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柯达在中国按错快门黑白摄影过了很长时间才在中国消失。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黑白胶卷仍是大众市场的中流砥柱,而在富裕国家,它早就成了爱好者与业余人士的边缘之地。然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得到了中国城市消费者的欣然接受,几乎与西方和日本一样。这对柯达(Kodak) 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一直希望中国对胶卷的持续需求会有助于减轻它在其他市场向数码技术转变的压力。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China Culture & Office Equipmen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2002 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 420 万部传
2、统相机,但 2003 年只购买了 360 万部。该协会都不愿意浪费时间统计传统相机的销量了,但它估计 2005 年的销量不到 220 万部。与此同时,市场咨询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协会(CCID)的数据显示,2005 年的数码相机销量飙升至 450万部,预计 2006 年将达到 670 万部。这一转变令柯达的整个中国战略收到置疑。20 世纪 90 年代末,柯达斥资逾 10 亿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并与中国本土领军企业乐凯(Lucky )结成了联盟,出其不意地领先于日本富士(Fuji )等对手。当时的柯达首席执行官费希尔(George Fisher)于1998 年表示,挺近中国
3、很可能成为“柯达所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 ,而大举投资为公司带来的市场份额,曾被一些官员斥为破坏性垄断。这家美国公司的 8100 家中国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确实给了它迎接数码时代的平台。比如,开冲印店的邹先生的明亮而整洁的店铺就是该品牌的活广告。但其他许多店铺设备欠佳、装修简陋,它们乐于销售其他品牌的产品,与柯达连锁几乎没多少明显的联系。柯达在中国销售自己制造的数码相机,这让它尝到了一些成功的甜头。该公司引述调查结果表示,在中国最大的 21 个城市里,柯达数码相机的销量排在第 3 位。它还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发起了推广胶卷服务的宣传活动。不过,这种努力只能带来暂时的缓解。邹先生认为,冲印店的未来在于能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但在一个电子类企业激烈竞争时代,并不能保证这种服务就会使用柯达的服务。资料来源:王明:柯达在中国“按错快门” ,载金融时报 (英) ,200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