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153594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宁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是智力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现结合江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际发展格局。软件产业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形成分别以美国、日本欧洲、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三大板块。美国、欧盟、日本占据世界软件产业的前三甲,印度在软件外包领域独树一帜,韩国、爱尔兰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软件

2、产业发展模式。2010 年世界软件产业市场规模超过 1.2 万亿美元,增长 15%,其中,美国软件产业规模为 4000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30%;欧盟软件产业规模为 3100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25.8%;印度软件产业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0 年软件产值为600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5%。发展创意产业对一国或区域的发展贡献巨大。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并将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到 2009 年,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占 GDP 的 10.6%,仅次于金融服务业。自英国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日本

3、、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从国家和地区战略层面提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二)国内发展格局。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产业高速发展。2010 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 12%。我国软件产业相对集中,主要布局在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目前,我国共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 11 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城市,实现软件收入约占全国的 80%以上。我国自 2003 年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开始走出学术界进入了产业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的制造型国家向创意型国家转变。当前,我国

4、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据统计, 2010 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仅网络游戏一项收入将高达 122 亿元。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产值已经占据全市 GDP 的 7.5%。(三)省内发展格局。2010 年,江苏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2000 亿元,同比增长 44%,产业规模居北京(3800 亿元)、广东(2900 亿元)之后列全国第三位。从产业布局来看,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等地软件产业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构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软件产业城市密集带(沿沪宁线软件产业带),2010 年南京、苏州、无锡三市软件产业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 95%。南京在电力、电信、智能交通

5、等行业软件领域处全国领先地位,正在全力建设“中国软件名城 ”;苏州依托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正加快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无锡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正加快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2010 年,江苏省建成 70 家各类文化产业园区,5 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8 个国家级、19 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京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占 GDP 比重为 8%,截至 2010 年,全南京已建和在建的文化产业园超过 40 家,入驻企业近 700 个,投资总额超过 80 亿元,建筑面积约为 250 万平方米,是国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四)江宁发展格局1、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国家火炬计划

6、江宁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聚集着 90 多家电力自动化企业,其中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 20 家智能电网软件企业通过了“双软” 认定,形成了一批国内著名的软件产业品牌。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品牌效应,我区抢抓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机遇,电力自动化行业特别是国网电科院等一批龙头项目进驻我区,智能电网软件将形成更大、更强的品牌优势。除电力自动化软件外,区内通信软件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加上行业应用软件,共同支撑着江宁软件产业的发展。2010 年,全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 268 亿元,同比增长 47.6%;新增双软认定企业数 16 家,截止 2010 年底我区双软认定企业达到 85 家;软件企业中亿元以上企

7、业 37 家,千万元以上企业 69 家;当年引进软件企业 30 家;新增软件产业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新增从业人员 3500 人。两家企业进入中国软件百强,金智科技等三家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全面规划建设江苏省文化创意园和江宁大学城创意园区。2、集聚态势日益显现。软件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据统计,2010 年,全区软件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 6%,部分软件企业研发投入超过 10%;一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区内重点软件企业均建立了经市级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国电

8、南自、金智科技、科远集团等企业先后获准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摩托罗拉(南京)软件中心是国内首批获得 CMMI5(顶级)认证的软件企业,南瑞继保公司多个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已成为我国电力保护和控制领域重要的产业化基地。依托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十几所大学提供的人才、技术支撑,江宁区软件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培育了一大批以南瑞继保、中兴软创、国电南自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一大批高科技产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上的龙头。截止 2010 年,全区“双软 ”认定企业达到 85 家,CMMI 三级以上认证企业16 家,通过系统集成资质认证企业 18 家,

9、软件企业中有28 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8 家软件企业分别进入江苏软件业务收入、纳税、研发投入前十强。3、创新载体优势明显。南京江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归国博士创业园、中关村外包园、腾飞创造中心等软件载体为区内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发展空间集聚,汇聚了信核数据、多维信联、大得科技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中小软件企业。特别是今年来,我区“三创” 载体建设力度加大,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东吉谷创新基地、宁东智能电网专业孵化基地的强力推进,中小软件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江宁区软件产业主要企业情况表单位:万元序号 企业名称 软件业务

10、收入1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76700 2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56201 3 江苏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 100214 4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84021 5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5915 6 华宝通讯(南京)有限公司 53102 7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45680 8 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 44693 9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37020 10 伟创力(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35620 11 南京中兴软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35620 12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34059 13 英华通(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31600 14 菲尼克

11、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28650 15 南京国电南自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27689 16 统宝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23560 17 代傲电子控制(南京)有限公司 23102 注:表中均为 2010 年数据 二、指导思想、发展重点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坚持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载体建设与产业集聚相结合,人才资源与创业资本相结合,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我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进我区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加快创新平台和软件及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积极开发信息技术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业新产品,全面提升企业参与国际

12、国内竞争能力。1、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及应用;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软件开发及应用;行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2、软件测试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3、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工业行业专用软件(CAD/CAM、PDM、ERP、MES 等);4、重点围绕云计算、传感网、虚拟现实、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等新兴和关键技术;5、优先发展电子产品设计产业,以电子产品 IC 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的原理研究类和样机实验研究类设计为发展重点,辅以市场调研、设计培训、设计软硬件、快速模型中心等配套企业;6、建立大型网络游戏平台,引入游戏原创企业和游戏运营商;建立视听拍摄基地,

13、引入影视制作企业,形成两大具体业态的集聚,积极发展数字动漫、数字视听、数字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目标。通过 35 年努力,树立“江宁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 品牌,建设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软件及文化创意强区,确立江宁在长三角乃至全国软件及文化创意领域的重要地位。1、产业规模。到 2013 年,全区软件业务收入力争达到 600 亿元,涉软企业达 300 家,经双软认定企业达到 120家以上,软件业从业人员超 6 万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 100亿元;到 2015 年,全区软件业务收入力争达到 1000 亿元,涉软企业达 500 家,经双软认定企业达到 200 家以上,其中超 100 亿元企业 1 家

14、,超 50 亿元企业 2 家;文化创意产业收入 200 亿元。2、自主创新。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到 2013 年,建成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载体 100 万平方米,聚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达 15 家;到 2015 年,建成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载体 300 万平方米,聚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达 25 家。3、人才队伍。加快软件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到 2013 年,培育和引进 3 名国家“千人计划” 人才、15 名海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聚集海归人才(团队)30 个以上;到 2015 年,培育和引进

15、 5 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0 名海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聚集海归人才(团队)50 个以上,形成在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集研发与产业化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三、空间布局结合江宁区新兴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高层次、高起点合理规划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域。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行土地统一调整、统一管理,为产业培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配套空间,形成区域功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外在形象一流的国内知名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将规划为 A、B 、C 三个区域。区,吉山软件产业园,位于江宁开发区吉山区域,正方大道以北、丹阳大道以西,规划面积为 10000 亩左右,依托开发区现有的电子信息、智能电

16、网、无线通信产业基础,主要发展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嵌入式软件、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相关软件、行业管理软件。B 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面积为 7000 亩左右,分为文化创意主题产业区、中华戏曲文化博览园、主题公园区及其他配套等四大板块,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创作生产、艺术培训、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C 区,大学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面积为 1500 亩左右,依托园内大学城的科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动漫制作、数码娱乐、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工协作的区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

17、会,研究解决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破解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问题。各园区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按照职责分工,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加快人才建设。加强对软件及文化创意型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使用和激励。支持专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加强文化创意人才教育培训力度。重视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与海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软件及文化创意类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对引进的非本市户籍的高层次软件及文化创意人才,给予调动、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打造战略品牌。加快软件及文化创

18、意产业发展,打响江宁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品牌,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智能电网、无线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及应用为突破口,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发挥品牌的引领与示范效应。加大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牌,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四)拓宽融资渠道。组织开展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系统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业务。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以社会资金为主,积极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基金,推动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加强资本运作,大力激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企业及周边地区的技术经济合作,吸引国外企业投资江宁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我区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投资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五)重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和规章,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大打击各类侵权行为的力度。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把在软件及文化创意业务中取得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项目列入政府资金支持范围。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业务指导,切实维护企业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二 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