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整理.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18795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 0 章 绪论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 象和 内容 1 、 研究的对象: 机械 的组成 原 理、 机械 运动 学和 动力 学 以及 机械 零件 设计 理论 和 计算 方法 机械:机器 和机 构的 总称 (1 ) 机器: 是根 据某 种使 用要求 而设 计的 一种 人为 实物组 合的 执行 机械 运动 的装置 , 它 可 以用来 变换 或传 递能 量、 物料、 信息 ,以 代替 或减 轻人类 的劳 动。 三个特征: 人为 的实 物 组合 ( 不是 天然 形成 的) ; 各实 物单 元具 有确 定的 相对运 动; 能完成 有用 的机 械功 或转 换机械 能, 可用 来代 替或 减轻人 类的 劳动

2、 ; 一般机 器包 含四 个组 成部 分:动 力部 分、 传动 部分 、控制 部分 和执 行部 分。 (2 ) 机构: 能 实现 预期 机 械运动 的各 构件 (包 括机 架) 的 基本 组合 体称 为机 构。 是一 个具 有相对 机械 运动 的构 件系 统, 用来 传递 与变 换运 动和 力的可 动装 置。 它 是机 器的 重要组 成部 分 , 具有机 器的 前两 个特 征。 分类: 连杆 机构 、凸 轮机 构、齿 轮机 构、 间歇 机构 。 机构只 是一 个构 件系 统, 而机器 除构 件系 统外 ,还 包含电 气、 液压 等其 它系 统。 构件:是运 动的 单元 。可 以是单 一的 整体

3、 ,也 可以 是由几 个零 件组 成的 刚性 结构。 零件:是 制造 的单 元。 2 、 研究内容: 是研究 机械的 组 成原 理、 运动 学和 动力 学 以及 组成 机械 的零 件 ( 通 用零 件) 设计等 一般 方法 的学 科。 第一章 平面机构及其自由度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1 、运动副:两个 构件 直接接 触 形成 的一 种可 动联 接。 (1 )高副:点、 线接 触,应 力 高。 一个 约束 、相 对自 由 度等于 2。 (2 )低副:面接 触, 应力低 。 两个 约束 ,一 个自 由度 。 低副 有转 动副 和移 动副 。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 图 1 、 机构运动简图: 用 简

4、单 线条和 规定 的符 号来 表示 构件和 运动 副, 并按 比例 表示各 运动 副 的相对 位置 。用 以说 明机 构中各 构件 之间 的相 对运 动关系 的简 单图 形。 机构示意图:仅 以构 件和 运动副 的符 号表 示机 构而 不按精 确比 例绘 制的 简图 。 2 、构件的分类:固定件 、原 动 件、 从动 件 3 、绘制机构运动简 图 2 (1) 应 满足 条件: 构 件数 目 与实 际相 同; 运动副 的 性质、 数目 与实 际相符 ; 运动 副 之间的 相对 位置 以及 构件 尺寸与 实际 机构 成比 例 (2 ) 步 骤: 分 析清 楚所 要绘制 机械 的结 构和 动作 原理

5、 ; 从原 动件 开始 , 按照运 动传 递 的顺序 ,仔 细分析 各构 件 相对运 动的 性质, 确定 运 动副的 类型 和数目 ; 合理 选 择视 图平 面, 通常选 择与 大多数 构件 的 运动平 面相 平行的 平面 为 视图平 面; 选 取适 当的长 度 比例 尺, 按一 定的顺 序进 行绘 图, 并将 比例尺 标注 图上 。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 度 及 其运算 1、平面机构的自由 度 自由度:各构 件相 对于 机架 所 能有 的独 立运 动的 数目 作平面运 动有 三个 自由 度, 空 间运 动有 六个 自由 度。 每个低 副引 入两个 约束 , 使构件 失去 两个自 由度 ; 每个

6、高 幅引 入一个 约束 ,使 构 件失 去一 个自由 度 自由度数:F = 3n - 2 P L - P H (设 平面 机构 共有 K 个构 件 ,则 活动 构件 n=K-1 ) 2 、机构具有确定运 动的条 件: 机构 的自 由度 数目 必 须大于 零且 等于 原动 件的 数目。 (1)当 机构 的自 由度 数 原动件 数时 ,机 构从 动件 的运动 是不 确定 的。 (2)当 构件 组的 自由 度0 , 原动 件数 时, 会发 生运 动干涉 而破 坏构 件。 (3) 当 构件 组的 自由 度小 于等于 零时 , 它 不是 机构, 而是不 能产 生相 对运 动的 静定 或超静 定刚性 结构

7、 3 、计算机构自由度 时注意 事项 (1 )复合铰链:两个以 上的 构 件在 同一 处以 转动 副相 联 。由 M 个 构件 汇成 的复 合 铰链应 当按 M-1 个转 动副 计 算。 (2 )局部自由度:与输出运 动 无关 的自 由度 。计 算时 应 除去 不计 。 (3 )虚约束:不起独 立限制 作 用的 约束 。计 算时 应除 去 不计 。 轨迹 相同 ; 移动 副平 行; 转动 副轴 线重 合; 对称 结构 四、速度瞬心及其在 机构 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1 、 速度瞬心: 两 个作 平面 运动构 件上 速度 相同 的一 对重合 点, 在某 一瞬 时两 构件相 对于 该 点作相 对转 动

8、, 该点 称瞬 时速度 中心 。 相对速度瞬心:当两个刚体 都 在 运动 时, 其瞬 心称 为相对 速度 瞬心 ; 绝对速度瞬心:当两个 刚体 之 一是 静止 的, 则其 瞬心 称 为绝 对速 度瞬 心。 3 瞬心数目:若机 构有 n 个构 件 ,则 瞬心有 N=n(n-1)/2 2 、瞬心的求法 (1 )直接观察法:适 用于求 通 过运 动副 直接 相联 的两 构 件瞬 心位 置。 转动副连接:铰链 中心 即为 瞬 心; 移动副连接:瞬 心位 于垂 直于移 动副 导路 的无 穷远 处; 高副纯滚动:接 触点 为瞬 心;否 则, 无法 确定 ,但 必定在 公法 线上 。 (2 ) 三心定律 :

9、 三个 彼此作 平 面运 动的 构件 共有 三个 瞬 心, 且 它们 位于 同一条 直 线上。 此 法特别 适用 于两 构件 不直 接相联 的场 合。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 一、概述 1 、定义:由若 干刚 性构 件用 低 副链 接而 成的 平面 机构 2 、特点: 构件 运动 形式多 样; 低副面 接触 的结构 使其 具 有磨损 减小 ,制造 方便 , 几何封闭 的优 点; 只 能近 似实 现给 定的 运动规 律或 运动 轨迹 , 且设 计较为 复杂 ; 运 动中 惯性 力难以 平衡 , 常用于 速度 较低 的场 合。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 类型 曲柄: 能作 整周 转动 的连 架杆; 摇杆

10、:只 能在 一定 角度范 围内 摆动 的连 架杆 。 1 、曲柄摇杆机构:一个曲柄 、 一个 摇杆 (雷 达天 线俯 仰 机构 、缝 纫机 踏板 ) 通常曲 柄为 原动 件, 并作 匀速转 动, 而摇 杆为 从动 件,作 变速 往复 摆动 。 2 、双曲柄 机构:两连架 杆均 为 曲柄 (惯 性筛 ) 3 、双摇杆机构:两 连架 杆均 为 摇杆 (汽 车转 向机 构) 三、平面四杆机构的 特性 1 、 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 : 最短 杆与 最长 杆长 度之 和小于 或等 于其 余两 杆长 度之和 ; 在 曲柄摇 杆机 构中 ,曲 柄是 短杆 平面四杆机构类型的 判断 条件: 在满足 杆长 和的

11、条件 下: 取最 短杆 为机 架时 ,其 连架杆 均为 曲柄 双曲 柄机构 ; 取最 短杆 相邻 的构 件为 机架, 最 短杆 为曲 柄, 另 一 连杆架 为摇 杆 曲柄 摇杆 机 构; 取最 短杆 的对 边为 机架双摇 杆机 构 不满足 杆长 和条 件: 只能 是双摇 杆机 构 4 2 、急回特性 极位:当摇 杆处 在左 、右 两极端 位置 时, 对应 整个 机构所 处的 位置 极位夹角 :当 机构 处在极位时 对应 曲柄 两位 置之 间所夹 锐角 (等于 摆角 ) 急 回特性 可用行程 速比系数 K 来表 示: 极位夹 角越 大,K 值越大 。 极位夹 角计 算公式 K1 有急回 运动 3

12、 、压力角和传动角 压力角 :作 用在 从动 件上 的驱动 力方 向与 该点 绝对 速度方 向所 夹锐 角, 用 表示。 实际机 构中 ,为了 度量 方便 ,习惯用 的余 角 来判 断 传力 性能 , 称 为传 动角 。 越小, 越大 ,机构 传力性 能 越好 。 一般 min =40传递 大扭 矩时 min 50, 当 BCD 90时,= 180- BCD ; 当BCD 90 时,= BCD 。最 小传动 角出现在曲 柄与 机架共 线时 。 4 、 死点位置: 在有往 复运动 构 件的 机构 中, 从动件 与连杆 共线 的位 置即 为死 点位置 。 这时 连杆加 给曲 柄的 力将 通过 铰链

13、中 心, 此力 对此 点不 产生力 矩, 因此 不能 使曲 柄发生 转动 。 四、平面四杆机构的 演化 1 、移动副取代转动 副的演 化 曲柄 滑块 机构 (活 塞式内 燃机 、空 气压 缩机 、冲床 ) (1 )双滑块机构:看成两杆 长 度趋 于无 穷大 两个 移动 副不 相邻 :从 动件的 位移 与原 动件 转角 的正切 成正 比 正切 机构 ; 两个 移动 副相邻 ,且 其 中一个 移动 副与机 架相 关 联:从动 件的 位 移与 原动件 转 角的 正弦 成正比 正弦 机构 。常 见于计 算装 置。 两个 移动 副相 邻, 且均 不与机 架相 关联 :如 滑块 联轴器 。 两个 移动 副

14、都 与机 架相 关联: 椭圆 仪。 2 、变更机架的演化导 杆机构 可看 成是 改变 曲柄 滑块机 构中 的固 定件 而演 化而来 的 转动导 杆机 构、 摆动 导杆 机构、 摆动 滑块 机构 、固 定滑块 机构 3 、扩大转动副的演 化:偏心 轮 机构 4 、变更杆长的演化 五、平面连杆机构设 计 1 、基本问题:实现 构件给 定 位置 ; 实现 已知 运动 规 律; 实 现已 知运 动轨 迹 2 、按照给定的行程 速比系 数设计四杆机构 + = 180 180 K 1 1 180 + = K K 5 (1)曲 柄摇 杆机 构: 已知摆 杆 长度 、摆 角、K 无唯一 解 (2)导 杆机 构

15、: 已知 机架长 度 、K 3 、给定连杆位置设 计四杆 机构 若给定 连杆 两个 位置 :作 出 B 1B 2 和 C 1C 2 的 垂直平 分 线,A 、D 分别 在这 两条平 分线 上, 有无穷 多解 ;若 给定 连杆 三个位 置, 则 A 、D 点是 确定的 。 4 、按照给定两连架 杆对应 位置设计 解析 法求 解 六、平面多杆机构简 介 6 第 三章 凸轮 结构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 和分 类 1 、凸轮的应用:内燃机 、绕 线 、送 料、 自动 机床 进刀 2 、组成:凸轮 :具 有曲 线轮 廓 或凹 槽的 构件 , 是主 动件, 通 常等 速转 动。 从动件 :由 凸轮 控制 按

16、其 运动规 律作 移动 或摆 动运 动的构 件。 机架 :支 承活 动构件 的构 件 3 、分类: (1) 按形状 :盘 型凸轮 、移 动凸 轮、 圆柱 凸轮 (2) 按从 动件 的形 式分 : 尖顶凸 轮、 平底 凸轮 、滚 子凸轮 4 、 优点: (1 ) 只 需设 计出 合适的 凸轮 轮廓 , 就可 使 从动件 获得 所需 的运 动规 律; (2)结 构 简单、 紧凑 、设 计方 便。 缺点: (1) 凸轮轮 廓与 从 动件之 间为 点接触 或线 接 触,易 于磨 损,所 以通 常 多用于 传力 不 大的场 合; (2)与 圆柱 面 和平面 相比 ,凸轮 轮廓 的 加工要 困难 得多;

17、(3)为使 凸 轮机 构不 致过 于笨重 ,从 动件 的行 程不 能过大 。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 动规 律 基圆: 以凸 轮轮 廓曲 线的 最小向径 r 0 为 半径 所 绘 的圆 。 推程: (过 程) ; 行程 :推 程所走 的距 离; 推程 运动 角:推 程过 程中 凸轮 的转 角; 远休止 角: 从动 件在 最远 的位置 停留 不动 ,此 时凸 轮转过 的角 度 从动件 位移 线图 :横 坐标 代表凸 轮转 角( 时间 ) 、 纵 坐标代 表从 动件 位移 从动件 运动 线图 :包 括从 动件位 移线 图、 从动 件运 动速度 线图 和加 速度 线图 。 1 、 几种常见的运动规律 (

18、1 )多项式运动规 律: 多项式 的方 次 n 越 高, 意 味着对 从动 件的 运动 要求 越高, 但方 次越 高, 凸轮 的加工 误差 对 从动件 的运 动规 律影 响越 大,因 此,n 大于 10 的多项 式 规律 很少 使用 。 n=1 的等 速运 动规 律:凸轮以 等角 速度 1 转动 运动开 始时 ,速度 由零 突 变为一 常数 ,运动 终止 时 由常数 突变 为零。 刚性 冲 击:由 于惯性 力无穷 大突 变而 引起 的冲 击。始 末两 瞬时 会有 刚性 冲击。 n=2 的等 加速 等减 速运动 规 律: 加速 段和 减速 段加 速 度的 绝对 值相 等。 柔性冲 击: 由于 加

19、速 度发 生有限 值突 变而 引起 的冲 击。在始 、中 、末 三瞬 时有 柔 性冲 击。 (2 )三角函数运动 规律 余弦 加速 度运动 规律 : 加速度 曲线 不连续 ,始末两 瞬 时存在 柔性冲 击。 余 弦加速 度运 动 n n c c c c s 2 2 1 1 0 2 + + + =7 规律适 用于 中速 中载 场合 。 正弦 加速 度运动 规律 : 速度曲 线和 加速度 曲线 连 续,无 刚性 冲击和 柔性 冲 击。正 弦加 速 度运动 规律 适用 于高 速轻载 场 合。 2 、选择或设计从动 件运动 规律时应考虑的问题 (1) 当 机器 的工 作过 程对 从动件 的运 动规 律

20、有 特殊 要求, 而凸 轮的 转速 不太 高时, 应首 先 从满足 工作 需要 出发 来选 择或设 计从 动件 的运 动规 律,其 次考 虑动 力特 性和 便于加 工。 (2) 当 机器 的工 作过 程只 要求从 动件 实现 一定 的工 作行程, 而对 其运 动规 律无 特殊要 求时 , 对于低 速凸 轮机 构, 主要 考虑便 于加 工; 对于 高速 凸轮机 构, 首先 考虑 动力 特性。 (3) 当 机器 对从 动件 的运 动特性 有特 殊要 求, 而凸 轮的转 速又 较高 , 并 且只 用一种 基本 运 动规律 又难 于满 足这 些要 求时, 可以 考虑 采用 满足 要求的 组合 运动 规

21、律 。 (4) 在 设计 从动 件运 动规 律时, 除了 要考 虑其 冲击 特性之 外, 还要 考虑 从动 件的最 大速 度 vmax 、 最大 加速度 amax 以及最 大 跃度 jmax ,这 一点 对于高 速 凸轮 机构 尤其 重要 。 三、图解法设计凸轮 轮廓 1 、凸轮廓线设计的 基本原 理 反转法 给整个 凸轮 机构 施以- 时 , 不影 响各 构件 之间 的相 对运动 , 此时 , 凸轮 将静止 , 而从 动件 尖顶复 合运 动的 轨迹 即凸 轮的轮 廓曲 线。 理论廓 线: 滚子 中心 的轨 迹线; 实际 廓线 :凸 轮的 可见轮 廓线 ; 尖顶从 动件 :理论 廓线 与 实际

22、廓 线重 合;滚 子从 动 件:理 论廓 线与实 际廓 线 在法线 方向 上 互为等 距曲 线; 平底 从动 件:理 论廓 线与 实际 廓线 是两条 不同 的曲 线。 2 、几种常见的凸轮 轮廓的 绘制 (1 )对心尖顶移动 从动件 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步骤: 选比 例尺 l , 作位移曲 线和 基 圆 rb ; 等 分位移 曲线 及反 向等 分各 运动角 , 确定 反转后 对应 于各 等分 点的 从动件 的位 置; 确 定反 转后从 动件 尖顶 在各 等分 点占据 的位 置; 将各 尖顶 点连 接成 一条 光滑曲 线。 (2 )对心滚子移动 从动件 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步骤: 选比 例尺 l

23、 , 作位移曲 线和 基 圆 rb ; 等 分位移 曲线 及反 向等 分各 运动角 , 确定 反转后 对应 于各 等分 点的 从动件 的位 置 ; 确定 反转 后从动 件滚 子中 心在 各等 分点占 据 的位 置; 将各 点连 接成 一条 光滑 曲线; 作 滚子 圆族 及滚 子圆族 的内(外) 包络 线。 (3 )对心平底移动 从动件 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8 步骤: 选比 例尺 l , 作位移曲 线和 基 圆 rb ; 等 分位移 曲线 及反 向等 分各 运动角 , 确定 反转后 对应 于各 等分 点的 从动件 的位 置; 确 定反 转后平 底与 导路 中心 线的 交点 A 在 各等 分点 占

24、据的 位置 ; 作平 底直 线族及 平底 直线 族的 内包 络线。 (4 )偏置尖顶移动 从动件 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步骤: 选比 例尺 l ,作位 移 曲线 、 基圆 rb 和 偏距圆 e ; 等分 位移 曲线 及 反向等 分 各运 动角, 确定 反转后 对应 于 各等分 点的 从动件 的位 置 ;确定 反转 后 从动 件尖顶 在 各等 分点 占据 的位置 ; 将各 尖顶 点连 接成一 条光 滑曲 线。 (5 )尖顶摆动从动 件盘形 凸轮廓线的设计 步骤: 选比 例尺 ,作位 移 曲线 , 作 基圆 rb 和转轴 圆 OA;等分 位移 曲线 及 反向 等分 各 运 动角, 确定 反转 后对应

25、 于 各等 分点 的转轴 A 的位 置; 确 定反 转后 从动件 尖 顶在 各等 分点 占据的 位置 ; 将各 尖顶 点连接 成一 条光 滑曲 线。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 该注 意的问题 1 、滚子半径的确定 : 滚 子 半径必 须小 于理 论轮 廓外 凸部分 的最 小曲 率半 径。 2 、压力角的校核 压力角 :从 动件 与凸 轮在 接触点 处的 受力 方向 与其 在该点 绝对 速度 方向 之间 所夹的 锐角 。 自锁现 象: 当压力 角非 常 大时, 理论 上作用 力为 无 穷大时 才能 推动从 动件 ,此 时 凸轮 结构 的压力 角称 为临 界压 力角 许用压 力角 :为改 善凸 轮 机构

26、的 受力 情况、 提高 机 械效率 ,规 定了允 许采 用 的最大 压力 角 , max 推程( 工作 行程 )推 荐的 许用压 力角 为: 直动从 动件 :=3040摆 动从 动件 :=3545 回程( 空回 行程 ) :=7080 3 、压力角与凸轮基 圆的关 系 基圆半 径越 大,凸 轮推 程 轮廓越 平缓 ,压力 角也 越 小;基 圆半 径越小 ,凸 轮 推程轮 廓越 陡 峭,压 力角 也越 大。 9 第 四章 齿轮 机构 一、齿轮机构的特点 及类 型 1 、 优点: 适用 的圆 周速度 和 功率 范围 广; 传动 效率较 高; 瞬 时传 动比 稳定; 工作 寿命较 长; 工 作可 靠

27、性 较高; 可 实现 平行 轴、 任意角 相交 或交 错轴 之间 的传动 。 缺点: 要 求较高 的制 造 和安装 精度 ,成本 较高 ; 要求 专用 的齿轮 加工 设 备; 不 适宜 远距离 两轴 之间 的传 动。 2 、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 律 1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互 相啮合 传动的 一对 齿轮在 任一位 置时的 传动 比,都 与其连 心线 O1O2 被 其啮 合齿 廓在 接触点 处的 公法 线所 分成 的两 线段成 反比 。 2 、共轭齿廓:凡满足 齿廓啮合基 本定 律而 相互 啮合 的一对 齿廓 称 为共 轭齿 廓。 3 、 节点和节圆: 公 法线 与 连心线 的交 点称 为

28、节 点; 过节点 所作 的两 个相 切的 圆称为 节圆 。 三、渐开线性质及渐 开线 齿廓 1 、 渐开线: 当一 直线 在一 圆周上 作纯 滚动 时, 该 直 线上任 一点 的轨 迹称 为该 圆的渐 开线 。 这个圆 称为 基圆 ,该 直线 称为渐 开线 的发 生线 。 2 、渐开线特性 (1) 发生 线沿 基圆 滚过 的 长度等 于基 圆上 被滚 过的 圆弧长 度。 (2) 渐开 线上 任一 点的 法 线必于 与基 圆相 切。 (3) 渐 开线 齿廓 上某 点的法 线 ( 压 力方 向线 ) 与齿 廓上该点 速度 方向 所夹 的锐 角 k, 成 为该点 的压 力角 。径 向长 度越大 ,其

29、 压力 角越 大。 (4)渐 开线 的形 状取 决于基 圆 的大 小, 基圆 越大 ,渐 开 线越 平直 10 (5)基 圆以 内无 渐开 线 (6) 同 一基 圆上 所生 成的 两条同 向渐 开线 为法 向等 距曲线 。 同 一基 圆上 所生 成的两 条反 向 渐开线 为法 向等 距曲 线。 3 、渐开线齿廓及啮 合特点 渐开线 齿轮 的传 动比 等于 两轮基 圆半 径的 反比 ,满 足定传 动比 传动 。 (1) 渐 开线 齿廓 传动 具有 可分性 : 当实 际中 心距 与设 计 中心 距略 有变 化, 也不 会 影响 两轮 的传动 比。( 传动 比虽 然不变 , 啮合 参数 将发 生变

30、化。 ) (2 ) 啮合 线: 齿轮 传动 时其 齿 廓接 触点 的轨 迹称 为啮 合 线。 对 于渐 开线 齿轮, 无论 在哪 一 点接触 ,接 触 齿廓 的公 法线 总 是两 基圆 的内 公切线 N1N2 。 (3)啮 合角 :过 节点 C 作两节 圆的 公切 线 tt,它与 啮 合线 N1N2 间的 夹角 称为啮 合角 。 渐开线 齿轮 传动 中啮 合角 为常数 ,且 啮合 角的 数值 等于渐 开线 在节 圆上 的压 力角。 四、渐开线直齿圆柱 齿轮 各部分的名称和计算 分度圆 :齿 轮上某 一圆 周 上的比 值和 该圆上 的压 力 角均设 定为 标准值 。 分度圆 上 的模 数为 标准

31、值 ,m=p/ ,分度 圆直径 d=mz ,分 度圆 齿距 p=s+e=m 齿顶高 系数 :h * a 正 常 齿制:1.0 ; 短齿 制:0.8 顶隙系 数( 径向 间隙 系数 )c* :正常齿制 :0.25;短齿 制 :0.3 标准齿 轮: 分度 圆上 齿厚 与齿槽 宽相 等, 且齿 顶高 和齿根 高均 为标 准值 的齿 轮。 五、渐开线标准齿轮 的啮 合传动 1 、正确啮合的条件 : 两 轮 的模数 和压 力角 必须 分别 相等。 2 、标准中心距 a=r 1+r 2=m(Z 1+Z 2)/2 标准顶 隙: 便于 润滑 防卡 死;无 侧隙 :保 证传 动时 无冲击 3 、 啮合角: 节点

32、 P 的 圆周速 度 方向 与啮 合线 N 1N 2 间所 夹 锐角。 标准 齿轮 只有在 分 度圆 与 节圆重 合时 ,压 力角 和啮 合角才 相等 。 *分度圆和压力角是 单个齿 轮所具有的 参数,而 节圆 和啮合角只 有在一对 齿轮 啮合时才 出 现。 4 、重合度 啮合弧 :一 对齿 从开 始啮 合到终 止啮 合, 分度 圆上 某一点 所经 过的 弧线 重合度 :啮合 弧与 齿距 之比 , 用 表示 。 齿轮连 续定 角速 度比 传动 的条件 : 1 11 六、渐开线齿廓的加 工原 理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1 、 成形法: 用 渐开 线 齿形 的成形 铣刀 直接 切出 齿形 , 常用 的刀

33、 具有 盘形铣 刀 和指状 铣刀 。 2 、 范成法: 利 用一 对齿 轮 相互啮 合时 其共 轭齿 廓互 为包络 线的 原理 来切 齿。 包括: 齿轮 插 刀、齿 条插 刀、 齿轮 滚刀 3 、根切现象和最少 齿数 根切现 象: 用范成 法加 工 齿轮时 ,若 刀具的 齿顶 线 或齿顶 圆与 啮合线 的交 点 超过被 切齿 轮 的极限 点, 则刀具 的齿 顶 将切去 齿轮 齿根的 渐开 线 齿廓的 一部 分。将使 齿轮的 弯 曲强 度大 大减 弱,重 合度 也有 所降 低。 根切产 生的 原因 :刀具 齿顶 线 与啮 合线 的交点 B 2 落在 极 限啮 合点 N 1 的右 上方 ,必发 生

34、根 切。 最少齿 数: z min=2h * a /sin 2 , 对于 =20 和 h * a =1 的 正常 齿制标 准渐 开线 齿轮 , 当 用齿条 刀具 加工时 ,其 最少 齿数=17 ,若 允 许有 所根 切可取 14. 避免根 切的 措施 : 减 小 h * a 连续 性 、 平 稳性 降低 ; 加大刀 具角 正 压力 变大 功耗变 大; 变位 修正 ,刀 具远 离轮 坯中心 所 得齿 轮为 变位 齿轮 4 、变位齿轮 如果将刀具向外移一段距离 xm ,使其齿顶线正好通过极限点 N1 ,则切出的齿轮就可以摆脱根切现象。这 时齿轮 分度圆 相切 并作纯 滚动 的直线 是与刀 具平 行

35、的另 一条 直线( 称为分 度线) 。这样 切制 的齿轮 称为变 位齿 轮。 规定: 远离 轮坯 中心 时,x0 ,称 正变 位齿 轮;靠近轮 坯 中心 时,x0,称 负变 位齿轮 。 最小变 位系 数:x min=h * a (z min- z) 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 零传 动: 两轮 变位 系数 绝对值 相等 ,小 齿轮 为正 变位, 大齿 轮为 负变 位。 x 1+x 2 0, 且 x 1 x 2 0 时 为标准 齿轮 传动 ;x 1+x 2 0,且 x 1 -x 20 为等变位 齿轮传 动 正传 动: 总变 位系 数大 于零 负传 动: 总变 位系 数小 于零 七、平行轴斜齿齿轮 机

36、 构 1 、斜齿轮的共轭齿 廓曲面 2 、平行轴渐开线斜 齿轮正 确啮合的条件 模数和 压力 角分 别相 等, 两 轮 分度 圆柱 螺旋角 也必 须 大小 相 等、 方向 相反 。 12 3、斜齿轮各部分名 称和几 何尺寸计算 (1) 法 向齿 距与 端面 齿距:P n=P tcos (2) 法 向模 数和 端面 模数:m n=m tcos (3) 法 向压 力角 和端 面压力 角 :tan n=tan tcos 4 、斜齿轮法向参数 为标准 值 :国标 规定 斜齿 轮的 法 向参数 取为 标准 值。 5 、斜齿轮传动的重 合度 :=+ 为直 齿圆 柱 齿轮 的重 合度 ,参数 是端 面值 ;

37、 为 斜齿圆 柱齿 轮轴 面重 合度 6 、斜齿轮的当量齿 数:当量 齿 轮上 的齿 数,用 Z V 表示 用途: 选刀 号; 计算 强度 ;计算 : 7 、斜齿轮的优缺点 啮合 性能 好、 传动 平稳 , 噪音 小; 重 合度 大, 承载能 力高 ; z min z vmin , 机构更 紧凑 ; 缺点 是产 生轴 向力 , 且随 增 大而 增大, 一般 取 8 20 , 采用 人字 齿轮可 使 25 40 八、圆锥齿轮机构 圆锥齿 轮用 于传递 两相 交 轴之间 的运 动。一 对圆 锥 齿轮的 啮合 运动相 当于 一 对节圆 锥作 纯 滚动。 与圆 柱齿轮 的参 数 相应, 圆锥 齿轮参

38、数有 节 圆锥、 分度 圆锥、 齿顶 圆 锥、齿 根圆 锥和 基 圆锥等 。 1 、概述 (1 )应用:传递 任意 两相交 轴 间的 运动 和动 力; (2)特 点 :齿轮 分布 在圆锥 体 上; 为 计算 和测 量方便 , 大 端参 数为 标准 值; 两轴 交 角任 意, 但轴交 角=90 多用 (3 )类型:直齿 、斜 齿、曲 齿 2 、齿廓曲面的形成 圆形的 发生 面在基 圆锥 上 相切纯 滚动 ,其发 生面 的 圆心始 终与 基圆锥 的锥 顶 重合, 发生 面 上任一 半径 在空 间展 开的 曲线即 为球 面渐 开线 。 分度圆 锥和 背锥展 成平 面 后得到 的两 个扇形 齿轮 ,

39、该扇形 齿轮 的模数 、压 力 角、齿 顶高 、 齿根高 及齿 数就 是圆锥 齿 轮的相 应参 数; 扇形齿 轮 的分度 圆半 径就 是 背锥 的锥 距 ;将 扇形 补成 完整的 圆柱 齿轮 ,这 个完 整齿轮 的齿 数就 是两 圆锥 齿轮的 当量 齿数 。 3 、直齿圆锥齿轮的 啮合传 动 (1 ) 参数 :大端 参数 为标准 值 :=20h * a =1 c * =0.2 = B m n sin = Z Z V cos 3 ; cos 3 min min V Z Z =13 (2 )正确啮合条件 :两轮大 端 模数 、压 力角 相等 ,均 为 标准 值。 (3 )重合度:按当量 齿轮计 算

40、 第 五章 轮系 轮系:由一 系列 齿轮 组成 的传动 系统 功能:实现 相距 较远 的两 轴之间 的传 动; 实现 变速 传动; 实现 换向 传动 ;用 作运动 合成 ; 实现运 动分 解;实 现大 传动 比 齿轮 传动 一、轮系的类型 1 、定轴轮系:传动时 每个齿 轮 的几 何轴 线都 是固 定的 , 这种 轮系 称为 定轴 轮系 。 2 、周转轮系:至少有 一个齿 轮 的几 何轴 线绕 另一 齿轮的几 何轴 线转 动的 轮系 。 3 、复合轮系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 动比 1 、轮系的传动比:输入轴与 输 出轴 的角 速度 (或 转速 ) 比称 为轮 系的 传动 比。 用 i ab 表示

41、 在轮系 的传 动比 分析 计算 时,不 仅要 确定 传动 比的 数值, 而且 还要 确定 各齿 轮的转 向。 (1 )一对齿轮传动 的传动 比 圆柱齿轮传动:外啮合 齿轮传动中,两齿轮的转 向相反,取负号“- ” ;内啮合齿轮传动 中,两 齿轮 转向 一致 ,取 正号“+”。 圆锥 齿轮 传动 :箭 头是 同时指 向啮 合点 或同 时背 离啮合 点, 且只 能用 画图 法表示 。 蜗轮 蜗杆 啮合 :蜗 轮的 转向取 决于 蜗杆 的转 向和 螺旋线 方向 ,用 左右 手法 则判断 转向 右手规则: 以 右手 握住 蜗 杆,四 指指 向蜗 杆的 转向 ,则拇 指指 向的 反方 向为 啮合点 处

42、蜗 轮 的线速 度方 向。 左手规则: 以 左手 握住 蜗 杆,四 指指 向蜗 杆的 转向 ,则拇 指指 向的 反方 向为 啮合点 处蜗 轮 的线速 度方 向。 (2 )定轴轮系传动 比分析 m 代表外啮 合齿 轮的对 数,用(-1) m 判断转 向仅 限于 所有 轴线 都平行 的定 轴轮 系 (3 )惰轮:齿轮 的齿 数不影 响 传动 比的 大小 ,只 改变 传 动方 向。 b a b a ab n n i = = 积 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乘 积 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乘m n ab n n i ) 1 ( 1 = =14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 动比 1 、周转轮系的组成 (1 )行星轮:轴线位 置

43、绕固 定 轴线 转动 的齿 轮, 既要 自 转又 要公 转; (2 )转臂(行星架 ) : 支 持行星 轮作 自转 和公 转的 构件; (3 )中心轮(太阳 轮) : 轴线位 置固 定的 齿轮 2 、周转轮系的分类 (1 )差动轮系:周转轮 系中 两 个中 心轮 均可 转动 (2 )行星轮系:周转轮 系中 只 有一 个中 心轮 可以 转动 3 、周转轮系传动比 的计算 反转原理 : 给周转 轮系 施以附 加 的公 共转 动 H 后 , 不改变 轮系 中各 构件 之间 的相对 运动 , 但原轮 系将 转化成 为一 新 的定轴 轮系 ,可按 定轴 轮 系的公 式计 算该新 轮系 的 传动比 。转化

44、 后所 得轮系 称为 原轮 系的 “转 化轮系 ” 注 意 :齿轮 m 、n 的轴 线 必须平 行; 公式 中的 正负 号不能 去掉 四、混合轮系及其传 动比 混合轮系:由定 轴轮 系和周转轮 系或 几部 分周 转轮 系组成 的复 杂轮 系。 混合轮 系传 动比的 求解 方 法: 将混 合轮系 分解 为 几个基 本轮 系; 分 别计算 各 基本 轮系 的传动 比; 寻找 各基 本轮 系 之间 的关 系; 联 立求 解 五、几种特殊的行星 轮系 介绍 1 、渐开线少齿差行 星齿轮 减速器:输出 的运动 是行 星轮的 绝对 运动 优点: 传动 比大 (可 达 135 ) ;结 构简 单、 体积 小

45、、 重量轻 ;效 率高 (0.800.94)。 缺点: 同时 啮合 的齿 少, 受力情 况较 差; 受结 构的 限制, 必须 用非 标准 的正 变位齿 轮。 2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 行 星 轮齿 廓曲 线为 摆线(摆 线 轮) , 固定 轮采 用针 轮, 针轮 的齿 数和摆 线行 星轮 齿数 的差为 1 3 、谐波齿轮传动:组成:刚 轮 (固 定) 、柔 轮( 输出) 、 波发 生器 (主 动) 优点: 传动 比大; 同时 啮 合的齿 数多 ,承载 能力 高 ;大传 动比 下仍有 较高 的 机械效 率; 零 件数量 少、 重量 轻、 结构 紧凑 缺点: 柔轮 周期 地发 生变 形,容 易

46、发 生疲 劳损 坏 H n H m H mn i = H n H m = 各主动轮的乘积 至 转化轮系中由 各从动轮的乘积 至 转化轮系中由 n m n m =15 第 六章 其他 常用机 构 一、棘轮机构 1 、组成及其工作原 理 (1 )组成:摆杆 、棘 爪、棘 轮 、止 动抓 (2 )工作原理:摆杆往 复摆 动 ,棘 爪推 动棘 轮间 歇转 动 (3 )优点:结构 简单 、制造 方 便、 运动 可靠 、转 角可 调 (4 ) 缺点: 工 作时 有较 大 的冲击 和噪 音, 运动 精度 较差, 适用 于速 度较 低和 载荷 不大 的场 合。 2 、常见类型 (1 ) 双动式: 原 动件 往

47、复 摆动都 能使 棘轮 沿同 一方 向间歇 转动 , 驱 动棘 爪可 制成直 的或 带 钩的形 式 (2 )可变向式:棘轮可 变换 转 动方 向, 常用 于牛 头刨 床 工作 台的 进给 装置 中。 (3 ) 摩擦式: 通过两 棘爪之 间 的摩 擦力 来实 现传 动, 噪 声较 少, 但其 接触 面间 容 易发 生滑 动。 3 、 超越运动: 棘轮机 构除了 常 用于 实现 间歇 运动 外, 还 可用 于实 现超 越运 动, 如 自行 车后 轴上就 安装 有这 样的 超越 式棘轮 机构 。 二、槽轮机构 1 、组成及其工作原 理 (1 )组成:拨盘 (主 动件) 、 槽轮 (从 动件 ) 、机

48、 架 (2 ) 工作原理 : 拨盘 的连续 运 动转 换 为槽 轮的 单向 间歇运 动, 槽轮 每转 动一 次和停 歇一 次 构成一 个运 动循 环。 工作过程: 拨 盘连 续回 转 ,当两 锁止 弧接 触时 ,槽 轮静止 ;反 之槽 轮运 动。 作用:将连 续回 转变 换为 间歇运 动 (3)特 点 :结构 简单 、 制造 容 易、 工 作可 靠、 机械效 率 高, 能 平稳 地、 间歇地 进 行转 位。 因槽轮 运动 过程 中角 速度 有变化 ,不 适合 高速 运动 场合。 2 、常见类型:外槽轮 机构、 内 槽轮 机构 3 、 应用: 一般 用于 转速 不很 高 的自 动机 械、 轻工 机械 或 仪器 仪表 中, 例如 电影 放 映机 的送 片机构 ,长 图记 录仪 的打 印机构 等。 4 、运动系数及运动 特性 16 运动系数 :槽轮 z 的 运动时 间 t m 对拨盘 1 运动 时间 t 之比值 =Kt m/t K 为拨盘圆柱 销数。 应 小于 1 ,槽轮 运动 时 间小 于拨 盘的 运动 时间 。 三、不完全齿轮机构 1 、工作原理及特点 (1 ) 工作原理: 在 主动 齿 轮只做 出一 个或 几个 齿, 根据运 动时 间和 停歇 时间 的要求 在从 动 轮上做 出与 主动轮 相啮 合 的轮齿 。其 余部分 为锁 止 圆弧。 当两 轮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