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一年来,我们农业办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在各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了党委、政府布置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以农业增效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按照坚持稳定面积,保证粮食总产;坚持面向市场,扩种经济作物;坚持依靠科技,推广优良品种的三个原则。压粮扩经,连片集中,规模种植,增加效益。以邱岭螃蟹生产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面积已达到 500 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带动了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西官河沿线别洼、小埝、复兴 3 个村,成片造林 606 亩,占完成任务的 121%,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的林业发展。
2、 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以来,我镇为加强别洼圩区改造,组织了 7 千多名劳力,挖土 28 万方,疏峻支龙渠 8 条。镇财政投入 10 万元,新建农用桥涵 36 座。 三是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全镇推广稻、麦、油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 100%,良种统供率达 95%以上。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农业一条此文章来自于公文网 线人员不定期举办培训班 20 余期,受培训达 4000 余人,及时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四是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加大沼气建设,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年内,全镇共建成沼气池 55 只,占完成任务的 110
3、%。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充分利用政策倾斜和南北扶持的契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计划地组织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年以来,我镇共实现转移劳动力 9000 人次,占完成任务的 106%营造了劳动力转移、转业的良好氛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 二是发展规模养殖,年内共发展 100 头以上生猪养殖户 5 户,2000 只以上家禽养殖户 5 户。完成了年初的工作任务。 三、以农村稳定为目标,完善涉农体系,夯实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涉农信访网络。建立涉农信访制度,严肃纪律,认真负责。以镇信访办为牵头单位,镇农经站建立完善涉农信访
4、网络,及时反馈信访动态。村会计及农经站人员,及时调查,如实汇报,把问题最早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年内未发生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或其他严重事件。 二是稳定和完公文写作首选网站-公文网 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镇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发补发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到位,即:宣传到位,各村悬挂横幅 23 条,张贴标语 80100 条,利用广播等大张旗鼓搞好宣传工作。统计到位,做到内容填写齐全,承包面积、实际面积、四至填写清楚。签字到位,做到户户签字,一户不漏。发放到位,在规定时间内发放到农户。全镇应发证 6740 户,共发证 6589 户,占应发证的 98%。
5、手续签订完备,台帐建立齐全,各项资料全部归档,发证工作全部结束,未发生突出的土地承包纠纷。 三是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4 月份将农民负担监督卡在全部发放到户,发放 6740 本,到户率达100%。卡内收费符合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要求(内含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无擅自增加项目,提高标准现象。 四是积极做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减少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东胡集作为全市 10 家农业保险试点乡镇,2006 年全镇三麦保险 24695.12 亩,水稻保险 21680 亩,按照市、县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保费收缴、建立台帐等相关工作。由于三麦受到冬害影响,造成 396.5 亩减产达 90%以上
6、,水稻受病虫危害、台风影响和 9.16 龙卷风袭击,造成 8854.8 亩水稻减产 90%以上,甚至绝收。农经站同志积极上报灾情,配合相关部门组织抗灾自救,并密切配合市、县农工部、农业局、华保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实地调查核实,逐地逐块丈量,直至群众签字认可。目前正积极做好灾情补偿金的发放和下一阶段保费缴纳等相关工作。 在已经过去的 2006 年,我们农业办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07 年我们将以镇党委、镇政府制定的总体工作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争取明年更进一步。 2005 年,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
7、目标,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2005 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 4000 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一、实施产业化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
8、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48.1 万亩,比去年增长 3.5 万亩,总产量达到 15.99 万吨,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 557 元。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面积达到 34.3 万亩,比去年增长 0.8 万亩;谷子面积达到4.4 万亩,比去年增长 2 万亩。瓜菜
9、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 30 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 5 万余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 12.6 亿公斤,商品率达 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 1307 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2.7 %;在布局上,建成了 8 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 个 5000 亩蔬菜连片区、10 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建成了三个 3 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 5000 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 11 万亩,产量 2600 万公斤,比上年增产 30%,农民人均可增收 212 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
10、、无公害产品等 8 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 多个,综合养殖园区 8 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 4.3 万吨,比上年增长 12.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 578 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 8000 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水果面积稳定 18 万亩,淘劣换优 3000 亩,总产 1.15 亿公斤,比上年增长 9.5%,推广果实套袋 4000 万个,提供人均纯收入 400 元。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5 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
11、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 万亩,完成 15 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5 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5 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5 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 30 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 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 ,补植补种 2 万亩,酸枣接大枣 200 万株。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 建设,使全区猪饲养量达 27 万头,鸡饲养量达 259 万只,奶牛存栏突破 8000 头,羔羊育肥 5 万只。 三是扶持龙
12、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年有 5 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第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第五届全国“村长 ”论坛等。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 9 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 3.7 亿元,年产值可达 16 亿元。另一方面
13、,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 1000 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 3 大系列、18 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 7560 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 1000 头,增加就业机会 200 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
14、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区今年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 15 项,总投资 10 亿元,今年完成投资 2 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等。温室大棚工程今年新建温室大棚 1 万亩,总量累积达到 6 万亩;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新建逯村、源涡 2 个奶牛园区,加快万头奶牛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水、机、电、田、林、路、科技七大改造任务。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结合世行水保建
15、设工程、涂河土地开发治理工程、砖窑整顿等,扩大、新增水浇地面积 1.6 万亩;实施“863”节水项目,新增节水面积 2 万亩,总量达到 27.04 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现目标 1 万亩,其中高标准示范田 5000 亩,辐射推广 5000 亩,新增机旱田 1 万亩,总量达到 3 万亩。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 2000 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 1080 万元,可改造东阳镇 25000 多亩土地。水土保持
16、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 1500 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 3000 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 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通过上述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 2 万吨,形成 8 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
17、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 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 10 件实事” 、建设 60 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 12 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 1 个,红枣 4 个,养殖 6 个,粮食作物 1 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区乡
18、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 48.1 万亩以上,比去年增长 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 服务活动、 “20 万人农技培训工程” 、 “289 培训工程”、 “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 、 “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
19、”、 “农业科技 110 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培训农民达 23 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初培训任务的 15%。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今年 5 月,我区组织 6 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 ,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 3 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
20、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今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 5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 12 万亩基础上,新认证 23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 35 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 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 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
21、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实施农民非农化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拓展劳动力就业领域;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他们走出去的能力。根据晋中市的安排,我们继续实施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依托榆次第一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培训农民工 603 人,超额完成任务的 50.8%,其中转移就业人数 530
22、 人,就业率达到 87.9%。从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工资性收入及其它收入达到 946 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23.7%。另外,我们广泛开展就业市场联系,与包括榆次工业园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建立用工联系,保证培训学员的就业。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 500 余人,不离乡,不误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 800 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 45317 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7.3%以上。 三、农业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今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三农” 事业:一是按
23、照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 554.7 万元,将区级配套的部分列入预算;二是加大农业投入,支农资金预算比上年增长 42.9%以上,总额达到 300 万元,绝对额增长 90 万元;三是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直补政策,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资金补到农户;四是整合财政和部门农业资金,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五是保证农村剩余农民力转移培训资金的落实;六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扩大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七是积极筹措资金对农村中小校危房进行改造;八是继续加大对农村人畜吃水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我
24、区投资 1300 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区里还积极筹集资金,解决了农民征地款 4000 万元、各种工程款 7000 多万元,农民工工资全部到位,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加大农业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四、农业服务市场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向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今年我区着重在在市场、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等四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已经由省计委立项。
25、张庆乡演武禽蛋交易市场也在积极酝酿之中。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农民合作组织已达 39 个,会员 3209 名。今年年初,在榆次供销社、120 余名农民经纪人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区农民经纪人协会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完成了 25 个普家乐农村连锁店和 100 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建设普家乐超市 6000 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 个农村连锁超市、10 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为了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我区创造性地与省农资公司晋中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招聘活动
26、,目前已招聘农资代理员 96 名。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 4900 余户,17 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 113 万元,整合原有的 10 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 5 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 1506 平方米,在 5 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 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 9 人获得山西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组建。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
27、,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全部免除农业税共计 554.7 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今年财政投资 1300 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 8700 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 50000 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郭家堡乡实施聂村高校学府区项目建设,包括 1.5 亿元的太谷师范新校、5000 万元的山西检察官学院等,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也在积极洽谈中。投资 9000 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 600 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
28、”修到了农户家门口。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 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 20 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 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晋商中心区做出贡献。 区农业局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