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曲目讲解第七级.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6095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曲目讲解第七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曲目讲解第七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曲目讲解第七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曲目讲解第七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曲目讲解第七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七级(上)第七级一共有四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基本练习七级的基本练习一共有六组,其调性分组与第五级完全一样,包括了 C 大调和 a 小调以及从一个升号到五个升号的大小调音阶和琶音,有五组“升号调”。但是,和五级以及前面六级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家需要加以注意。首先,七级的音阶和琶音在最低速度要求上比前面的级别提高了,是每分钟 104 拍,而且由于所有音阶和以音都是用十六分音符写成,所以,也就是说只手每分钟要弹奏至少 416 个音,在考试的时候,不能低于这个速度,只要能做到均匀流畅,那么快于这个速度是可以的。另外,七级除了大调音阶及琶音、相应和声小调音

2、阶及琶音以外,还增加了大调的属七琶音和小调的减七琶音。新增加的七和弦琶音在弹奏要求,比如速度、流畅度、均匀度等方面和主和弦的琶音演奏要求是一样的。大家要想在考试的时候不论考官抽查哪一组都能很好地弹奏出来的话,一定要在日常练习时就持之以恒,这样的话是不会难的。第二项内容是技巧性练习曲 一共三首,自选一首,第一首练习曲(No.19)克拉莫曲这首练习曲是一首分解琶音的练习曲,选自克拉莫 60 首练习曲的第 19 首。从谱面上来看,这首练习曲并不是很难,视谱也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这首练习曲的右手要想弹奏得很准确,视谱首先要看清指法的转换,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这首练习曲右手的分解琶音在手指伸缩的距离感觉上要

3、非常精确。下面我们仔细来看。以第一小节的右手上行分解和弦来说,前五个音是一个“把位”,右手的 1、2、4、5 指分别是 a-d1-f1-a1 的位置,而从第五个音到第六个音, 5 指到 1 指是一个三度的距离,手掌就需要收缩起来,由于后面音乐进行的要求,手掌紧接着就需要张开到 1、2、4、5 指弹奏 f1-a1-d1-f2 的位置。这个时候虽然是相同的指法但是“把位”不同了,手指间的距离也有了细微的差别。因此每个手指都要通过仔细地练习来把握这种对距离的感觉,也就是手指间的距离宽窄感觉,手指要象尺子一样把每个距离“量”得很好。演奏时,大脑也要以一组变化着的“把位”感来准备接下来的几个的,一定要仔

4、细的看清楚谱上的标记,严格按照指法来弹。第2 小节是右手的下得,手掌的收缩和张开更加频繁,要领和上行时也是一样的。左手和弦上有一个琶音记号,意思是用琶音来演奏,人下到上依次地弹奏四到五个和弦音。在弹奏的时候,手臂、手腕要灵活地左右调节,以充分适应手指弹奏的位置,以达到最直接的用力以及最舒服的演奏位置。另外,如果演奏都手比较大的话,从左到右弹奏 以后,就把弹过的音保持住;如果手比较小,不能轻松保持的话,可以保持后面的几个音,或者适当加一点踏板润色一下。在音乐的表现上,大家可以看到,这首练习曲大多 数地方都是上行后下行,因此,最基本的来说,随着音乐的进行在上行(往高音进行)时情绪就应该起来一些,随

5、之做出渐强;而在下行(往低音进行)时情绪就要趋向平静上些,随之 做出渐弱。另外这首 d 小调练习曲的和声进行也是很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在练习的时候把和声拿出来仔细的体会一下,对色彩在大调上以及小调上的不同也可以去更好的感受,渐强和渐弱的幅度和感觉就会原更多不一样的色彩。对大家的背谱也可以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到第 6 小节,一个升 g 音(重属七和弦)使和声进行到了 d 小调的属调 a 小调上,第一段在a 小调上终止。第 9 小节是从大调开始的,和前面相比,要有一些更加明亮的感觉。第 13 至 14 小节和第 6 小节有一些相似之处,用了升 g 音(d 小调的重属七和弦)来进行转折,不同的是这里没

6、有进入到 a 小调,而是先在 A 大调上(第 14 小节的第一拍,以升 c 音为特征音)短暂地停留,紧接着进入 d 小调,并 d 小调上终止。曲子的和声在最后 8 个小节更加丰富。第 17 小节的不稳定和声到第 18 小节解决于 g 小调主和弦(g- 降 b-d),第 19 小节的不稳定和声则在第 20 小节解决于 C 大调主和弦(c-e-g ).这些和声解决的感觉也是伴随着音流的上行和下行来做出的。而从第 17 小节到第 20 小节在左手和声中隐藏的半音进行(a-降 b-b-c)推动着和声的发展,大家如果也能更好的体会的话,对最后一段的音乐发展表现也会有很好的帮助。曲子的最后四个小节和第二段

7、(第 13 至 16 小节)的结尾基本上是一样的,最后渐弱在 d 小调上全终止。除了和声的进行以外,大家还要注意到,练习曲在几乎每个小节右手的第一个音上,都有一个重音记号,大家都要认真地做出。第个段落的最后二或三个小节 ,左手都由前面保持的和弦琶奏变为跳音,大家如果能体会好这个变化的话,音乐的感觉一定也会更丰富。最后,这首练习曲规定了最低速度,是第分钟弹 56 拍,也就是 112 个半拍,大家在考试时不能低于这个速度。当然,如果能以更快的速度轻松、均匀、流畅地演奏的话,也是可以的。第二首旋律与伴奏练习曲(Op.299,No.19)车尔尼曲这首练习曲有很多针对性的要求。首先,大家要把旋律和伴奏的

8、层次和比例分清并弹好。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来看两个方面。第一, 每只手上的不同层次要做好。这首练习曲的旋律和伴奏大家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右手符干向上的音符是右手的旋律,同时,左手符干向下的音符还组成了低音的曲调,在练习时,大家要把高音的曲调和低音的旋律线单独拿出来练习,分析好曲调的走向和分句,能够把两个线条弹奏得清楚、优美。旋律以外挂十六分音符,就是这首练习曲的伴奏了,大家可以看到,以第 1 小节 为例,右手和左手的第一个旋律音弹出以后,两只手在蹭各都有 11 个小音符作为伴奏,大家要在那么多的伴奏音弹完后还能听到旋律音,是需要仔细的练习和功夫的。具体来说,大家弹奏旋律音和伴奏音的用力是不一

9、样的。旋律音要弹得音色透亮,有充分的共鸣和延长,在用力上好像是点出来的,声音的穿透力很强。而伴奏音要弹得很控制、很轻,好像颤动的效果,手指非常贴键,抚摸着琴键,弹出柔和的声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间的伴奏音弄如果弹的时候手指抬得很高,就会难以控制,只能弹得很响,那么旋律线条就会被湮没了,中间很吵闹的伴奏音变成了主角,整首曲子的歌唱性也会受到很大的破坏。因此,大家两种力度层次都要分别地练习、感受好了,再合起来弹。第二, 踏板和旋律的配合要做好。这首练习曲大家可以在旋律音上加上合适的踏板。踩下踏板,钢琴的制音器就打开了,可以把旋律音加以润色并更好的延长、连贯。因此,在这里我们就接触到音后踏板的踩法了

10、。音后踏板基本上是根据和声来更换,既要把和声换干净,还要把旋律连起来。我们练习的时候可以单独把踏板和双手的旋律配合在一起练习。弹第一个旋律音时基本可以和踏板是同时的,但之后更换踏板的时机要把握好,是在第二个旋律音弹下去时,耳朵在听到第二个音的瞬间进行及时更换的。更换踏板既要把前面的声音地换干净,又要把第二个旋律 音放在更换完的踏板里。这个动作其实来说肢和手是刚好相反的,手弹下去的时候,脚刚好是该起来,但又要把弹下去的音能够用踏板保持住。脚比手的动作稍微晚一点,但是要是太晚的话,踏板会抓不住手的旋律音,反之,踏板如太早或者和手的动作一起的话,旋律就会断了。大家要仔细用耳朵听,多多体会手脚的配合动

11、作,达到熟能生巧。另外,大家在踩踏板的时候,是用脚掌的前部来踩的,脚跟要着地,脚掌随着踏板的上下而动,切不可整只脚都抬起,导致踩析时候发出撞击的声音。大家把以上方面都能做得很好了,还不能忘记曲调 是歌唱的,要有起伏有分句,这样才能把这首练习曲弹得很吸引人,很有音乐性。第三首左手练习曲(Op.299,No19)车尔尼曲这首练习曲是十分生动活泼的,38 拍子,右手曲双音和和弦构成,左手则是快速的跑动。大家要注意到,这首左手练习曲在左手跑动的时候,也是有一个隐藏的旋律线条在里面的,响应着右手的旋律线条。左手在这首练习中,还有一个灵活转手技术训练课题,就是 2、3 指围绕着 1 指弹出重音,需要强调的

12、是其中变化跑动着的旋律,并做出和右手旋律相应的表情。从第 33 小节开始发展到第 37 小节以后,达到了这首曲子的最高点,情绪要饱满,声音要出来。第 43、44 两个小节是作为连接,之后,开头的主题又再现了。主题的再现,右手变成了和弦,左手也因继续前面两个连接小节而在第 45 小节变为了跳音双音,音乐显得更具动力感。和开头还有不一样的是,开头 8 个小节的主题在第 9 至 16 小节是完全重复了一次,但主题第二次出现时是变化的重复。第 67 至 71 小节左手大家要特别小心,每个小节的第五个音有时是降 g 有时是还原 g,在快速跳动时,要记得很清楚,并把低音的 c 到降 b 的解决的感觉做好。

13、最后的 6 个小节大家一定要把力度指示仔细做好,除了最后 一个和弦是 sf(特强)以外,前面的 4 个小节要一直保持前面 pp 的力度,不要提前渐强了。最后,这首练习曲的速度要求(第分钟 88 个小节)乐句、段落的划分,小连线的语气等都要仔细的做到。第三项内容是复调性乐曲 一共三首,自选一首,第一首三部曲(No.8)巴赫曲从七级开始,我们就接触到了三部创意曲。在以前的级别中,我们的复调作品,都以两个声部为主的,一般来说,都是右手弹奏一个声部,左手弹奏一个声部。现在的三部创意曲是三个声部的,有高声部、低声部和中声部。三个声部好像三重奏一样,我们可想象,小提琴是高声部,中提琴是中声部,而大提琴是低

14、声部。但是三重奏是三个人来演奏的,而在钢琴上弹奏三个声部,就要求我们大脑中同时有三个声部,能够清楚的明白三个线条的进行。三声部创意曲除了两只手各自弹奏一个声部以外,中间的声部哪只手有空就由哪只手来弹奏,经常会遇到两只手来连接弹奏中间声部的情况。因此,从两个声部到三个声部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再到以且还有四声部、五声部。弹好三声部也是一个必须的阶段。我们怎么样能够把三个声部的作品弹奏好,也就更加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耐心。在理解的三个声部的含义以后,首先我们要学会分辨乐谱中的三个声部。一般来说,在上一行的乐谱中符干朝上的声部是高声部;下一行乐谱 中符干朝下的声部是低声部;位于中间的非高低声部的部分就是中声

15、部。我们在分析清楚后,要依次把每个声部拿出来练习,做到每一个声部在脑子里都非常清晰。在单独练习每一个声部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高声部要尽量多用右手的3、4、5 指去弹;低声部常常尽量多用左手的 3、4、5、指弹;主要为中声部留出手指。这样可以避免之后三个声部 同时弹奏时指法完全不同于分声部,而重新又进行更换。在分别练习好第一个声部以后,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要把三个声部分成两个声部和两个声部组合进行练习,也就是说高声部和低声部、高声部和中声部以及中声部和低声部在一起进行练习。练习的时候如有可能,亦可弹两个声部,唱第三个声部。这样有肋于我们的思维清晰。最后,我们才把三个声部放在一起弹奏,进入了这个阶段,也

16、不要忘记时常把三个声部单独或者两两组合再进行练习。因为三个声部一起弹奏,脑子 又不好么清晰了,使得声部的区分与走向又会变模糊了,我们经常复习一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会让我们脑子时时保持清醒。以上是给大家介绍了三声部复调作品的练习方法,而在复调作品中,主题明确以及段落结构的清楚 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仔细来看。这首三部创意曲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第 1 至 7 小节的第三拍前半;第二段是第 7 小节第三拍后半到第 15 小节第三拍前半;第三段是第 15 小节第三拍后半到乐曲结束。在这三个段落里,主题一共在三个声部中出现了 21 次。其中第一段出现了 5 次,第二段出现了 10 次,第三段出现了 6

17、 次,我们可用字母 T 代表“主题”在谱面上标出:大家要把每次主题出现都拿出来清楚的练习。这首三部创意曲的主题是生动活泼的,本套考级教材中使用的连断处理,是给大家提供的一种参考,并不限制有能力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其他符合作品风格的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量大家确定了一种处理方式,则在曲中出现的 21 次主题,都要统一采用。在这个主题中第三拍第一个音上有一个上波音,有能力的话,大家可以从其上方音开始,一共弹四个音,如果觉得太多,不能很统一的在每次主是中弹奏的话,这里也允许大家从本音开始,也就是弹奏三个音。上波音的弹法和诀窍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给大家介绍过,就不再占用篇幅。突出主题在复调乐曲的演奏

18、中是很重要的,如何来突出,除了明确主题的突出以外,就是要在主题出现的时候,另外两个声部要在音量上要有一些让步,音色或者触键上要有别于主题,以利于在听觉上明确区分。三声部复调作品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细致、耐心的练习。第二首儿童舞(赋格)于苏贤曲这首儿童舞是一首两个声部的赋格,于苏贤曲。乐谱下面写成了“第二项技巧性练习曲”,是谱面印刷错误,其实应该是“第三项复调性乐曲”。这是一首主题非常朝气蓬勃、精神抖擞的,非常积极向上、阳光的儿童舞,主题长达八小节,分别由连和跳的触键来构成,节奏鲜明,大家要仔细把主题的性质和边断处理做好。随后,我们来把所有完整的主题以及不完整的主是

19、都明确一下。第一次主题出现是在右手高声部,从曲首一直到第 8 小节结束;第二次主题出现是第 9 小节,由左手弹奏;第三次主题出现是第 22 小节的右手;第四次主题从第 37 小节开始,在 b 小调上出现,由左手奏出;第五次主题出现是第 53 小节的右手出现;第六次是不完整的主题,在第55 小节的左手出现;第七次也是不完整的,在第 61 小节的左手第八次是完整的主题,在第 62小节右手;第九次也是完整的主题,在第 75 小节左手出现。(所有完整的主题,都是 8 个小节)另外除了主题以外,作为赋格,还有一些对位、主题一些因素的运用和发展,处理时要注意这些地方的连断等方面要和主题有一些呼应,并且思考

20、确定后就要统一。把两只手弹得很清楚了,再合起来。到第 83 小节的尾声,用了和前面不同的一种单独的技术织体手法要两只手交叉来弹,这里是单独加出来的一个结尾。在视谱上这里是以全音阶依次级进下行,注意到这上点大家就能愉的弹出来,也有利于记忆。最后,这首赋格的速度是每分钟 96 拍,这个速度是作曲家的标注,大家要按照这样的速度来弹奏。第三首b 小调奏鸣曲(K377,L.263)斯卡拉蒂曲这首奏鸣曲是一首简洁明快的奏鸣曲,音乐趣味是很典雅、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也是很有趣的、很可爱的,让人听了以后觉得很高兴。这样一首奏鸣曲在触键上就必须弹得很精细,指尖要非常敏锐,好像一支削得很尖、很细的铅笔,而不是一支

21、用了很久、麿得很圆了的铅笔,人乐曲开关头就把典雅的音乐用精细的触键表达出来。乐曲中有很多的装饰音,主要是上波音,要符合可可的趣味,都要从上方音开始,弹奏四个音。如第 14 小节、第 16 小节和第 18 小节右手的上波音,在一拍里,包括后面两个三十二分音符,一共是弹奏六个音比较恰当,又不是很急,但又显得比较灵活。后面的一些上波音(如:第 57 至 59 小节)是在一拍里弹四个音,但是最好不要弹成四个平均的十六分音符,而又在每拍一开始就很快速的完成四个音,好像是三十二分音符,这样便可在最后一个音上略有一定停留时间,听起来有很强的装饰性。第 49 小节右手的第一个音有一个倚音,这个倚音在小音符的符

22、尾上没有短斜线,因此这是一个长倚音。第倚音的规则是按照谱面上实际的时值,也就是十六分音符来弹奏,占四分之一拍,然后才弹主音。在这些装饰音弹奏的时候,要达到装饰的效果,弹出很精巧、很美丽的感觉来,好像小女孩头上的小头饰,很精致,起点缀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学生在弹奏装饰音时,看到很多的音,害怕弹不清楚,反而特别的使劲弹,由于用力过多就导致手发僵、声音也显得笨拙和不匀了。所以,我们在弹奏时的用力应该是一触即发的,第一个音有一个快速轻触的发动力,然后其他音要靠惯性顺下去,用力千万不能太多太粗。这样的装饰音才能增强洛可可的风格和趣味,好像那种南欧的精雕细琢的、弯弯曲曲的、精致的建筑风格。,特别精致优雅。另外,这个奏鸣曲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 30 至 31 小节的右手八度使奏鸣曲达到 一个高潮,但是,在洛可可风格的作品中,虽然要响一些但也要很有分寸,不可敲砸。在第 33 小节右手的前两个音,有的版本中是 d-b,但是我们版本采用的版本是 d-d,弹奏时加以注意即可。从第 34 小节后半拍开始,音乐和前面流动行进的感觉有一些不同,要弹得很妩媚而有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