不是工程数量之比。5.相关文件3.1 相关文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6、质量记录 6.1 在建工程优良率统计(JS-ZD-07-1)6.2 交工单位工程优良率统计表(JS-ZD-07-2)6.3 竣工单位工程优良率统计表(JS-ZD-07-3)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4 页 共 58 页施工技术交底管理规定1.目的为使全处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处所承担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交底的控制。3.职责3.1 工程处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由工程处投标的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交底。3.2 技术质量科协助工程处总工

6、程师进行工程处投标的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交底,组织编写初步施工组织设计。3.3 项目经理部经理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本项目经理部投标的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交底、本项目经理部所承担的单项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本项目经理部所承担工程项目的分包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3.4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操作层负责人和技术员负责本操作层承担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交底。3.5 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协助做好本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收集、整理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交底的有关资料,并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及时整理存档。5.管理规定4.1 工程处投标的工程项目,中标以后,由工程处总工程师组织技术质量科对项目经理部的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7、,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记录有关资料。4.2 项目经理部投标的工程项目,中标以后,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项目工程部对项目经理部的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记录有关资料。4.3 项目经理部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分包工程,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项目工程部和派驻分包单位的代表对分包单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由项目工程部记录有交资料。4.4 项目经理部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分项工程,由项目经理部总工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5 页 共 58 页程师组织项目工程部对负责承担工程的操作层的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由项目工程部记录有交资料。4.6

8、 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4.6.1 一级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本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技术人员,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工程的总体情况进行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 4.6.1.1 合同条款中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理办法,合同条款规定的法律经济责任和总工期。4.6.1.2 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合同附件、施工规范及说明要点等内容。4.6.1.3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4.6.1.4 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4.6.1.5 质量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4.6.1.6 施工方法、工程合同技术规范、使用的“工法”或工艺操作规程。4.6.1.7 材料性能,技术要求及节约措施。4.6.1.8 地下管

9、线等保护措施。4.6.1.9 季节性施工措施。4.6.1.10 各单位在施工中的协调配合,机械设备组合,交叉作业及施工应注意事项。4.6.1.11 适应工程内容的科研项目、四新项目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的技术要求。4.6.2 二级技术交底项目总工程师主持,由工程部技术负责组织管理层技术主管对所分管的工程向操作层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内容主要有:4.6.2.1 原材料试验:检验项目、方法、频率及要求等。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6 页 共 58 页4.6.2.2 导线、水准点、中线偏位控制:施工中使用监理批复的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情况

10、。4.6.2.3 施工前下承层的处理及其它准备工作。4.6.2.4 具体施工方案、方法以及施工注意事项。4.6.2.5 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4.6.2.6 安全技术措施4.2.2.9 施工过程养生及封闭交通情况。4.6.3 三级技术交底操作层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负责向具体的操作班组的不同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其交底的主要内容为:4.6.3.1 机械操作程序。4.6.3.2 压实度、平整度、强度、宽度以及标高等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和达到的标准。4.6.3.2 每一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要点,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有关具体措施。4.7 对分包工程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4.7.1 技术管理的办法和质

11、量要求。4.7.2 工程工程质量监理办法和竣工验收办法。4.7.3 双方按照合同规定的应承担的经济合同法律责任。4.8 项目工程部对本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收集、整理,并于每月廿日上报公司技术质量科一份。5.相关文件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程序6.质量记录6.1 施工技术交底表见(CX-13-3)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8 页 共 58 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三)质量检查管理规定1.目的为使全工程处的质量检查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工程处所承担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的控制。3、职责3.1 工程处总工程师负责质量检查

12、的组织和质量检查计划的批准。3.2 技术质量科负责编制质量检查计划,收集、整理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3.3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月度质量自检的组织,并协助做好工程处组织的质量检查工作。4.工作程序4.1 检查时间4.1.1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每月廿日前组织由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内部监理和兼职质检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对本项目经理部所承担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形成书面报告于廿五日前报技术质量科。4.1.2 由技术质量科编制质量检查抽检计划,由工程处总工程师批准后,技术质量科组织有并人员对所批准的抽检项目经理部不定期进行检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

13、人员协助检查,技术质量科将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并在全工程处范围内进行通报。4.1.3 每季末,由技术质量科编制质量检查计划,工程处总工程师批准后,并由工程处总工程师、技术质量科、项目总工程师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全工程处所承担的所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同时,工程处对项目总工、内部监理、技术人员进行季度考核,技术质量科收集、整理检查记录,将检查情况在全工程处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有关规定要求每半年一次将检查结果上报局技术发展处。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9 页 共 58 页4.1.4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在每季度末对本项目技术人员的施工日志进行检查一次,并在下

14、季度 10 日前将检查结果上报处技术质量科。4.1.5 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每季度末要对项目总工、内部监理、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并在下季度 10 日前将考核结果上报处技术质量科。4.2 检查内容4.2.1 施工组织计、施工方案的编制及执行情况。4.2.2 内部监理制度及质量否决权的执行情况。4.2.3 施工技术质量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4.2.4 试验工作和测量工作的情况。4.2.5 施工原始记录及分部、分项工程竣工资料整理情况。4.2.6 ISO9002 贯标情况。4.2.7 工程项目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情况,现场管理及文明施工情况。4.2.8 QC 小组活动及成果情况。4.2.9 施工工法的编写,施

15、工技术总结、施工技术论文的编写情况。“四新技术”应用情况。4.2.10 施工日志的记录情况。4.2.11 对项目总工程师、内部监理、技术人员考核。4.3 检查方式4.3.1 走访外部监理工程师功业主的方式。4.3.2 现场观看和抽检的方式。4.3.4 查看有关资料的方式。4.4 检查结果及反馈4.4.1 所有检查情况的结果形成记录,存技术质量科,并在全工程处范围内进行通报。5.相关文件 5.1施工过程控制程序5.2特殊过程控制程序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0 页 共 58页5.3记录控制程序5.4施工过程环保控制程序5.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16、程序5.6检验和试验管理规定6、质量记录6.1 质量检查计划(见 CX-13-5)6.2 质量检查记录表(见 CX-13-6)6.3 施工技术管理检查表(见 CX-26-2)6.4 技术科监督、检查、指导工作记录(见 CX-26-3)6.5 质量问题反馈表(JS-ZD-07-4)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1 页 共 58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四)“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1.目的为全处的“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处的“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控制。3.职责3.1 工程处总工程师及其主管的处科

17、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下达工程处的“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3.2 技术质量科负责“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监督、检查。收集有关“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资料。并将“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果或论文推荐上报局技术发展处。3.3 项目经理部负责“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和总结。4.工作程序4.1 每年的一月十日前,由工程师编制工程处的年度“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由工程处科学技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下达很高行。4.2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按照工程处的“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详细制定本项目经理部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并上报技术质量科,由工程处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4.3 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负责收集“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资

18、料,并及时上报技术质量科。4.4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指定专人负责“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果的总结和技术论文的撰写工作。4.5 技术质量科在季度质量检查时,对“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6 技术质量科在每年的十二月廿日前将“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总结和技术论文推荐上报局技术发展处。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2 页 共 58页5.相关文件5.1研究开发新技术工作程序5.2施工过程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 四新技术应用计划表(JS-ZD-07-5)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3 页

19、 共 58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五)工程项目创优管理办法1.目的为使工程处的工程项目创优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处的工程创优工作的控制。3.职责3.1 工程处总工程师及其主管的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下达工程处的工程项目创优计划。3.2 技术质量科负责工程项目创优情况的监督、检查。收集有关工程项目创优方面的资料。3.3 项目经理部负责工程项目创优的实施和总结。4.工作程序4.1 工程项目开工前,由处总工程师编制该工程项目的创优计划,由处科学技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下达执行。4.2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按照工程处下达的工程项目创优计划,详细制定本项目经理部的实施计划和措

20、施,并上报技术质量科,由处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4.3 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负责收集工程创优方面的资料,并及时上报技术质量科。4.4 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对该项目的创优情况进行总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4 页 共 58页结,并上报技术质量科。4.5 技术质量科在季度质量检查时,对该项目工程创优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6 技术质量科在每年的十二月三十日前将本年度的工程创优情况上报局技术发展处5.相关文件5.1施工过程控制程序5.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5.3产品实现的策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规定6.质量记录6.1 工程创优计划

21、报表(JS-ZD-07-6)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5 页 共 58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六)技术论文管理办法1.目的为使工程处(包括各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论文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工程处的技术论文管理工作的控制。3.职责3.1 处总工程师及其主管的工程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技术论文的评定、推荐、上报工作。3.2 技术质量科负责全工程处的技术人员的技术论文的收集、管理。3.3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负责收集、校对、评审、上报本项目技术人员的技术论文。4.工作程序4.1 每年的十一月三十日前,由项目经理部总工

22、程师负责收集本项目技术人员的技术论文,进行校对、评审后连同软盘上报技术质量科一份。4.2 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前,对收集的技术论文进行整理后上报处技术质量科,待处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鼓励奖四类,并给予奖励和在全处通报。4.3 技术质量科根据处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荐意见,及时将获奖论文中质量比较好的论文编写成新港施工 。4.4 技术质量科根据处科学技术委员会推荐意见,按局技术发展处的有关要求,及时将获奖论文中质量比较好的论文整理上报局技术发展处。4.5 技术质量科建立全工程处技术人员的技术论文档案,并对技术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

23、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6 页 共 58页论文按照受控文件进行管理。4.6 工程处要求所有的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写一篇技术论文,多了不限,若不写技术论文,年终考核按要求扣分或不予职称评审。5.相关文件5.1技术质量管理制度6.质量记录6.1 科技论文登记表(JS-ZD-07-7)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7 页 共 58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七)施工工法管理办法1.目的为增加工程处的知识积累和使全工程处施工工法的管理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工程处的施工工法的控制。3.职责3.1 处总工程师极其主管的工程处科

24、学技术委员会负责“施工工法”工作的年度计划的制定。3.2 技术质量科负责施工工法的技术跟踪,施工工法的申报及施工工法的管理。3.3 技术质量科负责施工工法的编制。3.4 项目经理部按照年度计划负责施工工法的编写和实施。4.工作程序4.1 处总工程师及其主管的工程处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局“工法”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工程处“施工工法”工作年度计划。4.2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根据工程处的“施工工法”工作年度计划,编制本项目经理部的“施工工法”的编写工作。并及时上报处技术质量科。4.3“施工工法”的内容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8 页 共 5

25、8页4.3.1“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介绍该施工工法所采用的工艺在核心技术、施工程序、检验方法等方面与常规传统工艺的不同之处。4.3.2“施工工法”的适用范围:指该“施工工法”适用于哪种类型的工程。4.3.3 施工工序:指该“施工工法”的施工步骤、工艺流程及检验标准。4.3.4 操作要点:指该“施工工法”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的事项。4.3.5 机具设备的投入:指该“施工工法”的施工顺序时,应配备的机具名称、规格型号(主导关键机具应标明生主厂家) 。4.3.6 劳动组织和安全措施“指在实施该”施工工法“过程中,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应配备的技术力量和劳动组合,以及在安

26、全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和采取的具体措施。4.3.7 质量标准:指该“施工工法“所提出的新工艺、新技术在施工中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此标准不能低于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质量验收标准。4.3.8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指该“施工工法“通过工程实践验证后结材料、能源、劳动力、机械的实际耗用指标以及所采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3.9 工程应用实例:列举按该“施工工法“已施工完的工程项目的典型实例。实例列举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工程概况、 (工程等级、工程量、投资等) 、开竣工日期和工程质量。 、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19 页 共 58页4.4“

27、施工工法“编写的格式和要求4.4.1“施工工法“的格式一律采用公文格式。4.4.2 示图、表格、计算公式要准确清楚,采用法定计量单位。4.4.3 符号、技术术语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4.4.4 语言通顺简洁。4.5“施工工法“的等级。4.5.1 一级“施工工法“:即国家级“施工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大,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5.2 二级“施工工法“:即交通部级”施工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交通系统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技术难度大,并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5.3 三级“施工工法”:即企业级“施工工法以“其关键技术达到本企业的先进水平,技术上有一

28、定难度,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6 技术质量科将收集的“施工工法”进行整理后,报处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初步评审,技术质量科根据初审意见,向总公司申报推存企业级“施工工法”4.7 技术质量科对“施工工法”的提出单位进行考核,对“施工工法”进行技术跟踪。4.8 技术质量科建立全处的“施工工法”的档案,并对“施工工法”按照受控文件进行管理。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0 页 共 58页5.相关文件技术质量科管理制度(八)质量过程控制卡管理办法1.目的建立工程质量过程档案,划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责任界限,明确现场管理职责和操作职责,落实质量目标责

29、任制。2.适用范围本档案依据工程处现行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构造物及独立大桥工程施工及技术管理要求编制。对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3.职责3.1 本档案由八种类型质量控制卡,二种类型的工程质量登记卡及一种类型的人员登记卡组成。3.2 技术质量科负责对各项目经理部质量过程控制卡的监督和检查。3.3 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负责收集整理,各相关部门负责填写。4.工作程序4.1 路基路面按每结构层次每一施工作业段长度建立一张质量控制卡;大中小桥下部墩台按每一桩、柱、盖梁、系梁、承台、扩大基础,台身以个为单位建立一张控制卡;预制梁以片为单位建卡;现浇混凝土以一个设计的浇筑单元或一次连

30、续浇筑作业为单位建立一张控制卡;湿接缝、横系梁、桥面砼、护栏以单幅桥跨为单位建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1 页 共 58页卡;路基土石方施工按压实区(如 90 区以下、93 区、95 区)分压实度归档;路面结构按每一结构层次归档;大中小桥按一座桥归档;涵洞按同一结构形式归档。4.2 注意事项:本质量档案有一定的覆盖面,但没有囊括工程处在所有的合同内容,在质量档案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可结合承接任务的具体特点,自行将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通讯及电力管道工程、上水工程、下水工程、货场码头及施工临时结构纳入质量档案,并有权对现有的质量

31、档案执行不力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5.相关文件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5.2施工过程控制程序5.3施工过程环保控制程序5.4特殊过程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6.1 工程项目登记卡(JS-ZD-07-8)6.2 单位工程质量登记卡(JS-ZD-07-9)6.3 人员登记卡(JS-ZD-07-10)6.4 路基土方工程质量登记卡(JS-ZD-07-11)6.5 厂拌法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2)6.6 路拌法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3)6.7 沥青路面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4)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

32、A 第 0 次修改 第 22 页 共 58页6.8 钻孔桩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5)6.9 现浇砼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6)6.10 预制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7)6.11 涵洞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8)6.12 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卡(JS-ZD-07-19)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3 页 共 58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九)施工日志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规范现场施工过程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2.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工程处所有施工项目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干部对施工过程中原始记录的控制。

33、3.职责3.1 工程处技术质量科负责对施工日志的监督和检查。3.2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和内部监理工程师负责对施工日志的检查和处理。3.3 项目工程部负责上报资料。4.工作程序4.1、每个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必须填写施工日志。4.2 技术、管路人员根据各自工作情况填写,应逐日填写,不得撕页,不得擅自涂改。4.3 施工日志发放有记录台帐,工程完工或填写完毕需交回工程部。并随时接受检查,工程完工后,资料员(文件管理员)负责施工日志发放和回收工作。4.4 施工日志填写内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岗位职责确定,一般应有以下内容:4.4.1 填写者的岗位及岗位职责。由填写者自己填写。4.4.2 根 据

34、岗 位 职 责 和 技 术 干 部 考 核 内 容 , 对 自 己 的 工 作 情 况 做 记 录 。4.4.3 工程开工、竣工、停工和复工的简况与时间。4.4.4 有关水文气象资料的记述。4.4.5 施工中主要情况的记述。4.4.6 技术交底、典型施工和检查验收中的有关问题。4.4.7 工程质量情况以及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4 页 共 58页4.4.8 主要施工方法改进情况和施工组织措施的记述。4.4.9 有关变更设计问题的记述。4.4.10 技术会议的决定、领导指示及技术通知等的执行贯彻情况。4.4.11

35、 新技术、新材料和合理化建议的采用情况。4.4.12 机械设备和人工的工作效率情况。4.4.13 主要材料的使用情况。4.4.14 施工中主要的测量,试验等原始资料。4.5 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日志管理办法填写,若有违反以上制度者,抽查发现一天没写,并说不出理由者罚款 5 元,按此为基数累计罚款。4.6 项目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在下季度 10 日前将检查结果上报处技术质量科。4.7 施工日志的做法4.7.1施工日志由项目统一定做,尺寸为:180125mm。4.7.2 封页 1,填写“单位”即项目经理部名称;依此第 2 页填写工程名称、部门、工程经营人及施工单位名称;第 3 页填写企业精神、质量方

36、针、质量目标;第 4 页填写施工日志管理办法;第 5 页填写岗位及岗位职责,由持施工日志者本人填写自己的岗位及岗位职责。4.7.3 主页为双面打印,页数自定。4.7.4 各项目定做好施工日志后,从 2003 年元月份起执行。5.相关文件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5.2施工过程控制程序6.记录6.1施工日志 (见项目技术人员)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5 页 共 58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十)科技开发与技术研究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满足顾客、相关方和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工程处的技术水平,增强顾客的满意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上级单位下达给工程处的科

37、技开发项目;工程处自行确定的科技开发项目;项目经理部申请的科技开发项目。3.职责3.1 工程处技术质量科组织负责实施。3.1.1 技术质量科负责编制工程处年度科技进步工作计划,组织科技项目立项、实施、过程检查和成果验收评审工作,组织对经过技术鉴定或评议的项目进行推广应用,并在推广应用中持续改进。3.1.2 技术质量科专职科技人员负责所需建立的文字记录。3.1.3 技术质量科负责承担工程处安排的科技项目,并组织本单位科技项目的研究、四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3.2 工程处总工程师负责工程处自行开展项目的立项审批。3.3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经理部申请的科技开发项目的研究和上报工作。4.工作程序

38、4.1研究开发新技术课题成果验收证书 。本证书规格一律为标准 A4 纸,竖装。必须打印或铅印,字体为四号字。本证书为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制定的标准格式。4.2 编号:指主持验收单位按年度主持验收的顺序编号。 (如局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003 年主持验收课题编号为一局技研发鉴字2003号) 。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6 页 共 58页4.3 登记档号:指局档案科根据局科技成果登记的条件确认该项成果满足登记条件后,按局档案管理办法由局档案科编号填写。4.4 登记日期:指局档案科编号填写日期。4.5 成果名称:申请验收时经主持验

39、收单位审查同意使用的成果名称。一般应与课题立项申请书一致。4.6 成果完成单位:指承担该课题主要任务的公司(工程处)项目经理部。由二个单位以上共同完成时,按课题立项中承担单位顺序排列。4.7 主持验收单位:主持此项成果验收的单位。4.8 验收形式:指该项成果验收所采用的验收形式,即检测验收、函审验收、会议验收。4.9 验收日期:指该项成果通过评审专家验收委员会签署意见的日期。4.10 验收批准日期:技术委员会签署验收意见的日期。4.11 成果简要说明和主要性能指标4.11.1 成果的创造性、技术先进程度;4.11.2 与局内外或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4.11.3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

40、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4.12 验收意见:会议验收是验收委员会形成的验收意见;函审验收是函审专家组正副组长根据函审专家意见汇总形成的审的验收意见;检测验收是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论” (含必要时聘请 3至 5 名专家提出的综合评价意见) 。4.13 主要研制人员名单:由成果完成单位填写。4.14 验收专家名单:采用会议验收时,由参加验收会的专家亲自填写。4.15 主持验收单位意见:具体主持该项成果验收工作的单位填写,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7 页 共 58页4.16 主持验收单位对验收证书所有栏目审查无误后,方可加公

41、章“科技成果鉴定专用章” ,验收证书生效。5.相关文件5.1研究开发新技术控制程序6.记录6.1 附件一:研究开发新技术课题执行情况报告表(表 CX-10-1)6.2 附件二:研究开发新技术课题验收申请表(表 CX-10-2)6.3 附件三:研究开发新技术课题鉴定申请表(表 CX-10-3)6.4 附件四:研究开发新技术成果验收证书(JS-ZD-07-20)6.5 课题主要人员名单(JS-ZD-07-21)6.5 验收委员会人员名单(JS-ZD-07-22)6.6 附件五:研究开发新技术成果鉴定证书(JS-ZD-07-23)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42、 第 28 页 共 58页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十一)QC 小组管理办法1.目的为深化改革、改善和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发动广大群众参加全面质量管理,抓管理上等级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工程处所有施工单位 QC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全过程组织和管理3.职责3.1 工程处技术质量科负责 QC 质量管理小组的监督和管理。3.2 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负责 QC 质量管理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和活动。4.工作程序4.1 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简称“QC 小组” )的基本任务、活动内容和要求4.1.1 QC 的基本任务QC 小组是广大职工群众有组织地、自觉地开展有关质量改进和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其基本任务是

43、运用质量管理方法,结合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改进和提高管理工作和工程(产品)质量。4.1.2 QC 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4.1.2.1 开展业务学习,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4.1.2.2 练好基本功,提高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4.1.2.3 发现质量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制订计划和措施,并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29 页 共 58页组织实施。4.1.2.4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质量分析活动,提出改进和实施意见。4.1.2.5 坚持做好日常测定、管理图表和原始记录。4.1.2.6 检查评定工作质量和工程(产品)质量。4.1.2.7 提出

44、小组活动成果和经验总结报告,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成果评审和经验交流会。4.1.3 对 QC 小组活动的要求4.1.3.1 小组活动要有明确的课题,选题要有针对性,每次以 1-2 个课题为宜。活动要坚持自觉、经常、持久、有效的原则。选择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为了保证实现上一级的目标管理。b)为了完成本单位(部门)或本小组承担的任务、计划。c)为了解决某项质量存在的问题。d)为攻关项目4.1.3.2 要按 PDCA 循环、5W1H 和新、老“七种工具”等科学程序和方法活动。4.1.3.3 要用数据和图表反映活动全过程的工作;建立健全计划统计、分析、信息反馈和考核制度。4.2 QC 小组组织与管

45、理4.2.1 QC 小组的组织4.2.1.1 每一组织以 3-15 人为宜,最多不超过 15 人。4.2.1.2 组建工作由相应级的全质管部门或全质管工作人员牵头,由部门、车间、工序或负责人召集,由参加小组的成员选举产生小组长。4.2.1.3 小组长可以是有行政职务的负责人兼任,也可以是小组的其它成员担任。但都应该参加过全质知识学习与培训。4.2.1.4 小组长根据 QC 活动的基本任务、内容和要求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JS-ZD-07-2003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版本号:A 第 0 次修改 第 30 页 共 58页4.2.1.5 小组的类型,可以是以业务处(室) 、科(室)单一组成或基层业务系统人员,或由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管理、技术型小组;亦可以车间、工序、班组单一组成或联合组成攻关的生产技术型小组。总之,要以方便工作,有效活动,能够相对稳定为原则。4.2.2 QC 小组的管理QC 小组的活动,原则上由小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