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卷1_美学.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143672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1_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卷1_美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卷1_美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卷1_美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复旦大学中文系 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考试形式:开卷请从以下四题中任选两题回答(每题 50 分): 一请举例说明审美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要超越个体眼前直接的功利性。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为什么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请简要比较崇高和优美的审美特征。 四请结合鲁迅关于“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观点谈谈你对悲剧基本(审美)特征的看法。 复旦大学中文系 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卷标准答案 一请举例说明审美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要超越个体眼前的直接的功利性。 答案要点: 审美是一种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在其根底里与人类

2、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就是说,它既具有功利性,又具有无功利性,既具有自律性,又具有他律性,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就恰恰在于它是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当主体囿于直接的功利目的时,他不可能成为审美主体,客体也不会作为审美对象向他呈现。 审美活动作为一种价值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井进行情感体验。他所看重的绝不是对象的物质功利性和有限的实际用途,而是对象的精神意义,是对象令人精神愉悦的特性。人

3、们之所以欣赏大理石筑成的雅典娜神殿,并不是因为大理石的原因;人们之所以欣赏黄金制造的王冠,也并非因为黄金本身,它们之所以成为审美对象,根本上是因为它们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即能唤起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使人获得充分审美享受的精神魅力。 每一个有过审美经验的人,大约都会同意:当你沉人审美体验时(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无论是欣赏自然之美还是艺术之美),恐怕都会有暂时忘却世俗的利害关系,超脱对物质实存或其他利益具有的欲念,否则审美活动便会中断,审美经验便会被打破。比如,一位而对着一个放满红苹果、青梨、紫葡萄的盘子全神贯注地进行静物写生的画家与一个涎水直流,一心想伸手抓过这些水果张口吃掉的人之间,会发生多

4、么不同的经验!在后者这种贪吃的功利俗念的支配下,审美经验决不可能发生。再如,延安时代,一次文工团为人路军演出白毛女,当演到地主黄世仁逼死杨白劳时,一位战士冲上去,就要向“黄世仁”的演员开枪。这位战士是把台上的演戏当成生活的实事了,他这种以现实的利害关系的眼光来看戏,实际上就打破、中断了审美活动。 不过,审美活动虽然在其自身中剔除了直接的功利目的性,却并不意味看它与功利性绝缘。相反,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英国学者柏拉威尔在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一书中指出:“对马克思来说,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手段一一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自我构成的手段。人类

5、和禽兽之间一个重要的不同是,人类不仅为了满足自己身体上的需要和冲动才从事劳动,而且也按照美的规律形成形态。因此,文学满足人的一种需要,它像其他艺术一样,创造和形成欣赏文学的感受能力。因此,这才有可能谈到生产性的消费。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欣赏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完美的人。”从最高的意义上说,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人自我构成的手段,而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本体件活动。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为什么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 美学是历史性地发展的,所以,我们应认可历史中曾有的美学研究对象,它们对那个时代的美学思想是适宜的,也是那个时代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如果说柏拉图论美的理念不对,柏拉图应该谈审美关系,

6、那么,柏拉图也就不是柏拉图了。同样,我们要谈的美学对象,是美学发展到今天所应该有的对象。我们也认可,随着美学的发展,未来美学研究的对象还是会变化的。 在今天的视野中,历史中曾有的美学对象都有不足之处。超然的理念是没有的;审美经验以主体的存在与主、客分立的模式为前提,这种范式也早被现当代思想所抛弃。比较而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较适应的,因为它既解决了审美现象的主观性,又照顾了审美现象的客观性;同时,它还容许了社会与历史的视角。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也有一些缺陷:一是过于哲学化,许多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常直接研究人的实践、人的自由等问题,没有区分美学的哲学基础与美学自身的问题,将美学问题直接等同于

7、哲学问题,置审美的特殊性于不顾;二是还留有认识论阶段主、客分离的痕迹,没有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人与现实的关系,对先有人、现实,再有人与现实的关系,还是先有关系,再有人的自我体认、认同与对现实的构建这一涉及当代思想范式的原则性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 今天美学对象的确立,可以在充分尊重历史、尊重审美现象的基础上,作这样的思考:美学应超越主客分立模式,把集中体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包容主、客体于一体的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其次,美与艺术在今天已没有冲突,审美已成了艺术的首要功能,审美活动最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中,故而,艺术活动可以成为美学重点的、典型的研究对象;再次,如果我们追索审美活动、艺术活动

8、的根据,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实质上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是作为整体的人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可视为一种导致特殊效果(如自由、和谐、健康)、富有魅力的生存与实践;而人的生存与实践首先是一种关系,人是在生存中体会到自我的,是在关系中认识自己的,人只有在某种独特的审美关系中,才能体认到审美主体,感受到审美经验,同时构建起“美”的事物即审美对象来。在此意义上,审美关系同时也就是一种生存、一种实践,它和人的总体性生存与实践一样,具有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故而,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我们可以说: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美

9、对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进而可以说,美学应通过对人的生存或实践的考察来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与关系中来理解审美经验,理解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理解艺术活动,理解“美”这种观念或价值的诞生与应用,等等。 三请简要比较崇高和优美的审美特征。 答案要点: 1崇高的特征是恐怖、可怖性;优美的特征是优雅与秀美,具有可爱性。崇高的对象是巨大的力量如狂奔的烈马,或者是体积和面积的广大,如天空。优美的对象是小、娇弱的东西。 2优美的对象与人之间容易形成无阻碍的和谐、自由关系,崇高的对象使人产生抵抗,对象压抑着主体,只有主体处于安全境地时,心灵才能超脱庸常

10、,激发起抵抗力,产生胜利感,达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提升。 3面对优美的对象时,人内心的感性和理性是和谐的,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在对象身上完美体现,优美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肯定。崇高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间接肯定,在产生崇高的心理过程中有冲突,有一个由痛感向快感转换的过程。 四请结合鲁迅关于“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观点谈谈你对悲剧基本(审美)特征的看法。 答案要点: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悲剧的几种基本审美特征。 1悲剧的主角具有崇高价值。只有“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踩实值得珍惜的东西,倘若是恶贯满盈的罪犯,其毁灭将不会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也无法构成悲

11、剧应有的悲壮感。 2最终的结果是“毁灭”。思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讲到,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但具体的人的实践行为却可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当一种代表历史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实践行为付诸实施时,它自身当然代表着“历史的必然要求”,但这种实践行为印往往会因为缺少现实根基而遭致失败,这就构成了实践主体的悲剧要素。 3“看”突出了悲剧形态对于审美主体的触动。 4悲剧中往往充满挫折、痛苦、死亡,主角要极力去抗争、挣扎、超越才能产生美感。消极地忍受不能产生力度感和悲剧美。 5悲剧体现的是强烈的矛盾和冲突。 6悲剧也能引起人的快感,引发人的同情和怜悯,净化人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