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罗马时期,二月十四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二月十五日则被“卢帕撒拉节” ,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为情人3 月 12 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
2、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 1912 年 5 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 年 11 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 年 7 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全年 12 个月,每月均有一些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 1 月 15 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 2 月 1 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 3 月 6 日; 法国每年 3 月为法定的“植树月” ,月末那天为“植树日” ,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朝鲜的植树节是 4 月 6 日;4 月和 10 月为“植树月” ;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 5 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 1905 年决定每年 5 月
3、 23 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 6 月 24 日; 墨西哥 1954 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 6 月至 9 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 7 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 8 月 9 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 70 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 9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 9 月 24 日;(也是国庆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 10 月 10 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 11 月 6 日至 12 日; 意大利 1898 年就决定每年 11 月 21 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 12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
4、,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圣诞老公公的由来 圣诞节是令人雀跃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对圣诞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详吧?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后送他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家挨户地去要糖果哟!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
5、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隔天一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礼,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奖励。到了 1822 年,一位荷兰传教士把这位伟大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之后,美国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销手法,每年利用这个节日大张旗鼓地宣传广告,大赚一笔,在亚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国也群起效尤。因此装扮圣诞老人来庆祝圣诞节的风俗习惯也就渐渐地流行到世界各国了。 聪明滑稽的人在 4 月 1 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 。 从此人们在 4 月 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 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
6、带到了美国。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 ,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 “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
7、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 、“元旦” 、 “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