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方案一、方案名称:潞江坝能食用的虫子调查二、方案的背景(需求分析)与目标:活动背景:潞江坝的西麓是素有世界“动物王国”之称的高黎贡山,坝子中间则是云南省三大国际河流之一的怒江,这里山上、坝子、天上、水底都有数不清、认不全的昆虫,这里又是汉、傣、傈僳、德昂等各民族的杂居地,形成了得天独厚的食虫文化。本活动方案立足于潞江坝能食用的虫子种类,将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对该地区的食虫文化进行调查,从而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活动目标:1、能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围绕课题运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展开研究。2、学会合作,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能用摄影、书面表达等方式将家乡的食用昆虫介绍清
2、楚,乐于展示其研究成果。3、通过研究家乡的食虫文化,体会家乡习俗的独特魅力。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八年级全体学生四、方案的主体部分:1.活动内容:通过访问、搜集、查找资料,确定潞江坝人食用哪些虫子。2.难点、重点、创新点走进村寨,走进群众,明确能食用的昆虫是活动的重点;深入到动物的栖息地寻找、拍摄昆虫是活动的难点。创新点在于活动过的内容和形式独特新颖,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 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场所:村寨 山野 江河器
3、材:摄像机4.活动过程和步骤第一阶段:激发兴趣,明确活动内容(1)、召开活动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2)、根据家庭住址及学生的阅历分组,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进行人员的搭配。(3)、分组制定计划,教师适当进行修改。第二阶段:学生调查活动在学生调查访问的阶段,教师要注意随时询问调查情况,参与调查,帮助学生解决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调查采访中每个同学要了解一两种当地食用的昆虫,并指导学生把调查到的昆虫进行整理,在小组内交流。第三阶段:交流整理资料第四阶段:成果展示各小组的同学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书写的文章、拍摄的照片等在班级中汇报交流,展示。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可能出现的问题:(1)、外出活动可能会遭到家长反对(2)外出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野外搜集资料(3)资金和装备不配套。解决方案:(1)各班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支持(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3)争取一定数额的经费,每个小组配一台相机6.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搜集整理出潞江坝能食用的昆虫名称及图片,形成书面材料。7.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每小组能整理出 35 种食用昆虫的图片及食用方法即可。8.对青少年“益智、养德 ”等方面的作用(1)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2)通过活动,让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