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模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03726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临 港 新 城 WSW-C2-13 地 块 2 标 限 价 房 项 目地 块 基 坑 工 程 信 息 化 施 工监测报告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 年 7 月临港新城 WSW-C2-13地块 2 标 限价房地 块 项 目 基 坑 工 程 信 息 化 施 工 监 测 报 告项目编号: 2013-XXX(FW)编 制: 审 核: 审 定: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 年 7 月Version YTDZ-1 目 录I目 录第 1 章 工程项目概况 11.1 一般概况 11.2 建筑结构及基坑概况 11.3 工程地质概况 11.4 周边环境概况 2第 2 章 监测目的、内容及监测依

2、据 22.1 监测目的 .22.2 监测依据的规范及设计资料 .22.3 监测范围 .32.4 监测内容 .4第 3 章 监测方案实施 53.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53.2 监测精度要求 .63.3 平面、高程系统 .73.4 监测仪器选用及人员投入 .73.5 监测点数量及投入仪器 .8第 4 章 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监测 84.1 围护桩顶、坡顶的水平及沉降位移 .94.2 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1Version YTDZ-1 目 录II4.3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34.4. 支撑轴力监测 144.5. 周边地下管线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164.6.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 17第

3、5 章 监测期限、频率和预警值及预警报告 185.1 监测周期 .185.2 监测频率 .185.3 监测报警值 .195.4 应急预案 .19第 6 章 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报告 206.1 技术要求 .206.2 监测精度 .216.3 质量保障措施 .216.4 安全保障措施 .22第 7 章 监测数据分析及总结 227.1 围护桩顶部、围护坡顶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237.2 围护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257.3 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分析 .267.4 水位监测数据分析 .267.5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27Version YTDZ-1 目 录III7.6 周边管线位移

4、监测数据分析 .287.7 监测数据总结 .29附件一 监测点位布置平面图 31附件二 监测点数据变化统计表 32附件三 数据累计变化曲线图 51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第 1 章 工程项目概况1.1 一般概况(1) 项目名称:临港新城 WSW-C2-13 地块 2 标限价房项目; (2) 业主: 上海临港新城房地产有公司;(3) 总包单位: (4) 监理单位: (5) 围护设计单位:上海协力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6) 监测等级:安全等级三级,环境保护等级三级,综合监测等级按三级基坑进行监测。1.2 建筑结构及基坑概况(1)基坑规模:2 号车库基坑面积约

5、为 8350m2,周长约 750m。 (2)基坑开挖深度:(2)基坑开挖深度:项目底板顶相对标高底板厚度/基础梁高度垫层厚度坑底相对标高 开挖深度地库 -5.050m 0.5m 0.15m -5.700m 4.60m2 号车库 住宅楼 7、8、11、12、13-1.000 0.8m 0.15m -1.900m 0.85m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21.3 工程地质概况1.4 周边环境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上海临港新城申港大道以南,方竹路以北,沪城环路以东,秋涟河以西,场地周边环境具体情况描述如下:基坑北侧为本项目 1 号车库用地,两车库间距约 52m,住宅楼间距约 3

6、0m。基坑西侧为 WSW-C2-20 幼儿园用地(空地)及本项目 1 号车库用地。基坑西侧南部车库外墙边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35.3m,主楼外墙边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8.6m,红线外为 WSW-C2-20 幼儿园用地,目前为空地。基坑北部西侧为 1 号车库用地,两车库间距约 43m,住宅楼间距约 26m。基坑南侧为方竹路,路下分布有市政管线。该侧车库外墙边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18.7m,主楼外墙边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3.3m。红线外为方竹路,路宽约 14m,目前该路尚未通车。基坑东侧为为秋涟河。该侧车库外墙边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38m,主楼外墙边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 20.3m。红线外为秋涟河,

7、河宽约 25m,水面深约 1m,河道两侧设直立砌石驳岸。第 2 章 监测目的、内容及监测依据2.1 监测目的由于岩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在基坑施工阶段,围护工程、开挖、降水等各种因素产生水体、土体等侧压力,在侧压力的作用下基坑容易发生流沙、管涌甚至坍塌等险情,这些都将会对施工及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基坑施工中应通过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3动态监测的手段对基坑施工区域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系统的变形监测,预测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的完整性及变

8、形趋势。在监测过程中,当变形总量达到报警值时要及时反馈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信息,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检验支护和止水效果,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是基坑工程的重要组成。工程监测的目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作为信息化施工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为基础施工提供相关周边环境、基坑本身的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等多项变形参数,及时掌握周边环境的位移、垂直位移变形等多项变形规律。2. 当基坑监测过程中发现变形总量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施工方和监理,以便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变

9、形量的发展,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完成。3. 对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监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判断有无特殊情况发生,并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2.2 监测依据的规范及设计资料1. 国家标准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2. 国家行业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 8-2007)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4 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

10、1)3. 上海市地方标准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DJ/TJ0820012006)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 (DBJ08612010)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基坑和桩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 (沪建交2012 645 号)4. 其他工程资料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围护设计方案 业主提供相关图纸及资料2.3 监测范围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施工具体情况,本监测工程按以下要求进行:1. 以该工程基坑施工区域周围 2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周边环境、周边土体和基坑围护结构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对象;2. 基坑周边 2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地面沉降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和周边环境受基坑

11、影响变形趋势。故环基坑周围垂直基坑走向要布设若干组地表沉降监测断面;3. 为保证市政管网的安全运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减小其受施工的影响,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中将加强进行周边管线及建筑物监测,以便有关部门及时汇总分析监测数据,进行预测,指导各项施工措施及保护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信息化施工。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52.4 监测 内容本基坑监测以基坑围护施工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阶段,监测的重点为基坑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周围土体、地下水位、管线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并根据施工工况,适当加密监测频率。根据关于进

12、一步加强本市基坑和桩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 (沪建交2012 645 号) 、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范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2012 上海)及设计的要求,本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基坑本体监测1. 围护墙顶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2. 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3.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二)周边环境监测 1. 坑外地表沉降监测;2. 临近道路地下管线监测;3.临近号房监测。第 3 章 监测方案 实施3.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布设监测控制网。即首先布设统一的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加密

13、布设监测点(孔) 。采 用 独 立 水准 系 , 在 施 工 影 响 范 围 以 外 两 侧 各 布 置 一 组 稳 固 水 准 点 , 沉 降 变 形 监 测基 准 网 以 上 述 永 久 水 准 基 准 点 作 为 起 算 点 , 组 成 水 准 网 进 行 联 测 。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6基 准 网 观 测 按 照 国 家 等 水 准 测 量 规 范 要 求 执 行 , 精 密 水 准 测 量 的主 要 指 术 如 表 3-1 所 示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3-1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 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14、 (mm) 1 2 DS1 铟钢尺 往返测各一次 4 L注:L 为往返测段、环线的路线长度(以 km 计) ;DINI03 电 子 水 准 仪 配 合 精 密 铟 钢 水 准 尺 , 标 称 精 度 0.3mm。 采 用电 子 水 准 仪 自 带 记 录 程 序 , 记 录 外 业 观 测 数 据 文 件 。观测措施: 本高程监测基准网采用 DINI03 电 子 水 准 仪 配 合 精 密 铟 钢 水准 尺 进行实施,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 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 观测前对电子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进行全面

15、检验。 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 ,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 ,偶数站“后前前后” 。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 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如表 3-2 所示: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 表 3-2 视线长度 视线高度标尺类型 仪器等级视距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长度20m 以上视线长度20m 以下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7铟钢 DS1 50m 1.0m 3.0m 0.5m 0.3m 测站观测限差如表 3-3 所示:水准测量的测站限差 表 3-3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

16、之差0.5mm 0.7mm 3.0mm 1.0mm 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沉 降 基 准 网 外 业 测 设 完 成 后 , 对 外 业 记 录 进 行 检 查 , 严 格 控 制 各 水 准环 闭 合 差 , 各 项 参 数 合 格 后 方 可 进 行 内 业 平 差 计 算 。 内 业 计 算 采 用EPSW 平 差 软 件 按 间 接 平 差 法 进 行 严 密 平 差 计 算 , 高 程 成 果 取 位 至0.1mm。3.2 监测精度要求1. 沉降监测采用水准测量,进行闭合或往返观测:按照要求沉降观测点每站观测高程中误差0

17、.5mm。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试测,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3-4 的规定:水准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表 3-4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基辅分划读数差( mm)视距(m)路线长度(k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备注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8MD(mm) (mm)二等 1.0 0.53 且50400 4 LL 为公里数2. 平面控制网及监测点观测均采用二级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观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如表 3-5 所示: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表 3-5等级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点位中误差(mm)二级 30

18、0 1.5 3.0 1/100000 3.03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要求,二级监测中水准仪“i”角误差应不大于 15,需定期对水准仪进行 i 角监测,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4. 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3.3 平面、高程系统本基坑监测过程中围护桩顶、基坑外地下水位及基坑竖向位移监测采用独立高程系,坑外深层土体、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独立坐标系。3.4 监测仪器选用及人员投入平面控制测量选用中纬 ZT80 中文全站仪(图 3-1),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mm+2ppm,测角 2“。高程控制测量选用 DINI03 电子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图 3-

19、2),标称精度为:0.3mm。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9图 3-1 ZT80 中纬全站仪 图 3-2 DINI03 电子水准仪整个监测过程中选用的仪器设备及其参数,参见表 3-6。仪器投入一览表 表 3-6仪器名称 厂家及型号 数量 精度 备注全站仪 中纬ZT80 1台 2mm+2ppm、2 位移数字水准仪 Trimble DINI03 1台 0.3mm/Km 沉降铟钢水准标尺 2把 0.02mm航天测斜仪CX-06b航天部 33 所 CX-061台 0.02mm/500mm围护墙体测斜/坑外土体测斜钢尺水位沉降仪 JTM-9000 1台 1mm 坑外地下水位

20、门负责监测项目的实施。本基坑监测项目小组成员见表 3-7。人员投入统计表 表 3-7序 号 姓 名 监 测 工 作 项 目 职 务1 组 织 项 目 组 长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02 组 织 实 施 技术负责人基 坑围护桩、外侧深层土体位移、支护桩深层位移测量3水 平 位 移 测 量外 业 组4 收 集 监 测 数 据 、 整 理 分 析 , 出 具 监 测 报 告 内 业 组3.5 监测点数量及投入仪器整个监测期间监测点数量见表 3-8。监测点数量统计表 表 3-8序 号 监 测 对 象 监 测 内 容监 测 点数 量监 测 点 编 号 备 注1 围 护

21、 墙 顶 沉 降 及 水 平 位 移 29 点 Q1 Q292 围 护 桩 深 层 侧 向 位 移 14 孔 J1 J14 深 度 15m3基 坑 外 地下 水地 下 水 位 变 化 7 孔 S1 S7 深 度 6m4 坑 外 地 表 沉 降 3 组 T1 T3 5 点 /组5 号 房 沉 降 46 点 F52 F976 3 点 RQ1 RQ3 燃 气 管 线7 3 点 GS1 GS3 给 水 管 线8临 近 周 边地 下 管 线沉 降3 点 PS1 PS3 排 水 管 线第 4 章 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监测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14.1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及

22、沉降4.1.1 监测目的了解在基坑开挖、结构施工中围护桩顶、坡顶的垂直和水平位移,为围护墙体测斜控制孔口位移提供改正参数。4.1.2 测点埋设围护墙体沉降监测点与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孔对应布设,原则上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点使用同一点,不再另行埋设。将道钉在围护混凝土圈梁浇筑过程中,于设计位置处直接将观测点埋入,根据基坑设计及监测方案布置了 29 个围护桩顶监测点位,对应点号依次为 Q1Q29。4.1.3 测量仪器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及相应铟瓦水准标尺。读数精度 0.01mm。水平位移观测选用的是全站仪,测角精度 2级,测距 2mm2ppm。4.1.4 测量方法沉降观测采用独立监测系统,严格遵守

23、测量规范按三等水准要求使用美国天宝水准仪(Trimble DINI03)以 BM1 为基准联测 Q1Q23、J 1J10 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再采用其专用平差软件平差而得出各期竖向位移成果。在此基础上,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或隆起变化情况。水平位移观测使用全站仪采用小角度法或极坐标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测出各测点的水平角度或平面坐标,经过计算可得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测试精度、测试要求按国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计算公式如下:(1) 垂直位移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2H iH i,j

24、+1-Hi,jHi,jH bm+(h 后 i,j-h 前 i,j)HiH i式中:H i -各监测点本次变化量Hbm -基准点高程H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高程h 后 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时后视观测读数h 前 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时前视观测读数Hi -各监测点累计变化量(2) 水平位移(小角度法)墙顶水平位移测量按小角度法进行观测。在平行于基坑围护墙延长线上的平面控制点设工作站,取远方 50m 外位置稳定、成象清晰的永久性目标作固定后视方向分别测出各监测点相对后视的夹角,每测回取平均值 A。根据光电测距原理量出测站至监测点边长 L。同一测点

25、相邻两次测角差 dA=Ai-Ai-1,从而计算出该测点本次位移量,从第一次位移量开始累加至本次位移量即为该测点累计位移量。计算公式如下:S i(dAL i)/dAA i,j+1-Ai,j SiS i式中:S i -各监测点相对上次观测的本次位移量 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3Si -各监测点相对初始值的累计位移量dA -各监测点在固定测站上前后两次角度观测变化量Ai,j -在固定测站观测第 i 个监测点第 j 次观测方位角Li -测站至监测点的距离 -计算常数,=206265(3)水平位移(极坐标法)Xi = Sicosai Yi = Sisinai X= X

26、 i- Xi-1Y= Y i- Yi-1式中:Xi,Y i -监测点第 i 次的坐标Si -监测点至测站点的距离a -在固定测站观测监测点第 i 次观测方位角X -监测点 X 轴方向变化量Y -监测点 X 轴方向变化量4.2 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4.2.1 监测目的围护结构的变形通过预埋在桩身外侧土体的测斜孔进行监测,主要了解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围护结构墙体不同深度水平位移变化情况。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44.2.2 测孔埋设利用 30 型钻机在预设的测斜孔埋设位置处钻孔至设计深度 15m,将外径70mm、内径 53mm 的 PVC 测斜管逐节放入钻

27、孔内,顶底密封,接头处用套管衔接并用自攻螺旋拧紧,同时用胶布封闭。测斜管内注入清水,防止其上浮,测斜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有一组垂直于基坑边线。根据基坑设计及监测方案共布置了 14 个监测点位,对应点号依次为 J1J14。4.2.3 仪器和材料采用北京航天工业总公司三十三研究所生产的 CX-06b 测斜仪(图 4-1),其读数分辨率 0.02mm/500mm 。接收仪为该公司的 Data Mate,它可以记录、存储与基坑垂直、平行两个方向的测斜数据,与电脑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利用配套的 DMM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自动生成变形曲线。测斜管选用内径 53mm 的 PVC 管(图 4-2),其外壁有一对凹

28、槽,内壁有二对相互垂直,深为 3mm 的导槽。图 4-1 CX-06b 测斜仪 图 4-2 PVC 测斜管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54.3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4.3.1 监测目的水位测试是通过测量基坑外地下水位在基坑降水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了解基坑围护结构止水效果,以及时发现和防止围护结构渗漏、基坑外水土向坑内流失。4.3.2 测孔埋设根据基坑设计及监测方案按图 4-3 所示在环绕基坑四周每隔 5060m 处埋设一孔,共计布置了 7 个水位观测孔,观测孔号依次为 S1S 7。水位孔深度为6m,用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孔底部以上 4m 处安放 10

29、0mm 的 PVC透水管(图 4-4),在其外侧用铜网包好。然后逐节将水位管插入孔内至设计深度。在透水管的深度范围内回填黄砂,以保持良好透水性,其它段采用回填膨润土将孔隙填实。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孔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4.3.3 测试仪器本工程采用 JTM-9000 钢尺水位计(图 4-5),该水位计上带有刻度,可直接读出水位距管口的距离。4.3.4 测试方法以 BM1 的标高为基准测水位观测孔的标高,采用水准联测各管口高程后,直接用钢尺水位仪测出水位管内管口到水面的高度,从而演算出水位标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初值的测定在开工前 23 天内完成,在晴天连续测试水位取其平均

30、值为水位初始值;遇雨天,在雨天后 12 天测定初始值,以减小外界因素的影响。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6图 4-4 PVC 水位管图 4-3 水位孔埋设示意图 图 4-5 JTM-9000 钢尺水位计4.3.5 资料整理:管口至管内水面的高度即为本次水位观测值。纳入本工程独立高程系统的水位绝对高程为:DS=HSh S式中:DS-水位高程HS-管口高程hS-地下水位高差(管口与管内水面之深度)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74.4. 周边环境监测4.41 监测目的了解在基桩施工、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周边地下管线的垂直

31、位移和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以保证地下管线安全。4.52 测点埋设地下管线垂直位移、坑外土体沉降、周边道路变形,埋设时在设计位置钻孔埋入道钉。根据监测方案,本工程共布置了如下地下管线 9 个监测点:燃 气管 线 监测点编号 RQ1RQ3;给水管监测点编号 GS1-GS3;排 水 管 线 监测点编号 PS1PS3;坑外土体沉降 15 个监测点:T1-1T1-5,T2-1T2-5,T3-1T3-5;具体位置参见附件一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图。4.53 测量仪器垂直位移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 DINI03 配相应铟瓦水准标尺,精度为0.3mm/km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全站仪 MS05A,测角精度为 0.5,

32、测距精度为 0.5mm1ppm。4.54 测量方法垂直位移观测采用独立监测系统,严格遵守测量规范按二级监测要求使用美国天宝水准仪(Trimble DINI03)以 BM1 为基准联测相应地下管线监测点,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再采用其专用平差软件平差而得出各期垂直位移成果。在此基础上,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或隆起变化情况。水平位移观测按二级监测要求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出各测点的平面坐标,经过计算可得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1) 垂直位移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8H iH i,j+1-Hi,jHi,j

33、H bm+(h 后 i,j-h 前 i,j)HiH i式中:H i -各监测点本次变化量Hbm -基准点高程H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高程h 后 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时后视观测读数h 前 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时前视观测读数Hi -各监测点累计变化量(2)水平位移(极坐标法)Xi = SicosaiYi = SisinaiX= X i- Xi-1Y= Y i- Yi-1式中: X i,Y i -监测点第 i 次的坐标Si-监测点至测站点的距离a -在固定测站观测监测点第 i 次观测方位角X -监测点 X 轴方向变化量Y -监测点 Y 轴方向变

34、化量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194.6. 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4.61 监测目的通 过 对 号 房 桩 基 、 临近地下管线沉 降 位 移 监 测 , 掌 握 号 房 、 临近管线在 各 施工 期 间 的 变 形 情 况 。4.62 测点埋设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点埋设时在设计位置钻孔埋入 L 型沉降观测钉。根据监测方案,本工程共布置了 46 个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点:F52F97。具体位置参见附件一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图。4.63 测量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及相应铟瓦水准标尺,读数精度 0.01mm;全站仪,测角精度 2 级,测距 2mm+2ppm。4.64 测量

35、方法采用独立监测系统,按一等水准要求,宜形成闭和或附合观测路线,用精密水准仪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经计算后可得到各测点的沉降或隆起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H iH i,j+1-Hi,jHi,j=Hbm+(h 后 i,j-h 前 i,j)Hi=H i式中:H i -各监测点本次变化量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20Hbm -基准点高程H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高程h 后 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时后视观测读数。h 前 i,j -第 i 号监测点第 j 次观测时前视观测读数。Hi -各监测点累计变化量第 5 章 监测期限、频率和预警值及预警

36、报告5.1 监测 周期监测工作从 2014 年 10 月 12 日开始安装监测桩的测斜管、控制网布设,共计布设位移、沉降监测点 29 个,测斜管 14 根,水位监测管 7 根,周边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点 46 个,至 2013 年 5 月 13 日0.00 结构顶板施工完成,基坑监测工作结束,共进行了 51 次观测。5.2 监测频率根据工程性质、施工工况合理安排监测频率,以保证在经济和安全的条件下准确监测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当监测项目的日变化量较大时,适当加密,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本工程采用的监测频率如下表 5-1 所示 (最终监测频率经与业主、总包、监理及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各项目

37、监测频率 表 5-1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21监 测 频 率监测内容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底板浇筑出0.00墙顶沉降、水平位移移/ 1 次/1 天 1 次/3 天 1 次/1 周墙体测斜 / 1 次/1 天 1 次/3 天 1 次/1 周水位观测 / 1 次/1 天 1 次/3 天 /坑外地表沉降 / 1 次/1 天 1 次/3 天 1 次/1 周号房监测 / 1 次/1 天 1 次/3 天 1 次/1 周临地下管线 / 1 次/1 天 1 次/3 天 1 次/1 周5.3 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依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J/TJ08200120

38、06中相关规定,并参照围护设计说明最终以监理要求执行,本次监测报警值见表 5-2 报警值统计表。监测报警值统计表 表 5-2序号 监测内容 日报警值(mm/d)累计报警值(mm)备注1 墙顶沉降、水平位移 4/5 30/40 设计提供2 墙体测斜 4/5 30/40 设计提供3 水位观测 300 1000 设计提供4 地表沉降 4/5 30/35 设计提供5 号房监测 2 20 设计提供6 临近地下管线监测 2 20 设计提供5.4 应急预案为保证施工安全进行,应建立关于基坑围护及周边环境监测的相关应急措施,主要内容如下:XXXXXXXX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221. 我公

39、司派驻项目部人员 24 小时值守现场,巡视、保护监测点(孔)以保证监测点(孔)的正常使用并能及时发现监测点(孔)的异常损坏并及时修复被损坏之监测点(孔)。2. 对电脑处理的监测资料做合理的备份保护,避免因电脑故障对监测工作造成影响。3. 对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配备备用监测仪器,确保当现场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及时调换,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4. 在监测过程中,当监测点超出报警界限值或发生异常情况时,现场监测人员应进行重复测量,检查确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严格、及时按设计规定的报警值及时报警。5. 监测数据报警时,我们立即与项目监测负责人联系,判

40、断可能存在的险情特征,并对目前的变形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施工技术措施或建议,并入监测报表中一并提交供各方参考。6. 对报警后的相应监测点实施重点监测,适当增加监测频率,观察变形与发展趋势。7.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未预测的险情,我方主动调整监测频率,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第 6 章 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报告6.1 技术要求1. 本工程应加强信息化施工,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2. 监测仪器的选型,结合仪器只在地下基坑施工期内使用的性质,同时考虑测量可能需要的最大量程选择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XXXXXXXXXXX 地块

41、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233. 仪器安装埋设前要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报告和埋设要求做好埋设准备。4. 设备埋设时,核定传感器的位置是否正确,埋设的准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按监测的位置和方向正确埋设传感器。5. 所有监测点安装埋设完成后,及时绘制监测点位置图,并加强对现场测点保护,以防监测点被破坏。6. 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加强监测。监测数据未达到报警值期间,应向设计单位每周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包括每天的监测数据及周报),监测材料上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7. 监测数据如达到

42、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顺利进展。8. 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后方可进行计算,并绘制观测读数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监测工作贯穿基坑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备齐后,应向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各方提供完整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电子版文件。6.2 监测精度在监测工作中,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J/TJ0820012006中相关规定,监测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 基坑围护桩体测斜误差0.5mm;2. 平面位移监测误差1mm;3. 沉降位移监测误差0.5 mm;4. 地下水位测量误差1cm。XXXXXXXX

43、XXX 地块项目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监测报告246.3 质量保障措施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配备有经验、有专业技能的组织管理者,做到快速、准确、及时提供监测信息。2. 有效的工作程序: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从现场数据的采集、工况信息收集、数据综合分析到形成成果报告。3. 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监测信息的准确获取只是工作的一个部分,还必须将获得的重要监测信息及时上报到相关单位,以便综合分析,为快速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主要是与业主、监理、施工方及相关单位建立一一对应的信息互递,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及时进行沟通。指定专人负责,做到资料交接清楚。4. 技术保障:监测报告需经有关单位进行评审,评审通

44、过才可执行。监测过程中,从测点埋设、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提交等所有过程严格执行我单位的监测工作作业指导书,严格遵守国家及当地的各项技术规程、规范。5. 仪器保障: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全满足工程监测精度要求,并经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检定。6. 现场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进场开展监测工作前,主管领导对项目部所有成员进行详细技术和质量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职责。7. 监测报表提交前,需经现场监测人员自检,项目负责人复检,检核无误方可提交。8. 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质量自检,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抽检。同时接受现场业主、监理的一切监督。9. 准时参加工地各项会议,积极加强与各参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监测现场所有来往文件按规范格式作好书面签发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