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第10节外国美术史教案.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09909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10节外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第10节外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第10节外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第10节外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第10节外国美术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0 课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一、 教学目标通 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 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 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二、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三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领会

2、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四、教学思路(一) 、简要介绍了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 ,使学生对人类早期绘画的基本面貌有所了解。(二) 、对古埃及壁画的基本特征、独特的人物造型样式作简要介绍,图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 ,并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图示朝贡者一画,使学生对此有所认识。(三) 、在本课所占比重最大。重点介绍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2.17 世纪荷兰绘画;3.17、18 世纪西班牙绘画;4.19 世纪法国绘画。3.1、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

3、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 。3.2、突出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列举了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 ,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并图示风景画埃克河边的磨坊及伦勃朗、鲁本斯、哈尔斯的肖像画,引起学生对这几位大师艺术的关注。3.3、重点论述了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和哥雅的艺术,分析了纺织女 、1808 年 5 月 3 日的枪杀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并辅以委拉斯凯兹的大宫女和哥雅的自画像 、 着衣的玛哈 ,使学生能加深对两位画家绘画艺术的认识。3.4、首先对 19 世 纪法国绘画

4、发展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其有宏观的把握;其次分析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车厢 ,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浪漫 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差异,并图示达维特的马拉之死 、安格尔的泉 、莫奈的印象日出 、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以便学生领略 19 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四) 、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浮世绘版画,图示并分析了印度的持莲花菩萨和日本的三美人图两幅作品,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五、教学过程一、 人类最早的绘画人类最早的绘画要追溯到距今 15000 年至 20000 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代表:19 世纪在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和西

5、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发现的精彩洞穴壁画作品.(图片欣赏)分析壁画内容: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鹿等一些动物,用粗放简率的线条勾勒出动物的动态轮廓,形象写实、生动.不仅如此,他们还使用一些矿物颜色(红、黑、褐、紫等颜色)对图画进行涂染.充分体现了人类早期绘画的水平.二、 古埃及绘画首先提问同学们:想到埃及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来历:古埃及高度集中的集权政治体制,法老被视为神,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法老生前就开始修建金字塔作为陵墓,死后,他的尸体就制成木乃伊,存放在塔内,以保持他永恒的存在,最大的金字塔是吉萨地区的胡夫金字塔 .高约 150 米,也是

6、现存最早的,因为古埃及人特殊的生死观念和宗教信仰,他们绘画主要依附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为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是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 ,如同雕塑,也是为“来世”永生服务的,特殊的生死观念:人的现世生活只是生命存在的一个阶段,人死亡以后,灵魂会进到另一个世界里,在那儿他们需要有一个稳固的立足地,所以就建起坚固的陵墓,并在墓室里画上精美的壁画,使灵魂获得永恒的安逸和幸福欣赏图片三个乐女描绘的是三个乐女演奏乐器的情形。画面左侧的乐女在弹竖琴,中间的裸体乐女正拨动诗琴,右侧的乐女吹双 笛。乐女们的造型虽然依照埃及艺术独特的正面律的样式表现,但是仍生动地描绘出乐女们不同的动态、神情,

7、突出少女身材的修长、优雅,彼此呼应,耐人寻味。 乐女的肤色为黄褐色,与白色的裙子、深蓝色的头发及各式饰物相配,既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 3000 年不变的造型规范,即表现人物形象古埃及绘画特点:人物的脸成正侧面,眼睛呈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呈正侧面,画面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三、 欧洲绘画1、中世纪欧洲绘画2、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3、17、18 世纪欧洲绘画4、19 世纪的欧洲绘画1 中世纪欧洲绘画中世纪是指: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时期由于古罗马帝国的分裂,社会混乱动荡,而基督

8、教在这次灾难中幸存,教会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权威和组织者,绘画只能依附于宗教而存在,于是出现的绘画都是以宗教题材为主,多以描绘基督、圣母等,也突出体现了神权的至高无上,人的精神受到压抑,于是一种非写实、平面化的绘画风格成为主流,图片欣赏(并简单的分析说明)2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 (1417 世纪)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文化思想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并逐步蔓延到欧洲各国, “人文主义” 是这次运动的主要思想,人们开始崇尚科学、探索自然与生命,人成为了万物的尺度、宇宙的中心,绘画也摆脱了宗教的桎梏,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都被加以应用,并不断的成熟,三大画派:佛罗伦萨画派:马萨乔、

9、波提切利、美术三杰 威尼斯画派:乔尔乔涅、提香、(了解)尼德兰画派: 凡 埃克兄弟、勃鲁盖尔(了解)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 1477 年,直径 135 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 波提切利(意大利)圆形画面上六位天使手捧赞美诗,簇拥着圣母子,在歌唱。画面中心的圣母神情庄重、安详,圣婴天真、可爱,画面洋溢着温柔、祥和的气息。此画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 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

10、的宗教气氛。波提切利(14451510)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 。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此画中的圣母也不例外。圆形画是由波提切利的老师利皮(14061469 年)首创的,波提切利充分运用这一新的画幅形式,创作了大量主要适于私人供奉的圣母像。岩间圣母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 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 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

11、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 年,长 113 厘米,宽 66 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此 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 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 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

12、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 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乔尔乔涅、提香、凡 埃克兄弟尼德兰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油画的发明者,来欣赏他们的作品3、17、18 世纪欧洲绘画17、18 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油画材料的拓展和技法的完善做出了不懈努力,同时绘画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出现了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等,其中荷兰的风俗画和西班牙的肖像画最为代表委拉斯凯兹(16001660)是 17 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作风,擅于描绘西班

13、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上至国王、下至侏儒都被他表现得恰如其分、个性鲜明。纺织女(油画,1657 年,长 289 厘米,宽 220 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纺 织女 ,又名帕拉斯与阿拉喀涅 ,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画面前景光线昏暗,五位织女正在紧张地工作,左边的老年女工在 纺纱,她身后的年轻女工正拢起厚重的帷幕,似乎与老妇人说话。画面正中逆光下的女工正收拾地上零乱的物品。画面右边的女工是画家着力表现的对象,一位正将 装着线团的篮子放下,一位正从织机上解下线团,光线照在这位白衣绿裙的青年女工背部,健壮而匀称的身体得到完美的表现。五位女工有

14、老有少,暗示着皇家纺织 厂的女工们将青春与生命都消耗在这昏暗的纺织作坊中。画 面正中的背景是内室中三位贵妇在欣赏壁毯,壁毯图案表现的是罗马神话故事: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别称)嫉妒擅长织绣的少女阿拉喀涅,与其比赛败北后, 一怒之下,施法术将她变为蜘蛛,罚其终生织绣不息。将背景中壁毯的故事与前景中的织女联系在一起,更能体会到画家创作这幅作品的深意。委拉斯凯兹身为皇家 织造厂的艺术总监,对织女们的生活相当了解,这也是他创作出如此感人的作品的原因。画家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大宫女(油画,1656 年,长 323.1 厘米,宽 280.4

15、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大 宫女又名宫娥 ,是委拉斯凯兹在担任宫廷画师期间创作的,是一幅生动的宫廷风俗画。表现小公主玛格丽特在宫女们的簇拥下来到王宫内,画家正在为国王、 王后画像。画中美丽的小公主好像正向父母展示她的新衣裙。她右边的宫女正跪着给她献茶点,左边的宫女在向国王和王后行礼。画面人物众多、各具特色。画家通 过描绘这一宫廷生活细节,既表现了皇家气派,又传达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在构图和光的表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因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鲁本斯(15771640)是 17 世纪佛兰德斯(今比利时及其周边地区)画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 17 世纪画坛上最伟大的

16、天才画家。他往往以对比鲜明、饱满热情的色彩描绘人体、肖像、风景等,画面动感强烈,气势宏大,极具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有劫夺柳西波斯的女儿 、 玛丽美第奇的生平等。此画是鲁本斯肖像画的代表作,描绘的是他第二个妻子海伦芙尔曼的姐姐。作者充满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这位年轻女子的美丽容貌和生动的表情,肌肤的细腻与服饰的华丽均得到完美的表现,令人赏心悦目。哈尔斯(约 15811666)是 17 世纪荷兰画派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他在肖像画中描绘了荷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对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的表现最为传神,善于捕捉人物的瞬间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色调鲜明,笔触轻快。这幅肖像画生动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作风,是欧

17、洲肖像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吉普赛女郎(油画,1625 年,长 58.1 厘米,宽 52 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哈尔斯(荷兰)伦勃朗(16061669)是 17 世 纪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他对欧洲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在肖像画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他善于在肖像画中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多 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法绘画,画风严谨、细腻。此画鲜明地体现了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格,准确刻画了中年男子沉稳、刚毅的面貌,头盔上的光亮与处于暗部的面庞形 成对比,金属的光泽与质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出色的绘画功力。苏珊娜芙尔曼像(油画,1631 1632 年,长 79 厘米,宽 54

18、 厘米,英国伦敦国立画廊藏) 鲁本斯(佛兰德斯)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 1670 年,长 101 厘米,宽 82.9 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 雷斯达尔(荷兰)欧洲风景画在 17 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 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 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

19、一幅和谐的画 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 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 年,长 45.4 厘米,宽 41 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 维米尔(荷兰)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此 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

20、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 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 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这类风俗画主要是满足荷兰市民阶层的需求,画幅尺寸不大,内容贴近生活,适于普通居民室内陈设。4、19 世纪欧洲绘画19 世纪,工业化时代到来,人们生活水平,审美需求都发生着变化,欧洲的绘画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而法国绘画在这个时期更为令人瞩目。马拉之死(油画,1793 年,长 162 厘米,宽 1

21、25 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 达维特(法国)达维特(17481825)是 18 世纪后半叶至 19 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此 画是作者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创作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肖像画。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因身染湿疹,常在浴缸中水疗。女保皇党分子夏洛 蒂以向马拉申请救济为名,潜入其浴室,用匕首将马拉刺死在浴缸中。作者在马拉濒死前到达事发处,目睹了这一惨景,后应公众请求,完成了这幅杰作。画面构图 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

22、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1808 年 5 月 3 日的枪杀(油画,1814 年,长 345 厘米,宽 266 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 哥雅(西班牙)作者表现的是 1808 年 5 月 3 日法 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 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还创作了与此画内容紧密相联的1808 年 5 月 2 日的起义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 年

23、,长 325 厘米,宽 260 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德拉克洛瓦(法国)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 1930 年 的法国“七月革命”。当时法国波旁王朝倒行逆施,无视人民民主权利,激起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巴黎爆发了市民革命。德拉克洛瓦在这幅画中,描绘象征着正 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 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法表现的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意义。此 画能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还在于作者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一是成为整个

24、金字塔形构图顶端的三色旗,其上半部分冲出画面,这就加强了整个画面人 群前进的动势;二是前景中的横尸与前进的起义者也形成强烈对比;三是画面色彩鲜明,主色调是由红、白、蓝三种颜色决定的,这也正是法国国旗的颜色。德拉克 洛瓦非常巧妙地使用了这些色彩,将它们几乎融合在空气之中,使画面充满了耀眼的光辉三等车厢(油画,1864 年,宽 65 厘米,长 90 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杜米埃(法国)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 ,如同擅于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 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而

25、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各阶 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个性鲜明。 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 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杜米埃还创作过一幅名为高级车厢的作品,画中绅士、贵妇的面貌也表现得十分传神,与此画相对照,可以更进一步地感受到画家慧眼独具、出手不凡。印象日出(油画,1872 年,长 65 厘米,宽 50 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 莫奈(法国)莫奈(18401926) ,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

26、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色彩的交响。四、印度、日本的美术1、 印度提问:印度给大家留下的是什么印象?西游记 (佛教与中国)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绘画内容多以佛像题材为主,持花菩萨(壁画,阿旃陀石窟第 1 窟,约 580 年) 印度印度佛教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有“印度的敦煌”之称,约半数石窟绘有壁画,描绘佛教故事、人物等,反映了印度社会风情和审美观念,享誉世界。其壁画分为两期,前期约作于公元前 2 世纪公元 2 世纪;后期约作

27、于公元 450 至 650 年间。第 1 窟壁画是阿旃陀后期壁画中保存最好的壁画之一, 持莲花菩萨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位于此窟内部后壁佛龛的前室左壁。菩 萨体态丰满、身体扭转,曲线结构明显,具有女性化的特征。这是印度艺术中人物造型常见的形式,较为肉感,体现的是世俗的审美趣味;而菩萨的表情却是超凡脱 俗的,悲天悯人,与佛教精神相吻合。画家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作者还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菩萨的肤色浅淡,身边是肤色黝黑的公主,周围持拂坐者、爱 侣、孔雀、棕榈、山石等,色彩斑斓,构成纷乱扰攘、繁密幽深的背景,很好地烘托出菩萨的处乱不惊、静思冥想的出尘之姿。 2、日本 日本 616 世纪的绘画受中国

28、画影响,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到 16 世纪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迅速发展,使得描绘江户地区的市井享乐生活的风俗画浮世绘出现了,浮世绘题材为美人、能乐舞伎、后来又加入了风景画,浮世绘的创始人菱川师宣,它分为木版画和肉笔画两类 三美人图(浮世绘版画) 喜多川哥磨(日本)喜多川哥磨(17531806) 是日本浮世绘的杰出代表,擅长美人画。多采用特写式的布局,即头部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着重描绘美人的面部特征,这种形式的美人画被称作“大首绘” 。 三美人图是喜多川哥磨“大首绘”式的美人画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其绘画作风细致、华丽,具有浓厚装饰意味。画中的三美人均纤眉、细眼、小口,是当时日本 美人

29、画中典型的美人形象,反映了日本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日本浮世绘版画受中国明清时期民间版画的影响,二者技艺上有相通之处,均以线勾勒形象,平涂设色,体现了东方绘画的特点。 朝贡者(壁画,公元前 18 世纪 )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先民早在公元前 4000 年 就已在造型艺术方面有所建树。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浮雕与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处理有着与埃及人相近的特点,即采用正面律,人物的比例大小也与身份地位相 关,只是在一些细部表现上有所不同。此画中的朝贡者头部即为正侧面,而眼睛却是正面形态,但其发型和胡须的样式区别于埃及人。这有力地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 尼罗河流域的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最后总结:一、人类最早的绘画二、古埃及绘画三、欧洲绘画1、文艺复兴欧洲绘画(拉斐尔、凡 埃克兄弟)2、17、18 世纪欧洲绘画(荷兰的风俗画贡献突出,维米尔)西班牙肖像画委拉士开兹、3、19 世纪欧洲绘画,法国绘画成就最高(古典主义达维特)浪漫主义戈雅、德拉克罗瓦写实主义杜米埃印象主义莫奈四、印度 佛像画和日本 浮世绘板书:第 10 课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一、人类最早的绘画二、古埃及绘画三、欧洲绘画(重点)四、印度、日本的绘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