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新学校评价体系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刘和发校长工作完成日期:2010 年 10 月成果提交日期:2010 年 10 月2创新学校评价体系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几年来,我校在全体教师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奋战下,发挥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赢得了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多项优异成绩,为学校增添了许多荣誉,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然而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学校发展的背后存在着教师发展的不平衡性、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并非是互赢的现实,甚至于某些时候、某些方法是以牺牲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获得学校发展的。当短期利益和目标完全代替了长远利益和目标
2、时,急功近利伤害了人性化原则的时候,教师的积极性、热情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化的前进,首先就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减轻职业倦怠。我校的现行评价是零散的、不成体系,因此造成有些教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有些教职工的惰性逐渐养成;我校的初三中考评价是比较成功的,捆绑式评价锻造了教师的集体意识,培养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不离不弃的责任意识。因此,我校成为农村学校的佼佼者。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校提出了“创新学校评价体系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课题,拟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健全的学校评价体系,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教师评价是学校对教师进行管理
3、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 “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 ”因此,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工作绩效,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这也是衡量教师评价
4、成功与否的标准。新的教师评价观,把教师工作与教师专业成长及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3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三、研究对象和范围:根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要制定出适合我校全体教职工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组成是以校长为组长,各个处室的负责人参与研究(教务处、政教处、党支部、工会、总务处、团支部和教科室)。课题组要求每个处室所领导的小组(年级组、教研组、党小组、工会小组等)作为参与
5、实验对象,参与课题研究与试评研讨活动。力求使获得的研究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建立阳坊中学全体教职工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为七个部门:教务处、政教处、党支部、工会、总务处、团支部和教科室。各个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认真制订评价指标。(二)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当前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职工工作评价的最新进展,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2、 教育调查法:对我校的部分教职工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为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6、和运用其实施评价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广泛的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组织试评讨论,多渠道获取信息,为研究结果的科学可行奠定基础。3、行动研究法:依据研究目标,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原设计,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08.5 08.12):健全组织,设立课题领导小组。在课题组长刘校长的领导下,在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组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分教学、德育、总务、工会、教科室、党支部和团支部等六个小组进行研究。 深入实际做调查,搜集信息,学习理论,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草案。2、征求意见阶段(09.2 09.5):将初步确定的学校教职工工
7、作评4价指标体系,在全体教职工中征求对草案的修改意见。3、试评阶段(09.5 09.8):组织试评工作,通过实践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各处室分别组织试评,组织课题研讨会听取各实验对象反馈意见,确定评价体系方案(试用稿) 。4、反馈整理阶段(099 10.4)面向实验对象,进行材料收集与整理,撰写课题中期成果,参与片级交流活动。5、成果提升阶段(10.510.8)课题组成员根据专家反馈意见,修改、完善评价体系,再次组织试评。6、总结阶段(10.810.10):形成阳坊教职工评价手册,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六、研究主要成效:学校评价是一种管理手段,重点在于“理” ,力求实现管得到位,理
8、得恰当。有一套良好的校内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机制的首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对此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即通过探索和实践,创造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校内评价体系,其优点在于:1、评价的目的明确。员工的职责范围(量与质)被明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了员工自主评价的主观性和规则评价的客观性的统一,通过评价使员工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2、评价的方法灵活。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的结合,自评与他评的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等方法,使评价得到的结果真实有说服力。3、评价的对象普遍。制定的评价措施从员工到部门领导都适用,体现评价的了民
9、主性与人文性。以下为此课题研究实践效果:一是通过实施评价工作促进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凝聚。师生形象是流动的学校精神文化。我们注重对全校教职工的师德评价,以激发教职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荣誉感,强化积极、正确的行为和道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自评与他评,涌现了一批区级师德标兵、区师德先进集体,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学校大力宣传他们的精神,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想象。总结凝练了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编写了我身边的榜样 、 区级师德标兵风采录和我喜欢的老师等系列宣传册,形成了我校的特色精神文化。5二是通过实施评价工作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成长氛围。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已经成为
10、本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然而,在我们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其全部内涵就是以学生为本,有意无意中,教师的因素被忽略了。实际上,以人为本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同样应当包括教师在内,而且更加重要。因为,老师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把这些体验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设置评价要素时,我们各个部门首先考虑全体教职工自身的学习和提升,充分体现了我校的评价体系的人性化。(一)以评价促学习,促思变。在学校日常评价中,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工作,更关注教师的心理和情感,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我们的评价最终要把每一个人的内在的积极性、内在的发展需要调动和激发起来,要让全体教职工自我约束、自我规
11、范、自我加压、自我进步、自我发展,这无疑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我校评价体系想要的结果。为此,我校大力营造健康、向上、民主、人性、和谐、自然的学校文化,让每一个分子都得到充分的运动。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全体教师制定了三年规划,制定了自己总体发展目标(师德目标、教育教学能力目标和班主任能力目标) 、专业理论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学校把每个年级组老师的规划制作成展板,悬挂在办公室,形成办公室文化的一部分,时刻激励老师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学校教科室每学期督促、检查教师规划的落实情况,给与定量与定性的评价。这促使员工们有了学习的意识。于是,我校积极创造教职工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加强了书库建设,除
12、原有图书馆外,还建立了电子书库、书费报销、电脑配备、支持进修、报销学费等。我校多次派优秀教师到国外,外省市和本市参观学习。近年,我校 4 人到国外学习,四次共 18 人去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11 人到江苏、深圳等学校学习考察,近 10 人次参加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讲习班。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二)以评价促规训标准质量的提升。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务处要求教师加强业务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并做摘抄和学习心得。教务处每月检查后,为老师们写出评语,同时做好上交篇数的统计并及时向教师公布评价的结果。每月一次的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兼职教导员会议,不但集中学习班6主
13、任兵法等各种教育书籍,而且及时反馈各种德育量化结果。获得量化成绩较高的班主任介绍教育、管理经验。班主任把政教处的评价量化经验,用于学生的评价量化上,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目前,全员德育和学生自我管理成为我校的德育特色。全体领导干部和党员,更是全校学习的模范,每周一领导干部的例会学习;每月一次的党员学习交流,定期的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骨干的经验交流,以及学期末全体教职工的述职报告都是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供依据。在这些活动中,我校学习教育氛围逐渐形成。三是通过实施评价工作培养了合作研究的学风。我们积极构建研究机制,形成了以科研室为中心,教研组和年级组
14、为主体的教育研究网络。使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群众性研究与专家指导研究相结合,普及性研究与个别研究相结合,校级研究与教研组和年级组研究相结合。在教师队伍年龄构成上做调整使得优势互补,以保持教师队伍精力充沛;知识共享化,以保证不同专长教师互相合作、补充;性格气质相容化,以增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体谅、帮助,从而达到教师的优化组合。对于年轻新教师,由工作中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踏实认真的教师进行“传帮带” ,目前我校共有班主任师徒 2 对,教学师徒 5 对;同伴互助校内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热潮,新教师进步很快。我校王猛老师刚参加工作一年,就在昌平区教委组织的 2010 年地方教材爱我昌平评优活动中获得一等
15、奖。我校英语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相互学习、合作研究,共同进步的组风。他们积极承担市级课题,对英语学困生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连续 5 年次获得中考“十佳”学科称号和“优秀”学科称号。他们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编写的英语教材,获得昌平区第 17 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英语组连续三次被区教委评为优秀教研组,成为我校的名学科组。我校的体育组 4 位老师团结进取,他们申请的“十一五”课题京郊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改进措施研究 ,于今年 4 月份顺利结题,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中考成绩自 2006 年,连续 4 年获得 “十佳”学科称号。他们多次代表昌平区作市级研究
16、课。另外,他们还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合作研究编制的校本教材“花式7跳绳” ,受到市、区专家的好评,也成为我校课间操的亮点。成绩的取得是和我们的捆绑式评价分不开的,捆绑式评价培养了我校合作研究的学风。四是通过实施评价工作搭建了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我校教务处建立了集体教研评价制度。组织开展了“校本培训大课堂” 、 “教师论坛” 、 “高效课堂论坛”等学术活动,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许多本土“专家”与年轻教师在“大课堂”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对自己和他人专业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论坛”是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出专题进行讨论的,各教研组选代表阐述本
17、组的观点,最后由学校领导总结归纳,对教师的想法、观点加以肯定或引导。 “高效课堂论坛”是如何落实刘校长提出课堂教学要实现“两个优化、五个落实”和“七要、四不”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认真讨论,使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课题组长带领各部门领导每周集体听课一次,随即分头听课。而后对授课教师给预及时的评价。学校还成立了由非一线老教师、教辅教师组成的听课督评小组,每周每人听课 10 节,周五下午集体向教务处汇报,对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大,效果好的教师在集体教研时及时肯定和表扬,对问题大的教师通知教研组进行帮助。学校还坚持骨干教师每学期献课制度。骨干教师是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学期初根据学校教学计划,
18、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思路,要求区校级骨干教师首先为本教研组教师上一节示范课并录象,对本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起到引领作用。每学期中再从中选出文、理学科优质课 12 节,播放给全体教师集体观摩。授课教师讲设计思路、本组优秀教师评课,由此促进全校教师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过程,推出更多的区校级优秀教师。我校各教研组还开展了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实行隔周一次分组教研和集体教研。实行“领导负责制” ,做到每次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都有学校领导参与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教务处人员负责检查、评价。并且定期检查“教研活动记录。五是通过实施评价工作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实施阳坊
19、中学党员评价细则 ,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员成为阳坊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和各个岗位上的带头人。几年来,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员队伍进一步扩大,目前学校在职党员人数达到 24 人,8占全体教职工 41.4%;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党员中有 40 人次被评为阳坊中学优秀共产党员、8 人次被评为阳坊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员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2 人次被评为昌平区优秀共产党员。阳坊中学曾被评为昌平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昌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多年被评为阳坊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总之,评价规范了职责,明确了工作目标,突现了对教育行为的指导性。实施评价工作促进了教师健康发展。
20、通过学校评价体系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锻炼、生成了一骨干教师和师德标兵,从而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首先,评价使得干部、教师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育人思想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改变。评价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单纯的为上好课而上课已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追求,教师追求的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上好每一节课,用心体会学习和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结合工作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工作方式。实施教师评价以来,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在 2008 年昌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一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两人获三等奖;在 2009 年昌平
21、区中青年教师课堂引课大赛中:4 人获一等奖,3 人获二等奖、6 人获三等奖;有 8 人获 2008、2009 年昌平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先进个人。在 2010 年中考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个学科进入区“十佳”学科,我校被评为“十佳”学校。其次是评价使得干部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教师们非常重视课题研究,一线教师全部参加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全校干部教师中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我们把教育科研的骨干作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学习的资源,以骨干研究带动群体研究,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杨天锡、海容等老师为我们讲解如何搞科研立项,如何关注教学细节搞好研究等。王印红、杨天锡等老师的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22、“十一五”以来,我校参与一项国家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三个区级独立立项课题的研究,均取得丰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显著。近两年以来,我校的阶段研究成果在北京教科院暑期研讨会上交流,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在总课题组组织的我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征文中,我校有三名教师获二等奖、三名教师获三等奖。20089年 12 月,在第九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讲习班上我校代表做典型发言,经验介绍材料发表在可持续发展教育2009 年第 3 期上,我校撰写的阳坊中学全面开展 ESD 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案例在第九次国家讲习班上获二等奖,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创新奖,编写的成果集
23、和校本教材被北京教科院送日本参加展览。在第 17 届昌平区教育科研评审中,获一等奖论文1 篇,6 篇论文获二等奖,13 篇论文获三等奖。最近,我校又上交 42 篇论文参与第 18 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审。两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全面进步和发展,连续6年被评为昌平区教育系统“平安之路”安全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获昌平区“五四红旗”团委、五次获昌平区中考“十佳”校、昌平区校本教研先进校、昌平区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昌平区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禁止吸烟先进单位、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校等荣誉称号。七、分析与讨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做了大量
24、的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信息,以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可行。在评价过程中,努力争取接受评价对象的支持和参与,站在被评价对象的立场,深入其中,多渠道获得真实、系统的信息;在评价结果上,淡化量化,重在定性的分析与描述,尽可能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以帮助评价对象有所改进和提高。通过研究与试评,我们发现,实施评价工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实施评价工作,要处理好评价的自评与他评的关系。本评价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坚持自评与他评结合,这是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也是发挥教育评价发展功能的必然要求。传统评价注重评价的管理职能,以鉴别为主,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
25、,忽视被评对象的内在需求和主体地位及其作用,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用支持和拥护的态度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来,影响评价发展功能。本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评价的双方是平等的,评价的过程是平等对话、交流信息的过程,是评价者为被评价提供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活动。是以自评为主还是以他评为主,还是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目前,一些人倾向于予以自评为主,认为自我评价,评价者同时又是评价者,评价的客体同时又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这种评价有助于被评价者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而另一10些人则认为,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固然有诸多优点,然而,评价得来的数据、结果,难免有失客观和公正。因此,更多的人认为,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至
26、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使用的。二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重在定性分析。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定性定量定性”的原则。首先评价活动的多源方对评价指标及其标准形成初步的共识。在评价过程中积极的交流,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反映情况。本评价要求在评价量化结果的基础上,作出定性分析,对实际状况作具体描述与分析,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八、反思与展望: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更清醒地看到,这个成绩的不少地方是建立在他人研究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是一个进一步的试验与探索。虽然课题研究就要结束了,但在整个研究期间,我们也发现并注意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27、:一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我校在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两大问题上(尤其是全面性),尚有一些不到位之处。二是学校教师评价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原则还体现得不够。三是如何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广大教师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总结。 学校评价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教育改革在不断发展,教育评价理论与学校各项工作实践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本研究目标的达成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就评价量表如何改进不断完善;如何使用,更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等问题,我们在今后的评价活动中,将加以深入探讨,要形成不断反思,自我调节,使我校的评价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参考文献:1、中小学教师评价实用方法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评价课题组编写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基础教育评价理论实践北京教育行政学院 组织编写 文化艺术出版社3、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结题报告 吴玲秀 郭居祥 网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