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修辞方法2011 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修辞方法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
3、词语。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 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 、“好像”、“仿佛”表示比
4、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考场回声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从题型分析看:有对修辞手法的辩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辩识。解答时
5、,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中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拟写句子。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修辞这一知识点的考题: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
6、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解析:这是一道判断题,难度不大,只要明确了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的主要特征,是很容易看出 C 项不是设问,而是反问。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
7、,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解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的辨识和作用的理解能力,而且是在阅读题中来考查的,难度显然比上题要大。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熟知修辞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在这句话中使用这种修辞的意图。答案: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妙题解说题一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
8、的。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比喻反问排比比喻 B夸张设问排比比喻C比喻反问排比夸张 D比喻反问夸张夸张解说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答案 C题二 “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
9、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答: 解说 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答案 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 答到意思即可)题三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D盛
10、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解说 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必须防止误解。答案 B题四 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答: 解说 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
11、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题五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解
12、说 B 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 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 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答案 A 题六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B南京的“金城” 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解说 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 A 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 A 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 B、C、D 分别是拟人、夸张、
13、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A 练习1、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是(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比喻)B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反问)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夸张)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对偶)2、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
14、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A B C D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4、由“蚯蚓”(或“伞” )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 5080 。 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
15、的隶体“一”字。(比喻)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6、下列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议论文结构严谨,犹如铜墙铁壁样。B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C爷爷的胡子似钢针,显眼得很,看上去俨然是条硬汉子。D被炮弹炸翻的阵地,就像草地里长满了蘑菇。7、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A明喻夸张设问 B夸张暗喻反问C明喻夸张反问 D夸张暗喻设问8、
16、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在错误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对偶)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9、对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A比喻反复对偶 B拟人对偶排比 C比喻对偶排比 D拟人反复排比10、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
17、着。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11、下面句子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长城电扇,电用长城。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商店和旅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A B C D12、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仿句:_1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
18、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 ; 友谊如 ,我们 , 。1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15、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16、
19、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17、请你扩展联想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 树影”“笛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并描绘出一幅画面。(50 字以内) 1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 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词语顺序可以颠倒,不超过 40 字)19、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20、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个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译著尚未
20、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_ 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参考答案1、B 是设问 2、C3、A 是比喻 4、略 5、C 是反问 6、B7、C(提示:“心胸开阔如大海 ”,为明喻;“心眼儿比针鼻还小 ”,为夸张;“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为反问。)8、B9、D10、A 11、B 是比喻是顶针是拟人12、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13、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14、“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 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15、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合乎情理的感悟即可)16、(1)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2)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17、略 18、为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19、看今朝锦绣江山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