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07679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风 险 点 及 重 大 危 险 源 管 理 制 度1、 目的对公司生产过程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策划具体的控制措施,确保控制或削减危害风险。2、 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活动。3、 职责3.1 公司各部门、车间负责识别本部门、车间的危险、危害因素并反馈给安全办。3.2 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对辨识后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认定和审批。3.3 安全办负责组织危险因素的初始评审、确认、汇总及后期登记、更新和管理,并做好记录的保持。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的分类:4.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包括六大类:1) 第

2、一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2) 第二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 第三类: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 第四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 第五类: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6) 第六类:其它4.1.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分 16 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4.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和对象4.2.1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对象包括:1) 日常生产活动及紧急情况;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设备运行及维修活动;改扩建、工艺设备变更、新装置设备投用、检维修等活动。4.2.2

3、辨识与评价范围划分:1) 按经营流程;2) 按部门场地;3) 按设备、设施;4)按具体作业任务。4.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4.3.1 各部门、车间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即采用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 ,辨识出有关的危险源。4.3.2 安全办通过询问和交谈、现场观察、安全检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等方式辨识公司存在的危险源。4.4 危险源辨识的策划4.4.1 安全办制定危险源辨识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将“安全隐患普查表”发放到公司相关部门。4.4.2 各部门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方法辨识出有关的危险源,填写在“安全隐患普查表”上后交至安全办公室。4.3.3 安全办

4、公室汇总各部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修改、补充和整理后,形成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4.5 风险评价实施4.5.1 风险评价的等级危险等级划分为 4 级,其中 4 级风险最低,1 级风险最高,如表危险等级划分(D)所示:危险等级划分(D)危险等级 分数值 危险程度 风险程度1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不可接受的风险2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重大的风险3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中度的风险4 3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可接受的风险4.5.2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采用“定性的直接判断法定量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5、LEC 法) ”相结合进行。4.5.2.1 直接判断法(直接判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1)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2)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3) 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4.5.2.2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 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 法)是指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 D 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a)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

6、的分数定为 1,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 10,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如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所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非常大,每周至少一次 3 比较小,每 10 至少一次7 比较大,每月至少一次 1 非常小,几乎不发生5 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b) E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 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 1,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所示。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 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

7、繁程度10 连续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7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5 每周一次暴露 c)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分数规定为 1,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 1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 1 与 10 之间,如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所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31 人一般伤害或多人轻微伤害7 一人死亡或多人伤残 1 1 人轻微伤害5 一人重伤或多人一般伤害 4.5.3 主管安全生产副总召集评审调查组成员,采用是非判断法打分法或相结合的办法,对所识别出的危险源依据打分标准,逐项打分。4.

8、5.4 评价工作结束后,安全办公室根据评价出的危险源 D 值的大小,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确定重大危险源,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 主管安全生产副总审批。4.6 风险控制策划4.6.1 风险控制策划的目的是将风险降至可允许程度的措施。风险控制的措施途径有: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或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设置警示标志等。1) 对于重大危险源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或管理方案进行控制,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接受的程度。2)对于一般危险源可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隔离、设置警示标志、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对危险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并通过日常监视、检查,以防其风险加剧。4.6.2 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1) 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2)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3) 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4)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4.7 辨识评价的变更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公司应考虑重新进行危害源辨识与危险评价工作,并更新危害辨识与评价结果:1)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2) 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发生重大改变或改进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