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第一类 人物品评2015 、2014、2010、2009、2008一、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何岳得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2、)( )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利此数金乎/兵革非不坚利也C俟他日来取/俟其欣悦D因托以寄去/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去 数 年 绝 无 音 信 闻 其 侄 以 他 事 南 来 非 取 箱 也。3选文最后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分)拓 展 试 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何岳捡到银子后,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B由于丢银子的人对数目和封存标识的回
3、答全都符合,所以,何岳把银子还给了他。C何岳听说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了他。D何岳在官员家教书,官员去京城时,把箱子寄存在何岳处。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秀才何岳,号畏斋。(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 )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那人) 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那个人想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表示感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银子全都可以归我个人所有,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然后离去。何岳曾经在
4、当官的人家教书,后来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在何岳处寄存了一个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当官的人) 说:“等过些日子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情到南方来,并不是来取箱子。(何岳) 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 。何岳是一个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银子寄存在他家多年,(却) 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1. (3 分 )C 【解析】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标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认识何利此数金乎 贪图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锐
5、利,锋利俟他日来取 等待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等待因托以寄去 于是,就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因此2. (3 分 )去数年 /绝无音信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非取箱也。3(3 分) 写他贫穷的境况,具有衬托的作用,更加突出他拾金不昧、毫不贪心的高尚品格。4(1)(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2)银子寄存在他家多年,( 却) 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5. C 【解析】C 项中 “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错误,是听说官员的侄子要到南方来,何岳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并不是
6、直接给了官员。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鲍子都之德义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 。子都下马,为摩其心。有顷,书生卒。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 者逐之。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素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由是声名大振。(选自太平广记)【注释】 心痛:心脏疼痛。骢(cng)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书生卒/卒获有所闻B. 置素书于腹旁/或置酒而招之C有乘骢马者逐之/遂逐齐师D举家感子都之
7、德义/感极而悲者矣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魏 鲍 子 都 暮 行 于 野 见 一 书 生 卒 心 痛。3鲍子都为书生做了哪些事情?他具有怎样的品性?(3 分)拓 展 试 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5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参考答案【参考译文】魏国的鲍子都,(有一天)傍晚在荒野行走,遇到一位书生,突然心脏疼痛。鲍子都下马,为书生按摩心脏。不一会儿,书生死了。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素书和十个金饼。他便卖了一个金饼,用所卖的钱将书生安葬,并将剩下的九个金饼枕到书生的头下, 素书放到书生的肚子旁边。几年以后,鲍子都在路上正
8、走时,发现有一人骑一匹毛色青白相间的马追赶他。等到那人追上他以后,说鲍子都是强盗,那人固执地问(鲍子都) 他儿子的尸体在哪里。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详细说明,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那人)挖开坟墓,将书生的尸体取出来,看到九个金饼仍在书生的头下枕着, 素书还在书生的身旁放着,书生全家人都非常感激鲍子都的大仁大义。从此,鲍子都的名声传扬开来。1. (3 分 )C 【解析】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书生卒 死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最终置素书于腹旁 放置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置备,置办有乘骢马者逐之追赶 遂逐齐师(曹刿论战) 追赶举家感子都之德义感激,感谢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
9、记)感慨2.(3 分 )魏鲍子都 /暮行于野 /见一书生/卒心痛。3(3 分) 为书生按摩心脏;书生死后,卖一金饼安葬了书生,并将其余的金饼和素书全放到书生的墓中。他具有大仁大义的品性。4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素书和十个金饼。5起先误解了鲍子都,后来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非常感激他。三、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 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 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
10、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注释】 搦(nu):握。科头:不戴帽子。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凡贫士藉其生/藉第令毋斩C乃出绢强之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谩骂不绝/虽杀臣,不能绝也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 分)一 龌 龊 显 者 诱 之 入 舟 方 将 鉴 定 宋 元 人 笔 墨。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拓 展 试 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参考答案【参考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以喝酒来交朋友。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
11、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共有上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千金他也不会握笔。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让他鉴赏宋元人的书画。船已经开了,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裸着身子,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陈章侯。于是陈章侯想要跳入水中。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先离开了。(后来)委托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画笔。1(3 分)A 【解析】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周其乏 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贫困凡贫士藉其生凭借、依靠藉第令毋斩(陈涉世家)即使,假若乃出绢强之画强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尽力谩骂不绝 止,停止虽杀臣,
12、不能绝也(公输)尽,穷尽2.(2 分 )一龌龊显者 /诱之入舟 /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3(4 分) 喜欢以酒结友;周济贫士;刚正不阿、蔑视权贵。4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千金他也不会握笔。四、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颍考叔为颍谷 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 我独无。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注释】
13、颍谷:郑国属地,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封人:镇守边疆的地方官吏。繄(y):语气词,作用与“ 惟”相近。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食舍肉/食之不能尽其材B请以遗之/以光先帝遗德C公语之故/公问其故D君何患焉/故患有所不辟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君 何 患 焉 若 阙 地 及 泉 隧 而 相 见 其 谁 曰 不 然?3阅读文段,说说颍考叔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参考答案【参考译文】颍考叔,是颍谷镇守边疆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颍考叔) 答道:“小
14、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 “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 ”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如果挖一条地道,挖及泉水,从地道中就能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是) 不对呢?”庄公听从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 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 ”从此,母子关系和好如初。1(3 分)C 【解析】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食舍肉吃饭的时候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通“饲”,喂请
15、以遗之 赠送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遗留公语之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原因,缘故君何患焉 忧虑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祸患,灾难2.(3 分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3(3 分) 孝顺、聪明。五、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司马温公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曰:“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至于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若在私弟垂访,不请
16、语及。某再拜咨白。 ”乾道九年,公之曾孙伋出镇广州,道过赣,获观之。(节选自容斋随笔 卷四)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司马温公作相日/吾日三省吾身B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故人不独亲其亲C若睹朝政阙遗/略无阙处D终无所益/自以为大有所益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若 睹 朝 政 阙 遗 庶 民 疾 苦 欲 进 忠 言 者 请 以 奏 牍 闻 于 朝 廷。3根据文中的榜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拓 展 试 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欲进忠言者 ( )(2)请以奏牍闻于朝廷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7、语。若在私弟垂访,不请语及。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亲自写了一段话,张贴在会见客人的地方,说:“ 来访的各位,如看到朝廷政事有失误遗漏,发现百姓疾苦,想进谏忠言的,请用书策上奏使朝廷听到,我和同僚们商议,选择可以施行的进呈给皇帝,经皇帝批准,即刻施行。如果只是写私信来称赞我,最终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发现我有错误的地方,请告诉我并让我改正,随即可用全封书信写下来交给吏员,让(他们 )给我,我会用心考虑,认真改过。至于处理官职的委派、平反罪名等,凡牵涉到本身的,都请送来状纸,我和朝省众官一起商议施行。如果是到我家私访,请不要说到( 这些事) 。司马光敬作说明。 ”宋孝宗乾道九年,温公
18、的曾孙司马伋 去广州做官,路过赣州,(或有机会 )看到了这个榜文。1(3 分)D 【解析】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司马温公作相 时候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日 (论语十二章)亲书榜稿揭于客位亲自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用作动词,以为亲若睹朝政阙遗通“缺”,失误,缺点略无阙处(三峡)通“缺”,中断终无所益 益处,好处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益处,好处2.(3 分 )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 请以奏牍闻于朝廷。3(3 分) 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知错就改,公私分明的人。4(1) 进谏 (2) 使 听到【解析】课外实词 课内迁移欲进忠言者(进谏)虽欲言,无可进者( 进谏)(邹忌讽
19、齐王纳谏)请以奏牍闻于朝廷(使听到)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5.如果是到我家私访,请不要说到(这些事)。六、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晏子仆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深矣,常有以自下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 仆御:驾驶车马的人。 志念:志向和兴趣。自下:自卑,自以为不足,与“自高” 相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20、一项是(3 分)( )A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窥镜而自视B甚自得也/急湍甚箭C然子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D妾以是求去也/乃记之而去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其 夫 为 相 御 拥 大 盖 策 驷 马 意 气 洋 洋。3阅读选文,说说晏子为什么推荐仆御做大夫。(3 分)拓 展 试 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参考答案【参考译文】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有一天坐车子出门,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看到)她的丈夫为晏子驾车,抱着大伞盖的柄,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趾高气扬,十分得意。不久车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车夫
21、问其中的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今天我看他出门,(发现他)志向心思十分深远,并且常常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如今你身高八尺,只是个替人赶车的车夫。然而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为这样想要离开你。 ”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1(3 分)D 【解析】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看窥镜而自视( 邹忌讽齐王纳谏)照甚自得也 十分,非常 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比,超过然子之意 神情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情趣妾以是求去也 离开 乃记之
22、而去(小石潭记)离开2.(3 分 )其夫为相御 /拥大盖 /策驷马/意气洋洋。3(3 分) 因为仆御认识到了借他人的威势来炫耀自己是不可取的,能虚心听取妻子的意见,并且知错就改,所以晏子推荐了他。4(1) 如今你身高八尺,只是个替人赶车的车夫。(2)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 分)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
23、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 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1)内修政教 ( )(2)终申子之身 ( )(3)申子尝请仕其从兄 (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3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4 分)拓 展 试 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昭侯不许 ( )(2)申子有怨色 ( )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 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申不害,是郑国的卑贱小臣,学习黄帝、老
24、子和法家刑名的学说,(他)凭借( 这些)才干向韩昭侯求取官职。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国相,(申不害)对内整治教化国家,对外应对诸侯,(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直到申不害去世,国家治理得很好,军事力量很强盛。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有不高兴的神色。韩昭侯说:“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现在我是同意你的请求来破坏你制定的法度呢,还是施行你定的法度而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要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私人的请求,我该听取哪种意见呢?”申不害于是退避一段距离,请求(昭侯)治罪说:“ 您真是我企望效力的贤明君主!”1(3 分)(1) 整治、整顿 (2)去世
25、 (3)曾经【解析】课外实词 课内迁移内修政教(整治、整顿) 内修政理 (整治)(隆中对)终申子之身(去世) 未果,寻病终( 去世)(桃花源记)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曾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曾经)(岳阳楼记)2.(3 分 )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3(4 分) 任人唯贤;明法度;善于说理;坚持原则。(答出两点即可)4(1) 同意 (2) 脸色【解析】课外实词 课内迁移昭侯不许(同意) 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同意)(隆中对)申子有怨色(脸色) 未尝稍降辞色(脸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5.现在你却有私人的请求,我该听取哪种意见呢?6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这样做有助于维持君王的
26、统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八、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杜如晦,京兆万年人也。武德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 ,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遂奏为府属,常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除天策府从事中郎,兼文学馆学士。隐太子之败,如晦与玄龄功第一,迁拜太子右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知 吏部选事。仍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典章文物,皆
27、二人所定,甚获当时之誉。【注释】守藩端拱:坐守现有的地盘,不想有大的作为。知:主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1)时府中多英俊( )(2)必欲经营四方( )(3)如晦与玄龄功第一(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3阅读文章,说说为什么房、杜二人 “甚获当时之誉” 。(2 分)拓 展 试 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俄迁兵部尚书( )(2)甚获当时之誉( )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至于台阁规模,典章文物,皆二人所定。参考答案【参考译文】杜如晦,是京兆万年人。武德初年,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就被提升为陕州
28、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中人才济济,外迁的人非常多,太宗对此感到忧虑。记室房玄龄说:“王府中的幕僚离开得多,这并不值得惋惜。杜如晦聪明且有见识,是辅佐帝王的良才。如果您坐守现有的地盘,不想有大的作为,那么用不着他;可是如果您想要统领四海,那么非此人不可。 ”太宗从此便对杜如晦更加看重,把他视为心腹,于是上奏请求将杜如晦继续留在秦王府为官,经常让他在秦王府中参与谋划军机要务。那时天下正多事,(杜如晦) 剖析判断( 政事)如流水一般利落,被当时的同僚所佩服。(杜如晦) 连续被任命为天策府从事中郎,兼任文学馆学士。在平定隐太子的叛乱中,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最大,杜如晦被提升为太子右庶子。不久又迁任兵部尚
29、书,封为蔡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他担任检校侍中。贞观三年,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主持吏部选事。他和房玄龄共同掌管朝廷的政务。有关修筑宫殿的规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议决定,二人的政绩深得人们的称赞。1(3 分)(1) 当时,那时 (2)想要 (3)功劳【解析】课外实词 课内迁移时府中多英俊(当时,那时)时先主屯新野( 当时,那时)(隆中对)必欲经营四方(想要) 欲穷其林 (想要)(桃花源记)如晦与玄龄功第一(功劳)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功劳)(陈涉世家)2. (4 分)那时天下正多事, (杜如晦)剖析判断(政事)如流水一般利落,被当时的同僚所佩服。3(2 分) 在平定隐太子的叛乱中
30、,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最大;共同掌管朝廷的政务,有关修筑宫殿的规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议决定。4(1) 不久 (2) 称赞【解析】课外实词 课内迁移俄迁兵部尚书(不久) 俄而百千人大呼(不久)( 口技)甚获当时之誉(称赞) 5.有关修筑宫殿的规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议决定。九、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桀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节选自汉书 循吏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又习文法/学而时习之B处议当于法/不能名其一处也C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肉食者谋之D而霸独用宽和为名/独往湖心亭看雪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簿 书 正 以 廉 称 察 补 河 东 均 输 长 复 察 廉 为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