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149916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他们的情怀和追求以及他们在历史中应有的位置,因此萌生出一个念头追寻企业家的本土传统。我 试图找回中国企业 家真正的根, 现代工商业 真正的本土源头。如果从洋务运动算起,中国的企业史已接近 150 年,就是从 1895 年算起,也有 110 多年了。中国企业家的根到底在哪里?我的追寻结果是,这个根不在“ 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不在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与徽商身上,他们都只是 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身上还没有笼罩近代的曙光, 简单地说,他 们不过是旧式商人。这个根也不在于“洋务运动”后期崛起、曾在晚清中国声名显赫的盛宣怀 、唐廷枢等人身上,他 们或是官

2、商,或是买办,最终未能超越身份的限制,踏入现 代的门槛。这个根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和刘鸿生,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的方向。 张謇(1853 1926)“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张謇与大生集团张謇,字季直,江苏南通海门人,1894 年中状元。张 謇 在 江 苏 南 通 创 建 的 以 大 生 纺 织 公 司 为 核 心 企 业 的 民 族 资 本 集 团 。 张 謇 于 1895 年 开 始 集 股 在 南

3、 通 筹 建 大 生 纱 厂 , 1899 年 建 成 投 产 , 后 称 大 生 一 厂 ; 1907 年 在崇 明 外 沙 ( 今 启 东 市 ) 建 成 大 生 二 厂 。 1911 年 两 厂 共 有 纱 锭 六 万 六 千 八 百 枚 , 资 本近 二 百 万 两 ( 规 元 ) , 其 中 一 厂 有 官 股 五 十 万 两 。 张 謇 又 相 继 创 办 了 资 生 铁 厂 、 广 生 油厂 、 复 新 面 粉 厂 、 翰 墨 林 印 书 局 、 大 达 轮 船 公 司 、 通 海 垦 牧 公 司 、 同 仁 泰 盐 业 公 司 等 二十 一 个 企 业 。 1910 年 大 生

4、 集 团 的 投 资 总 额 为 三 百 三 十 八 万 七 千 两 。民 国 成 立 后 , 大 生 资 本 集 团 创 办 了 淮 海 实 业 银 行 和 通 燧 火 柴 厂 等 企 业 , 又 在 苏北 沿 海 兴 办 了 二 十 三 个 盐 垦 、 垦 植 公 司 , 垦 地 四 百 一 十 八 万 亩 , 主 要 用 于 植 棉 。 并 于 1921 年 在 海 门 县 新 建 大 生 三 厂 。 1922 年 起 , 大 生 一 、 二 、 三 厂 分 别 改 称 大 生 第 一 、 二、 三 纺 织 公 司 。 1924 年 新 建 大 生 八 厂 , 后 称 大 生 第 一 纺

5、 织 公 司 副 厂 。 四 个 厂 共 有 纱 锭十 六 万 枚 , 布 机 一 千 三 百 四 十 二 台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及 战 后 数 年 间 , 是 大 生 集 团 的 全 盛时 期 , 1921 年 资 本 总 额 达 两 千 四 百 八 十 余 万 两 。大 生 集 团 在 发 展 企 业 的 同 时 , 还 按 张 謇 的 地 方 自 治 主 张 , 在 南 通 兴 办 了 一 系 列 教 育、 文 化 等 社 会 事 业 , 进 行 了 市 政 建 设 和 水 利 建 设 , 从 而 使 南 通 成 为 文 化 比 较 发 达 的 近 代工 业 城 市 。从

6、1895 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起,之后创办大生二厂、三厂、八厂,以及广生油厂、资生铁冶厂、大兴面厂、翰墨林印书局、阜生蚕桑染织公司、懋生房地产公司、大聪电话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生轮船公司、泽生水利船闸公司、通海垦牧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等数十家企业。此外,张謇还创办南通师范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农业学校、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女红传习所和许多小学,南通博物苑、南通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中国影戏制造有限公司、公共体育场、军山气象台,以及唐闸公园、南通五公园、医院、养老院、育婴堂、狼山盲哑学校、残废院、济良所、贫民工场等一系列慈善公益事业。民国初年,他曾短期任实业总

7、长、农商总长,多数时候致力于南通地方自治,被誉为“实业大王” 、 “山中宰相” 。有张季子九录 、 柳西草堂日记 、 张謇全集等传世。荣氏兄弟兄 荣宗敬 弟 荣德生 荣毅仁(荣德生四子)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氏兄弟和茂新、福新、申新集团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荣 宗 敬 ( 1873 1938) , 名 宗 锦 , 字 宗 敬 , 江 苏 省 无 锡 荣 巷 人荣 德 生 ( 1875 1952) , 又 名 宗 铨 , 江 苏 无 锡 荣 巷 人荣 氏 兄 弟 , 中 国 近 代 著 名 的 民 族 资 本 家 , 早 年 经 营 过 钱 庄 业 ,

8、从 1901 年 起 , 先后 在 无 锡 、 上 海 、 汉 口 、 济 南 等 地 创 办 茂 新 ( 原 名 保 兴 ) 面 粉 厂 , 福 兴 面 粉 公 司 ( 一 、二 、 三 厂 ) , 申 新 纺 织 厂 ( 一 至 九 厂 ) , 被 誉 为 中 国 的 “面 粉 大 王 ”、 “棉 纱 大 王 ”。茂 新 面 粉 厂 是 于 1900 年 筹 资 创 办 的 , 是 荣 氏 家 族 创 办 得 最 早 的 企 业 , 原 名 保 兴 面粉 厂 , 后 改 称 茂 新 面 粉 厂 , 又 更 名 为 茂 新 第 一 面 粉 厂 。 生 产 的 “兵 船 牌 ”面 粉 当 时

9、享 誉全 国 , 还 曾 远 销 英 、 法 等 国 及 南 洋 各 地 。 抗 战 期 间 厂 房 被 炸 , 设 备 受 损 。 1945 年 重建 , 并 由 荣 德 生 之 子 荣 毅 仁 先 生 出 任 厂 长 。 茂 新 面 粉 厂 是 中 国 民 族 工 商 业 发 源 地 之 缩影 , 其 影 响 之 大 、 保 存 之 完 整 , 不 仅 在 无 锡 , 在 全 省 乃 至 全 国 也 十 分 罕 见 。 原 址 现为 民 族 工 商 业 博 物 馆 。1912 年,荣氏兄弟筹办上海福新面粉厂。它是我国民族资本机制面粉工业中历史较久、规模最大、在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之一,

10、1914 年 11 月,福新二厂正式开业。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面粉工业的国外市场迅速扩大,面粉进出口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盈利骤增。上海福新面粉公司抓住大战的机遇,实行加速资本积累、信用扩张的方针,以“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扩展力求其多”以及“人弃我取,将旧变新,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事”为指导思想,通过“滚雪球”的办法不断扩展,在民国 410 年中从 2 家厂发展为 7 家厂。面粉和棉纺对于荣家,如同车的两轮、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申新纺织公司,中 国 近 代 棉 纺 织 工 业 中 规 模 最 大 的 民 族 资 本 企 业 。 1915 年 荣 氏兄 弟 创

11、 办 于 上 海 。 到 1931 年 全 盛 时 期 , 在 国 内 共 有 9 个 纺 织 厂 , 总 计 纱 锭 46 万 枚, 布 机 4757 台 , 职 工 逾 3 万 人 。 1932 年 , 实 际 自 有 资 本 共 达 1800 万 元 , 资 产 总 值6400 余 万 元 。 荣 氏 兄 弟 在 申 新 各 厂 的 投 资 约 占 申 新 资 本 总 额 的 80 。 1936 年 , 拥有 纱 锭 57 万 枚 , 布 机 5304 台 , 约 占 全 国 (除 东 北 三 省 外 ) 民 族 资 本 棉 纺 厂 纱 锭 和 布机 总 数 的 1 5 以 上 。荣宗敬

12、曾豪气万丈地说:“从衣食上讲,我拥有半个中国。 ”一贯低调谦虚的弟弟荣德生也不无骄傲地说:“事业几满半天下。 ”范 旭 东 (1883-1945) 永 久 黄 团 体“我 们 办 实 业 的 人 , 要 具 有世 界 的 眼 光 和 为 人 类 服 务 的 精 神 , 我们 为 救 国 家 的 危 亡 而 办 实 业 , 在 环 境许 可 之 下 , 不 问 事 业 的 大 小 , 努 力 地往 前 干 去 。 ”范 旭 东 , 名源让,字旭东,又名范锐。 1910 年 以 优 异 成 绩 毕 业 于 京 都 帝 国 大 学 理科 化 学 系 。 创 立 永 利 碱 厂 、 久 大 盐 厂 、

13、 黄 海 化 工 研 究 社 是 我 国 杰 出 的 化 工 实 业 家 , 我国 重 化 学 工 业 的 奠 基 人 。1914 年,范 旭 东 在天津塘沽,与景本白、李烛尘等创办了我国近代工业史上第一座食盐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公司,经过努力,终于制出了纯度高、色泽好的精盐。1920 年范旭东与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我国第一座制碱企业-永利碱厂(天津碱厂前身)。他们历时 9 年成功地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红三角“牌纯碱,并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29 年,日产 100 吨。1931 年,最高日产达 180 吨,产品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帝国化学公司

14、和日本三菱公司同类产品相抗衡。1934 年,由范旭东任总经理,侯德榜任总工程师,创建我国民族化工史上第一座合成氨氮肥企业-南京永利宁厂(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氮肥厂前身)。范旭东无限喜悦地说:“中国基本化工两翼-酸与碱已经成长,听凭中国化工翱翔,再也不用担心基本原料缺乏了。“南京永利厂的创立,是中国化工向着现代化工发展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因此,范旭东和侯德榜是我国现代合成氨工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相继沦陷。范旭东苦心创建的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永利宁厂先后遭到破坏或沦落敌手。1938 年初,范旭东决心重起炉灶。1941 年终于在四川五通桥建成了永利川厂

15、,在四川自贡建立了精盐厂。他为全力支援抗战,还在川西一带兴办了许多小化肥厂、小化工厂、陶瓷厂、炼油厂、砖瓦厂、制药厂和小煤窑等,使四川不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化工的新基地,而且成为中国综合性民族工业的摇篮。此外,范旭东曾于 1924 年在山东青岛创办过永裕盐业公司。同年,在连云港创建新浦精盐厂。1922 年,他还在天津创办了第一个综合性化工研究机构黄海化工研究社。毛泽东曾高度称赞范旭东是“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穆 藕 初( 1876 1943)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人生在世,必须加惠于人,小则修桥铺路,施衣给药;大则富国利民,就一己之财力与地位而行之。盖钱财为善用之

16、人而运用之,可以有利于人,地位之运用亦然。”穆湘玥,字藕初,上海人。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学士、塔克塞斯农工专修学校农学硕士。1914 年回国创办德大、厚生、豫丰等多家纱厂,是黄金时代有名的“棉纱大王” ,被毛泽东视为“新兴商人派”代表。1928 年后曾出任工商部常务次长、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农本局总经理等职。他生前出版的著作有藕初五十自述 、 藕初文录等,身后汇编为穆藕初文集 。1913 年,科学管理法创始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问世不久,穆藕初就远道前往当面请教,所谓弄斧需到班门,他是唯一一个直接向泰罗求教的中国人。1916 年,穆藕初把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译成中文,取名工厂适用学理管理法,由中华书

17、局出版。因此,他亦被称为中国企业管理学之父。穆藕初于 1915 年创办德大纱厂。曾长期追随穆藕初的毕云程称他是一个“没有资本而富有天才的民族工业家” 。德大纱厂的成功靠的不是雄厚的资本(1 万多纱锭不过是个中小企业) ,靠的是新机器、新技术,特别是新的科学管理法。德大的迅速成功,使穆藕初在上海实业界一举成名。1918 年,他创立了厚生纱厂。被誉为“在技术上开一新纪元” ,成为“美国新式纺织机在华的成绩展览会和实习基地” ,郑州豫丰纱厂于 1918 年 12 月开始组建,共集股 200 万两银子,他本人以历年积累投资 15 万。原本一片荒凉的郊区,因为豫丰建厂,周边逐渐有了马路、街道,电灯、自来

18、水、洋车、黄包车等也相继出现,豫丰最多时有数千工人,连小吃、饭店都兴旺起来。此 外 , 穆 藕 初 心 系 昆 曲 , 于 1921 年 秋 , 集 资 在 苏 州 五 亩 园 开 办 昆 剧 传 习 所 。为 昆 曲 的 传 承 做 出 了 很 大 贡 献 。刘 鸿 生 (1888 1956)我 的 全 部 理 想 , 只 是 为 了 发 展 民 族工 业 。 我 总 希 望 把 我 的 企 业 从 一 个 变 成 二 个 、 三 个 , 越 多 越 好 。”刘鸿生,名 克 定 ,浙江定海城关人,生于上海。曾任英商上海开平矿务局买办,1920年起先后创办苏州鸿生火柴公司(后与其他同业合并组成

19、大中华火柴公司)、上海水泥公司、中华码头公司、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华东煤矿、中华煤球厂、大华保险公司、中国企业银行、华丰搪瓷公司等横跨不同行业的一系列企业。在动荡不安的 20 世纪前半叶,他被称为“火柴大王”、“煤业大王”和“企业大王”。清 末 为 开 平 矿 务 局 上 海 办 事 处 买 办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 刘 鸿 生 以 经 营 开 滦 煤 炭起 家 , 被 称 为 “煤 炭 大 王 ”。 此 后 , 刘 鸿 生 将 其 资 本 投 资 火 柴 、 水 泥 、 毛 织 等 业 。1920 年 起 陆 续 创 办 上 海 水 泥 厂 、 上 海 章 华 毛 绒 纺

20、 织 公 司 、 大 中 华 火 柴 公 司 等 企 业 , 还投 资 码 头 、 搪 瓷 、 航 运 、 金 融 及 保 险 等 业 。 到 1931 年 投 资 额 已 达 740 余 万 元 , 被 称为 “中 国 火 柴 大 王 ”和 “毛 纺 业 大 王 ”。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 刘 鸿 生 在 香 港 、 重 庆 和 兰 州 投 资 创办 中 国 火 柴 原 料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中 国 毛 纺 织 公 司 、 西 北 毛 纺 公 司 等 , 一 度 任 重 庆 国 民 政府 火 柴 专 卖 公 司 ( 后 改 火 柴 烟 草 专 卖 局 ) 总 经 理 。 抗

21、战 胜 利 后 , 任 国 民 政 府 行 政 院 善 后救 济 总 署 执 行 长 兼 上 海 分 署 署 长 、 轮 船 招 商 局 理 事 长 等 职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立 后 , 刘鸿 生 历 任 上 海 市 人 民 政 府 委 员 、 华 东 军 政 委 员 会 委 员 、 中 国 人 民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全 国 委 员会 委 员 、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代 表 、 全 国 工 商 业 联 合 会 常 务 委 员 、 中 国 民 主 建 国 会 中央 常 委 等 职 。 卢 作 孚 (18931952)他 创 造 了 中 国 实 业 上 的 敦

22、刻 尔 克 卢思,字作孚,原名魁先,重庆合川人,小学毕业,先后做过教师、报纸记者、主编、四川泸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成都通俗教育馆长,1925 年筹办民生公司,用了不到 10 年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宜昌大撤退中的表现已名垂史册。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卢 作 孚 于 1925 年 秋 , 创 办 了 民 生 实 业 公 司 。 卢 作 孚 白 手 起 家 创 办 航 运 开 辟 嘉陵 江 渝 合 航 线 。 1927 年 春 , 卢 作 孚 到 北 碚 出 任 江 ( 北 ) 、 巴 ( 县 ) 、 璧 ( 山 ) 、

23、合 ( 川 ) 峡 防 团 务 局 局 长 , 他 在 清 剿 匪 患 的 同 时 , 对 峡 区 进 行 乡 村 建 设 实 验 。 在 这 里 建成 了 四 川 第 一 条 铁 路 北 川 铁 路 ; 组 建 了 当 时 四 川 最 大 的 煤 矿 天 府 煤 矿 ; 创 建了 西 南 最 大 的 纺 织 染 厂 -三 峡 织 布 厂 ; 创 立 了 中 国 唯 一 最 大 的 民 办 科 研 机 构 中 国西 部 科 学 院 ; 在 四 川 率 先 架 建 成 了 乡 村 电 话 网 络 ; 开 辟 了 被 誉 为 重 庆 北 戴 河 的 北 温 泉 公园 。 他 在 这 里 修 公 路

24、 、 开 运 河 、 办 农 场 、 建 工 厂 、 辟 公 园 、 修 建 体 育 场 、 改 造 旧 城 市 ,并 在 城 镇 中 设 医 院 、 建 立 图 书 馆 、 博 物 馆 以 及 各 种 学 校 。 1938 年 秋 武 汉 失 守 , 大 量 后 撤 重 庆 的 人 员 和 迁 川 工 厂 物 资 近 10 万 吨 , 屯 集 宜 昌无 法 运 走 , 不 断 遭 到 日 机 轰 炸 。 这些物资装箱的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无遮无盖、赤裸裸地杂乱堆放在江边的荒地上,互相挤压,日晒雨淋,有些都已生锈。其中有汽油、炸弹、炸药等军用物资,据说还有故宫文物。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几乎集中了

25、中国兵器工业、航空工业、各类机器工业和轻工业的生命,是国家仅存的一点儿元气。卢 作 军 集 中 全 部 船 只和 大 部 分 业 务 人 员 , 采 取 分 段 运 输 , 昼 夜 兼 程 抢 运 , 不 顾 日 机 狂 轰 烂 炸 , 经 过 40 天的 奋 战 , 终 于 在 宜 昌 失 陷 前 , 将 全 部 屯 集 的 人 员 和 物 资 抢 运 到 了 四 川 。 这 次 抢 运 行 动 ,就 是 抗 战 世 上 著 名 的 宜 昌 大 撤 退 , 亦 被 誉 为 中 国 的 “敦 克 尔 克 “。 在 整 个 抗 战 期 中 , 民生 公 司 共 抢 运 了 各 类 人 员 150 余 万 人 、 物 资 100 万 余 吨 、 遭 日 机 炸 毁 船 只 16 艘 、牺 牲 职 工 100 余 人 。 徐盈在 1948 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中说:“没有卢作孚,(就)没有民生公司,没有民生公司,(就)没有它在抗日战争中的种种牺牲和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