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港站与枢纽试卷 B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填空题(每空格 1 分、共 16 分)1、 横列式、纵列式2、 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较低(或调车场头尾能力不协调)、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出发存在进路交叉3、 推送车列上峰解体和调机返回,反驼峰方向列车到达,顺、反向到达列车本务机车入段4、 大能力、中能力、小能力5、一站枢纽、三角形枢纽、十字形枢纽、顺列式枢纽、并列式枢纽、环形枢纽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1、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一种交通方式的枢纽,例如单一的铁路枢纽、水运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等。2、航路:航路是一种具有一定宽度(一般是航路中心线两侧各 10km)和一定高度的固
2、定空域。3、驼峰:指峰前到达场(不设峰前到达场时为牵出线)与调车场头部之间的部分线段。4、港湾站:专为港口服务的车站,办理列车的到发、解编及向港区车场或装卸地点取送车辆等作业。5、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称为港口吞吐量,单位为 t,吞吐量是衡量港口规模的重要指标。6、港口腹地:指港口货物吞吐和旅客集散所及的地区范围(在公铁中被称为辐射范围) 。7、停机坪:是指在陆地机场上划定的一块供飞机上下旅客、装卸货物和邮件、加油、停放或维修之用的场地。8、亏仓:堆存的每票零星货物之间和周围留出的空间称为亏仓。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1、答案:单向横列式
3、一级三编组站克服了横列式区段站存在的客货交叉、货调交叉、解编能力低等缺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解体牵出困难; 改编车流折返走行距离长; 改编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改编能力较低。2、答案:与双向编组站相比,单向编组站具有设备集中、便于管理、占地少、节省投资等优点。随着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发展,单向编组站的能力有所提高,其适应范围也有所扩大。双向编组站图型具有较大的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双方向改编列车和车辆没有多余的走行,可较多地节省列车公里运营支出和相应的机车、车辆购置费及货物延迟损失费。其缺点是当折角车流量较大时,重复作业影响车站能力。3、答案:一站枢纽按线路别的立体疏解布置图一站枢纽按方向别的立体疏
4、解布置图4、答案:优点:当车站衔接的某一方向市郊列车较多时,设置部分有效长较短的尽头式线路,可节省投资和用地;市郊旅客与长途旅客进、出站流线互不干扰。缺点:到发线互换性差,使用不灵活;在市郊旅客列车进、出站咽喉区时,市郊与长途旅客列车产生到、发交叉;当二者共用整备所时,又产生市郊车底取送与长途旅客列车的到达交叉。5、答案:(1)交通枢纽承担着城市的内外联系,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交通枢纽与城市相共生,并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为使交通枢纽既方便城市生产生活又能充分发挥运输效能,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2分)(2)交通枢纽各项设备是城市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设备布置对城市结构
5、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应在空间上紧密地与城市其它设施有机结合。(1 分)(3) 在枢纽内各种设备的布置上充分注意保护城市环境. (1 分)(4) 交通运输必须拥有通畅的疏运、集散条件。(1 分)(5) 交通是城市建设的先行,交通建设在时间上要超前,在规模和能力上要有一定的储备,为远景发展留余地(1 分)四、绘图分析题(10 分)答案:如下图(图 5 分)上、下行两个方向的到发场 l、2 分设于正线两侧,并逆行车方向全部错移形成到发场在正线两侧纵向配置的布局。 (1 分)到发场 l 供接发下行无改编中转列车用。到发场 2 除接发上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外,在靠近调车场一侧的线路上,还办理上、下
6、行两个方向的全部改编货物列车的到发作业。在区段站上,改编列车数量不多,下行方向改编列车的机车出入段不设专用的机车走行线,而是利用到发场 2 的空线走行。到发场1 设有机待线 J,机车可经由机待线从中部咽喉出入段。 (2 分)双线铁路纵列式区段站一般只设一个供上、下行两个方向共用的调车场,并应尽可能设于解编作业量较大的一个方向的到发场一侧。但在城镇一侧,用地往往较紧张,故一般常将调车场设于城镇对侧的到发场外方,它与另一方向的到发场应有直接通路。 (2 分)五、计算题(20 分)1)3,5 道之间 6.5m(1 分)4,II 道之间 7.5m(1 分)其余 5m(1 分)2)除 16 号道岔采用
7、9辙叉外,其余均采用 12(1.5 分)3)相邻道岔岔心间距异侧辙叉尾部相对 l 1,3= l5,7= l2,4= l6,8=60.208(1 分)同侧对向 l 3,5= l4,6= 39.964(1 分)异侧对向 l 7,9= 46.214(1 分)l8,12= 39.964(1 分)异侧顺向 l 5,11= l6,10= 43.073(1 分)同侧顺向 l 10,14= 60.208(1 分)4)信号机距相邻道岔距离x3= 56.523,(0.5 分) x I= 78.894,(0.5 分) S II= 59.746,(0.5 分) S3= 80.352,(0.5 分) S 4= 59.746(0.5 分)警冲标距相邻道岔距离L14 53.023,(0.5 分) L 10 75.394,(0.5 分) L 16 36.330(0.5 分)L12 48.084,(0.5 分) L 9 76.852,(0.5 分) L 11 56.246(0.5 分)5)I 道 887m,II 道 941m,3 道 850m,4 道 941m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