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爱国诗人屈原一、我能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号 ho ( ) 宁 nng ( )ho ( ) nng ( )二、我能理解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1、屈原进步的政治主张,遭到了嫉贤妒能的子兰、靳尚等人的反对,他们在楚怀王面前诽谤屈原。嫉贤妒能:_2、当他得知楚都被秦国占领时,心急如焚。心急如焚:_三、我能理解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 _ _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_ _ _四、文学常识填空。屈原(前 339?前 278?)_末期楚国人,杰出的 _和 _。名_,字_。他所开创的新诗体_,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
2、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_、_” 。 “_、_”是中国诗歌史上_和_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1953 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_”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五、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六、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着。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
3、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2七、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 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八、翻译下列句子。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_ _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_ _3、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_ _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 _九、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_ _ _ _十、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
4、形象?_ _ _十一、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_ _ _3参考答案:一、号叫 安宁号召 宁愿二、1、嫉妒别人的才能。2、形容心里非常着急。三、1、追求理解和真理的道路是那样漫长深远,我将克服一切艰险而努力追求探索。全句表现了屈原追求理想和真理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2、世人都浑浊了,只有我是干净的;世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这句话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四、战国 政治家 爱国诗人。名平,字原。 楚辞, “风、骚” , “风、骚”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四大文化名人”五、A 点拨:B 项 洗头, C 项 变化,D 项 江水。六、C 点拨:凝滞: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
5、凝聚七、B 点拨:连词,表转折。八、1、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2、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3、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4、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九、他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十、文章还塑造了渔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十一、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4