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验 9: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交换电流密度一、实验目的 1. 理解交换电流密度的意义;2. 掌握线性电位扫描法测量交换电流密度。二、实验原理设电极反应为: OeR当电极电位等于平衡电位时,电极上没有净反应发生,即没有宏观的物质变化和外电流通过,但是在微观上仍有物质交换。也就是说,电极上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处于动态平衡,即: cai因为平衡电位下的还原反应速度与氧化反应速度相等,在电化学上用一个统一的符号 io来表示这两个反应速度。这里 io 就叫作交换电流密度或简称交换电流。它表示平衡电位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绝对速度。也就是说,i o 就是在平衡条件下,氧化态粒子和还原态粒子在电极/溶液界面
2、的交换速度。所以,所以交换电流密度本身就表征了电极反应在平衡态下的动力学特征,它的大小与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电极材料和反应物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在低过电位下,过电位 (V)与极化电流密度 i (A)之间呈线性关系,即oRTnFi可见,RT/nF io 具有电阻的量纲,常被称为电荷转移电阻 Rct(或 Rr)。它相当于电荷在电极/溶液界面传递时单位面积上的等效电阻。当 10 mV 时,拟合极化曲线中的线性部分,根据拟合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得 Rct,再根据上述公式求得交换电流密度 io(A/cm2)。2三、实验器材CHI电化学工作站;铂片电极;Hg/Hg 2SO4参比电极;玻碳电极;三口电解池;0.
3、1 mol/L VO2+ + 0.1 mol/L VO2+ +3 mol/L H2SO4溶液;程控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电极,用去离子水沾湿玻碳电极后在砂纸上打磨至表面光亮,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用滤纸擦干。打磨铂电极至光亮,用浓盐酸洗液浸泡后擦干.2. 打开仪器和电脑,连接仪器和电极。记录电极开路电位其值为0.4083V,待开路电位稳定后,选择“线性电位扫描”方法。电极电位为0.4083V,从0.3878V的电位开始扫描,终止电位是0.4478V,扫描速率是0.3mV/s,自动灵敏度;4. 待测量结束后,保存数据,将电解槽放入50 oC水浴锅中,重复步骤2(此时测得开路电位为0.4
4、088V);5. 关闭电脑和仪器,清洗电极与电解槽。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1. 将在室温和 50oC 下的线性电位扫描曲线的线性部分分别进行 线性拟合,求出 io 值;图 1.室温下玻碳电极的线性电位扫描曲线取点(0.013766,1.7568x10 -5)(-0.01297,-1.8402x10 -5)3求得图 1 拟合曲线斜率倒数为 743.28图 2. 50oC 下玻碳电极的线性电位扫描曲线(粗实线为拟合部分)取点(0.0105033397,2.5807961x10 -5)(-0.013675351,-3.6741418x10 -5)求得斜率倒数为 386.55由图可知:室温时,Rct=
5、743.28,即 RT/nFio=743.28,所以 io=3.454-5A/cm250时,Rct=386.55,即 RT/nFio=386.55,所以 io=7.2-5A/cm22. 在同一张图中作出 与 i 的极化曲线,并分别叠加它们线性部分拟合曲线;4图 3.玻碳电极在常温及 50C 条件下的线性电位扫描曲线3. 将实验八解析得到的 Rct 数据代入上文中 与 i 关系方程,求出室温和 50oC 下的 io 值,并列表比较两种方法求到的不同温度下的 io 值。实验八数据处理:常温:Rct=342.5,i o=3.21610-4A/cm2;50: Rct=104.4, io=1.19910-3A/cm2。交流阻抗谱法 线性电位扫描法室温 7.50-5A/cm2 3.454-5A/cm250 2.70-4A/cm2 7.20-5A/cm2表 1 两种方法求到的不同温度下的 io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