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历史七.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047424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历史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历史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历史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历史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历史(七) (八年级下64100),考点: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 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 戊戌变法 同盟会的成立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史开端 半殖民地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地主阶级洋务派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思想解放,一、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市场和材料 中英贸易中,英国逆差 英国贩卖鸦片,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用意(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进行殖民掠夺 借口: 虎门销烟(广州虎门、二百多万斤

2、)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二、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内容: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税(英商应缴纳的关税必须和英国协商)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开端) 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三、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强大起来 情况: 1894年(中国旧历甲午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打败中国。 结果: 1895年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 割地:(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赔款:(白银2亿两,加赎辽费三千万两,相当于当年日本国库收入的四

3、倍多) 增阜: 开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四、 马关条约的影响,影响: 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列强竞相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李鸿章伊藤博文,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3.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内 容,影 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俄国,德国,英国,法国,日

4、本,五、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人物: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口号(主张): “自强”(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求富”(学习西方发展经济,兴办轮船、铁路、电报等各种新式民用企业),五、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内容: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举办新式教育事业 办新式学堂同文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的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五、洋务运动的主张和代表人物,性质: 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开展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经济的运动 影响: 开始了中国近

5、代化历程 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 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六、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名字: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事迹: “公车上书”(1895年,戊戌变法序幕) 拒和、迁都、变法 “戊戌变法”(1898) 军事、经济、教育学习西方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七、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过程: 1898年(中国旧历戊戌年),光绪帝采纳维新派建议,颁布诏书,开始变法,七、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内容 政治: 实行君主立宪;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 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经济 设立农工商、铁路

6、、矿产总局;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 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 教育 废除八股文,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派人出国留学,七、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结果 因触犯了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囚禁了光绪帝,捕杀了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让人们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制度 性质: 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八、同盟会的成立,时间: 1905年 人物: 孙中山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这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性质: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九、辛

7、亥革命,时间: 1911年(旧历辛亥年) 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资产阶级革命派) 标志 武昌起义 意义: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九、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经过: 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两个月内,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成立革命政府,清政府统治迅速瓦解 结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南京、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十、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口号: “民主” 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 “科学” 以科学反对迷信 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率先举起民科大旗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胡适: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意义: 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