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斟酌最佳讨论时机.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148217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斟酌最佳讨论时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斟酌最佳讨论时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斟酌最佳讨论时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斟酌最佳讨论时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时机的斟酌与把握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力求运用得恰当、科学、合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平台,成为学生积极思维、迸发智慧灵感的舞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从切入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自主学习出现困难寻找解题策略、抽象与概括处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学生质疑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概念及知识点混淆不清处等角度去把准讨论时机,组织学生有效地展开讨论,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之中,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讨论时机 斟酌与把握时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凸显学生自主参与的课

2、堂讨论成了新程课改革的一个亮点,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力求运用得恰当、科学、合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平台,成为学生积极思维、迸发智慧灵感的舞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课堂讨论的着重点在于教给学生学会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斟酌与把握讨论的时机,这是我们教者努力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一、切入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之时我们在驾驭教材时,要紧扣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集中精力探究与处理好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形成

3、过程和对知识的认知与运用有较深刻的感悟,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教者可针对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与规律,精心设计讨论题,科学安排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循序渐进,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讨论与探究的热情,而且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位教者在教学“单名数和复名数”时,学生很容易混同为名数的改写就是移动小数点。教学时,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学会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写名数的情况下,设计这样一题:2.5小时= 小时 分。由于思维的习惯,大部分学生马上得出如下结论:2.5小时2时50分。我反问:2.5小时真的等于2小时50分吗?学生一愣,紧接着发现,2.5小时就

4、是2小时半,应该等于2小时30分。移动小数点的方法刚才还很有效,现在为什么不灵了呢?教师抓住这个”矛盾”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发现,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是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乘以进率10、100、1000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而不是一种普遍可行的方法。二、自主学习出现困难寻找解题策略之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们受到认知结构限制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学生对知识点往往不能深刻领悟,有时会出现学习受阻,我们知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是经常的事,这时学生会感到很无助,觉得无从下手学习热情不高,也就是常比喻的“卡壳”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我们教者应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

5、论,加强解题策略的训练,通过集体的智慧,在出现困难之处寻找解题策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对同一道题在众多的策略中斟酌,推敲最佳解题方法。这样学生们将会拨开云雾,学习的兴趣将会更为浓厚,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亢奋,师生互动更为融洽。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避免学生思维定势,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三、抽象与概括处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之时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阶段。教学中我们教者应遵循这一规律, 引导并启发学生 , 在抽象概括这一关键处展开讨论 ,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及概括的能力。如在教

6、学“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中“324299324300-1,和“32429932430O1”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困难较大,我就为这个数学知识找到一个合适的“原型”-生活实际中收付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活动,并且在课堂上创设买东西的情境,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表演这个过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即“多减了要加上,多加了要减去”。最后把这两则算理概括为易学易用的“先算整,再找零”这六个字。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够步步深入,正确并顺利地概括出了商不变的性质。四、学生质疑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之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回答或提出的问题,确有点离奇古怪,甚至幼稚可笑,有的干脆便是错误的。在这里关

7、键就要看我们教者能否正确处理了:是否表扬了他们积极思维所具有提出问题的勇气,是否找出了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因为在很多时候学生也会提出颇有争议和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教者要善于捕捉,善于耐心和学生一起交流、组织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切莫草草处理。如学习“商中间有 0 的除法”时,学生先做 3082,2 除十位上的 0 商 0,再出示例题 3243,让学生试做。不一会儿,有的学生举手问:“3除十位上的 2 商是几?”有的问:“商是几位数?”有的问:“十位上的 2 要不要落下来?”第 2、3 个问题是已学过的内容,但它们是解决商中间有 0 的除法的基础知识,可组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讨论。通过讨论学生

8、得出了:商是3 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时,如果不够商 1,就对着那一位商 0。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难点,又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五、概念及知识点混淆不清之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受认知结构、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制约, 他们对事物、现象或规律的感知认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 他们容易被事物、现象或规律的表象所迷惑, 而抓不住其本质。因此, 我们教者在教学到达容易混淆的概念处可适时组织讨论与探究, 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便捷准确、更为深刻。如一次公开教学中,一位老师在引导

9、学生理解比、除法和分数的内涵时,适时对“ 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 后项相当于除数 , 比值相当于商” 中的“ 相当于”以及“ 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 中的“ 形式” 展开讨论与探究, 及时帮助学生理解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进一步认识“ 比” 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反馈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与课堂学习的效果。“质数、互质数的概念”,学生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时我出示几组数让学生讨论、分辩几组数各自的特征,由此建立起质数、互质数的概念。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比划”。经过观察、比划,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是怎样的,面积单位是

10、怎样的,把体会讲给同桌听经过讨论,不但从感性上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不同有了认识,而且从理性上对此有所了解。六、学生答案不一思维产生分歧之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对某些内容会发生认识与理解的偏差,学生们的见解也会产生分歧,这时我们教者可充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特别是对那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而不能草率地将结论告诉或施加给学生。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我们教者可以有针对性地统一认识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讨论克服了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考虑问题。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教师出示不同的角,让学生先说说准备把它们按怎样的标准分类。有的学

11、生说按角的个数来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角的大小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边的长短分。对于他们的见解,教师先不要马上否定或肯定,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按照上面三种的想法,边讨论边操作。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生认为第一种的想法如果碰到有很多角时,这方法就行不通了。第二种想法,可以以直角为标准,看这些角中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角比直角小,这种方法比较合理。第三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是没有关的。在讨论中,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分类的正确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讨论中我们教者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教者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满足于学生的探讨求知欲望。把准讨论时机,组织学生有效地展开讨论,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之中,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活力。让课堂讨论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