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5

类型第7章 堆肥_1.ppt

  • 上传人:gnk289057
  • 文档编号:9052257
  • 上传时间:2019-07-22
  • 格式:PPT
  • 页数:85
  • 大小:89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7章 堆肥_1.ppt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固体废物堆肥及厌氧发酵,第一节 基础概述 第二节 堆肥的基本原理、工艺及分类(实例) 第三节 影响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堆肥工艺及腐熟度检测 第五节 厌氧发酵概述 第六节 发酵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第七节 发酵装置,7.1 基础概述,固体废物生物转换技术是对固体废物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能源化的系统技术之一。 1.1 生物处理基本概念 原始森林经过漫长的岁月仍保持着繁荣茂盛,这是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为腐植质,形成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链进行着物质循环的结果。这也是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基础。在自然界到处都存在这种物质循环,

    2、即便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农田里也重复着这种物质循环现象。,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依靠有机物生活的微生物,它们有氧化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的巨大功能(生物能)。而且具有分布广,繁殖快,容易发生变异等特性。正是这些微生物(分解者),作为生态系统组成的重要环节,不断进行着有机物的分解与无机化(矿化),促进了上述循环的正常进行。 另一方面,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固体废物,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是生产消费废物的一个不断的循环系统。 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借助于上述微生物的生物能,对固体废物进行生物处理,实现固体废物(主要是有机固体废物)的稳定化、无害化与资源化的技术就统称为固体废物的生物转换技术

    3、。,这种生物转换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在于:a) 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处理消纳,实现稳定化、无害化,可以避免或者减轻城市垃圾的大量堆积,影响市容及城市垃圾自然腐败,散发臭气,传播疾病,从而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b) 可促进上述自然界物质循环与人类社会化物质循环的统一,可以把固体废物中的适用组分尽快地重新纳入自然循环(例如生产堆肥用以施肥、改造土壤,可回归农田生态系统中去);c) 可以将大量有机固体废物通过各种工艺转换成有用的物质和能源(例如产生沼气、生产葡萄糖、微生物蛋白质等)。,(1)生物转换的理论基础 (a)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微生物同所有生物一样,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从周围环境吸取养料,并在体内不断

    4、进行物质转化和交换作用,这种过程称之为新陈代谢,简称代谢。代谢作用大体上分二大类:物质分解及提供能量的代谢称为分解代谢;消耗能量合成生物体的代谢,称为合成代谢,两种代谢是不可分割,互为依存的。 (b)微生物的种类 在固体废物生物处理过程中,有各种微生物与发挥作用。微生物种类繁多,大致可以作如下分类:,对于所有微生物来说,凡是生活时需要氧气的都可以称为好氧微生物,只有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称为厌氧微生物,在无氧和有氧的环境中都能生活的统称为兼氧性微生物。,(c)生物处理方法 根据在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类。 好氧生物处理法 这是一种在提供游离氧的条件下,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使有机物降解、稳定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固体废物中存在的各种有机物(分子量大、能位高)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经过一种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转化成分子量小,能位低物质而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利用或进一步妥善处理,使其回到自然环境中去。,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7章 堆肥_1.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905225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