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9152910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时间:40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B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C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D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A 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 A项正确;从材料“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 ,可知魏晋

2、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但儒道并重是葛洪的思想,不代表儒道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 B项错误;从材料“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 ,可知没有体现道本儒末改造传统道教的思想,故 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儒学和道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多元融合,故 D项错误。2(2018蚌埠模拟)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 ,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 ,强调“格物致知” 。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 ( )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3、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B 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 A项错误,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 ,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 ,强调格物致知 ”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同,故 D项错误。3(2018天津高考)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

4、展B 题干中,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 ,实际上阐述了“民唯邦本” ,故 B项正确。A 项不能阐释“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 ,故错误;题干未提及压制人性合乎天理,C 项错误;朱熹的言论实际上是阐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非新发展,D 项错误。4(2019哈尔滨六中月考)朱熹认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事上磨练”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表明 ( )A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B 朱熹认为日常行为

5、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认为日常行为是成为圣人的阶梯,这说明二者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 B项正确;A 项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C、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5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 根据材料中“存理去欲” “格物致知” “成贤成圣” “修齐治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的根本出发点是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为封建统治服务,故 B项正确。6(2019湖南

6、六校联考)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 ,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A 王阳明主张“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 ”,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思想, “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思想,故 A项正确;在中国专制制度之下,王阳明在修养理论上的观点不可能做到普遍认同,故 B项错误;在封建社会后期,理学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故 C项错误;明清三大思想家是对整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故 D项错误。7(

7、2019石家庄模考)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 )晚明时期社会简表名称 地点 描述讲学会 无锡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匡社 衡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 吴江 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潮,表格中“讲求实学” “匡时救世”正是这种思潮的体现,故 D项正确。8(20

8、18晋城模拟)颜元(16351704)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 ,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据此可知,他( )A反对佛学思想 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C提倡经世致用 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C 由材料“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 ”“重视六艺 ”可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C项正确。9(2018菏泽模拟)明代思想家李贽说, “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 “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 ( )A提倡独立思考 B痛斥儒家的虚伪C喜欢标新立异 D反对尊敬孔子A 根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 “学仲

9、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以得出李贽提倡独立思考,故 A项正确。10(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B 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 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 B项正确;C 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 D项错误。11(20

10、19武昌调研)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戍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 )A萌发民本思想 B主张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 D倡导工商皆本D 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故 A项排除;经世致用主张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但在材料中无反映,故 B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调查发现收取的税收中,商税占大部分,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 C项排除;材料表明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答案为 D项。12(2019大连测试)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

11、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C 根据材料“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得出气是理的依存,气决定理,得出他主张“气先于理”的朴素唯物主义,颠覆了传统理学主张的“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故 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2分,共 37分)1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

12、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材料二 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10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9 分)(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

13、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6 分)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 ,可知孟子的主张是经济上富民、惠民,从材料一“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 ,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 ,可知孟子的主张是政治上宽民、爱民,从材料一“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可知孟子的主张是思想上教民、化民;第二小问结合孟子的各项主张,从其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提出岂天

14、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 ,可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时代特征分析。第(3)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孟子与黄宗羲的主张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黄宗羲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出了反专制的思想,故可总结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答案 (1)主张: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6 分,如答“仁政”可得 2分)意义:有利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4 分)(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3 分)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商品经济发展

15、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 分)(3)认识:黄宗羲在孟子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6 分)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唯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

16、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材料中家训体现出儒学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其家训既有提高个人修养和自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方面,又有压制人性和自然欲求、重男轻女等消极观念。作答过程中,需结合材料中的主张逐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取去粗取精、批判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答案 示例:观点:族规中渗透的理学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评论:族规中出现了“孝悌为人之本” 、表彰“贞女节妇”体现了理学所强调的“三纲五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便于封建统治;理学注重人的责任意识,强调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族规要求“人必有业,务业须正”体现了理学注重品德,强调自我调节,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族规中“分润族人” “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等内容体现理学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但是族规中渗透的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族规应采取批判继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