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3探索更小微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2过程与方法知道模型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索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及原子的结构教学难点:原子行星模型的理解三、教学资源塑料尺 、毛皮、纸屑、塑料绳2四、教学设计 自主空间师:由上节课可知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呢?可不可以再分呢?师生共同观察课本 P31。得出结论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师:比如水分子 H2O 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
2、个氧原子组成的;石墨、金钢石、富勒烯都是碳原子组成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就让我们来进一步探索吧!大家请看,我这边有一根 塑料尺,这里还有一些纸屑,现在当我用塑料尺靠近纸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师:你能不能凭借讲台上的仪器使这根塑料尺能吸引纸屑呢?学生结合小学自然课上的知识尝试完成实验.师: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我们可以看到摩擦后物体与物体之间有了某种作用,这种作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师:下面请大家利用带来的塑料绳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一只手抓住绳的一端,用另一只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摩擦几次塑料绳.实验前大家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师:
3、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什么?(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3提问1)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与此类似呢?2)既然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4师:1897 年,汤姆生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 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 况呢?卢瑟福就想用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原子核的方法,把粒子轰出来.谁来说说看他是怎么做的?他通过这种方法发现了什么粒子?师:假如当时他认为原子核是像实心球一样的,可能质子就
4、不会是他发现的了.师:原子核里面还会 不会有其他粒子呢?师:如果有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32 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曾经就有人想象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西瓜籽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你会怎样想象它们在原子内分布呢?师: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经过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也叫核式模型)比较符合实际.课本图 7-14师:质子、中子能不能再分下去呢?如果能,它们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师:谁来说一说夸克的设想首先 是由谁提出来的?我们知道了当时为了检验盖尔曼所提出的设想,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使粒子获得巨额的能量,人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粒子的运动速度加至极快,于是人们便不断的改进加速器.可见加速器是我们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质子、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那么夸克可不可以再分呢?师:如果想找到更小的微粒,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做?师: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不断发明探测工具,由放大镜到显微镜再到加速器,这些工具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学技术5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