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杨茂君 近年来,蓬溪县大石镇天宫堂村通过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和农业生产组织制度,以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为载体,切实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抓好班子建设,增强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建好村级领导核心,使村两委班子更有活力和战斗力,提高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村支部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在县委组织部和大石镇党委的指导下,先后制定了党支部书记、支委职责、党支部议事规则、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民主评议干部党员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制定了天宫堂村社会主义文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天宫堂村现代农业示
2、范户党员帮扶工作目标、天宫堂村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等,通过动员会、村组干部会、院坝会和上门逐户做工作等形式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向广大群众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以及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同时还通过村务公开栏、书写标语,为示范户张贴联系卡,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坝坝会、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等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进一步统一了党员干部及村民的思想认识,烘托了建设新农村的氛围,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初步形成了“村支书抓全面、村干部管一片、党员包户搞创建”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村班子建设,2007 年初,县委选派县农业局农经中心主任到该村兼任支部书记,随后村“两委”相继进行换届选举,将农
3、村工作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群众认可的干部选任到村两委任职,为该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加强学习教育,增强加快发展的意识。村级班子建设的加强,增强了村民加快发展的信心,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加之村里党员干部本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教育,导致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的小农意识较重,率先发展的意识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村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和现代农业示范户代表到成都和本地的先进典型考察学习,同时,派遣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省市组织的专业培训班学习,通过考察学习,总结外地发展经验,分析本村落
4、后的原因,通过会议、培训激励全村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抓好双培双带,提高带领发展的本领。2007 年,村支部结合天宫堂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以“双培双带”工程为抓手,依托天宫堂现代农业示范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举办了生猪养殖、青花椒、蘑菇、无公害蔬菜、水果等种养殖技术培训班,组织种养殖户参观学习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先进典型,使部分党员群众掌握了 1-2 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素质,增强了带头发展、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为该村农业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党员万小兵通过培训学习带头种植青花椒 10 亩,带动周围群众发展
5、青花椒 117 亩;支部委员张全安在带头种植水果率先致富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党员群众发展优质水果,并无偿提供技术培训服务。目前,全村巳发展优质水果 380 亩,水果也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亩平收入在 3000 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创新工作思路,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生产组织制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这就需要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相对集中,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解决土地流转难、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天宫堂村于 200
6、8 年 2 月成立了遂宁市首个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全村有 215 户农户入社,占全村农户总数的 52%,入社土地面积 1080 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0%。合作社将土地集中后,引入遂宁中通公司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从事特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经营,入社农户仅保底分配收入每亩就可达到 490 元以上, 为遏制耕地撂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支部十公司十基地十土地流转合作社十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了村支部的引领和农民参与管理、民主协商、当家作主的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为天
7、宫堂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来,该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农村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发展思路逐渐清晰。村支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确立了该村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如下:以村支部为核心,以土地流转合作社为载体,依托中通公司,实行“支部十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无土栽培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常规蔬菜种植,树立天宫堂优质无公害蔬菜、水果的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依托 PIC 公司发展 PIC 优质生猪养殖,同时发展生态休闲“农家乐”,建设乡村酒店,走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打造集特
8、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和乡村文化旅游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推进各业发展,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去年以来,该村围绕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目标,着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争取上级补助的方式,组织搞好了现有塘库埝的整治,实行村企合作,加大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力度。目前,示范园建设巳完成投资 3000 余万元,整理土地 670 亩,新建排水渠 3000 米,建设标准蓄水池 24 口;巳建成绿色长廊 800 米,蔬菜大棚 7000 平方米。全村
9、新挖堰塘 4 口,改扩建堰塘 1 口,新建通村公路 5.8 公里,其中:水泥路 4 公里,青石板路 1.8 公里,修建通户碎石路 2 公里;完成红层找水打井 26 口,缓解了广大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行路难问题。三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积极争取县级帮扶部门支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采取“以奖代补”激励园区 95%的农户完成了风貌改造,全村巳有65 户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沼气,126 户社员用上自来水,有 58 户实施了改厨、改厕;园区 5 个村民小组 90%的户有硬化了的院坝和优美实用的庭院经济园,基本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新型农民社区和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婚育文化大院,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村级活动中
10、心工程正在配套建设。目前巳完成了 50 户集中建房户的屋基平整工作,己有 18 户社员搬入新型社区居住,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四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07 年,该村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引导群众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积极稳妥地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富村战略初见成效。目前,完成产业发展规划 215 户,建立标准化庭院经济示范园 10 户;新建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巳种植无公害蔬菜 200 亩,改良现有果园 250 亩,新栽杂柑 110 亩,水密桃 20 亩;合作社巳集中种植青花椒 117 亩,建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大户 60 户,建设生猪寄养基地 30 户。中
11、通牧业养殖场,巳饲养 PIC 生猪 1000 余头,巳建成 PIC 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500头种猪养殖场 1 处,2500 头国际丹麦标准生态养殖小区正在建设;养殖能力3000 头、涉及农户 30 户的生猪寄养基地巳动工建设,使部分农民收入得到提高。五是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土地流转合作社为载体,依托中通公司,实行“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的生产模式,并对农户实行“二次返利”、“以奖代补”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发展产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农户也通过合作社得到了实惠,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村级基层组织是一个能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集体,农村干群关系也变得融洽,基层政权的威信得到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六是农民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土地流转,全村有 399 人外出务工,有110 余人就地转变为园区的产业工人,接受公司统一调度和就业技能、市场信息、科技知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村民的素质得到较大提升;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户示范带动和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村支部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参观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村民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村民的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蓬溪县农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