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地方政府党政关系,第一节议会和政党:现代政治文明的两大发现 第二节党政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党政关系的不同模式:中西比较的视角 第三节我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及问题 第四节改革我国地方党政关系的思考,第一节议会和政党:现代政治文明的两大发现,权力分配的逻辑:从传统到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权力的和平与合理分配政党和议会的结构功能,权力分配的逻辑:从传统到现代,权力获得合法性的三种类型 权力分配的传统逻辑:打破人头 权力分配的现在逻辑:“数人头“ 我党目前面临的合法性困境,政治文明的核心:权力的和平与合理分配,权力的交接应该是和平的权力的分配应该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合理配置,从而促进
2、社会的繁荣发展、人民福利的提高,政党和议会的结构功能,政党发展的历史 政党的类型和功能 议会发展的历史 议会的功能,第二节党政关系的理论分析,共产党的起源 党政关系的理论起源和发展,共产党(communist party)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周期性的危机;作为人口的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受剥削。 社会理论。每一个社会分为两大阶级:一个人口很少却拥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和一个很大却为前者服务的阶级。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主义是其奋斗的目标,共产主义意味着分享(sharing)和共有(community),意味着消灭私有财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但马克思没有把实现共产
3、主义的组织名称确定为共产党,而是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列宁,对马克思的超越在资本主义的脆弱链条和薄弱环节可以将资本主义瓦解共产党组织来完成瓦解沙皇统治的任务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共同起源于世纪欧洲的社会党然而年俄国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结局使他们分裂开来共产党的名称首次应用于指称早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9年举行的该党第八次大会上,列宁提出该党的名称应改为俄国共产党。,党政关系的理论起源和发展,列宁:“融成一体”与明确划分党政职权 斯大林:“党专政”、“党是政权的核心” 原东欧:政治领导(方向性、全局性、纲领性;分权、非官僚化、工人自治管理) 毛泽
4、东:一元化领导 邓小平:党政分开 江:依法治国 胡:依法执政,列宁:“融成一体”与明确划分党政职权,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起点,其影响之深远,为世人所公认。然而,对这场革命的历史方位、发生根据和世界意义的认识与理解,至今仍歧见纷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生质的飞跃、世界范围爆发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即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现 实: 20世纪的历史并没有按照世界革命的逻辑发展,人类文明也没有在20世纪发生质的飞跃,在这一百年间,人类社会继续沿着16世纪开始的、以工业化为轴心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前进 。
5、,十月革命前的1905年,当俄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刚刚创立苏维埃这种群众性组织时:“问题(而且是最主要的问题)仅仅在于,如何划分苏维埃的任务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任务,以及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 十月革命之后:核心主旨:加强党对政权的领导;严格区分党政职权。“加强”的理论表现: “融成一体”理论(“我们不能不把苏维埃的上层和党的上层融成一体,现代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党的上层领导就是苏维埃机关的上层领导,这是一回事”)。,严格区分党政职权的表现:俄共(布)八大以后,直至列宁逝世之前的十二大,历次党代会和工作会议的决议都十分强调。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在分配党员从事经济组织工作方面,党组
6、织绝不应当代替苏维埃,或者有任何同苏维埃竞争的现象”俄共十一大决议指出:“应将党的日常工作和苏维埃机关的工作、党的机构和苏维埃的机构划分开来”;“党组织无论如何不应当干预经济机关的日常工作,应当不要发布在苏维埃工作方面的行政命令。党组织应当指导经济机关的工作,但是无论如何不应当硬去代替经济机关,或者使经济机关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俄共十二大决议指出:“党机关和国家机关实行分工”;,“两项基本职能”和“四项具体职能”:列宁划分党政职权思想的总结,“两项基本职能”1)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政策的领导。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领导的统治阶级,应该善于指导政策,以便首先去解决
7、最迫切而又最棘手的任务”。2)决定政权建设的方向和原则,领导和组织政权建设。,“四项具体职能”:1)教育、选择和调配干部; 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协调和统一国家政权各机关部门的活动; 4)监督国家政权的工作,以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令能够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1879年12月21日生于格鲁吉亚梯弗里斯州哥里城。15岁参加革命,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因坚强不屈地反对沙皇专政,而先后被捕7次,流放6次。1912年当选俄共(布)中央委员。1917年当选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底,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十月革命”。1921年3月,在俄共第10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再次当
8、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组织局委员;1922年4月3日,苏共中央根据列宁的建议,选举斯大林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同年5月下旬,斯大林主持召开了俄共第13次代表大会,在会上,斯大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和组织局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6年起,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先后与党内以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为首的左派和以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进行,了尖锐斗争。同时,斯大林还带领苏联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36年,斯大林犯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开展了“大清洗”运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就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全国军民英勇
9、奋战,最终与同盟国一起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胜利。1945年,斯大林被授予“苏联大元帅”军衔。战后,斯大林担任苏联共产党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苏联武装力量部长,领导苏联人民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并着手巩固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斯大林:“党专政”与“党管理国家”,根据苏联方面统计。列宁逝世后的第一次党代会选出的7名政治局委员,除斯大林本人外,其余6人全部被杀。在列宁建立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的15名人民委员中,除去列宁和斯大林自己以及较早去世的4人,其它9人全部被杀。俄共“十七大”选出的173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110人被
10、杀。这次党代会的1996名代表,有1108人因“反革命活动”而遭逮捕或被决。而这一次代表大会的党代表们有84在1920年前参加党的,都是老革命。从社会出身来说,代表大会的代表有60来自工人阶级。所以,由这样成份的党代表大会所选出的党中央委员会的多数居然是党的敌人,是完全不能想象的事。(这可是苏联的权力中心啊) 基层党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在俄罗斯,党的州委和州执行委员会在19371938年的镇压浪潮中,有90遭到破坏。在乌克兰,基辅市和地方的领导干部几乎全部被捕。1938年召开乌克兰党代会,查明这个共和国的党员人数已从1934年的45万人减少到28万,其它十几万人被逮捕、枪毙了。在格鲁吉亚,共
11、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1937年5月举行,出席大会的644名代表,有245人在当年被逮捕。共有210万党员被清除出党。 军队的结构被毁灭了。到二战前夕,5个元帅中3个被杀,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3个被杀, 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杀,57个军长中50个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个被杀,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治委员全部被杀,28个军政委中25个被杀,64个师政委中58个被杀,456个上校中401个被杀。,原东欧: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的基本特点是方向性、全局性、纲领性,在表述这种基本特点的时候,东欧国家的共产党都有一个主题词,就是党为人民指引社会发展的未来。 普遍做法:党的政治领导的实现依靠
12、以引导和吸引为主的领导方式,而不是依靠以命令和指示为主的领导方式,也就是说,党的政治领导不是靠党的组织对社会行使权力,而是靠党的正确主张和政策吸引人民,说服人民,靠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来的威信和权威去实现。,毛泽东:一元化领导,建国前:1940年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所谓领导权,不是一天到晚当作政治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940年论政策:”切忌我党包办一切。我们只破坏买办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专政,并不代之以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1948年”目前的形势,要求我党用最大的努力克服这些无纪律状态
13、和无政府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记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建国初期毛泽东的思想比较谨慎,1957年反右倾斗争之后,其思想逐渐左倾,继承了斯大林的“党是政权核心”的思想。“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又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于政府机构及其党组。对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政府机构及其党组有建议权,但决定权在党中央。”“权力集中常委和书记处,我为正帅,邓为副帅”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4、中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个人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最高指示,最新最高指示,决定一切,指挥一切。结果出现了:有党无政、有中央无基层、有“中央文革”而没有政治局的极不正常状态,形成了一种高度集权和高度“无政府”状态并存的奇特局面。,文化大革命中的照片,文革中的杀人现场,邓小平:党政分开,邓小平同志在全国解放后,担任了十年的中共中央总书记,1979年以后又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认识深刻,对政治体制改革极为关注。“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
15、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 “加强党的领导,变成了党去包办一切,干预一切;实行一元化领导,变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党政需要分开,这个问题要提上日程”“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16、 怎么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 第一,“中央一部分主要领导同志不兼任政府职务,可以集中精力管党,管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央的统一领导,有利于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关好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 第二,“真正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第三,”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第四,”党管政府怎么管法,也需要要总结经验。我们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善于不善于领导。“,江泽民:依法治国,年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
17、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年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1996年,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鲜明地提出“实行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后,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一个基本方针,明确载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7年,中共十五大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要求,
18、进一步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加突出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胡锦涛:依法执政,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的论断,对依法执政的作用、内涵及要求作了充分说明。从党政不分到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表明了党对执政方式的把握更加理性自觉,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在不断进步。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总结55年执政实践经验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决定总结了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经验。科学执政就是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制度、方法来执政,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共产党
19、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而执政和靠人民来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相互联系构成我党执政方式的基本框架。,第三节党政关系的不同模式:中西比较的视角,影响政党功能的三要素:政党组织的集权化程度;政府中的政党参与程度;制定政府政策的程度。 西方国家:党政分离 社会主义国家:党政高度不分,第四节我国
20、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及问题,地方党政关系的雏形:奠定于革命战争年代建国以来党政关系变迁的考察党政相对分离时期:党政关系( 1949年1952年) 以党代政、党政合一、党政不分时期( 1953年1978年)新时期我国党政关系的改革与完善过程( 1978年至今)地方党政关系的悖论二元责任主体与一元执政主体的悖论领导系统同构与领导体制差异的悖论权力结构内在逻辑悖论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悖论,第五节改革我国地方党政关系的思考,当代中国基本政治体制结构关系 政治与行政分开的必要性 推动我国地方党政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难以分开的可能原因:执政党的本身属性;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实际中的变体;人大地位的羸弱;社会多利益中心的进一步独立和强大分开的路径探讨:党政分开的可能模式;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强化人大的作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党内民主;科学界定政府和党之间的职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到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执政,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