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38922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下颐和园设计思路、教案、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6 颐和园的设计思路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 16 课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

2、性认识,不容易理解。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根据游览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 2、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其中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也是教学的难点。根据

3、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加强“协作” 。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料图片影片以及文本资料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 “葱

4、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 “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通过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16、颐和园【教学要求】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堤岸、画舫、掩映、闪闪发光”等词义,并体会“几乎”的用法。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3、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4、感受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收集所感兴趣的祖国名胜景点的照片和资料。多媒体课件。【教

5、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园林美景1、同学们,首都北京有一座著名的园林“颐和园” ,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清朝皇家避暑的行宫,又称夏宫,是我国现在规格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京的颐和园。出示课题: 重点看清“颐”的笔顺 (书空左半部分)齐读课题2、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去领略一番。媒体播放视频,感受美景3、用文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圈出来。 (交流)板书: 长廊万寿山 佛香阁排云

6、阁昆明湖 十七孔桥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用“ ”划出有关语句。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过渡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 (媒体出示:在“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下加上红点) ,这些词语用得多准确啊!引读过渡句。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地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向我们介绍了他所游览的景点。(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三、突破重点,

7、掌握游记方法1、过渡:作者游览了那么多景点,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呢?小组学习,说说喜欢的理由。2、媒体出示小组学习要求:你们最喜欢哪一个景点,读一读,说说为什么?3、学生交流,媒体随机出示相应小节。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 700 多米长,分成 273 间。看图理解“700 多米” 。 (700 多米相当于 70 多个教室相连,一眼望不到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出示横槛上的画,朗读指导。 (有 8000 多幅,要读出长廊长,彩画多,设计奇的感觉)小结:作者就是用这些句子写出了了长廊长、颜色美、彩画多、设计奇的特

8、点,同时写出了颐和园的美。引读课文。万寿山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媒体出示图片,解释琉璃瓦。质疑:为什么要用黄色的琉璃瓦而不用绿的呢?(佛香阁建筑在高 21 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 40 米,有 8 个面、3 层楼、4 重屋檐;阁内有 8 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佛香阁是乾隆皇帝和太后来住的地方,黄色是皇帝用的,黄色表示皇帝的气派,壮美,象征着皇家气派。 )指导朗读。抓住:耸立、金碧辉煌、闪闪发光、黄色。 (要读出气派大的感觉)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

9、和朱红的宫墙。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翡翠。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体会比喻句。 (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写出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质疑。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为什么要用“几乎”?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感到游船画舫行驶很慢。引读课文。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杨柳。媒体出示昆明湖两岸的图片以及式样

10、不同的桥的图片。这座石桥有 17 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媒体出示图片,教师讲解,这座十七孔桥长 150 米,宽 8 米,有狮子 564只。这么多的狮子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质疑:“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为什么要用“也”?小结:这样的句式作者用了 2 次,所以用“也”字。引读课文。出示练习: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千姿百态啊!(同桌互说、指名说)4、小结:课文中不同的景点,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由此可见设计者们和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充

11、满智慧,真是煞费苦心,的确是一群能工巧匠呀!5、媒体出示图片,拓展园中其他的景点。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1、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步入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课文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也是一篇很好的游记范文。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按照不同的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的特点来写出了颐和园的大和美。2、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介绍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熟悉的景点。 (媒体出示图片)板书设计:16 颐和园(美、大)游 长廊 长、美、奇览 佛香阁 高 智慧路 万寿山 线 排云殿 壮观 结晶昆明湖 十七孔桥 狮子多、姿态不一16 颐和园

12、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 16 课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教学过程分四步:1、创设情景,感受园林美景。2、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3、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4、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一、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景点读一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

13、进行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教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本设计运用了看、听、读、比、划、说的方法。采用了听录音、看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同时,还精心设计了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作

14、者的游览路线,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三、再读课文,研读词句 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根据学生所说,我出示了描写“长廊”的几句话,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接着就反复朗读,希望学生能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教授“万寿山” 、 “昆明湖”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开展合理的想象,

15、进行了一定的说话训练,如这么多的狮子会有哪些姿态呢?学生都能较为合理的展开想象。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理解课文 借助多媒体,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讲解,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采用了听录音、看影碟、图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 通过教学这样的文章,我觉得学生是非常喜欢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的,当他们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超常发挥,读的是有声有色,说的也是非常活跃。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为学生多留一些问号、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感叹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