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颐和园鉴赏.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908321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颐和园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颐和园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颐和园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颐和园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颐和园鉴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涵着许多形式美。园林的美在于其意境美、不同的性格美、整体的构思与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以及独特的空间组织艺术手法。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在颐和园中,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四种美的存在形态巧妙的整合为一体,天人合一,是讲授美学的绝佳场所。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 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 余处,3000 余间古建筑,面积 70000 多平方米,古

2、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处处蕴涵着形式美的特性。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入园后,看不到一点园林的景致,只见一座座华丽的宫殿有序排列,均衡对称。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绕过封闭对称的仁寿殿后,峰回路转,两三步间,一幅高阁、平湖、远山的壮丽图景呈现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产生强烈对比

3、。颐和园的设计就处处体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匠心。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则由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窿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统一。就全园布局宏观来看,颐和园里的宫殿区中,用来朝见的“仁寿殿”是以东西向轴线为中心,而用来寝居的“乐寿堂” 、 “玉澜堂”等则改为南北向轴线布局,并紧贴湖面。这同故宫所有宫殿一律南北向为轴的格局就有所不同,表现出统一中的变化,更能适应帝后休养避暑的需要。再拿颐和园最精彩的前山来说,从排云殿到佛香阁,都处在一条中轴线上。但游人从下往上走时,路线却十分曲折,或登石级迎面而上,或穿

4、回廊迂回转折,或入山洞穿梭而下,直中包曲,曲中藏幽,变幻无穷。登山眺望,统观全局,昆明湖东岸风光旖旎的知春亭,同西岸幽静如画的玉带桥遥相呼应;一座十七孔桥又如长虹卧波,把北面万寿山主体同南湖小岛相连,东南西北景观的分量、特色和风趣各有不同,却能互为映衬,真是疏中有密、浓淡相间、动静交错,远近对比,使整座园林处处有新意,处处不雷同,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巨幅画卷。颐和园昆明湖十七孔桥联:“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空。 ”这里地势平坦 ,所有的河湖由人工开凿堆叠而成 ,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 有辽阔的大型水面福海和若干中型水面,它们之间以曲折的河道连贯,结合堆山, 积岛,修堤

5、,营造江南水乡风情。十七孔桥是其中最为显眼的建筑物, 犹如书法中“撇与捺”,在大片空白的水面空间中,增添的一笔,构成一个“宛自天成”的自然环境。有力地强化景观的空白效果,突出桥线所占空间与空白空间的对比。多字类形式空间,对每行字的走势、长短、字数的多少、行与行之间的空间留白作了符合全局形式的整体安排,在继承传统的用笔与章法的前提下 ,拓展书法空间领域,积极吸收姐妹艺术的形式美感。植物景观易于产生空间层次与空间意境。苏州留园“绿荫”水榭,幽静而通透 ,绿荫笼罩,为赏绿叶之佳境。拙政园梧竹幽居, 以梧桐、竹等绿叶植物构成幽境,园林中的林木大多由枝干组成美丽的树冠 ,并以其富于韵律变化的树冠丰富着园

6、林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的立面更具艺术魅力。长廊是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的一条蜿蜒曲折的廊道。它东起邀月门,西迄石太亭,中穿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既有点景作用,又在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着长廊。长廊长 728 米,共273 间,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廊道,它像一条锦带把前山各组建筑连为一体,在山水之间蜿蜒而行,起着携领湖山的作用。沿廊而行,廊外景物随步而移,令人目不暇接。廊内每根梁坊上都绘有精美传统彩画,共有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画14000 多幅,绚丽斑斓,内容丰富,因而长廊又有画廊的美称。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

7、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 ,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如今长廊自邀月门内第一幅彩画“西湖全景“ 起,凡迎面横梁上前后皆绘有不同的西湖风景。廊内外枋上千余幅半圆形画面则绘山水、花鸟、人物等,其中人物故事上涉远古三皇五帝,下及清朝王公大臣,跨五千年之久。欣赏这些彩画,就如桑田的历史巨著,一幅包罗万象的风情画卷。谐趣园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 。园中之湖并非天作,乃是人工开凿而成,是人力征服自然的见证,浩淼湖波,蕴涵着挖掘者的力量。绕湖四周的亭台水榭、曲折游廊,既

8、是精致的建筑艺术佳品;又因其有节奏韵律、有调和对比,是多样统一的,是形式美的体现,其实整个颐和园就是崇尚天人合一,美在和谐,而颐和园长廊被梁思成先生誉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的范例。园中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临湖垂柳枝条柔长,抚临水面,婀娜多姿;远处松柏,层峦叠翠,掩映山间,玉立峰上,与柳树的婀娜全然不同,尽显北方气概。湖中莲荷,铺于水面,既有大叶荷叶,又有小叶睡莲,更难得秋冬之际,一湖荷叶尽枯,却得“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诗意,却是自然之美尽显。然而,花草树木之间却不尽是自然之美;园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全是人力所植,有着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花草树木的层峦叠翠,错落有致

9、,不正体现了形式美的多样统一、调和对比的法则吗?谐趣园中有一小桥,名曰知鱼桥,取自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是颐和园中最低的桥,此桥一处,避免了仅有游廊的单调,顿使整组建筑活泼起来,恰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使之有韵律节奏之美感,正是形式美的韵律节奏之法则。湖边尚有两三座宫殿用以休憩,自然是雕梁画栋,然而更令我感兴趣的是宫殿前的匾题和对联,匾题和对联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从而达到多种艺术形态的整合,从而表现园林“诗情”之美, “诗情”之美既是诗歌艺术之美,也是诗人人文精神之美。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无往而非“寓情于景”, 随处皆可“即景生情” ,点出了景观的精粹所在。同时,文字作者的借景抒情

10、也感染游人从而激励他们浮想联翩。还有苏州街,地处颐和园的后湖。它既是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水中、水边建筑,皆与万寿山上景观呼应,整体布局,造景有序。苏州街,也称买卖街,列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如江南图画点缀在后山后湖的建筑轴线上,更加衬托了后湖的宁静典雅,把城市山林集中形象地再现出来。颐和园万寿山前高阁凌空,殿宇壮观,气势非凡,结构严谨对称,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其后山却是小径盘旋,山脚下小河迂回曲折,河边苏州街沿街一系列建筑与整个环境吻合,反映了一派江南水乡风貌。可见根据需要而表现了设计者两种不同主题的形式美,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是集游玩、休憩、办公、敬神礼佛的综合性场所,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有雕梁画栋的宫殿佛堂,这些景观的布置错落有致,遵循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