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补色的视觉原理1.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909597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色的视觉原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补色的视觉原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补色的视觉原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补色的视觉原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补色的视觉原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补色的视觉原理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视觉与色彩当眼睛接受光的刺激时,眼睛的生理结构特征会影响到人对色彩的感觉,也就是说,人眼感觉到的色彩未必与客观存在的物理光色相符。这属于色彩物理性质之外的色彩视觉生理特征。人们说颜色会“诱骗”眼睛,此话有些不公,实际是眼睛自己有“过失”。1、眼睛:具有光学系统的特殊器官。角膜、房水、晶状体与玻璃作为屈光介质,象透镜那样,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如同底片上的感光乳剂,分别接受彩色与明暗的光剌激。视网膜内层含有神经节细胞,与视神经相联,负责把光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脉胳膜上布满了黑色的色素细胞,起着吸收外来杂散光

2、的作用,消除光线在眼球内部的乱反射。瞳孔的张缩就象照相机上光圈的调节,以适应光线强弱的变化。2、眼睛对明暗的适应:当我们从昏暗的室内突然到阳光照射下的户外时,觉得十分刺眼,但过去几秒钟就觉得适应了,可以正常地观察物体。如果从亮处走进光线很暗的屋子里,会感到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过几分钟后,眼前的东西又清晰,这说明眼睛能够自动适应光线的变化。眼睛对明暗的适应能力主要取决于视觉的二重性功能。在视网膜上,有两种感色细胞,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椎体细胞密集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呈黄色,称为黄斑。黄斑中心凹陷,称为中央窝,是视觉最敏锐的部分。椎体细胞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可以分辨颜色细微的变化,辩认物体的细

3、节。离开中央窝,椎体细胞的数量急剧减少,视觉敏锐度也随之降低。由于视网膜中央椎体细胞适应明亮条件下的视觉,因此称为“明视觉”。杆体细胞只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起作用,并且只分辨明暗,不分辨颜色。在中央窝处,几乎不存在杆体细胞;离开中央窝,杆体细胞急剧增多,离中央窝 20的地方数目最多。由于视网膜边缘的杆体适应暗光条件下的视觉,因此称为“暗视觉”。如果一个人的视网膜的椎体细胞发生障碍,他就患了日盲症,同时也是全色盲;如果杆体细胞发生障碍,他就患夜盲症。有些动物专门于夜晚活动,它们的视网膜上只有杆体细胞,称为“夜视动物”,夜视动物一般就是色盲。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人眼由中央窝的明适觉转至边缘部分的暗视觉

4、,加之瞳孔变大的作用,使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暗适应初期感受性提高较快,后期提高较慢,最初的 15分钟可以基本适应,半小后,视觉感受性可提高 10 万倍,达到完全的暗适应大约需要 40分钟。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序时,人眼看不到光谱上的各种颜色,而只能看到明暗不同的无彩色层次。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如果把眼睛眯起来,挡住一部分进入眼睛的光线,物体的颜色特征会减弱,而明度变化却依旧存在。作画的人常把眼睛眯起来,排除颜色的细微变化,以便于判断对象明暗色调的整体层次。由于红色光对杆体细胞不起作用,杆体细胞内的视紫红质不会被红光破坏,因此红光不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一个人视觉的椎体细胞接受的是红光刺激;然后

5、转入黑暗光线,此时他的视觉性仍能保持平衡,不需暗适应的重建过程,此原理适用于 X 光检查的暗室、夜间的信号灯等一系列需要暗适应的红光照明。当视觉从暗光转入亮光线时,瞳孔缩小,视觉由视网膜边缘的暗视觉转入中央窝的明视觉,适应了光线从暗到亮的转换,从暗到亮的适应过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央窝的明视觉与边缘部分的暗视觉对不同波长的颜色有不同的敏感度。例:光线亮的条件下,椎体细胞对黄绿波长最敏感。光线暗的条件下,杆体细胞对蓝绿波长最敏感。3、颜色视觉理论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的椎体细胞,分别敏感于红、绿、蓝三种波长。在这三种椎体细胞中,有一类细胞对可见光谱的全部波长都发生反应,而对 575nm 波长的

6、颜色反应最强,这可以证明这些细胞是负责感受明暗。另一类位于视网膜深处的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核细胞,对红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绿光发生负电位反应,对黄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蓝光发生负电位反应。这样在视神经系统中就有三种反应:光反应、红-绿反应、黄-蓝反应用。(红-绿,黄-蓝,一正一负的对立反应,就产生补色反应)。红绿反应分为红兴奋、绿抑制和绿兴奋、红抑制两种反应。黄蓝反应分为黄兴奋、蓝抑制和蓝兴奋、黄抑制两种反应。对于视觉中红绿、黄蓝这四种对立色的科学验证符合一世纪之前与三色说相对应的赫林四色学说。四色说以视觉现象为依据,曾经以白黑、红绿、黄蓝三种视素对立过程的组合,解释了产生各种

7、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的原因,然后对三原色光能产生光谱全部色彩这一重要规律,并没有进行说明。以上由现代科学家测定的结果证明,视觉中存在着两种机制:一、视网膜椎体感受器的三色机制;二、视觉信息向大脑皮层视区的传导中路所形成的四色机制。三色机制中三种独立的椎体感色物质分别吸收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同时每一种物质又可单独对黑白作出反应。强光发生白色反应,无光发生黑色反应。在椎体感受器发生的反应经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导的通路中,红、绿、蓝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了三对对应性的神经反应,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各种颜色感觉,这就是颜色视觉的过程。4、视觉色彩补偿分钟。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序时,人眼看不到光谱上

8、的各种颜色,而只能看到明暗不同的无彩色层次。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如果把眼睛眯起来,挡住一部分进入眼睛的光线,物体的颜色特征会减弱,而明度变化却依旧存在。作画的人常把眼睛眯起来,排除颜色的细微变化,以便于判断对象明暗色调的整体层次。由于红色光对杆体细胞不起作用,杆体细胞内的视紫红质不会被红光破坏,因此红光不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一个人视觉的椎体细胞接受的是红光刺激;然后转入黑暗光线,此时他的视觉性仍能保持平衡,不需暗适应的重建过程,此原理适用于 X 光检查的暗室、夜间的信号灯等一系列需要暗适应的红光照明。当视觉从暗光转入亮光线时,瞳孔缩小,视觉由视网膜边缘的暗视觉转入中央窝的明视觉,适应了光线

9、从暗到亮的转换,从暗到亮的适应过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央窝的明视觉与边缘部分的暗视觉对不同波长的颜色有不同的敏感度。例:光线亮的条件下,椎体细胞对黄绿波长最敏感。光线暗的条件下,杆体细胞对蓝绿波长最敏感。3、颜色视觉理论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的椎体细胞,分别敏感于红、绿、蓝三种波长。在这三种椎体细胞中,有一类细胞对可见光谱的全部波长都发生反应,而对 575nm 波长的颜色反应最强,这可以证明这些细胞是负责感受明暗。另一类位于视网膜深处的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核细胞,对红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绿光发生负电位反应,对黄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蓝光发生负电位反应。这样在视神经系统中就有三

10、种反应:光反应、红-绿反应、黄-蓝反应用。(红-绿,黄-蓝,一正一负的对立反应,就产生补色反应)。红绿反应分为红兴奋、绿抑制和绿兴奋、红抑制两种反应。黄蓝反应分为黄兴奋、蓝抑制和蓝兴奋、黄抑制两种反应。对于视觉中红绿、黄蓝这四种对立色的科学验证符合一世纪之前与三色说相对应的赫林四色学说。四色说以视觉现象为依据,曾经以白黑、红绿、黄蓝三种视素对立过程的组合,解释了产生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的原因,然后对三原色光能产生光谱全部色彩这一重要规律,并没有进行说明。以上由现代科学家测定的结果证明,视觉中存在着两种机制:一、视网膜椎体感受器的三色机制;二、视觉信息向大脑皮层视区的传导中路所形成的四色机

11、制。三色机制中三种独立的椎体感色物质分别吸收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同时每一种物质又可单独对黑白作出反应。强光发生白色反应,无光发生黑色反应。在椎体感受器发生的反应经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导的通路中,红、绿、蓝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了三对对应性的神经反应,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各种颜色感觉,这就是颜色视觉的过程。4、视觉色彩补偿分钟。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序时,人眼看不到光谱上的各种颜色,而只能看到明暗不同的无彩色层次。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如果把眼睛眯起来,挡住一部分进入眼睛的光线,物体的颜色特征会减弱,而明度变化却依旧存在。作画的人常把眼睛眯起来,排除颜色的细微变化,以便于判断对象明暗色调的整体层次。

12、由于红色光对杆体细胞不起作用,杆体细胞内的视紫红质不会被红光破坏,因此红光不阻碍杆体细胞的暗适应过程。一个人视觉的椎体细胞接受的是红光刺激;然后转入黑暗光线,此时他的视觉性仍能保持平衡,不需暗适应的重建过程,此原理适用于 X 光检查的暗室、夜间的信号灯等一系列需要暗适应的红光照明。当视觉从暗光转入亮光线时,瞳孔缩小,视觉由视网膜边缘的暗视觉转入中央窝的明视觉,适应了光线从暗到亮的转换,从暗到亮的适应过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央窝的明视觉与边缘部分的暗视觉对不同波长的颜色有不同的敏感度。例:光线亮的条件下,椎体细胞对黄绿波长最敏感。光线暗的条件下,杆体细胞对蓝绿波长最敏感。3、颜色视觉理论视

13、网膜上有三种感色的椎体细胞,分别敏感于红、绿、蓝三种波长。在这三种椎体细胞中,有一类细胞对可见光谱的全部波长都发生反应,而对 575nm 波长的颜色反应最强,这可以证明这些细胞是负责感受明暗。另一类位于视网膜深处的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核细胞,对红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绿光发生负电位反应,对黄光发生正电位反应,对蓝光发生负电位反应。这样在视神经系统中就有三种反应:光反应、红-绿反应、黄-蓝反应用。(红-绿,黄-蓝,一正一负的对立反应,就产生补色反应)。红绿反应分为红兴奋、绿抑制和绿兴奋、红抑制两种反应。黄蓝反应分为黄兴奋、蓝抑制和蓝兴奋、黄抑制两种反应。对于视觉中红绿、黄蓝这四种

14、对立色的科学验证符合一世纪之前与三色说相对应的赫林四色学说。四色说以视觉现象为依据,曾经以白黑、红绿、黄蓝三种视素对立过程的组合,解释了产生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的原因,然后对三原色光能产生光谱全部色彩这一重要规律,并没有进行说明。以上由现代科学家测定的结果证明,视觉中存在着两种机制:一、视网膜椎体感受器的三色机制;二、视觉信息向大脑皮层视区的传导中路所形成的四色机制。三色机制中三种独立的椎体感色物质分别吸收光谱不同波长的辐射,同时每一种物质又可单独对黑白作出反应。强光发生白色反应,无光发生黑色反应。在椎体感受器发生的反应经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导的通路中,红、绿、蓝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了三

15、对对应性的神经反应,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各种颜色感觉,这就是颜色视觉的过程。4、视觉色彩补偿橙 黄 绿味黄 橙 绿 蓝味绿 橙 紫 蓝味紫 橙 蓝 紫味蓝 黄 红 紫味红 黄 橙 红味橙 黄 绿 蓝味绿 黄 蓝 紫味蓝 黄 紫 蓝味紫 绿 红 紫味红 绿 橙 红味橙 绿 黄 橙味黄 绿 蓝 紫味蓝 绿 紫 红味紫 蓝 红 橙味红 蓝 橙 黄味橙 蓝 黄 橙味黄 蓝 绿 黄味绿 蓝 紫 红味紫 紫 红 橙味红 紫 橙 黄味橙 紫 黄 绿味黄 紫 绿 黄味绿 紫 蓝 绿味蓝 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视白色(或黑色)方块,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块,灰底上上将呈现较暗(或较亮)的方块。 视觉负后

16、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色彩同时对

17、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18、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

19、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医院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

20、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http:/ 摘自:PS 联盟 作者: 编辑:运奇 上传时间:2004-10-6 点击:17667 次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间色 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它们的配合如下: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

21、的间色。复色 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复色的配合如下: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蓝绿黄+绿=黄绿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 12 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 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

22、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 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色相 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 12 色,20 色,24 色,100 色。明度 明度示

23、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纯度 纯度示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有了识别这三中色彩的能力,你就初步掌握了色彩变化的规律,无形中开阔了自己的色域。使你认识色的能力不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走上科学的识别色彩、理解色彩的专业化道路。色彩原理-色相对比因色相的差别色彩对比关系被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一种相对单纯的色彩对比关系,视觉效果鲜明,亮丽.一般来讲色相对比可借色相环做辅助说明,根据色相环排列的顺序我们把相对比归纳成六个方面,说明它的对比规律和视觉效果.1、同一色相对比所谓同一色相,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环上位置十分相近,大约大 5 摄氏度左右.在对比关系上也就是一个色与相邻的另

24、一个色的对比,因为两者相距非常近,故色中的同种因素多,产生的对比效果就弱,在色彩学中被称为同一色相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也可以称为弱对比。2、类似色对比类似色相的概念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大约在 45 度左右,距离较近,两色之间色差不大。就对比而言,它们的对比关系被称为类似色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属于中弱对比。比较同一色相对比,它显得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不失和谐。3、对比色对比对比色相的两色在色相环上相距较远,两色之间的共同因素相对减少,在色环上的距离大约在 100 度左右,两色对比被称为对比色对比,它们的视觉效果鲜亮、强烈,也被称为中强对比。4、互补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是指两色的位置在色相

25、环直径的两端,是色距最远的两个色,这两色相距 180 度,那么它们的对比关系则是最强烈、最富刺激性的,在色彩学中被称为互补色相对比,就视觉来讲则是强对比。5、全色相环色相对比全色相环上 12 色或 6 色的对比,称为全色相环色相对比,但由于色相很多,容易产生杂乱、不安定及难以形成统一效果的缺点,因此在组织色彩时一定要注意色块大小面积的处理和色调的选择。6、全色相秩序对比这种对比手法主要是指色相的推移,可在色相环上取全色相的 1/3、2/3 或全色相进行秩序推移,这种方法构成的画面使色彩有光感,显得绚丽夺目。熟练掌握色相对比的方法会为每个初学色彩者今后运用纯色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你从中感悟

26、、体验到色相之间的无穷变化和强烈的表现力。因色彩明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被称为明度对比。色彩明度关系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1、色彩自身的明暗关系(不加黑、白色)2、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关系。我们这里讲的明度对比,是根据第二种含义而言,也就是将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现象如何进行组合、搭配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色彩明度的差别一般以色立体明度推移为基础,常用的是以孟塞尔色立体为例进行分析。孟塞尔色立体的明度轴步度均匀地由白-黑为 11 个色阶组成。0-10 两端为黑和白,1-9 为不同明度的灰。明度轴由下至上表明了明度变化是逐渐有规律地形成的。为了讲解的明确、易懂,我们也可以暗明

27、度轴所示数字的顺序把明度关系分为三个层次:a 0-3,为低明度 (黑至深灰)b 4-6,为中明度 (中灰)c 7-10,为高明度 (浅灰至白)明确了明度的三个层次后,我们将要谈谈明度的对比关系。明度的对比关系也可以归为三个类别:a 强对比这种对比关系黑白反差大,视觉效果刺激。b 中对比对比关系适中,视觉效果平和。c 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明暗反差小,视觉效果模糊。色彩原理-色彩调和的原理色彩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

28、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色彩调和的原理:1、互补色平衡论从色彩视觉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因为人在视觉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的补充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他的相对补色

29、,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部色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回旋转盘上混合),如果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2、自然色彩秩序论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登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例如,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必然会产生高光、明部、明暗交界、暗不、反光、投影。物体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有秩序的、有节奏的、非常协调的,

30、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评判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要求各种色彩必须建立一定秩序。色立体的色相系列、明度系列、纯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因此,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的、圆的、椭圆的、螺旋形的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3、配色明快论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一般来讲,过分刺激或过分暧昧的配色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4、面积比例论歌德认为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是,黄:橙:红:紫:蓝:绿=3:4:6:9:8

31、:6孟塞尔认为:构成画面的各种色彩相混合,只有产生中性灰时才能取得色彩和谐。 色彩和谐与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因为红(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转盘上旋转混合并不会得到明度为 5 的灰。显然是因为红的纯度高,而绿的纯度低之故。他认为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总之,配色中较强的色要适当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适当扩大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衡的一般法则。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的取得是一种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识地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5、审美心理共鸣论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

32、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性别、年龄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等)和生存的社会条件(如文化、科学、艺术、教育、政治经济等)、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色彩方面各有偏爱。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将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色彩的和谐与愉悦,并强烈地产生色彩装饰的动机和占有欲。因此

33、,进行色彩设计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消费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6、合目的论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例如:用于仪表、交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对比强烈的异色相配是适用的。用于工作场所的色彩一般应选用柔和明亮的配色,要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的对比强烈的配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作设计等,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色彩原理-色彩美与审美主体色彩美与审美主体有关,色彩本身无所谓美,只是美的客观条件,只有当色彩美的条件与人联系起来之后才产生色彩美的反映。因此,色

34、彩成为美的对象取决于人对色彩的感受和作出的评价。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浓艳,有人爱清淡;同一色彩或一组色彩,有人觉得美,有人认为它并不美;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时觉得它美,有时又不认为它美。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认为,“美晋皆在其心”,色彩美不美由“人心”决定。对色彩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因情而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思想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由于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以及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色彩也各有偏好;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遭遇、心境而产生情绪变化,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

35、只有当色彩所反映的情趣与人们所向往的精神生活产生联想,并与人们的审美情绪发生共鸣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们的审美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才会感受到色彩美的愉悦。由于色彩审美主体的复杂性和多边性,因此,我们在讨论色彩的美感和表现力时,既要研究各种色彩由生活联想而产生的一般的普遍意义,同时又要注意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对色彩的内涵与表现力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注释,色彩美必然具有时代的特征和个性表现的一面。色彩原理-色彩的魅力色彩是形象设计领域中的一大重点。色彩包括三原色、间色和补色。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大要素,它们深浅明暗、大小块面的搭配变化

36、演绎出缤纷时尚。色彩的搭配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创造性的审美过程。黑、白、灰最能体现优雅、理性、高贵、神秘类型的气质,将此三色艺术化搭配,简单中蕴藏着无穷变化,更具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常用的多色相配色以少量色种为基础,按“大统一协调、小对比”的规则配色。以相同或相近色相加、以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体现区别的弱对比配色系列,具有统一协调、柔和素雅的效果,但缺少动感,易显得单调平淡。中对比配色系列和强对比色系列的共同点是具有不同程度的鲜明醒目、兴奋热烈的视觉效果,但也不易统一协调,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色彩高明度格调的作品会形成优雅明亮的氛围,具轻松温和明快的效果;中明度格调的作品中,中明度、

37、高纯度的配色饱满有力,中明度、中纯度的配色则显得含蓄庄重;低明度格调的作品具有沉静庄重、严肃忧郁、文弱内向等效果。色彩纯度越高,颜色越鲜艳华丽,效果越活跃热烈;纯度越低,色彩越灰暗迷朦,效果越朴素沉静,甚至有软弱内向的感觉。一般而言,高明度和纯度的色彩体现暖、轻、动、近、大、兴奋、华丽等情感效应;反之,则体现出冷、重、静、远、小、沉静、质朴等情感效应。在形象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效应来调节改善视觉效果和展现人物个性;利用膨胀收缩、远近大小等错觉来调整体型、脸型的轮廊以掩饰人物形象的缺陷,突出其优美之处。色彩原理-色彩温度色彩温度 相差 3 摄氏度 我们常说,蓝色带来凉爽感觉,而红色等带来

38、温馨浪漫感觉。有业内人士表示,当置身于不同色彩的环境时,如看到红色或看到蓝色时,感觉的温度会有 3 摄氏度的差别。 了解不同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效果,对于我们根据季节不同做不同的布置会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室内布置中包含很多颜色,用一种单纯色彩可能使室内空间看起来更大一些;占很大面积的墙壁或窗帘,采用大块图案会使屋内看起来更狭窄 这些颜色布置的小秘诀,可以让我们在布置居室时更得心应手。以下是一些基本颜色对人产生的心理效果,您在布置居室时可参考使用。 红色:红色属于热情而又精力旺盛的人。但红色使用过多,会感觉疲劳。 粉红色:使皮肤看起来更舒服、更美丽。但使用太多或使用不当的话,会给人轻浮的感觉

39、。 黄色:这种颜色可以在人心情不好时,让人燃起希望与勇气。因为它是膨胀色,所以在大面积使用时,宜使用比较柔和的中间色。 绿色:可以使心情和身体两方面感觉平和,是使人放松下来的颜色。绿色用于大面积时要尽量选择明亮的色调。 蓝色:可以使人心情平静,是最适合用来作睡房的颜色。 茶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泥土、木头等,给人以安心感觉。如果家中大量使用木质家具时,搭配的地板选用深茶色等较深色泽为好。 白色:没有压迫感的白色,用于墙壁或天花板令人感觉宽敞。但是如果连地板也用白色的话,会使人情绪不稳定,不禁想要逃避。 黑色、灰色:配一点自然材质或明亮的色调,黑、灰色将发挥厚重暗色的魅力,是很有特色的布置20052414132902.jpg (12.61 K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