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054057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2019 届高三 4 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哲学是研究世界普遍规律的学问。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作为中国文明认识世界的

2、核心原理,有着自己关于“普遍性”的认识方式。 “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中的“一体” ,就是对普遍的体认,但仁所确立的这种“一体”或“普遍”却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从根本上讲, “仁”是一种贯通差别的平等感,是在不取消差别的前提下的“不分别” ,是在相互不同的个体之间建立起来的共同感。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 “仁”的确立方式和价值内涵,正体现了中国文明对于“普遍性”的看法,这正是中国哲学的独特性所在。中国哲学是以天下共同体为基本视域的。中国的创生就是大一统的天下共同体秩序建立的标志。在这个统一体出现的同时,也诞生了一种价值关怀,这就是中国哲学。因此,中国哲学的核心关切的

3、正是“天下一家”的天下秩序本身。其背后的支撑是天人相应的宇宙观和历史观。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 ,就是在说明一种好的政治秩序,必须顺应天人。天人之间则是“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德命观。而德命观也是一种历史观,在此意义上,中国的历史,都是天人互动的结果,中国哲学则是对中国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的原理化。中国哲学与当今时代的关系问题,即所谓对“传统”的创新问题,要讲的就是中国文明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道理,也正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道理,它强调历史根源与历史发展之间的相互规定性,一方面历史发展不断深化我们对历史根源的认2识,另一方面对历史根源的认识又必须不断地将历

4、史的发展统摄于自身的根源当中,使历史在根源与发展的互动当中赢得一种高度自觉的主体性,不断从根源中创造出新的主体状态和新的历史局面来。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原理,是要从中国创生的那个时刻讲起的。诞生的主体取决于诞生后的成长对主体的确认,这就是马克思讲的“从后思索” 。成长不断赋予诞生以意义,而同时成长的意义也在这种赋予中不断诞生。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才是历久弥新、既久且大的中国,中国文明的传统才是苟日新、日日新的,是在不断创造中存续的。中国哲学的核心主题正是对这种“生生”和“日新”道理的原理性揭示,因此,中国哲学就是对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原理的揭示。根据这种原理,中国哲学的精神当然是对传统的保守,但却

5、不是对传统的固守,而是在不断创造中保守传统,在不断生发中光复传统,这才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要义。任何将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的理解,任何将保守和创造对立起来的看法,都没有把握住中国哲学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核心原理,没有把握住古老中国“旧邦新命”的文明和历史的道理。(摘编自澄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几点偏颇认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哲学具有独特的“普遍性” ,它贯通了相互不同的个体,这可从“仁”的理念中体现出来。B. “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种在不取消差别的前提下的、一视同“仁”的共同感。C. 中国哲学在大一统体制建立之后诞生,其关注、研究

6、的核心问题正是“天下一家”的秩序本身。D. 支撑中国哲学的是天人相应的宇宙观和历史观,中国哲学则是对天人互动的中国历史的理论总结。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起句谈哲学的一般特点,然后在东西方比照中点明中国哲学的“普遍性” 。B. 作者引用“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成说,是为了证明中国历史的“德命观” 。C. 结尾段用“保守” “固守”一组近义词,精准地表明了中国哲学对传统的态度。D. 本文先讲中国哲学的特点,后针对现实,着重阐述中国发展中的“新旧”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A. 中国哲学里, “仁”的理念中有一种贯通差别的平等感,其

7、中“平等”的含义与西方不同。B. 历史根源与历史发展之间有着相互规定性,这表明我们今天的飞速发展也改变着历史的样子。C. 马克思讲的“从后思索” ,可指导后人不忘过去、反思历史,从前人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D. 中国哲学是对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原理的揭示,它可帮助我们认识过往,从而了解自然规律。【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

8、中国哲学在大一统体制建立之后诞生”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在这个统一体出现的同时,也诞生了一种价值关怀,这就是中国哲学” ,文中说的是“在同时” ,选项变成“在之后” 。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 “作者引用汤武革命,顺天应人的成说,是为了证明中国历史的德命观 ”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二段引用“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一名句

9、,作者引用该句证明的不是“德命观” ,而是“天人相应的宇宙观和历史观” 。故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4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今天的飞速发展也改变着历史的样子”错误

10、,从文中来看,文章说的是今天的发展可以重新认识主体、定义主体,但不是“改变历史” 。C 项, “可以指导后人不忘过去、反思历史,从前人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错误,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 “从后思索”的意思是“从后面的事实反过去认识历史” ,选项曲解文意。D 项, “中国哲学从而了解自然规律”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文中提及的是“天人”关系,而“天人”关系并不等于自然规律。故选 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

11、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

12、,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神医顾文显“他是哑巴?”邬先生用下巴朝对面的板凳扬了扬,示意匪首坐下,然后脑袋转向了一直在旁啰嗦的师爷。“邬先生!”师爷满面惊恐, “这是我们山寨的大瓢把子(寨主) ,你怎敢瞎说!”“他更是病人!”邬先生冷冷地噎了一句, “看来病得不重,还有心思在这里摆谱。 ”“嗯”匪首鼻子一哼,截住了师爷想说的话。他起身换上一副

13、笑容, “听说神医邬5先生您一针救活过娘儿俩,特意登门求治。 ”“那是人娘儿俩命大,不是我的手段。 ”邬先生也笑笑, “诊金随意,带来了吗?”胡子头儿那个气呀,这世上还有敢朝他要钱的,这人天胆!他把嘴角朝桌子方向一撇,师爷小跑着出去,很快,捧回两封银元放在桌上。“我这些日子”匪首想诉说病痛之苦。“这回到你装哑巴的时候了。 ”邬先生一挥手, “我看病从来不问病人,问了就不会看了,把手伸过来。 ”匪首恨得心尖尖痉挛,暗说,病好了再说。邬先生把脉、开方。然后定定地注视着匪首,盯得这位杀人如麻的魔王心里没了底。“不用再来第二回了。不过,你这病去不了根。十年之后的今日必犯,那时你还找我。我活着,不废话了

14、;我死了,还有老婆孩子会告诉你如何医治,那时才或许一次去根。 ”匪首相约十年后见,点头哈腰地离开了。邬先生坐回原处,冲老伴哼了一声:“生前他是犯不了病了,这药一次去根。我如此说,就是防他病好了报复。 ”邬先生是远近闻名的神医,为人耿直,好像跟这世道格格不入:富人求治,必须得先付丰厚诊金,有时还要听他训斥;而穷人钱无论多少,他是一视同仁,除有病危者,坚持先来后到,你钱再多,也要等候,连匪首那杀人魔王都得听他摆布,何况别人?这天先生去邻村给一穷人的母亲看病,人都奄奄一息了。见屋内锅空灶冷,他大骂接他来的男子:“不孝逆子,要把娘冻死呀!”直到一针扎下,老太太有了说话的气力,才替那“逆子”道出实情:娘

15、是继母,母子同时患病卧床,见继母病危,儿子才挣扎着请先生,哪有力气劈柴生火?邬先生大喊惭愧。自己心思只在老人身上,怎么就没看出她儿子也是重病之人?于是慌忙赔礼,给儿子也扎了针,嘱咐他躺下不动,自己去劈柴、煮粥,直忙活到鸡叫。诊金分文不取,身上没带钱,说声事后打发人送点心意来,这才踏着薄霜,踩着一路鸡啼回家。来到家门,遥见门外候着许多抄手跺脚的人。原来他昨天一夜未归,病人白等了,所以天不亮便来抢先求治。邬先生再困也不敢歇息,忙招呼大家进屋取暖,他饭也不吃,就忙着给人看病。刚看过三个病人,维持会的童委员几乎是把门撞开的:“邬先生,会长肚子疼得满炕滚呢,您赶紧跑一趟吧。 ”邬先生手按在一个病人腕上,

16、不满地说:“有这工夫,你不能去召人把他抬来?这么6多人候着,你一句话就把我叫走,这分明是往会长脸上抹屎!”童委员只好转身回去。抬了赵会长来时,邬先生已经看过了七八个病人,邬先生给会长诊完脉,开了药方:“你肚子里长虫子了,不是好玩意儿。我是说那虫子。这药中有砒霜,切记,看准了秤,少一毫也不中。 ”嘱咐七遍,一遍比一遍口气重。会长被抬走了。老妻怪他:“一个汉奸,你这么关心,不怕旁人恨你?”“我是郎中,没有马虎的规矩。 ”四面树敌、草木皆兵的赵会长越想越觉得邬先生不怀好意。他想,你打算弄死我,我偏不上当。于是,把毒药减量一半,果然,肚子不疼了。会长差人请邬先生来,当面答谢,其实是让他看看,本会长不是

17、说弄死就弄死的。邬先生听罢经过,当即大哭:“我嘱咐七遍你不听,虫子只是药昏,再醒来,就是神仙也没救了!”一月后,赵会长再次被抬往邬先生药铺。先生急忙摆手:“赶紧往家抬,晚了就死外头了。 ”赵会长死后,邬先生关上门,在自家里哭。老妻说:“你不是盼他死吗,哭什么?”“我后怕,怕他不减量,救一个万人恨的汉奸,我可就是罪人了。 ”“怕他减,你还一遍遍嘱咐?”“那人多疑,不嘱咐到七遍,他还真就不减了。 ”邬先生自得地摇头, “身为郎中,我若擅自减量,岂不有失医德?这可是他自己减的。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个故事中师爷的“满面惊恐”与邬先生“冷冷地噎了一句”

18、形成鲜明对比,意在表现土匪走狗的卑怯。B. 邬先生听说了儿子对继母的孝敬后,感觉误解了人家,十分惭愧,表示随后会打发人送点心意来弥补过失。C. 赵会长死后邬先生在家里“哭” ,表明他对自己的做法很后怕,他不愿有负医德,更不愿救了汉奸成罪人。D. 人物对话是本篇写作的一个特色,作者通过邬先生与夫人的两次对话交待人物心理,使小说风格含蓄隽永。5. 结合小说故事,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神医”邬先生的“神”?6. 本篇小说构思颇具匠心,请分别对其选材与顺序的安排,作简要赏析。【答案】4. C 5. 诊断准确,针到救人,药到病除。如给土匪头子看病,给贫穷的母7子看病。了解世事,能看透病人心理,料事如

19、神。如对土匪头,对汉奸会长。有钱有势者求他治病,众多就医者半夜排队,从侧而表现了他的“神” 。 6. 选材:作者选取了三个故事塑造人物:一,土匪头就医,主要表现他不畏恶霸又能以智自保;二,给母子治病,表现他正直善良,同情贫者;三,智除汉奸,主要表明他深明民族大义;也表现了处事的智谋。第一、三个故事与第二个故事中对贫富病人处理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丰满。顺序:第二个故事插在一、三之间,使情节起伏有变,结尾更有意味。【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

20、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 项, “鲜明对比,意在表达土匪走狗的卑怯”错误,从文章开篇部分来看,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土匪头子的淫威,反衬、突出了邬先生的不畏豪强。B 项, “邬先生听说了儿子对继母的孝敬后,感觉误解了人家,十分惭愧”错误,从文中来看, “邬先生大喊惭愧。自己心思只在老人身上,怎么就没看出她儿子也是重病之人” ,由此可知,邬先生“惭愧” ,主要是因为“没看出她儿子也是重病之人” ,想“打发人送点心意”也不只是因为“误解” ,这其中还有邬先生的善心。D 项, “小说风格含

21、蓄隽永”错误,从文中邬先生和夫人的对话来看,如“生前他是犯不了病了,这药一次去根。我如此说,就是防他病好了报复” ,人物的心理很明确,作者用对话来明示人物内心,应该是使小说文意显豁。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小说故事,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神医邬先生的神 ”,然后到文中圈出能体现“邬先生” “医术”之“神”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从文中来看,作者主要选取三个治病的场面来体现邬先生的医术,即给土匪头子治病,给母子二人治病,给汉奸会长治病,在这些内容中,既有对邬先生的直接描写,如治病过程的表现和事

22、后的语言,还有对患病之人的描写,这些是从侧面对邬先生进行衬托。在给土匪头子治病的过程中, “邬先生把脉、开方” “生前他是犯不了病了,这药一次去根。我如此说,就是防他病好了报复” ,既看出邬先生治病技艺之神,还可以看出邬先生看人之神;在给母8子治病的过程中, “一针救活过娘儿俩” ,这说明邬先生治病技艺之神;在给汉奸治病的过程中, “邬先生给会长诊完脉,开了药方:你肚子里长虫子了,不是好玩意儿。我是说那虫子。这药中有砒霜,切记,看准了秤,少一毫也不中。 嘱咐七遍,一遍比一遍口气重”“ 邬先生听罢经过,当即大哭:我嘱咐七遍你不听,虫子只是药昏,再醒来,就是神仙也没救了! ”“赶紧往家抬,晚了就死

23、外头了” “我后怕,怕他不减量,救一个万人恨的汉奸,我可就是罪人了” “那人多疑,不嘱咐到七遍,他还真就不减了” ,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邬先生看人之准,料事之神,这些内容都是从正面来体现邬先生的“神” 。再从侧面来看,土匪头子、汉奸等有钱有势的人都来求邬先生治病,邬先生给母子二人治病回来, “来到家门,遥见门外候着许多抄手跺脚的人。原来他昨天一夜未归,病人白等了,所以天不亮便来抢先求治” ,这些内容都是从侧面突出邬先生医术之“神” 。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进行答题即可。【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篇小说构思颇

24、具匠心,请分别对其选材与顺序的安排,作简要赏析” ,然后浏览文章,看文中选取哪几个事例,这些事例分别体现了主人公什么特点,这些事例是如何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有何效果。本文的标题是“神医” ,主人公是邬先生,作者为了体现邬先生的“神” ,主要选取了三个事例,即给土匪头子治病,给母子二人治病,给汉奸治病;在这三个事件中,对人物的塑造也各有侧重,如给土匪头子治病的过程中,师爷对土匪头子毕恭毕敬,而邬先生则是有什么说什么, “他是哑巴?” “他更是病人!” “看来病得不重,还有心思在这里摆谱” “这回到你装哑巴的时候了” “不用再来第二回了。不过,你这病去不了根。十年之后的今日必犯,那时你还找我。我活着

25、,不废话了;我死了,还有老婆孩子会告诉你如何医治,那时才或许一次去根” “生前他是犯不了病了,这药一次去根。我如此说,就是防他病好了报复” ,这里侧重体现邬先生不畏恶霸且又能够以智自保的特点;如给母子二人治病的过程中, “见屋内锅空灶冷,他大骂接他来的男子:不孝逆子,要把娘冻死呀! ”“于是慌忙赔礼,给儿子也扎了针,嘱咐他躺下不动,自己去劈柴、煮粥,直忙活到鸡叫。诊金分文不取,身上没带钱,说声事后打发人送点心意来” ,这里侧重体现邬先生的善良;如给汉奸治病的过程,他看透汉奸的心理,利用汉奸“四面树敌、草木皆兵”的心理巧妙除掉这一民族败类,这表现出邬先生的民族大义以及处事的智慧。从材料安排的顺序

26、来看,第一个和第三个故事都是给有钱有权者看病,第二个则是给贫者看病,作者把给贫者看病放在中间,这就让文章有了起伏变化,且作者把给9汉奸看病放在最后,体现人物的民族大义,让人物的形象更为高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7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以表彰他们变莽莽荒漠为郁郁林海的功绩。55 年来,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 369 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 24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 112 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

27、覆盖率由 12%提高到 80%。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 12 圈,给这个蓝色星球系上 12 条漂亮的“绿丝巾” 。55 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和林场自筹资金约 10.2 亿元,如今塞罕坝资源总价值已达到 200多亿元。更重要的是塞罕坝的生态效益显著,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如今塞罕坝的森林每年固碳 74.7 万吨,释放氧气 54.5 万吨,空气负氧离子是城市的 8 到 10 倍。(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2 月 11 日)材料二: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总收入的 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最近这五年已降至

28、50%以下。据预测, 十三五期间塞罕坝林场林木蓄积年生长量约为 54 万立方米。因此,只要年均消耗蓄积维持在 20 万立方米左右,完全可以保证森林资源总量的持续健康增长。塞罕坝林场的“十三五”采伐限额为每年 20.4 万立方米,但林场实际的林木蓄积消耗量,控制在13 万立方米左右。河北省下达的采伐限额,塞罕坝林场只用了六成,而且主要用于“森林抚育”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把林子里长势较差的林木伐掉,将某些地方过大的林木密度降下来一些,使留下的林木能更好地生长,提升森林质量。林木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塞罕坝林场的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 33 万立方米增加到 1012 万立方米,增长了

29、30 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 2.8 倍。(摘编自塞罕坝林场运营模式的启示 )材料三:10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在植被区划中属于温带草原地带。该区的典型植被为草甸草原、针阔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很强,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复杂。林场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调研,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及草本植物植被的科、属构成分析:图 1 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的科、属组成图 2 不同林分密度下草本的科、属组成扎实的科学研究,是林场发展的积极引领与有力保障。(摘编自塞罕坝机械林场植物指标分析 )材料四: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空前加大,绿化

30、苗木需求大增。塞罕坝林场建设了 8 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育了云杉、落叶松等优质绿化苗木,销往京津、辽宁等十几个省市,现有 1800 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已成为绿色“聚宝盆” 。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林海滴翠,百花烂漫;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塞罕坝四季皆有美景,是摄影发烧友的天堂,是华北11地区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的收入,已超过林场总收入的一半。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人更有效地保护了绿水青山,收获了金山银山,开创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摘编自护林营林再写华章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31、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塞罕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55 年里由 12%提高到 80%,塞罕坝人以其荒漠变林海的功绩,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 。B. 塞罕坝林场的树木按一米的株距一线排列,可以绕赤道 12 圈;森林每年固碳 74.7 万吨,释放氧气 54.5 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C. 为保证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塞罕坝林场深度控制木材蓄积的消耗量,使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 2.8 倍。D. 伐掉长势较差的林木,调低林木密度,只用了采伐限额的六成,塞林场就实现了“森林抚育”目标,提升了森林质量与林木总蓄积量。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32、,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端,在植被区划中属于温带草原地带。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很强,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复杂。B. 不同林分密度下植被科、属状况的调查统计表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属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不明显。C. “图 1”表明:在林分密度 400-800 之间,灌木科数与灌木属数的变化基本趋同,在200-400 之间变化却有较大差异。D. 塞罕坝的苗木基地已经能够向京津、辽宁等多地输送优质绿化苗木;它四季皆有美景,还是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55 年来,塞罕坝林场发展采用的主要方式。【答案】7. D 8. B 9. 治沙种树,扩

33、大林地面积;木材生产曾占总收入的 90%以上。近年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林木总蓄积量迅速增长。用科研引领林场的发展。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双丰收。【解析】【7 题详解】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 项, “伐掉长势较差的林木只用了采伐限额的六成,塞林场就实现了森林抚育目标,提升了森林质量与林木总蓄积量”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河北省下达的采伐限额,塞罕坝林场只用了六成

34、,而且主要用于森林抚育 ,” ,文中“主要用于森林抚育 ”,可见还用于其它地方,且文中说的是“用于” ,选项变成“实现” ;“提升林木总蓄积量”错误, “伐掉长势较差的林木”的作用是“使留下的林木能更好地生长,提升森林质量” ,与“提升总蓄积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 项, “属数减少的趋势不明显”错误,从材料三

35、不同林分密度下植被科、属状况的调查统计图来看,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属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故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55 年来,塞罕坝林场发展采用的主要方式” ,然后塞罕坝林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的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 24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 112 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 12%提高到 80%”,材料二“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总收入的

36、 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最近这五年已降至 50%以下” “塞罕坝林场的林木总蓄积量,由建场前的 33 万立方米增加到 1012 万立方米,增长了 30 倍” ,材料三“林场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调研,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及草本植物植被的科、属构成分析扎实的科学研究,是林场发展的积极引领与有力保障” ,“塞罕坝林场建设了 8 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育了云杉、落叶松等优质绿化苗木,销往京津、辽宁等十几个省市” “塞罕坝四季皆有美景,是摄影发烧友的天堂,是华北地区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的收入,已超

37、过林场总收入的一半”13,找到这些内容,考生分点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

38、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之玄孙也。融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辨有吏干,俄拜监察御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无几,获伪滥及诸免役甚众,特加朝散大夫。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上书咸陈括客为不便。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上方委任融,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馀万,

39、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融乃驰传巡历天下,事无大小,先牒上劝农使而后申中书,省司亦待融指捻而后决断。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户部侍郎杨埸犹称括客不利居人,征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瑒出为外职。十七年,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 ”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祎为朔方节度使,融惮其权,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

40、祎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几百日而罢。裴光庭、蒋岑等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融于是配流岩州。卒于路。上闻之,思其旧功,赠台州刺史。(摘编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14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B.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C.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D.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

41、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驰传” ,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马的马车。B. “海内” ,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 为 海内。C. “朋党” ,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D. “配流” ,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融精明干练,很有为政之能。针对当时朝廷深以为患的人口、税收混乱状况,他提出了收编流失人口、鼓励其耕种等增收的主张。B. 宇文融向各地派出

42、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散人口及同此数量的没有纳税的田地,年底就征得了数百万钱,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赞扬。C. 宇文融每到一处,必定招集民众大会,宣布自己推行的政策是皇上的恩泽懿旨,老百姓非常感激他的善意,有的甚至流泪称他为父母。D. 字文融任宰相时,为国家重要职位推荐的人才深得朝廷认允,但他性情急躁,出语狂放,后因儿子受贿等事被弹劾,死后被追赠台州刺史。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各州县的官吏揣度宇文融的

43、心意,尽力查获更多,都虚报数字,也有将在编人口计为流散人数的。15(2)但他性情急躁,说话太多,又宴请宾客故人,早晚畅饮戏谑,因此被时论批评。【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这段话是说“宇文融于是奏请设置十位劝农判官,并兼任御史,分别派往全国各地,所到之处检查登记耕地,招民入籍

44、。那些新登记的客户,可免六年赋税征调,只交较少的税入官” ,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融” “劝农判官” “御史” “天下” “户口”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如“劝农判官十人”是定语后置句, “十人”是后置定语,中心词是“劝农判官” ,故二者不能断开,这就排除 AD 两项;“分往”的地方是“天下” ,即“全国各地” , “检括田畴” “招携户口”等是到了“所在”之处做的事情,故“所在”应放在后一句中,这就排除 C 项,故选 B。【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45、、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 项, “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错误, “朋党”是贬义词,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 项, “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赞扬”错误,如文中说“议者颇以为扰人,上书咸陈括客为不便” “户部侍郎杨埸犹称

46、括客不利居人”,这都是反对之声,一共两处提到有人反对,并非“上下一致赞扬” 。故选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16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希” ,本义为“迎合” ,此处意译为“揣度” ;“务” ,致力, “于” ,引出动作对象;“虚张” ,虚报;“其” ,代词,它的;“以为” ,把当作;“实户” ,在编人口。第二句中, “然” ,但是,然而;“引” ,宴请;“故人” ,老朋友;“晨夕” ,早晚,名词做状语

47、;“饮谑” ,畅饮戏谑;“由是” ,因此;“为所” ,被动句;“讥” ,批评。【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

48、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49、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各题人月圆17倪瓉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月明,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倪瓉:元末明初画家、诗人。越王台:越王勾践所筑的楼台。素影:指明月。14. 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中的“莫问”一词,写出了作者不愿因回忆前朝兴亡而伤感的内心意愿。B. 三至五句写草绿、花开、鸟鸣之景物,不见春日之欢欣,却流露着些许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