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ysmex XS-500i 血液分析仪作业指导书Sysmex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XS 500i)血细胞分析仪是用于检测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白细胞分类的仪器。检测血液中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检验目的 Sysmex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XS 500i)血细胞分析仪是用于检测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白细胞分类的仪器。检测血液中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原理 2
2、.1 XS 500i 采用一束半导体激光照射标本,并依据每个细胞产生的三种信号来相互区分,即前向散射光,侧向射散光和侧向光和侧向荧光。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体积,侧向散射光反映细胞内涵物,如核和颗粒,侧向荧光反映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含量。 2.2 DIFF 通道:表面活性剂可完全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部分溶解白细胞。第 2 种试剂使核酸染上荧光染料。XS 500i 的 DIFF 通道可将白细胞分成 5 类。在 STROMATOLYSER-4DL 试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溶解或破坏红细胞和血小板,并在白细胞膜上打出小孔。在STROMATOLYSER-4DS 试剂中的聚次甲基染料可
3、进入破损白细胞,与核酸和细胞器结合,经波长 633nm 的激光照射,所产生荧光强度与细胞核酸含量成一定比例。在STROMATOLYSER-4DL 试剂中的有机酸能与嗜酸性颗粒特异结合,根据侧向散射光信号强度,能提高嗜酸性粒细胞从中性粒细胞区分出来能力。 3、仪器 SYSMEX XS-500i 自动血液分析仪 4、试剂: 4.1 稀释液: CELLPACK(PK-30L) 氯化钠: 6.38g/L 硼酸: 1.0g/L 四硼酸钠 0.2g/L EDTA-2K: 0.2g/L 4.2 Hb 溶血素: SULFOLYSER (SLS-210A) 月桂洗硫酸钠: 1.7g/L 4.3 STORMATO
4、LYSER 4DL(FFD-200A)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8% 有机季铵盐: 0.08% 4.4 WBC 分类染液: STORMATOLYSER 4DS(FFS-800A) 聚次甲基染料: 0.002% 甲醇: 3.0% 1,2-亚乙基二醇: 96.9% 5.操作步骤: 5.1打开电脑 5.2双击“IPU”图标,出现 IPU 窗口和登陆对话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认进入IPU。 5.3 检查废液是否已满,并倒空。打开主机电源,IPU 与主机通信连接 5.4主机初始化,然后做本底。 5.5 本底通过后,主机指示灯变绿,表示仪器处于待机状态,可以开始检测质控标本了。 5.6质控检测:
5、点击“手动”按钮,出现“手工样本号”对话框,在“手工样本号”对话框再点击“质控”按钮,出现“选择质控文件”对话框,选择好质控文件后,点击确认打开所选质控文件,混匀质控标本,按“开始”键开始分析质控样本,分析完后跳出质控样本分析结果,观察结果是否在控,若在控按“接受”按钮退出,开始检测病人样本,若失控按“取消”退出,查找原因,继续检测质控样本,直到质控结果在控。 5.7样本分析:点击“手动”按钮,出现“手工样本号”对话框,在“手工样本号”对话框输入样本号,选择分析模式“CBC+DIFF” ,样本预稀释模式“是”或“否” 。点击确认,混匀样本,按“开始”键开始分析样本。分析结束后在“浏览器”下的“
6、主屏”界面,观看结果、直方图和散点图,判断是否需要复片。 5.8关机:双击“菜单”下的“关机”按钮,跳出“关机”对话框,点击“执行”按钮,主机自动冲洗 2 分钟,之后提示关闭主机电源,然后关 IPU 窗口退出程序,最后关闭电脑。5.9 仪器维护: 5.9.1.每日维护:每天关机自动清洗,如 24 小时待机,则执行一次“菜单”下的“自动清洗” 。 5.9.2每周维护:在“控制器” “保养”下执行排空废液,堵孔去除,去除气泡。 5.9.3每月维护:每月或 1200 次分析之后开展一次每月维护,在“控制器” “保养” “每月清洗”下执行,同时执行清洗废液瓶。 6.参考范围: 6.1.1.白细胞(WB
7、C)计数: 成人(4 10) 109/L 儿童(5 -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6.1.2.白细胞分类(成人): 中性粒细胞(50-70)% 淋巴细胞(20-4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单核细胞(3-8)% 6.2红细胞(RBC): 男(4-5.5) 1012/L 女(3.5-5)1012/L 新生儿(6-7)1012/L 6.3 血红蛋白(HG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6.4血小板(PLT): (100-300)109/L 6.5血球压积(HCT): 男 0
8、.42-0.49 女 0.37-0.43 6.6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6-100)fl 6.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26-31 )pg 6.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70 )g/L 6.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11.6-14.0)%; 6.1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39.0-46.0)fL。 6.1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 (15.5-18.1)% 6.12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9.4-12.5)fl; 6.13大血小板比率(P-LCR): (13-43)。 7.临床意义:
9、 7.1白细胞 7.1.1. 白细胞计数 7.1.1.1 生理性增加 新生儿、运动、饭后、冷水浴后、疼痛、月经期、受寒、妊娠、分娩、阵发性心动过速、阳光或紫外光照射、抽搐、恶心、呕吐、麻醉等。 7.1.1.2. 病理性增加 类白血病、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瘤、组织坏死、手术后、肿瘤转移、药物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过敏等。 7.1.1.3. 减少 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兔热病、布鲁杆菌热、流感、麻疹、风疹、革登热、传染性肝炎(亦可增多) 、疟疾、过敏性休克、系统性红斑狼疮、粟粒性结核、败学症、重症
10、细菌感染、恶液质、放射治疗、肿瘤化疗。恶性贫血、非白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戈谢病、Felty 综合症、Chediak-Higashi 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7.1.2 白细胞分类计数:见下述各种白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1)生理性 N 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可使 N 暂时性增高、新生儿、月经期、妊娠 5 个月以上可增高,生理性增多都是过性的,不伴有白细胞质量变化2)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高:原因很多,大致归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 C 释放或边缘池粒 C
11、进入血循环。因此,增多的粒 C 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 C 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 C,而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 C 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 C。急性失血,可能与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血细胞释放有关。急性中毒恶性肿瘤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时可出现持续性 WBC 增高,以 N 为主,可能的机制为:a. 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b. 某些肿瘤如肝 Ca、肾 Ca 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c.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粒 C 白血病如 AML、CML ,骨髓增殖性疾病。中
12、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流感、麻诊、风诊、肝炎;细菌:伤寒,严重的细菌感染年老:慢性消耗疾病或晚期恶性肿瘤伴感染预后差血液系统疾病非白血性白血病 恶性贫血物理 化学因素、放射线、核素、毒物、药物单核-巨噬 C 系统功能亢进,脾亢其它 过敏性休克淋巴细胞增高: 生理性增高:儿童,出生 4-6 天的可达 50%,4-6 岁后逐渐减低病理性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弓形虫病 减低:急性感染、粟粒性结核、晚期肿瘤、艾滋病、伴 T 淋巴细胞减少的免性缺陷 单核细胞 增高: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
13、核、急性感染恢复期、原虫感染 减低: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再生障碍性 贫血、多毛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 增高:慢粒、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减低无意义。嗜酸性粒细胞 增高:变态反应性疾病 哮喘 荨麻诊 药物过敏寄生虫病 血吸虫、丝虫、囊虫皮肤病:湿诊 剥脱性皮、银屑病血液病:CML、Lyphoma E 白血病某些急性肿瘤: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E 常减低,唯有猩红热急性期 E 增加其它,风湿性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高 E 综合征,少见,这组疾病包括肺浸润和 E 增高,过敏性肉芽肿,E 心内膜炎减低:临床意义较小,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后7.
14、2红细胞(RBC): 7.2.1. 生理性减少:见于妊娠中后期、6 个月至 2 岁的婴儿等。 7.2.2. 病理性减少: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 或失血所引起的各种贫血。 7.2.3. 相对性增多:主要因血浆容量减少所致,见于脱水、呕吐、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吸烟、高血压、肥胖等。 7.2.4. 代偿性增多 主要见于缺氧、新生儿、高原环境、CO 中毒、严重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衰等。 7.2.5. 绝对性增多 克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非隆性红细胞增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过多有关,见于肾癌、肝细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肾囊肿、肾盂积水、肾移植、小脑血管
15、瘤、子宫肌瘤。 7.3 血红蛋白(HCG): 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性疾病、脱水) 。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 7.4 红细胞比积(HCT) : 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类同 7.5 。 7.5 血小板(PLT): 7.5.1. 生理性 正常人血小板在一天内可有 6%-10%变化;表现为早晨低,午后较高;春季低,冬季略高;平原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 10%;月经前低,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减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 7.5.2 病理性 减少:除创
16、伤之外,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常见疾病有:、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过多,如 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过多,如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增多(血小板大于 400109/L):、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手术后。 7.6MCV、MCH、MCHC 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见下表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fL) MCH(pg) MCHC(g/L) 大红细胞性贫血 100-160 35-50 310-370 正
17、红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5 310-37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72-80 21-26 300-37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0-80 12-30 240-300 7.7RDW-CV 、RDW-SD: 7.7.1. 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 RDW 增大,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7.7.2. 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缺铁性贫血时 RDW 增大,而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 RDW 正常。 7.7.3. RDW 与 MCV 结合可将贫血分为 6 种。小细胞均一性: MCV 下降,RDW 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不均一性:MCV 下降,RDW 增大
18、,如缺铁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性:MCV、RDW 均正常,如某些慢性疾病。MCV 正常,RDW 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大细胞均一性:MCV 增大,RDW 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大细胞不均一性:MCV、RDW 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7.8MPV 、PDW 、P-LCR 7.8.1. MPV 其临床意义要结合 PLT 的变化才二价值。、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MPV 减少;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时,导致血小板减少,MPV 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C 正常。、MPV 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 与
19、PLT 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 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MPV 增大常先于 PLT 升高。、其它:MPV 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ITP、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MPV 减小见于脾亢、化疗后、AA、巨幼细胞性贫血等。7.8.2. PDW 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增大见于急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前者 PDW 增加,后者 PDW 正常。 7.8.3. P-LCR 代表血小板计数中体积 12fL 的血小板的比值或数量,有助于识别堆
20、集血小板、大血小板和细胞碎片,并可监测骨髓的造血功能 8. 标本采集: 随机采取病人静脉血或末梢血数滴,用 100g/L EDTA-K2 抗凝(20ul 抗凝 1ml 血,相当于2mgEDTAK2/1ml 血) 。 9. 注意事项: 9.1. 血细胞计数应用 EDTA-K2 为抗凝剂,用量为 EDTA-K2*2H2O1.52.0mg 可抗凝 1ml 血不能用肝素或枸橼酸钠等抗凝剂。 9.2. 采集后在室温中贮存不应超出 6h;如需制用血涂片应在 2h 内完成。 9.3. 测定前抗凝血应充混匀,任何小凝块或血小板聚集均会影响血细胞计数。 9.4. 注意病理因素对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影响,特别是各系统
21、的报警提示。如是否有大血小板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有无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等等。 9.5. 如有冷凝集现象,将血置 37水浴箱 10min 后立即测试。 10. 质量控制: 10.1. 每日工作开始应先做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全血质控品, 。 10.2. 出现失控,应校正后并重做质控,直至符合质控要求。 10.3. 按要求做好仪器校正和仪器对比工作。 10.4. 做好质控、失控和校正登记。 11. 报告复查: 对以下情况的样本进行复查(仪器及手工) (1)白细胞不分类或者分类不完全( 初检、复检);(2)白细胞计数不出结果: (初检、复检) ;(3)单核细胞15%( 初检)(4)淋巴细胞50%( 初检)(5)Blast?报警信息(初检、复检),Immature Gran? (初检、复检)(6)血液科标本(初检、复检)及临床要求手工镜检标本(7)MCHC380g/L(初检、复检)协商后设定(经临床检验科讨论后)(8)WBC 总数(WBC30109/L) (初检)(9)PLT 计数(PLT600109/L)(初检)NRBC(有核红细胞)?与 Atypical Lympho?(异淋?),PLT Clu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