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鄂州地域文化作业.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909789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州地域文化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鄂州地域文化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鄂州地域文化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鄂州地域文化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鄂州地域文化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家乡地域文化的调查报告2012 秋网页设计 学号 1244201450916 皮正加鄂州曾经就是一个小武汉,1983 成立地级鄂州市时,地理格局和武汉相当类似,鄂城,相当于汉口,黄州相当于武昌,而樊口相汉于汉阳。三者之间由长江和长港相隔。过了二十二年再看,黄州成为鄂州一部分不过三四年的事,据说黄冈地区出来的老将军们不能接受黄州这样一个上千年来的黄冈地区的政治中心成为鄂州一部分的事实,87 年黄州又回归黄冈县,但鄂州的名字却被保留下来,剩下凡口和鄂城,而凡口现在地位日下,破败不堪,成了鄂城独大。如果当初黄州没有被划出?如果凡口受到重视?太多的如果没有意义。就像当年一样。 当年春秋时鄂州称为鄂

2、国,面积不详,后来鄂国被楚国所灭,成为鄂王的封地,附属于楚国。秦统一全国后,鄂州一直为县治,史称鄂县。到了三国时,鄂州的地位达到了历史上的颠峰,公元前 221 年左右,孙权将吴国的都城从建邺(今南京)迁往鄂州,改鄂州为武昌,以“以武而昌”之意。今天,鄂州还留有不少当初孙权的遗迹,比如西山上的试剑石,莲化山上的吴王避暑宫,最重要的是武昌城。武昌城在西山脚下,现在已经留在了地面之下,快速的城市建设使吴王城已难寻其址,至今只留下当初护城河的一段,称为壕塘,这个地名鄂州人应该很熟悉,大致在鄂城通用机械厂后面,那里原来是一块菜地,多年没有去过那里,现在不知如何。吴王城虽然不在了,当初的繁华也随风散去,当

3、时的武昌辖现在大冶、黄石、江夏、九江的一部份,成为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城市,政治和交通的中心,这也是一段如梦般的经历。从此,鄂州的地域一再缩小,大 YE县、武昌县、阳新县相继成立县治,鄂州的地盘一再地压缩,到了 1984 年,鄂州市左岭镇划归武汉市,鄂州剩下的面积只有 1504 平方公里。现在的鄂州是是湖北省 17 个市州林区中,面积是最小的一个,小于神农架、潜江,只和湖北省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相当。当初左岭划归武汉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葛店化工厂对周边湖泊的污染,两市的关系非常紧张,后来由国家出面调和,投资了上亿元(在当时也了不得了)在鄂州境内建了一个污水处理的氧化塘,前年还看到左岭镇街上挂有一个“鄂

4、州市鸭儿湖氧化塘管理站”,现在的结果是葛化的污水经处理排往长江,氧化塘成为摆设。稍有些年长的人应该记得,当时附近的农民到处卖鱼,都很怪异,头大或肚子特别大,很畸形,我亲眼见过。 鄂州被称为百湖之市,剩下 1504 平方公里以后,减去近四百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真正的陆地面积只剩下一千平方公里出头。 原来鄂州到武汉是件很麻烦的事,坐火车,然后近两个小时到大东门,大东门当时的繁华和现在不可而语,记得很久以前我家做新房以后,有几块玻璃做的挂图,一张是大东门的风光,一张是武昌火车站,还有一张是武汉长江大桥,其他的就不太记得了。只记得离武汉好远。结果武黄高速公路一修通,离武汉一下近了。鄂州这时才发现旁边武

5、汉,这座华中最大的城市竟然离这么近!一个庞然大物就在旁边。但老实说,92 年第一次到武汉,武汉给我的感觉并不太好,也许是因为期望值太高,只是觉得比鄂城大多少倍,再就是晴川饭店那幢建筑感觉好高,再没有什么印象,黄鹤楼上看去,到处都是三四层的民房,一眼望不到边。我以前一直不知道鄂城原来叫过武昌,总觉得武昌这个地名应该是武汉的,后来才发现武昌竟然是鄂州叫了一千多年旁落武汉的。在民国后,中央国民政府对行政区划上同名的县市都进行改名,当时湖北有两个武昌县,一个是现在的鄂州,一个是现在的江夏区(当时县治在现在的武昌),结果鄂州的武昌县撤了,改名寿昌县,还没改二三年,却发现浙江也有个寿昌县(可见民国的办事效

6、率,寒!)只得又重新换名,把一千多年没用的“鄂”字搬了出来,按照流行的做法,加个“城” 字,成了鄂城县,这样县治所在地成了鄂城。 小时候去鄂城,街道很窄很小,只有一条武昌大道,再逛的话就是往北的古楼街、建设街、十字街。当时的古楼街最繁华,两旁都是二三层的青砖房,都是买小东西的地方,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城市小到什么程度呢?同村的两个人去鄂城,绝对能在街上碰见,那时大概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可以说,我是见到鄂城变大的,后来的南浦路,再就是文星路,城市的框架就慢慢地南移,再后来是凤凰路,古城路,再后来就是滨湖北路现在好多路我都搞不太清楚了。但鄂城的重心依然在老城区,小小的四平方公里里挤下了整整 16 万

7、人!人口密度在全国也应该可以排上号了。 鄂城县在解放后,可以说成了一块饼,曾经成立过大冶专区,划归过咸宁行地区署,但管理鄂州最长的应该是黄冈地区。小时候看的报纸是黄冈报,黄冈科技报,父亲最爱看参考消息,那时我怎么也看不懂。然后有一天,黄冈报一下变成了鄂州报,我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说鄂州不属于黄冈地区了。那时候不懂这些事情,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按理说,当时成立地级鄂州市加上黄州也不太够格,在后来黄州划出来之后,城市面貌虽然有了改变,但城区人口不足二十万,只有十六万。当时好长时间街上的条幅都是:把鄂州建成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而奋斗,很搞笑。更搞笑的是鄂城与黄州合并时取名各选一字为鄂州,而古鄂州却正

8、是指现在的武昌(古鄂州)!互相调了位子。 1991 年上初中以后,发了一本乡土教材,叫鄂州地理,看了之后才对鄂州有个大致的了解,里面说什么凡口电排站单机容量东南亚最大,鄂钢的弹簧钢板产量全国第二等等,然后说到 1995 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要达到二十亿(不是 GDP,那时还没有用 GDP 核算经济指标)。到了去年,工农业总产值大概已经突破二百亿了,而 GDP 接近 142 亿。人均 GDP 在湖北省仅次于武汉和宜昌,排第三位,后面再是黄 SHI 和荆门。 在九十年代末期的时候,鄂城死气沉沉,看不到什么变化,只是到了前年的时候才开始有点起色,这两年更是飞速,半年不回去就变一个样子,特别是城区突破

9、了洋澜湖,那边大片的房子在修,和道路同时建设。作为一个鄂州人是应该自豪的,鄂州凤凰广场就是放在武汉也不逊色,周边的景色也算不错,洋澜湖经过整治,周边的景色也可以和东湖一较高下,只是没有东湖的大气的浩缈,但更精致。但老城区的拥挤还是依旧,环境还是不容乐观。现在的鄂州已经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了,应该更有作为一些。在我去过湖北各地的农村,以农村的富裕的话,除了荆门可以一比以外,其他都一般。事实上,鄂州也是和荆门同等的城市。湖北的中小城市都是依托一些大企业发展起来的,荆门的石化厂、热电厂,鄂州的鄂钢,潜江的江汉油田等,鄂钢对鄂州的影响巨大,可以说鄂钢成就了这座城市,鄂州的两条主干道,武昌大道(全长近七公

10、里)和江广路(全长近十公里)都是围绕着鄂钢展开的,鄂钢正在市区,限制了城区向西的发展,也限制了鄂钢的发展,鄂钢现在依托武钢的资源,正在华容区的段店镇规划一座二百万吨的新工厂,现在正在当地抓紧鄂钢工业港的建设,现在的城区基本向南和向东发展,一日之间,泽林和新庙都纳入了城区的范围,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从鄂城到泽林(就是现在的江广路),小时候记得的是一条很远的柏油路,现在却成了刷黑的六车道的主干道,两旁的城市建设让人都认不出来。而新庙,原来去同学家玩时是狭窄的小路,现在也通了四车道的水泥路,那里武钢球团矿厂大片平整的土地,旁边不远是拆迁农民的住房小区,一大片,很漂亮。鄂钢大门的厂标已经成了武钢的厂标

11、。而程潮铁矿,是武钢现在在国内最大的矿山,现在属于武钢矿业公司,有两个舅舅在那里,小时候记得去铁矿阅览室看报时,里面的报纸却是武汉晚报,长江日报,却没有鄂州报的影子。城市建设和青山类似,很好的绿化,一样的垃圾桶,那时的职工一下班就去踢球,铁矿的待遇很好,记得那时每位职工一到暑期就发凉棒票和汽水票,汽水是武钢自己的饮料厂产的,回想起来,味道不下于现在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去年去武钢办点事时一位女会计拿了一瓶我喝,觉得味道和又往大不相同,伤感。有个舅舅原来答应把我带下矿井的,说穿着工作服,装作一位职工很容易就下去了,结果至现在都未能如愿,很可惜。程潮铁矿的生活区在离泽林二三公里的山里面,依山而建,

12、居住了上万人,狭窄拥挤,子弟学校有一个很大的足球场。现在鄂州正从泽林立交那里修一条四公里的城市干道进去,不久将会融入市区,从那里坐公汽到鄂城只需一块钱。 鄂州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冶金工业和建材工业在工业这一块占据很大的份量,但在鄂州,山清水秀,得益于多年来一直关闭五小的工业企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在葛店,鄂州希望能在这里在高科技的领域也能展开拳脚,一批武汉的高科技企业,像武大弘元,湖北化学研究院,武大新材料,712 所,湖北晨光,春天药业,人福科技,还有英国趋势科技,湖北浩信药业,盛阳卫星等等都落户在这里,葛店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高科技企业二十多家,每年产值近三十亿元。在葛店,投资近四十亿的

13、鄂州电二期厂正准备上马,已经签定了投资协议,只等国务院办公会同意开工。 鄂州越来越多地打上了武汉的印迹,在华容区尤为明显,在华容和葛店这两个镇上,车牌基本上都变成武汉的了,问了一位相关的人,他说是在武汉上牌便宜,甚至还有在黄冈上牌的,在程潮铁矿那里,还有上黄石车牌的。这就是鄂州,西边不远的就是庞然大物武汉,南下不到二十公里就是曾经湖北的第二城黄石,而北面隔一座长江大桥就是七百多万人口的黄冈的政治中心黄州。很难想像在这夹缝中的面积最小,人口仅 103 万人口的鄂州在这其中是如何立足。但目前看来,鄂州政府的眼光还是比较长远,思路也很明晰,就是依托武汉和黄 SHI(但绝口不提黄州,很奇怪),在西部的

14、葛店开发区,要与武汉的东湖开发区融为一体,并且提议建一条从中国光谷到中国药谷的城市干道,全长十四公里,从江夏的南中环至葛店大湾。鄂州境内三公里,武汉境内十一公里,马上得到武汉的响应,今年就会动工,如果说不到 10 个月的时候看到鄂黄大桥的南端连接线十二公里一下就建成一条一级公路(与此同时,黄冈把北端连接线的国债拿去建了东方广场,被国家审计局捅了出来),我相信这条公路也将在一年之内完工。而在东部的花湖镇,成立了花湖开发区,和黄石城区融为一体,去年经过那里时发现那里正在建大市场,还有住宅小区,应该对黄石人还是有诱惑的,毕竟中间和黄 SHI 城区只隔一条马路。 所以说鄂州的城镇发展没有什么地域之分,

15、鄂州也就一个县的市域面积,不实际就会被某一方面吃掉,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不像别的地市今天纠缠着分家,那家县市要求省直管,减少了许多阻力和内耗。前天经过葛店开发区时,巨形广告牌上的邓小平挥手像被“坚持经济建设不动摇”等两排大字替代,再不远,就是 712 所正在建设的工业园,而在开发区的北面,近二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推平,可以预见将会有大量的工厂要进驻,现在正在装各种地下管道。鄂州的发展思路可见鄂州当前的务实,而不是抱住主城区不放。而华容镇,那天在楼顶上看去,已经是一座小城市的规模,不远处是正在兴建的华容火车站,钢架结构,也很壮观只是规划落后,整个城市的配套设施不齐全,任重道远。在武汉提出建议武鄂高

16、速公路以后,将会从武汉火车站(天兴洲大桥南端)建一条高速通往葛店,而鄂州马上经过不懈的争取,把这条高速公路准备通往主城区,已经找好了投资商,各项测量勘探正在进行之中。鄂州市政府的想法是把华容区和梁子湖区和武汉建成半小时经济圈,而主城区建成一小时经济圈。这种务实的做法必然会得到回报。 鄂州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列在湖北省第三位,次于天门和武汉。绝对额超过很多大过 N 倍的城市。没有理由不说,在人均投资上,在单位面积的投资上,鄂州的变化将会令人更加刮目相看。 但假如说鄂州人愿意鄂州并入武汉那就错了,虽然鄂州很小,但从车牌来看,从原来的湖北 36(原来每个县一个号)变成了鄂 G,也证实了鄂州的发展

17、。鄂州的区号 0711 是中南第一区号,也就是说除了武汉和广州,后面的第一个号就是鄂州的区号。现在鄂州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直逼近七百万人口的黄冈和荆州,各项经济指标的速度也在全省前列,鄂州以小的面积和人口,完全还可以向上,超过一部分兄弟地市。但鄂州人好像并不在意谈这些政治经济话题,在鄂州本地的论坛上,旅游出行总是他们最热心的话题,和黄州、黄 SHI、武汉的网友,今天这里聚会明天那里游玩,再就是玩摩车的。离武汉最近的葛店,甚至比离鄂州还近,也没有听说谁谁要闹着要进入武汉市的,只是觉得打电话不方便,在九十年代,曾经有过葛店划入武汉的传言,但不久就没有人再提起。走在葛店的街上,一不小心

18、就会碰到一位说武汉话的人,而在鄂州,银行、医院里很多人都是一口汉腔。而在武昌,鄂州人更是多得不得了,很多华容葛店人在武昌谋生,早上坐车来,晚上坐车回去,完全把武昌当作自己的花园。毕竟从武昌至华容葛店的客车达到了 60 多辆,几分钟就有一班从武珞路和珞喻路上走过,比一般的公汽线路发车还密集,也是按站停靠(交警好像睁只眼闭只眼),不过车容车貌有些令人汗言。鄂城至黄石的车,最密集的线路应该是鄂城至铁山,铁山人购物好像更喜欢来鄂州,在铁山人的口碑中,鄂州的城建超过黄 SHI,这一点铁山人功不可没,由于程潮铁矿离大冶铁矿太近,两地的人来往实在是太密集。至黄石主城区的线路有两条,一条是走鄂燕公路的北线,还

19、有一条是从泽林立交上武黄高速,按理程来说车票贵了些,比武昌至葛店同等的距离贵了几倍。鄂州的语言也处在几大方言区的交汇点上,鄂州被划分为江淮官话区,而武汉则是西南官话区,而黄石的大冶和阳新则属于赣方言区。鄂州话有些特别,不像黄冈话有卷舌音。鄂州人很拐(冲),所以很少发生官欺民的现象,有时候鄂州的发展操之过急,比方说梁子湖的长寿岛事件,不过是个善意的谎言,至少梁子岛上的人因此得益,农民收入甚至超过很多发达乡镇。有时候鄂州政府拿市民也没有办法,比方说的士降价,鄂州的起步价是 5 元,超过黄 SHI 和黄州,市政府准备把的士价降下来,结果开的士的把车都开进市政府,罢工,没办法只得取消才出台的规定,而像

20、禁麻这样的事至今也没有压下来,也不知是好是坏。像华容葛店这一带,可能接近武汉的原因,只要市民有什么不满的,就会打电话给楚天都市报,所以楚天在这里很有市场,像哪个中学多收了多少钱,个巴士涨价,哪家小学办培训班收钱,都会有人捅向楚天都市报的记者,效果的确很好。 华容人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总是带着微笑,在全省和全国很少看到。在路边的小店,还有路上的行人,经常带着笑,让人感到亲切。而泽林人总给人一种凶巴巴的样子,大概是财大气粗,太和人语言靠近赣方言,语言总是让人取笑,但绝对是一种善意的,太和那边的人很善良,很朴实。多年没有去过梁子湖区了,那边的情况真的是不熟。鄂州有三个区,鄂城区和华容区,还有梁子湖区,原

21、来还有副县级的长港管理区,去年已经撤了,成立了长港镇,划归鄂城区,长港镇的人,可以按照农场改革的一些规定,可以买养老保险,像五十岁左右的人最划得来,只要交二千多块钱,到退休年纪之后就可以每月领三百多元的钱。经济的发展自然是居民得好处,不知道其他农场的改革如何。其实鄂州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把葛店开发区和华容区合并,或者两个牌子一套班子,把在庙岭的红莲湖旅游渡假区也纳入进来,这相当于在不到三十万人口的县级区有近三套县级班子,完全可以合三为一,成立葛店开发区,行使县级区的功能。鄂州市今年下了一个文件,要求把华容区代管葛店开发区的各项职能全部下放给葛店开发区,这样虽然给了葛店更大的权利,但增加了行政成本

22、。其二是把正在修的华容收费站给拆掉,不要因为一座收费站挡住和葛店和华容的融合进程,这座收费站原来被拆了,不知道为什么又开始建了。其三是把凡口的地位提升,虽然一直把长港大桥的修建提上日程,但好像一直没有动工,把凡口至杜山一带建成轻工业基地,现在也初具雏形,然后把凡口收费站也拆了,真正做到鄂州境内除了高等给公路和大桥,不再有收费站(原来记得太和有一座,不知道拆了没)。其四是把城区的出口立交不要放在泽林,那样拉远了武汉与鄂州的距离,应该放在路口或蒲团,可以近十几公里。 毫无疑问,鄂州正在武汉化,在鄂州的街上,很多中百小超市,武商的量贩店在鄂州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大概在深圳万联之后排第二,500 强的

23、易初莲花超市正在凤凰路那里动工,挖了一个很大的坑。鄂州的社零总额的增长速度去年是全省第二位,次于随州,今年上半年是全省第一,可见鄂州的商业发展速度,武汉的商企应该在鄂州更有大的作为。在鄂州电视台上,经常是武商亚贸和中南世纪购物广场的广告,还有汉口一家珠宝商也经常打广告,心想何不来鄂州开分店? 鄂州的速度在统计分息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总是拿出来与武汉和黄石相对比,竞争和合作,永远是互不对立的两面,不论如何,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大,鄂州离武汉还会更近,离黄石还会更近(离黄州不能再近了,如果再近估计就是长江变窄),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下,如果何其他城市相合作,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相信鄂州的领导有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像以往一样,只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武汉城市圈各地市并不是和武汉这个 1的合作,8 之间也应该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和方式,鄂州完全可以在这方面站上前台,考察一下黄石,还有咸宁,还有黄冈,探讨一下合作的方式。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大树底下不长草,完全取决于你是以一种悲观的态度还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夹缝中的鄂州应该能给一些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