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诗鉴赏训练.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148680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诗鉴赏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诗鉴赏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诗鉴赏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诗鉴赏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诗鉴赏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诗鉴赏训练1. 阅读艾青镜子,指出对其风格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A. 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B. 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C. 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D. “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

2、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嘲讽。2. 对徐敬亚既然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身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A. 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B. 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C. 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如“岸”指目标,

3、“波澜”指生活的坎坷、艰险等。D. 这首诗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3.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A. “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B. “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C. “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中美好的理想。

4、D. “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4.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给我一瓢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2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A. 四节诗均采用拟人的形式,整齐匀称,音韵和谐,感情依次递增。这一点,也和乡愁一样,感情由个人之思念上升到民族之思念。B. 短诗

5、意象鲜明,色香味俱全。每节诗首尾两句反复,极大地增强了这首诗的抒情性。这种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方式也正如乡愁一样都丰富了诗的内容,又升华了诗的主题,表达效果非常之好。C. 这首乡愁四韵与作者的乡愁一样,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反映了台湾人民对两岸统一的期盼之情。D. 四节诗连用四个比喻,由醉酒到沸血,到等待,到以梅香为乡土的芬芳,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一个飞雪的冬日,面对腊梅,酒入愁肠,热血沸腾,醉倒在浓浓的乡愁之中。5.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霜齿一咬/噢,那样轻轻/就咬出一掌血来A. 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此即古今

6、诗人之所以悲秋也。B. 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C. 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D. 末句“咬出一掌血”,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6. 对沙白的红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A. 诗歌开头用一个“风”和一个“掷”字,写出秋风尽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色图,从这图景里看不出诗人的爱憎。B. 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了,并点明对这些景物有独特的感受。C. 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

7、和平、蓬勃生长之意。D. 最后一句虚实兼备,既写出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暗喻了作者经受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7. 把余光中和沙白的诗作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歌都写到秋天的树叶经霜后,变成了血红的色彩这一自然现象。B. 两首诗都借助于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或寄寓人生哲理。C. 两首诗都含有相同的寓意,那就是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和严峻的考验之后,才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D. 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不同的地方,沙白的红叶押了韵,韵脚的韵母是 an,而余光中的枫叶没有压韵。8.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

8、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A. 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了令人回味的意境。B. 海员们为什么喜欢“盼望出发”,又为什么高兴地“盼望到达”,诗中作了明确的回答。C. 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3有共同的追求目标。D. 这首小诗意象单纯,主体是两个海员的两句富于形象的话,而这两句话又由两个象征性的意象组成。9.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9、。/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A.一代人阐释的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B. 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因此诗人的主观感觉有悖常理。C. 远与近所写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D. 两首诗都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充满成年人的孤寂与忧伤。参考答案:1. D 这是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不是直白道明,而是借助镜子含蓄说出。“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不切合诗歌语境。2. D 两诗的生活态度不同,陈子昂是深感自己生不逢时,十分痛苦和悲哀。3. D

10、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湖泊”、“你”、“眼睛”就是同一概念,象征美好的归宿,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和美好理想。 4. A 5. D 这是强加寓意,其实此诗只是抒写悲秋的情怀。 6. C 作者在这里是将绿色与流血、奋斗、牺牲联系起来。 7. C 红叶含有此寓意,而枫叶没有此寓意。 8. B 诗人没有说,留给读者去思考。艾青一贯强调诗歌的语言应富有启示性。 9. B 此说与诗的题旨不符。【模拟试题】一、有关诗歌内容的测试:1.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 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

11、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2.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 1920

12、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4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4. 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 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草儿在前,

13、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古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呼呼”“牛,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呼呼”牛,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5. 对艾青盼

14、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二、关于诗歌语言6. 阅读周作人小河(片断),指出对诗歌形式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15、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A每一诗行有一定的节拍,隔行押大致相同的韵,读起来琅琅上口。B诗人以自己的情绪支配诗行,不受标点约束,每行无固定字数。C诗歌语言口语化,从容不迫地传达出诗人舒缓的情绪。D诗句的内在节奏十分和谐,与散文语言完全不同,给读者以美感。7.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5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

16、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8. 陆俏梅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空缺的词句和原作一致的一项是(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总是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把三月的雨丝把三月的花枝然后一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我双眼皮的湖泊波

17、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第一页是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第三页是第一诗段:a当作芬芳美酒 b插得满身都是 c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第二诗段:d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 e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 f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A(1)a(2)b(3)d(4)f B(1)a(2)b(3)(4)f C(1)c(2)b(3)e(4)f D(1)c(2)b(3)f(4)d9. 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叶一叶地翻阅。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

18、设计,一次次草绘人生蓝图。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10. 对顾城生命幻想曲中的隐喻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让太阳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A以“瀑布”隐喻“阳光”,以“洗黑我的皮肤”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B以“纤夫”隐喻“太阳”,以“绳索”隐喻“阳光”,纤夫“拉着我”,隐喻太阳给了我光明。C“纤夫”背着“绳索”“拉着我”在逆流中前进,隐喻在险恶的环境中奋力前行。D以“皮肤”被“阳光”“洗黑”,隐喻经过了种种曲折,造

19、成了心灵创伤。三、关于诗歌表达技巧11. 阅读郁葱和平(片断),指出对其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切的一项( )这个名字常是萤火的一点光亮这个名字常是草叶的一丝颤动是沉默的绿意是浅浅的虫鸣是我们哲思和想象的羽毛是一滴泪,落在梦中的草坪A句、句为两组整句,句为散句,诗行的排列既整齐匀称,又错落有致。B从修辞角度看,“沉默的绿意”,浅浅的虫鸣”和死水(闻一多)中的“贤良的桌椅”“贪心的油腻”有异曲同工之妙。C读诗,要用心灵去感受。“一点”“一丝”,令人想起和平的珍贵,“绿意”“虫鸣”令人想到对和平应珍惜。D诗人以具体物象表达“战争破坏和平”这一抽象理念,构思精巧耐人寻味。612. 阅读白桦轻!重!,选出对诗

20、中对比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隐入绿色的边境森林,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轻?萤火虫飞过去也要闪亮一星星火光,蝴蝶翩翩起舞也要扬起霏细的花粉;我们活跃在深深的林海里,就像是一群无声无息的黑影。迎着黑色的骤雨狂风,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重?千年不化的冰川也会在雷电中崩裂,万年凝固的雪山也会在暴风里震动;我们站立在神圣的国境线上,每一个哨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A诗中的“轻”旨在刻画边防军士兵身手矫健、动作快捷的机警形象。B诗中的“重”旨在凸现边防军士兵坚强无畏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C“黑色”“绿色”形成了对比关系,突出了“骤雨狂风”的恶劣,士兵生活的艰苦。D萤火虫、蝴蝶与冰川、雪山对比,作用在于形成

21、强烈的轻重反差,增强情感的表现力。13. 阅读江河从这里开始10 行诗句,指出对其结构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土地的每一道裂痕渐渐地蔓延到我的脸上,皱纹在额头上掀起苦闷的波浪我的眼睛沉入黑暗霞光落下城市和乡村关紧窗户无边无际的原野被搁置着像民族的智慧和感情一样荒凉寒冷的气流把我吞没颅头深处一层层乌黑的煤慢慢形成A“我”“土地”是诗人主观想象的两个触发点,也是贯穿全诗的两条线索。B“脸”“皱纹”“眼睛”“颅头”等是环绕“我”滋生的种种意象,“煤”“裂痕”“原野”“霞光”等是环绕“土地”滋生的种种意象,两个意象群的纵横交织是全诗结构上的显著特点。C诗人有层次地抒发了思想情感:诗行“苦闷”,诗行“

22、黑暗”,诗行“荒凉”,诗行“寒冷”。D“我”“土地”两种意象交汇,从总体上抒发了“思想的原野荒芜了”这一思想感情。15. 对桑恒昌冰凉的夕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断脐从我的脚下蜿蜒到母亲坟前攥满满一把土直至攥出我的体温继而攥出我的心跳若掘地为井一定会得到母亲为我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离墓地越来越远了母亲怀中从春抱到夏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还翩翩地追在后面后面的后面伸手可及是冰凉的夕阳A第一个诗段中,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距离。B二、三两个诗段中,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母亲长眠于地下,“积乳”,积下 40 年的

23、乳汁:奇特的想象,状写了母子亲情。C最后两个诗段中,以夕阳下的“蒲公英”“翩翩地追”暗示母子亲情永远相连。D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 【试题答案】1。答案:A。考察对抒情主体的认知。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准确解读诗歌,鉴赏者必须作合理想象。对抒情主体“我”的种种理解不能脱离诗歌语境。“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象,在诗歌文本中没有依据。2、答案:B。考察对诗歌意象的识别。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眷

24、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新诗中的意象,指借以表达作者情思的具体外物。这是新诗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新诗则更注重意象的生成。这首抒情诗意象明晰,“年青的姑娘”不是指“作者心中的恋7人”,从诗歌副标题即可识别。3、答案:D。考察对象征意义的感悟。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义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迷途按“追寻被阻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

25、。“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4、答案:D。考察对内在情感的把握。诗人作于 1919 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 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5、答案:B。考察对诗歌意境的体味。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意境则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悟。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

26、爱和理想的追求。“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错误理解。6、答案:A。考察对诗歌形式的认识。新诗,包括两种诗体,即格律诗和自由诗。自由诗“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高中第四册现代诗歌的鉴赏)。周作人的小河被称为“白话诗史上第一首长诗”(茅盾),诗行、节拍、语言完全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显然,这首诗是不押韵的,诗行的节拍也不一致。7、答案:C。考察对关键词语的诠释。“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入”,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

27、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8、答案:考察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C。这首诗把南方比作一位多情女子,语言别有动人的韵致。“把三月的雨丝当作芬芳美酒”,语言苍白了无诗味,排除 a;“第一页是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王昭君在北方居留,且“千载泪”和全诗情绪不吻合,排除 d。“雨丝”与“发式”、“花枝”与“插”联系紧密想象合理,考虑历史典故的时代性和文化内涵,两个诗段空白处只能分别选用 c、b、e、f。9、答案:D。考察对诗句含义的揣摩。这首精警洗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话。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

28、情感。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10、答案:D。考察对修辞手段的剖析。比喻是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段。与古典诗歌比较,新诗常用隐喻。新诗中的隐喻,本体往往不出现,需要鉴赏者据语境分析。引诗存在一种复杂巧妙的比喻结构,具有一定的暗示性。这首朦胧诗的本体没有出现,分析必须注意合理性。“皮肤”被“阳光”“洗黑”暗示诗人希望在光明世界中锻炼得更强壮这一理念。“心灵创伤”这一说法与诗歌昂扬向上的情绪是不吻合的。11、答案:D。考察对表现手法的评判。A 项涉及诗歌句式,B 项涉及移就手法,C 项涉及诗歌解读中的联想。化抽象为具象,的确是引诗的突出表现手法,但是作者表达的理念不是“战争破坏和平”,

29、而是“和平来之不易”。12、答案:C。考察对比较手法的审视。对比映衬是诗歌常用手法。“绿色”“黑色”完全不能构成对比关系。“绿色的森林”,写实,作者未赋于感情色彩。“黑色的暴风骤雨”,显然,“风雨”不可能是“黑色”的,作者使用此词,己融入强烈的感情。因此,“黑色”不独指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也暗指边境敌对势力的蠢蠢而动。仅仅着眼于色彩的不同,是一种浮于表层的理解。813、答案:C。考察对结构线索的辨析。诗歌的结构手法,包括情感线索、抒情层次及内容,各种意象的内在联系等。C 项对诗人抒发情感的层次把握不准确。行诗句构成“黑暗”意象,由行诗句构成“荒凉”意象。14、答案:D。考察对诗歌风格的观照。这是

30、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不是直白道明,而是借助镜子含蓄说出。正因为如此,才启人深思。“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这一说法,是不切合诗歌语境的。15、答案:D。考察对诗歌文本的解读。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怀念,“亲情”是贯穿全诗的线索,母亲去世多年,不能说诗人的心是“冰凉”的,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2006 年中考现代诗歌阅读题(常州)阅读下面短诗惟一的光明,完成 78 题。(共 6 分)如果所有人都害怕而离开了你,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就敞开心扉,孤军前进!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黑夜里高举火把,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让它成为你惟一的光明。 (

31、选自泰戈尔诗集)7这首短诗被誉为“强者的座右铭”。请根据本诗内容,说说这是为什么。(3 分)8朗读这首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采用怎样的语速?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3 分)(绍兴)4读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7 分)(一) (二)墙角的花! 空中的鸟!你孤芳自赏时,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天地便小了。 你自有你的天地。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 。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评析: 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仿写: 4冰心 A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B言简意丰,蕴含哲理; C运用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一)a墙角的花!你迎风摇摆时,忧愁便抖落了。b田里的谷穗,你弯腰俯首时,心里便踏实了

32、。(二)a空中的鸟!何必羡慕飘浮的云呢?你自有你的灵性。b地上的蜗牛!何必与壮硕的水牛比力气呢?你自有你的能耐。(湖州)4欣赏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9 阅读全诗,简要说说诗中的“野花”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2 分) 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并简要谈谈欣赏的理由。(2 分)在文学鉴赏中,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是最难把握的。因为诗

33、歌以抒情为主,表现较为含蓄,往往见仁见智。但诗歌的鉴赏,还是有一定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诗歌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结合例题,就现代诗歌的阅读谈谈几个问题。、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对曾卓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C、诗人把人生

34、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分析:这首诗从两个阶段展示人生体验,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老的时候,而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答案:D。、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 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

35、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答案:。(一)鱼化石艾青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

36、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你绝对的静止,10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注:本诗写于“十年动乱”后,当时诗人艾青刚从“四人帮”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这首诗原本有 7 个小节组成,下面是脱落的 1 个小节,想一想,它本应在_节与_节之间?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2、对下面诗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海里沉浮”,“沉浮”是指鱼儿在水中忽

37、上忽下,与“宦海沉浮”的“沉浮”的意思不同。B“你绝对的静止”,“绝对”是用来限制“静止”的,是指变为化石的鱼儿完全彻底的静止状态,与“绝对优秀”的“绝对”意思不同。C“把能量发挥干净”,“发挥”表示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与“借题发挥”的“发挥”意思相同。D“你是沉默的”,“沉默”是不讲话的意思,表示此鱼已经死去成为化石了,与“沉默寡言”中的“沉默”的意思不同。3、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是一项是( )A鱼儿之所以变成了鱼化石,是因为它平时不注意身体的保护,因此在自然灾害面前无法幸免,这首诗告诫我们:生命在于运动。B这首诗歌颂了“鱼儿”不屈的艺术形象,它虽然“被埋进了灰尘”,但“栩栩如生”。C

38、这首诗通过一只活泼的鱼儿瞬间被灰尘吞没了,感叹了人生多灾多难,在遇到灾难、死亡将临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能量奉献出来。D这是一首咏物哲理诗,诗人认为人生最可悲的莫过于大量的能量尚存时就死亡了,这首诗是在探求生命的真谛生命就是运动和斗争。答案:1、节与节之间 2、C 3、D(二)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芙,看着海岸1对礁石象征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礁石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B礁石是一个要求生存权利、遇到连续迫害而不低头的人的象征。C礁石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D礁石是那些要

39、求生存、不畏迫害的人的象征。112全诗采用了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洋溢着一种_情绪。【答案】1B(B 项意象所指的范围过于狭窄) 2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高考语文新题型之微型哲理诗全攻略微型哲理诗往往片言只语显睿智,近几年仿写哲理诗频频登陆高考试卷,它形式活泼、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富有情趣,且命题者新招迭出,其命题材料,或者提供一种情境,或者提供一种仿拟的例子,目的在于激活考生的思维,引发联想和想象。而答案则可以呈现多元化。命题人通过这种“思维体操”来考查考生思维的思辨性、广阔性和多样性,并以此引导考生关注自然、思考生活,

40、有效地实现了高校的选拔功能,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高考链接】 1、【2007 年高考福建卷第 16 题】 根据下面的示例,请另选一组事物,运用联想和对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不拘泥于句式,40 字以内)。 【例句】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 【解析】这道试题的解答,需要我们另想两个意象,通过相似联想,来激活记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认识,选取的一组事物必须在某一方面能形成对比,并且合乎情理;句式上不要求完全模仿例句。其答题的基础就是思维的多样性或丰富性。 【参考答案】积雪虽然洁白,但经不起阳光的照射;雨水虽然横流,但能洗尽世间的污垢

41、。2、【2005 年高考江苏卷第 24 题】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解析】此题例句对仿写在写法上作了规定应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选择的表述对象,无论是“橡皮”“圆规”,还是“直尺”,表述时,既要符合该事物自身的特点,又要蕴含人世的哲理。 【参考答案】 橡皮:一点一点牺牲自己,时时刻刻修正别人的错误。 圆规: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会有生命的圆满。 直尺:因为本身正直,才敢去度量别人。 【新题演练】 1、一句话警示语 【示例】仿照例句,另举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一

42、句话警示语。 例句: 竹子: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既有内心空虚的不足,又有节外生枝的恶习。 【参考答案】 竹 笋:敢于“冒尖”,才能脱颖而出。/ 削尖了脑袋往上钻。 气 球: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圆满。 / 被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秤 砣:身子虽小,却能压千斤。 / 一生都在称量别人,却从不知道“自重”。 教 鞭:一座延伸人类智慧的桥梁。 / 一把扼杀思想火炬的戒尺。 铁 钉:把别人的打击,比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 从不知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 天 平:公正无私的楷模。 / 谁给最多就倾向谁。 灯 蛾:为追求光明,不惜赴汤蹈火。 / 总想把火扑灭,真是不自量力。 彩 虹

43、:为了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的七彩人生。 / 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这只能是昙花一现。 12筷 子:一对恩爱夫妻,同尝酸甜苦辣 。/ 一生挑挑拣拣,到头来两手空空。 2、球的辩证法 【示例】仿照例句,另举一个球类,写一句形象的带有思辨色彩的话。 例句:足 球:不轻易开启球门 / 因为每扇门都是胜利之门 / 同时也是地狱之门。 【参考答案】 篮 球:别人为你喝彩 / 是因为你落入了 / 已设好的圈套。 排 球:无论在哪一方 / 都被狠狠地打回到 / 另一方。 台 球:原本很团结的集体 / 却互相厮杀,直到一个个 / 被打进深渊。 橄榄球:你总是惹是非 / 因为谁一拿到你,便会受到 / 一番野蛮的

44、冲击。 3、天地物语 【示例】天地万物皆有自己的语言,请仿照例句,也写几句启人深思的天地物语。 例句: 乌龟:你有这么多腿,为什么还走不快呢? / 蜈蚣:正因为腿多,所以我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它们的步调。 【参考答案】 蚯蚓:别看我没有骨头,但我是钻营的一把好手。 / 螃蟹:据我发现,人群里的那些钻营者,都被人骂作没有骨头。”/ 青蛙:你们如果不贪吃那点诱饵,不就不会上钩了吗? / 鱼儿: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岂止是我们鱼呢?” 4动物妙语 【示例】仿照例句,另选一物,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句带有杂文味的妙语。 例句:乌 龟:快不一定好。马跑得快,还不是一辈子被人骑着? 【参考答案】 喜 鹊:

45、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一点:报喜不报忧,说的比唱的好听,不然别人不喜欢你。 /螃 蟹:说什么路在脚下,我的路就是靠两把大钳劈出来的。 /老 牛:所谓人,就是驱使我们,挤我们的奶,吃我们的肉,一边又给我们高唱着赞歌的高等动物。 /老 鼠:只要猫收了我们的贿赂,我们就只管放开手脚干吧,勤“捞”致富的时候到了!/ 金丝雀:关在笼子里怎么了?你想进来,我家主人还不让呢? /八 哥:有一双强健的翅膀不如有一条灵巧的舌头,不信你瞧,骄傲的雄鹰有时候还不免挨饿呢! /老 虎:一旦我被关进笼里,连最胆小的兔子也敢站出来骂我了。 /狼: 衷心欢迎羊啊兔啊来监督我用好手中的权力。/ 变色龙:谁说我一无建树?能伪装就是成

46、绩。/ 蚊 子:自己的欢乐,来自别人的痛苦。 /蜗 牛:甩不掉身上的包袱,步履永远艰难。 5自然隽语 【示例】自然界中的事物,可以给我们许许多多哲理的启示,像小草的奋斗、青松的坚韧、石子的平凡,请任选三个你们熟悉的事物,用简洁的句子阐发从它们身上领悟的哲理。 【参考答案】 泥 土:一旦塑成了神像,人们便不敢小视你。 /葛 藤:为了攀附别人,而将自己任意扭曲。/ 种 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玫 瑰:要不是我有刺,早被他们玩弄了。 /浮 萍:因为不思扎根基,难免命运任飘零。 /飞 蛾:宁愿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也不愿在黑暗中偷生。 /小 草:头抬得越高,越显出你的空虚。 /蜡 烛:站得

47、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风 筝:高傲的在天空飞翔,命运却总是控制在他人手中。/ 谷 子:空虚者高昂着头,饱满者却总是深深地把头埋下。 /梧 桐:内心的空虚,注定了与栋梁无缘。/杯 子:为什么能盛水呢?因为它虚心。/ 蜘 蛛:从来不为生活而奔忙,全凭拥有了一张关系网。 总之,哲理诗的仿写需要我们具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广阔的生活视野、灵活的思维品质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符合新课标、新大纲、新课改的基本精神,13凸现了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考生要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融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决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留心处处皆学问,时时在意长才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